收藏 分销(赏)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0056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播融入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作者简介:徐小洁()女安徽黄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唐代文学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徐小洁(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摘 要:中国传统的诗与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诗画互证的可行性 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都是文本的构成要素同时作为独立的文化符号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尤其是唐代壁画诗以文字描摹画面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而敦煌壁画以绘画的物质材料与艺术结构来展现佛寺等场景同样也赋予了写实

2、与想象的双重空间 全唐诗中的壁画诗蕴涵着能够与敦煌唐代壁画形成映照互鉴的主题思想、物象特征等要素其中李白壁画诗以及敦煌盛唐壁画中的佛寺题材具有典范性体现了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价值关键词:唐代 壁画诗 敦煌壁画 李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问题的提出诗歌与绘画其本质意义上都是一种符号、一种媒介 从符号学角度看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存在着“互文性”现象“互文性”是西方学者关于文学文本生成的一种重要理论“互文性”理论最早由法国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其 年出版的符号学中正式提出 她认为:“文本意味着文本间的置换具有互文性:在一个文本的空间里

3、取自其他文本的若干陈述相互交会和中和”文本与文本之间具有互相参照、映射的关联性 克里斯蒂娃还提出了“意素”的概念将狭义的语言文本扩展到广义的文本(文化)中 她指出不同文本的描述需要置于广义的文本(文化)之中某种特定的文本系统与其吸收到自身空间中的陈述语(句段)或是发送到外部其他文本(符号实践)中的陈述语(句段)之间的交会被称作意素意素承载了“具体化”了的互文功能借此在互文性中研究文本在社会和历史中思考文本意素的提出明确了文本之间“具体化”的互文功能这是一种动态的功能“赋予文本以历史、社会坐标”将文本置于社会和历史的广义文本框架中进行思考与解读很显然文本的阐释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从孤立封闭的状态

4、转而走向开放与丰富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迪:文学艺术的研究应该置于广义的文本(文化)中形成一种开放性、超越类型局限性的研究结构百余年的敦煌研究所形成的敦煌学已是世界性的显学 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广阔性、研究结构的开放性决定了研究成果的厚重、宽广与辉煌 敦煌石窟计有 多窟壁画约 万多平方米时代上起十六国下迄元清绵延 多年 史苇湘在汗尘迷净土 梦幻寄丹青 论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一文中指出盛唐正是佛教发展的盛期天下佛寺无不崇楼丽阁、宝塔林立、峻宇复殿、焕若神宫 然而经过千百年岁月不断的兵燹干戈、江山易代许多宏伟的寺院、著名画家的绘塑早已荡然无存 唯独敦煌莫高窟却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

5、八十一个盛唐石窟大约保留了盛唐丹青近四百壁约占莫高窟壁画总数的六分之一 这些珍贵的壁画艺术至今尚金碧耀眼、粉墨逼人一派盛唐气象 敦煌壁画尤其是唐代壁画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丰富成为唐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艺术卷中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论文非常突出很多论文从唐代的角度进行绘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叉性研究 阴法鲁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和舞蹈一文将唐诗与敦煌壁画的唐代舞蹈相对照如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李端胡腾儿诗“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人在地毡上跳舞这和壁画上相同 这类表现音乐、绘画、舞蹈、建筑等艺术形式的诗歌在全唐诗中比比皆是如刘禹锡观柘

6、枝舞:“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 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全唐诗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十月编成康熙作御制全唐诗序对唐代诗歌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縠率治器之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就规矩焉 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 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而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宴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寓兴一举而托之于诗 虽穷达殊途悲愉异境而以言乎摅写性情则其致一也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 于是唐三

7、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唐诗繁荣与唐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创作诗歌有更密切的关系 葛晓音指出初唐文人在交游方面对于诗赋也有迫切的需要全唐文和全唐诗记载了初唐文人大量宴集和送别的序文及诗歌 这不仅是初唐诗歌的创作景观迨至盛唐诗赋作为精神交往的工具与载体始终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正如全唐诗序所概括的“一举而托之于诗”的创作盛况是唐诗繁荣的基本条件 正如李白诗歌所表现出的情志特点尤其是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等多种类型的诗歌与全唐诗“而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宴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寓兴一举而托之于诗”的创作风貌形成鲜明的映

