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CiteSpace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视化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0051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iteSpace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视化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CiteSpace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视化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CiteSpace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视化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833医史文献833基于 CiteSpace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视化分析曾媛媛1,2,谭文澜2,张永全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摘要 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相关研究,以期找出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和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关于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5.8.R3绘制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

2、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图谱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共624篇,20122022年逐年发文量增长并不均匀,整体呈“M”趋势。20122019年年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于2019年达到顶峰(84篇),20202022年发文量较往年有所减少。本研究共纳入235位作者,以赵阳阳等为代表,作者间的深入合作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密切的合作团队和延续性的研究体系,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大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关键词分析显示在临床研究方面,中风、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神经功能、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为研究热点;在中医药疗法方面,补阳还五汤、针灸

3、、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疗法为研究热点;在临床后遗症方面,中风后遗症、脑梗死、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为研究热点。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气虚血瘀、阿司匹林、针刺疗法等。结论:近10年来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一直都是研究热点,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直观展示该领域的发展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方向。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针灸;CiteSpace中图分类号:R743.33;R246.6;R289.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63/ki.2096-7403

4、.2023.08.02Visualized analysis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sequela of apoplexy caused by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based on CiteSpaceZengYuanyuan1,2,TanWenlan2,ZhangYongquan2(1.Guang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ningGuangxi530001;2.RuikangHospitalAffili

5、atedtoGuang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ningGuangxi530011)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relatedresearchesofBuyangHuanwuDecoc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hetreatmentofsequelaeofapoplexycausedby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basedonknowledgemappinginordertofindouttheresearchhotspotsandd

6、evelopmenttrends,andprovidereferenceanddirectionforfutureresearch.Meth-ods:TherelevantliteratureonBuyangHuanwuDecoc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hetreatmentofsequelaeofapoplexycausedby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fromJanuary1,2012toOctober31,2022wassearchedinCNKIdatabase.CiteSpace5.8.R3wa

7、susedtodrawthepublicationtrend,authorcooperationnetwork,keywordco-occurrence,keywordclusteringandkeywordemergencemapforvisualdisplay,andbibliometricanalysiswascarriedout.Results:Atotalof624articleswereincludedinthestudy.From2012to2022,theannualgrowthofthenumberofpublicationswasnotuniform,andtheovera

8、lltrendwas“M”.Althoughtheannualnumberofpaperspublishedfrom2012to2019fluctuated,itshowedanoverallupwardtrend,reachingapeakin2019(84papers),andthenumberofpaperspublishedfrom2020to2022waslowerthanthatofpreviousyears.Atotalof235authorswereincludedinthisstudy,representedbyZhaoYangyangetal.,andtherewaslit

9、tlein-depthcooperationamongtheauthors,andnoclosecooperationteamorcontinuousresearchsystemwasformed.TheresearchinstitutionsweremainlyconcentratedinmajorChinesemedicineuniversitiesandtheiraffiliatedhospitals.Theanalysisofkeywordsshowedthatapoplexy,ischemicapoplexy,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nervefunct

10、ion,randomizedparallelcontrolledstudyandclinicalobservationweretheresearchhotspots.Intheasp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BuyangHuanwuDecoct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integratedtherapy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weretheresearchhotspots.Intermsofclinicalsequela,apople

11、xysequela,cerebralinfarction,apoplexyhemiplegia,limbdysfunctionweretheresearchhotspots.Thekeywordswithhighemergenceintensitywerenervefunction,motorfunction,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aspirin,acupuncturetherapy,etc.Conclusion:Inrecent10years,thesequelaofapoplexycausedbyQideficiencyand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

12、理局科研课题(GZZC2020110)作者简介 曾媛媛,在读硕士,Email:通讯作者 张永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2023 Vol.24 No.8834医史文献834脑卒中后遗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世界第二大死因,占每年死亡总数的11.6%,也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三大重要原因1。我国脑卒中后遗症的终身发病风险高达39.3%,位居全球首位2。脑卒中,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3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的比例超过20%3。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风后遗症是患者在中风恢复期后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等的一种病症,多为

13、永久性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许多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4。目前,普遍认为气虚血瘀型是中风后遗症最常见的证型5。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6。补阳还五汤源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 卷下 瘫痿论,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共7味中药配伍而成,是益气活血通络的代表方。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分析,该软件可绘制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等图谱,

14、可直观地展示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和参考7-11。因此,本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生成各种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与筛选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语种为中文。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主题“中风(精确)”AND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精确)”,检索时间限定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628篇,剔除报纸、会议论文等,最终纳入文献624篇。1.2 数据处理将检索到的文献在CNKI“导出与分析”中点击“reforks”格式,导出相关文献并下载,