8、照本文拟以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为具体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全唐诗中的壁画诗及相关的山水诗等抽绎出能够与敦煌唐代壁画形成映照互鉴的要素从现实题材与艺术情境的角度去研究壁画的主题思想、物象特征等着重讨论以李白诗歌为典范的唐代壁画诗以及敦煌盛唐壁画中的佛寺题材力图探究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价值二、唐代壁画与壁画诗唐代绘画至开元、天宝之际名家辈出灿若星辰可谓极人文之盛况 唐代壁画艺术亦盛极一时:“或饰于道院或见于佛寺或饰于石室及其他建筑物虽多没灭不可得见其可见者如敦煌石室壁画细致富丽至可宝贵也”宣和画谱记载的唐代擅长壁画丹青的画家首推吴道子 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请道子画鬼神于天宫寺资母

9、冥福 道子使旻屏去缞服用军装缠结驰马舞剑激昂顿挫雄杰奇伟观者数千百人无不骇栗 而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气以壮画思落笔风生为天下壮观 故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皆以技进乎道而张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则草书入神 道子之于 画 亦 若 是 而已 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列名画家吴道子为“神品上”仅一人 朱景玄赞其壁画:“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 又按两京耆旧传云: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 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唐兴寺御注金刚经院妙迹为多兼自题经文 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庑下降魔、盘龙等壁及景公寺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纪皆妙绝一时景玄每观

10、吴生画不以装背为妙但施笔绝踪皆磊落逸势 又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 凡图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 景玄元和初应举住龙兴寺犹有尹老者年八十余尝云:吴生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 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唐代绘画史上擅长壁画的著名画家还有与吴道徐小洁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 子同时代的杨庭光善写释氏像与经变相旁工杂画山水等皆极其妙时谓颇有吴生体卢楞伽学画于吴道子尤喜作经变相 乾元初尝于大圣慈寺画行道僧又尝画庄严寺三门窃自比道玄总持壁 范琼善画人物、道释、鬼神咸通中于圣兴寺大殿画东北方天王并大悲像名动一时 更为传奇的是孙位光启中画应天寺

11、东壁画成矛戟森严鼓吹戛击若有声在缥缈间 至于鹰犬驰突云龙出没千状万态势若飞动非笔精墨妙情高格逸岂能与于此耶?这些记载于宣和画谱的唐代大画家的事迹生动地反映了唐代壁画艺术水平之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到壁画作品分布之广泛尤以道观寺院的宗教壁画为突出 唐代壁画的施用之地不限于佛寺道院即宫殿祠堂第宅之间亦往往有之惟施于寺院中者为多数耳 这些壁画大多已遭湮没难以睹其盛况所幸古代画论典籍多有载录可藉此仿佛而想像之(一)唐代壁画诗唐代极为丰富的壁画作品为唐诗创作提供了灵感与素材产生了以壁画为题材的壁画诗 郑午昌论中国绘画史提出艺术为人类之艺术不能以地方自局 绘画虽小道更不能独自产生长进必受其他文艺政教之孕育与促成

12、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把唐代绘画列入“宗教化时期”和“文学化时期”所谓“宗教化时期”是指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六朝而迄唐宋印度绘画时随佛教以俱来国画受其影响及陶熔顿放异采 天龙宝迹地狱变相凡寺壁塔院遍绘庄严灿烂之印度艺术化之佛画 所谓“文学化时期”是指唐代绘画已讲用笔墨、尚气韵王维画中有诗艺林播为美谈 自是而五代、而宋、而元益加讲研写生写意主神主妙逸笔草草名曰文人画 郑午昌对中国绘画史的分期具有融合性、互文性的审美特点将宗教、绘画、文学等置于广阔的文化视野之中突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渗透性极具见地 唐代绘画的宗教化与文学化以敦煌唐代壁画最富典范性唐代诗歌的宗教化与绘画性亦是不刊之论 如李白的题画诗

13、从题材上看所题有故事画有佛像画有人物肖像画有山水画有鸟兽画等 从画的质地上来看有壁画有屏风画有挂画等 从画的种类上来看有五彩图画有金银泥画有水墨画等 检索全唐诗据不完全统计诗题有“壁画”二字的共计 余首(详见表):表 全唐诗中“壁画”诗统计表诗人诗题诗句册数卷数宋之问咏省壁画鹤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卷五三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李颀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片帆浮桂水落日天涯时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卷一一八卷一三二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续表:诗人诗题诗句册数卷数刘长卿李白岑参李收包佶高适狱中见壁画佛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独栖丛棘下

14、还见雨花时地狭青莲小城高白日迟幸亲方便力犹畏毒龙欺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观壁画九想图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 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卷一四八卷一四九卷一六六

15、卷一九九卷二卷二三卷二五卷二一三杜甫钱起皇甫冉题壁画马歌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题礼上人壁画山水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 坐来炉气萦空散共指晴云向岭归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卷二一九卷二三九卷二四九徐小洁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 续表:诗人诗题诗句册数卷数皇甫冉王季友刘方平壁画山墨妙无前性生笔先 回溪已失远嶂犹连 侧径樵客长林野烟 青峰之外何处云天观于舍人壁画山水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卷二

16、四九卷二五九卢纶朱湾羊士谔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各赋一物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利物得双剑为儒当一贤应思洒尘陌调膳亦芳鲜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双展参差锡杖斜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似指前溪无数沙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 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卷二七六卷二七九卷三六卷三三二李群玉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 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卷五七郑谷传经院壁画松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 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吴融壁画折竹杂言枯

17、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卷六七五卷六八七 这些壁画诗的作者包括李白、杜甫、岑参、高适等唐代著名诗人所歌咏的壁画题材多以山水为主如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李颀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刘长卿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钱起题礼上人壁画山水、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刘方平壁画山、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卢纶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各赋一物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羊士谔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等 唐代寺院壁画的题材多山水画赵声良从敦煌壁画看唐代青绿山水认为由于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唐代寺院消失殆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寺

18、院壁画中的山水画难以见到敦煌壁画中大量的山水画迹就成了研究唐代山水画的重要依据 其他壁画诗以具体物象为歌咏对象主要有佛像、鹤、马、云、松、竹等 除表 中所列唐诗外言及壁画的唐代诗歌尚有很多 如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诗云:“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孙逖宿云门寺阁:“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 宿 斗 牛 更 疑 天 路 近 梦 与 白 云游”唐代壁画生动表现了直观可感的物象之美还有一类壁画诗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如包佶观壁画九想图:“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19、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诗题所云“九想”虽未具体描写佛教九种具体观想但其“归空”思想显然是佛教的 王志鹏在简论敦煌写卷中组诗、长诗的佛教特征一文中指出敦煌.和.卷分别保存有两种九想观诗各九首一组为每首七言四句另一组为每首五言十二句诗歌内容分别对初生(或婴孩)、童子、盛年、衰老、病苦(或病患)、死、胞胀(或膨胀)、坏烂、白骨等人生阶段和死后腐化的各个过程进行歌咏 敦煌诗集残卷有数首九想诗其中斯六六三一九想观诗一本 有九相观序:“普劝有识归心解脱之门凭此胜因同证涅槃之路 诗陈九相列在后文”上博四八()九想观一卷并序序云:“世人每思九想观即知

20、变太化来非 识姓(性)了心须觉悟从生至死缀成词”这都表明了诗歌宗旨在于宣扬劝人归心解脱的佛教思想可与包佶诗相佐证 此外刘长卿狱中见壁画佛:“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 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 地狭青莲小城高白日迟 幸亲方便力犹畏毒龙欺”卢纶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双展参差锡杖斜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似指前溪无数沙”这都体现了鲜明的佛教色彩 敦煌诗集残卷也有一些壁画诗如宋之问咏省壁画鹤亦见于斯五五五唐诗丛钞题作咏壁上画鹤诗云“画作双山鹤昂藏仙气多 似飞还不去应是恋恩波”与全唐诗有异(二)李白壁画诗唐人常称壁画为“粉图”朱金城先生指出“粉图”一词用于唐代诗歌似陈子昂为最早 陈子昂有山水粉图诗