15、将下载的文件命名为“download_1.txt”后导入CiteSpace5.8.R3,转化为该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手动参数设置:时间间隔(timeslicing)为 20122022 年,时 间 切 片(yearsperslice)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termsource)默认全选,节点类型(nodetypes)勾选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阈值topN=50,最后对图谱采用剪枝方式,即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slicednetworks)、修剪合并后的网络(pruningthemergednetwork)进行修剪,使图

16、谱更加简洁。2 结 果2.1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发文趋势通过年发文量可以看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领域论文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而了解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研究现状,梳理过去,预测发展走势12。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20122022年近10年间,CNKI发表相关中文论文624篇,通过对各年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发文趋势图,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逐年发文量增长并不bloodstasishasbeenaresearchhotspot.BuyangHuanwuDecocti

17、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asuniqueadvantagesinthetreatmentofthisdisease.ThevisualizedanalysisofknowledgegraphproducedbyCiteSpacesoftwarecandirectlydisplaythedevelopmentofthisfield,providevaluableinformation,andprovidecertainreferenceanddirectionforfutureresearch.Keywords sequelaofapopl

18、exy;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syndrome;BuyangHuanwuDecoct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iteSpace0102012发文量(篇)201320142015(年)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304050607080904550655853686684475632图1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发文量趋势图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835医史文献835均匀,整体呈“M”趋势。20122019年年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19、,于2019年达到顶峰(84篇),说明这8年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20202022年年发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研究方向转变有关。总体来看,2020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文献的发文趋势较往年有所减弱,但2022年发文量仍在30篇以上,说明近10年该研究领域热度不减,预测2023年的年发文量将比2022年增加。2.2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作者合作关系有效分析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领域的核心学

20、术群体及高产作者。作者合作可视化分析共纳入235位作者,发文量2篇的作者见表1,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赵阳阳(3篇)。将文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绘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相关作者的共现图谱,结果见图2。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赵阳阳,该作者观察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发现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中风后血栓再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中风的复发率;在常规西药治疗(控制血糖、血压、降纤、抗凝等)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可进一步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康复期疗

21、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13-15。作者合作网络中,以袁磊、闻瑛、杨进平为核心的团队合作密切,图谱中连线最为紧密。该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显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表 1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发文量 2 篇的作者序号作者发文量(篇)序号作者发文量(篇)1赵阳阳314刘建浩22袁磊215何荷23闻瑛216龙威力24杨进平217莫雪妮25江雯涵218马丽虹26周海燕219李可建27徐丹220刘振权28冯妹娇221焦玉冯29俞云姣222刘晗睿2

22、10刘林223吕建兴211吴迪224刘飞212唐军225沈建刚213韦殷226周海纯2图 2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2023 Vol.24 No.8836医史文献836以达到治疗目的16-17。2.3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主题提炼出来的概括词,是作者对某项特定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的高度总结与提炼,通过关键词可以准确地分析论文主题18。CiteSpace软件所构建的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其中每个节点代表1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

23、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19。图谱中共有节点N=186个,连线E=224条,网络密度density=0.013,对624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合并同类项后得到186个关键词,频次11次的有16个,结果见表2。由图3可以看到,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中医药疗法、临床后遗症等方面。目前对于该项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中风、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神经功能、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为研究热点;在中医药疗法方面,补阳还五汤、针灸、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疗法为研究热点;在临床后遗症方面,中风后遗症、脑梗死、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为研究热点。2.3.2 关键词聚类分

24、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图谱中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不同的聚类,色块中的节点同属于1个聚类。结果显示,该图谱包括219个节点,254条连线,聚类模块值Q=0.825,平均轮廓值S=0.973。一般而言,Q0.3说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S0.7说明聚类结果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20。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情况,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中风(#0)包含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全血黏度、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关键词,主要围绕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治疗的方法和疗效进行研究;康复训练(#1)包含康复训练、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后遗

25、症、中风偏瘫等关键词,偏瘫(#4)包含偏瘫、巨刺法、康复治疗、温针灸、中风病等关键词,#1和#4集中于对中风偏瘫后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中风后遗症(#2)包含中风后遗症、黄芪、治疗结果、急性病、偏瘫等关键词,主要观察黄芪等具有表 2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频次 11 的关键词序号关键词频次(次)序号关键词频次(次)1补阳还五汤6059临床疗效282中风15610中风偏瘫263中风后遗症11611神经功能244针灸9512随机平行对照研究225缺血性中风5513康复训练166气虚血瘀4814中西医结合疗法157中医药疗法3715

26、临床观察128脑梗死2816肢体功能障碍11图 3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837医史文献837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医林改错(#3)包含医林改错、中药、脑梗死、王清任、中医针灸等关键词,主要是借鉴王清任医林改错 治疗脑梗死的相关研究;针灸(#5)包含针灸、气虚血瘀、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综述等关键词,主要是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进展进行综述;康复(#6)包含康复、头针、大鼠、针刺疗法、体针等关键词,主要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地黄饮子(#7)包含地黄饮