21、:“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但以李白诗文为多见如金陵名僧頵公粉图慈亲赞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志公画赞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壁画苍鹰赞等“粉图”“粉壁”“壁画”是李白壁画诗常用的词汇李白壁画诗是唐代壁画诗当之无愧的艺术经典 唐代的壁画诗以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最具创造性与艺术性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诗云: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徐小洁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 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

22、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以古注本为主体的李白诗歌经典阐释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李诗学的“意义空间”传世注本中明代朱谏李诗选注对李白诗歌内容的串讲富有特色 朱谏()字君佐号荡南浙江乐清人明孝宗弘治丙辰()登进士第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朱谏按语如下:按烛照山水壁之画最难形容 李白乃能曲尽其妙始终宛转体物象景意极亲切辞宏丽而气敷畅 想于宴会之时灯下引杯顷刻而就不假于沉吟潜思之力有若风云之变现转睫异态真天材也山水壁画由具体物象构成李白因景赋诗融景、情、志于一诗情由境生辞随意转“有若风云之变

23、现转睫异态”画里画外情境交融甚至粉壁空白之处也因诗人的错觉而幻象顿生“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在审美的眼光中素壁之光亦可成晴后之雪这纯然是幻象却为诗意平添了一份美感可见诗人的情思飞动达到了极致 正如苏轼论文所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石山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苏轼说的是为文之法用在此处也突出了“随物赋形”的艺术特征 诗人的情思随着山水景物的变换而变换如朱谏所云“体物象景意极亲切”另一首当涂赵少府粉图山水歌表现的绘画内容更加丰富繁盛“随物赋形”的特点更为突出 朱谏注云:按白之题画咏山则以峨眉、罗浮、赤城

24、、苍梧、三山等言之咏水则以南溟、洞庭、潇湘、三江等言之终以羽仙、武陵之事归之主者 云烟、草木、舟帆、泉鸟杂然布置情思流动辞气激扬 初看若无统纪细玩则界限分明有如韩信用兵而多多益善也朱谏指出了李白山水题画诗的特征常以真山真水、名山大川言之从大处落笔气势极其宏阔又于细处点染用心勾描云烟、草木、舟帆、泉鸟等画中物象以形容画中岩谷景物之精妙处着意表现“山水之真”这非常符合李白的绘画观念其金陵名僧頵公粉图 慈 亲 赞 所 云“粉 为 造 化 笔 写 天真”与李白诗贵“清真”“自然”的美学观点高度一致壁画是李白诗文的重要题材除诗歌外还有一类文体比较突出就是“赞”上文已言及金陵名僧頵公粉图慈亲赞金银泥画西方

25、净土变相赞并序等作品 以具体物象为表现内容的“赞”主要有壁画苍鹰赞方城张少公庭画师猛赞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 壁画苍鹰赞是一篇苍鹰壁画上的题辞先对画面上苍鹰的凶猛之状做了生动的描绘和比喻接着又从观众的惊愕反应来突出此画的艺术魅力 题下注“讥主人”赞云“突兀枯树傍无寸枝 上有苍鹰独立若秋胡之攒眉 凝金天之杀气凛粉壁之雄姿觜銛剑戟手握刀锥 群宾失席以愕眙未悟丹青之所为”其中“未悟丹青之所为”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壁画上苍鹰呼之欲出的形象特征 另一首方城张少公庭画师猛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赞以方城张少公厅壁狮子图像为主题所谓“师猛”指凶猛的狮子 赞云:“张公之堂华壁照雪 师猛在图雄姿奋发 森竦眉目飒洒

26、毛骨 锯牙衔霜钩爪抱月 掣蹲胡以震怒 谓有夏之嶤杌 永观厥容 神骇不歇”诗人描绘了一幅雄姿英发、势若破壁而出的猛狮图其逼真处不止在外形更在其精神与气势 王伯敏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指出:“狮猛的气势正是在于它的震怒之中 常言狮吼以惊谷何况生动地画出它的震怒其神骇的异状当可想而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幅猛禽壁画并不在宗教场所而是绘于家宅厅壁 苍鹰、狮子这类猛禽形象反映了主人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寄托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反映了一种刚健勇猛的大唐气象 另一种唐代壁画习见的禽鸟“鹤”则表现出缥缈出尘、超然物外的审美趣味 李白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云:高堂闲轩兮虽听讼而不扰 图蓬山之奇禽想瀛海之缥缈 紫顶烟赩丹眸星皎昂昂伫眙

27、霍若惊矫 形留座隅势出天表谓长鸣于风霄终寂立于露晓 凝玩益古俯察愈妍舞疑倾市听似闻弦 倘感至精以神变可弄影而浮烟这是一幅仙鹤画图赞生动描绘了图中仙鹤的体貌神态 关于壁画的作者历来有争议 有的根据宣和画谱所载薛稷遇李白的故事认为这幅仙鹤图是薛稷所作有的考证史实认为不一定是薛少府所画 朱景玄曾记载“神品下七人”的薛稷遇李白一事:“薛稷天后朝位至宰辅文章学术名冠时流 学书师褚河南时称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画踪如阎立本今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 曾旅游新安郡遇李白因相留请书永安寺额兼画西方佛一壁 笔力潇洒风姿逸秀曹张之匹也 二迹之妙李翰林题赞见在”杜甫有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一诗题下注“稷汾阴人工书画 官至太子少

28、保封晋国公 以太平公主乱坐知谋赐死”诗云: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据宣和画谱所载薛稷以画鹤著称昔李杜以文章妙天下而李太白有稷之画赞杜子美有稷之鹤诗皆传于世 稷在睿宗朝历官至太子少保封晋国公 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后一首即是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题下注“稷尤善画鹤屏风六扉鹤样自稷始”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 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 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 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 威迟白凤态

29、非是仓庚邻 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 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 赤霄有真骨耻饮 洿 池 津 冥 冥 任 所 往 脱 略 谁 能驯”画中鹤与诗中鹤俨然一致不仅描摹鹤的外在神态更着重表现鹤之“真骨”所谓“鹤样”当如此 此类壁画诗往往物象鲜明或描摹物态或寄寓情思与自然风物联系紧密 金乡薛少府厅壁画的作者难以考证厅壁上的仙鹤图早已荡然无存所幸诗仙李白以绝妙诗笔描摹入画诗中有画象在其中赋予读者以审美想象空间 同时徐小洁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 诗画互证唐代大量的壁画诗文也给壁画观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参照三、唐代壁画诗与敦煌盛唐壁画的佛寺题材唐代图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及其他杂画往往图之寺院与宗教有

30、关 就大体而言此种图画终不若应用于宗教方面者制作之伟大富丽 杨炯游废观 诗云:“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 独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 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张说灉湖山寺:“楚老游山寺提携观画壁 扬袂指辟支睩眄相斗阋 险哉透撞儿千金赌一掷成败身自受傍人那叹息”崔国辅宿法华寺:“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 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 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崔国辅吴郡人开元中应县令举授许昌令 皇甫曾赠鉴上人:“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

31、潮”皇甫曾字孝常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历侍御史坐事徙舒州司马、阳翟令诗名与兄皇甫冉相上下 这些壁画诗多与寺院相关或感慨世事变迁或描绘壁画图景皆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唐代壁画诗的题材丰富包含寺观、山水、人物、场景等其中佛寺题材是唐代诗歌内容极为突出的部分 全唐诗的佛寺题材仅统计诗名就非常丰富唐代寺院成为诗人歌咏的重要对象 这些佛寺题材的诗歌所涉及的寺院有名刹古寺有普通寺院遍及天下蔚为大观 诸如长安慈恩寺杭州天竺寺、灵隐寺、开元寺润州金山寺、甘露寺、慈和寺、鹤林寺杭州孤山寺苏州灵岩寺、楞伽寺、思益寺、虎丘寺南陵隐静寺扬州法云寺宣州开元寺庐山东林寺岳麓道林寺长沙开元寺、元门寺鄂州头陀寺徐州延福寺天台国清寺金