27、子、临床观察、阿司匹林、辨证分型、尼莫地平等关键词,主要观察中药复方地黄饮子、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及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8)包含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中风偏瘫、康复运动、推拿等关键词,研究集中于采用推拿、康复运动等方法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9)包含临床疗效、恢复期、不良反应、急性期、疗效等关键词,集中于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些关键词的频次显著增加,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的“burstdetection”的功能来探测在某一时段哪些关键词频次有较大变化,用以发现某一个关键词衰落或者兴起的情况,

28、可据此判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的图谱,见图5。“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begin”表示突现开始的时间,“end”表示突现结束的时间,红色线段表示突现出现的起止时间段,突现强度越高表示影响力越大。由图5可知,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气虚血瘀”“阿司匹林”“针刺疗法”等,这些关键词在其所对应的时间段里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主题。从突现持续的时间跨度图 4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3 20122022 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

29、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聚类编号文献量(篇)轮廓值聚类标签包含关键词#0201中风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全血黏度、作用机制、临床疗效#1190.976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后遗症、中风偏瘫#2180.988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黄芪、治疗结果、急性病、偏瘫#3150.971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中药、脑梗死、王清任、中医针灸#4150.976偏瘫偏瘫、巨刺法、康复治疗、温针灸、中风病#5151针灸针灸、气虚血瘀、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综述#6140.975康复康复、头针、大鼠、针刺疗法、体针#7140.962地黄饮子地黄饮子、临床观察、阿司匹林、辨证分型、尼莫地平#8120.

30、933运动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中风偏瘫、康复运动、推拿#9120.854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恢复期、不良反应、急性期、疗效2023 Vol.24 No.8838医史文献838来看,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治疗效果(5年)”“中风病(4年)”“生活质量(4年)”,说明这些关键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根据时间排序发现前沿关键词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整体呈现出阶段性的演变。20122015年,关键词包括中风病、医林改错、穴位注射、临床观察、脑卒中,该时段的研究多为采用中医学方法治疗中风临床疗效的观察;20152018年,关键词包括气虚血瘀、阿司匹林、脑梗塞、针刺、康复训练、中药复方、系

31、统评价、治疗效果等,表明在此时间段内,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更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为密切关注的热点;2019年至今,关键词包括推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针刺疗法、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在现阶段对于中风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病因病机及发病后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针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3 讨 论本研究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示年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图谱,以探索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挖掘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的关键问题。3.1 研究现状由年发文量分析可知,近年来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32、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大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研究者的临床观察或实验研究均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且能帮助患者早日达到康复指征。但作者间的深入合作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密切的合作团队和延续性的研究体系,相关学者应重视学科交叉,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3.2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作用机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通过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从而减少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复发率。阿司匹林是目前预防中

33、风后遗症的常用药,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减少血栓烷素A2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长期摄入阿司匹林存在抵抗作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方证相符,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故补阳还五汤是降低阿司匹林临床应用抵抗存在的有效途径之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降低脑梗死后血栓再形成风险,有效降低中风后遗症复发率13。研究证实,Hcy是中风后遗症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Hcy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明显相关。随着血浆Hcy水平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加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上升,其中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Hcy水平高于其他证型,降低血浆Hcy和血脂水平可能

34、是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机制之一16-17。第二,组成补阳还五汤的药物中含有黄芩素、芒柄花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在肝脏代谢后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作用。黄芩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IL-6、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图5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839医史文献839

35、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炎性介质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还可通过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学途径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脑水肿和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芒柄花素广泛存在于黄芪中,具有降血脂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心脑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Hcy水平21。第三,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促进大脑缺血部位血管侧支开放和重建,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基于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功能定位,针灸取顶颞后斜线和顶旁2线针刺,

36、可以有效激活肢体外周感受器,将针刺信息传入中枢神经刺激神经细胞,有利于建立大脑与患肢的联系;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可降低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例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因子活性,还能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脑组织抗缺氧能力22。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共同改善血管通透性,调节血流动力学,促进脑血流量。第四,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改善中风后脑血流值,从而减轻患者的偏瘫痉挛症状。中风后脑组织变化、再灌注损伤及预后状况与脑血流量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是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因子,随着中风病情的恶化,内皮细胞受损严重时释放NO能力及含量均降低,ET-1/NO拮抗平衡失代偿,成为导

37、致血管痉挛及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血清ET水平升高,NO水平下降,可有效提高中风后血清学相关指标,进而改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3。3.3 研究局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可将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研究内容和热点更直观地展示出来,为未来该领域提供研究方向。但本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仅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文献进行分析,数据库来源单一,未在国外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导致无法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比较。这种局限性有待随着大数据更新进一步完善,为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撑。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