32、陵栖霞寺歙州兴唐寺凤翔天柱寺梓州牛头寺巴陵开元寺九华化城寺泾县水西寺襄阳凤林寺等据不完全统计仅诗题含有寺名的诗歌就有 余首唐代寺院在历史烟尘中消失殆尽其建筑体制、环境、风貌等端赖文学艺术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 诗是无声画画是无声诗 诗歌作品以文字为媒介绘画艺术以造型为载体直观与想象相结合心灵世界与图像世界互融通 以佛寺为题材的唐代诗歌所展现的艺术情境敦煌唐代壁画所绘制的佛国世界彼此映照互鉴 如西安寺西方佛杜甫诗所谓“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淡壁飞动到今色未填”者也 李白诗文中所描绘的“八功德水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地 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的西方净土变相如今在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画

33、中尚可以看到 这种诗画的彼此参照可以视为艺术桥梁共同通向唐代社会历史环境为敦煌壁画研究与唐代诗歌研究提供比较真实可靠的依据李白描绘佛寺环境、与佛教相关的诗文也很多诸如送崔十二游天竺寺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与谢良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辅游泾川陵岩寺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与贾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湖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

34、外乂庐山东林寺夜怀寻雍尊师隐居听蜀僧濬弹琴莹禅师房观山海图题江夏修静寺夏日诸从弟登沔州龙兴阁序金陵名僧頵公粉图慈亲赞李居士赞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志公画赞地藏菩萨赞并序鲁郡叶和尚赞舍利佛摩多楼子普照寺等 其中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所描绘的西方净土世界最为细腻生动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西方净土从内容、构造到技法都极为相近具有典型性 虽然是一篇赞文实则具有诗歌特色 唐末司空图云:“尝观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赞文选录于下:我闻金天之西日没之所去中华十万亿刹有极乐世界焉 彼国之佛身长六十万亿恒沙由旬眉间白毫向右宛转如五须弥山目光清白若四海水 端坐说法湛然常存沼明金

35、沙岸列珍树栏楯弥覆罗网周张砗磲琉璃为楼殿之饰颇黎玛瑙耀阶砌之荣 皆诸佛所证无虚言者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盖冯翊郡秦夫人奉为亡夫湖州刺史韦公之所建也 誓舍珍物搆求名工图金创瑞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地 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赞曰: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 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 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 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 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 以此功德海冥祐为舟梁 八十一劫罪如风扫轻霜 庶观无量寿 长愿玉毫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是李白晚年在湖州应原湖州韦刺史夫人之请为超度其亡夫而绘制的一幅净土变相画所作的赞文 金银泥画是用有金银粉末制成的颜料所作之画金碧辉煌 所谓“

36、变相”在唐代是和“变文”相当相应的佛教名词徐调孚说:“在唐代差不多没有一个庙宇的墙壁上不绘着变相我们也可以想象到没有一个庙宇里不讲唱着变文的 再就内容说据现在我们所知两者相同的非常众多 所以变相和变文实际是那时佛教宣传的两种不同方式”王伯敏指出了李白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的创作背景在唐代由于净土宗在佛教中影响大所以在寺院、石窟中画西方净土变相的特别多 敦煌的莫高窟中唐代的壁画西方净土变几乎比比皆是 相传唐代的名僧善导法师居长安在他的主持下抄写了弥陀经十万卷绘制了净土变相数百壁 李白所赞颂的这壁净土变可能就在当时长安的某寺院中李白的这篇赞充分反映了唐代净土宗的影响以及西方净土变相壁画的丰富意蕴与

37、光彩夺目的敦煌净土变壁画辉映互鉴李白诗歌古注本中以清代王琦笺注此赞文最为详尽 王琦注引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法苑珠林南齐书释氏要览大阿弥陀经 佛报恩经 等佛经与史书为赞文内容做了详细注脚 李白所赞的这铺西方净土变以阿弥陀佛本尊为中心有山水、楼殿、装饰呈现出一个华丽庄严、气象万千的极乐世界 壁画中的西方净徐小洁 互文视域下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壁画之研究 土变相是根据阿弥陀佛经或观无量寿佛经的内容来画的从环境到人物都非常具体 王琦引佛说阿弥陀经来佐证赞中描绘的极乐世界:“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黎合成 上有楼阁亦

38、以金银、琉璃、颇黎、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李白所描绘的佛像王琦注引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陀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 佛眼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李白赞生动反映了佛经中的极乐世界也真实地表现出唐代净土变相画的绘画特征尤其是题目中的“金银泥画”独具特色 这幅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秦夫人极为珍视“誓舍珍物搆求名工图金创瑞绘银设像”力求完美呈现极乐世界 关于金银泥画的材质王琦注云:“图金创瑞者泥金为质地而以为创始 绘银设像者以银代彩色而绘成形像”王伯敏认为这与敦煌莫高窟现存唐画西方净土变在色彩处理上是

39、不一样的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西方净土经变如奇葩绽放光彩夺目 据统计仅莫高窟一处就有观无量寿经变 铺、无量寿经变和阿弥陀经变共 铺 唐代壁画诗丰富的佛寺题材与诗歌情境也为敦煌盛唐壁画研究提供了诸多视角四、余论中国传统的诗与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诗画互证的可行性 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都是文本的构成要素同时作为独立的文化符号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意义与内涵 尤其是唐代壁画诗以文字描摹画面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而敦煌唐代壁画以绘画的物质材料与艺术结构来展现佛寺等现实生活场景同样也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艺术作品的“物象”是一种特殊的、具象化了的文本形式一种诗性语言来源于现实又高于

40、现实浸透着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想象 诗歌文本中的物象特指由具体名物构成的语象是提示和唤起具体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 唐代诗歌中的名物极其丰富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也反映出唐代政治、社会与生活的种种细节成为诗史互证的重要载体 敦煌壁画中大至宗教、音乐、舞蹈、世俗生活等场景小至器具、服饰、妆容、纹样等物象都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主题与表现元素共同构成丰富的审美融合视域 将这两种艺术形式置于唐代社会历史的广义文本框架下给予考察与研究显然存在比较大的研究空间与学术价值注释:本文所引朱谏注语皆出自:唐李白(撰)明朱谏选注李诗选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朱守行刻

41、本 为避繁琐恕不一一出注(下转第 页)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了一道桥梁 至于这座桥梁是如何搭建而成如何发挥作用实际影响程度是如何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阳明后学个案研究得到解答参考文献:王宗沐.敬所王先生文集三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 册.济南:齐鲁诗社.王守仁撰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守仁.阳明先生则言/阳明先生则言:上.明嘉靖十六年薛侃刻本.欧阳南野撰陈永革编校.欧阳德集.南京:凤凰出版社.欧阳砥柱.欧阳修诗文赏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高海夫.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庐陵文钞上.西安:三秦出版社.

42、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左东岭.明代诗歌的总体格局与审美风格的演变.中国诗歌研究():.(责任编辑:孔明玉)(上接第 页)参考文献: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史忠义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林保尧关友惠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艺术卷:一.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史苇湘.中国敦煌壁画全集:敦煌盛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葛晓音.唐诗流变论要.北京:商务印书馆.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群栗点校.宣和画谱.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吴孟复主编张劲秋校注.中国画论:卷一.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葛景春.李白诗歌与唐代绘画.殷都学刊():.赵声良.从敦煌壁画看唐代青绿山水.故宮博物院院刊():.王志鹏.简论敦煌写卷中组诗、长诗的佛教特征.兰州学刊():.徐俊纂辑.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苏轼.东坡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徐调孚.中国文学名著讲话.北京:中华书局.王伯敏.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责任编辑:孔明玉)杜 梅 明代王门学者王宗沐的文学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