38、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数量有限,作者间合作联系较少,作用机制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实验研究数据,建议加强研究团队和机构的交流合作,制定更详细、客观、规范的实验研究方案,以充分证实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科学性,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效果。4 小 结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624篇基于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文献的年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内容、热点和趋势。该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一直

39、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中风偏瘫及偏瘫后的康复训练、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症状、中医疗法、治疗后临床效果等方面。中医学治疗中风后遗症注重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作用机制研究及影像学检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中风后遗症的病情,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24-25。因本研究数量有限,作者间合作联系较少,建议加强研究团队和机构的交流合作,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及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 FeiginVL,StarkBA,JohnsonCO,etal.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strokeanditsriskfactor

40、s,1990-2019: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9J.LancetNeurol,2021,20(10):795-820.2 FeiginVL,NguyenG,CercyK,etal.Global,regional,andcountry-specificlifetimerisksofstroke,1990and2016J.NEnglJMed,2018,379(25):2429-2437.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2:3-17.4 李一平,谢宁,王

41、素,等.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786-1788.5 韩墨洋.不同针灸方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的差异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3):403-406.6 江六顺,汪瑛,陈少飞,等.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5):206-208.7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下转第 845 页)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845医史文献845参考文献1 冯因克,刘亚敏

42、,陈启龙.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9):28-31.2 徐小元,丁惠国,李文刚,等.肝硬化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08-2425.3 关华,刘玉萍,李明非,等.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效果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1):194-196.4 王贵强,段钟平,王福生,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1):9-32.5 刘成海,危北海,姚树坤.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77-279.6 国家药

43、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7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5-406.9 童光东,邢宇锋.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22,14(2):18-26.10 李军祥,陈誩,姚树坤.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95-900.11 李赫伦,卢秉久.卢秉久气血分治肝炎后肝硬化验案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95-

44、96.12 徐俊超,卢秉久.基于络病理论数据挖掘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组方规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2):1136-1139.13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 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1):97-102.14 强睿,吕文良,庞博.基于营卫理论探讨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辨治J.北京中医药,2022,41(9):996-999.15 王雅,孙克伟,张涛,等.温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理论探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70-1272.16 王丹,王晶娟.海螵蛸止血作用的现

45、代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8,46(6):113-118.17 陈卫星,王芳,刘育英,等.三七皂苷 R1 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C/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2007:42.18 刘晓东,郭晓会,任海霞,等.参麦注射液联合三七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疗效及对凝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3):3688-3691,3730.19 刘展华,肖彬.浅谈周岱翰教授从脾胃学说论治肿瘤的临床经验J.中医药信息,2011,28(3):30-32.20 李奕,庞

46、博,刘福栋,等.基于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积聚六篇探讨现代肿瘤病证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2):130-134.21 KimKS,YangHJ,LeeJY,etal.Effectsofbeta-sitosterolderivedfromArtemisiacapillarisontheactivatedhumanhepaticstellatecellsanddimethylnitrosamine-inducedmouseliverfibrosisJBMCComplementAlternMed,2014,14:36322 娄鹏乐,张鼎轩,林莉,等.从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体会J

47、.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2):132-134,139.(编辑:梁葆朱)8 毕婕妤,方俊霖,姜伟佳,等.基于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热敏灸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世界中医药,2022,17(5):709-714,722.9 张翠芳.靶向制剂创新领域应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J.今日药学,2021,31(4):295-299.10 唐琍萍,龚星星,陈晴晴,等.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 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3):3658-3666.11 毛小文,顾志荣,郭燕,等.基于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红芪研究热点

48、与趋势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1):3095-3104.12 张宇,王峰,姜垦,等.基于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凝胶贴膏制剂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中草药,2022,53(17):5459-5468.13 赵阳阳.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06-308.14 赵阳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43-145.15 赵阳阳.补阳还五汤加味干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483-486.16 袁磊

49、,杨进平,闻瑛,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 Hcy 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95-197.17 袁磊,闻瑛,江雯涵,等.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气虚血瘀)及对 Hcy、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0):79-82.18 马铭泽,吕桂娇,孙肇阳,等.基于 CiteSpace 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2,28(1):142-146,160.19 毕奕侃,韩毅.关键词时间分布特征视角下的研究前沿探测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2):1

50、05-114.20 郝嘉树.基于关键词聚类的领域本体层次关系半自动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4):59-61,79.21 代雅洁,刘振权,江洋,等.补阳还五汤入脑成分治疗缺血性中风潜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与验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5):799-806.22 龙威力,韦殷,凌建伟,等.“针药并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1,16(8):1302-1306.23 米晓峰,吕玉娥.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4):279-281,3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