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97834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自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行了研究。然而,企业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似乎并没有重视和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一系列损害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频繁发生。本文剖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由谢尔顿在1924年首次提出的,综合看来,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要承担对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社区、政府以及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即企业承

2、担经济责任的同时,还要兼顾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 20世纪初至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劳资关系问题,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慈善事业、雇佣关系、血汗工厂、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凸显2,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劳资关系的紧张,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引入我国,并且发展的相对较为缓慢。 企业具有经济与社会的二重性,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受制于其自身社会性责任的承担。企业行为越是对利益相关者有利,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越是有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

3、发展,企业非但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反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履行社会责任,引发了一系列与社会的矛盾,使得我国面临众多企业社会责任的困境。比如, 2010年富士康“连环跳”反映了员工安全保障存在的巨大危机;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质污染,暴露了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不惜牺牲社会利益的行径;2013年雅培奶粉产品受肉毒杆菌污染却不进行披露,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经济利益,轻视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尚未

4、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丰厚的金钱诱惑下,为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只顾企业自身的利益,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置之不顾,而忽视了社会负责的存在。 (二)缺乏人权意识,忽视员工的安全保障 员工创造了企业利润,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理应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负责,有义务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然而,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对安全生产采取防护措施,不重视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威胁到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此外,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榨取员工超负荷劳力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企业道德缺失,忽视人民群众的相关利益 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极

5、尽各种办法使得自己的项目通过法律的认可后,而忽视了人民群众这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有毒物质的释放,一旦被大众吸入身体,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而这些企业却视而不见。另有许多企业将不合格的食品投放市场,置人民群众的生命于不顾,都暴露了企业唯利是图、不道德的恶劣行为。 (四)企业社会观的缺失,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企业最终遵循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3。只有对生态环境负责,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来源,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受粗放型经济的影响,企业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少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充分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此外

6、,不正当竞争、公益事业责任缺失、企业文化匮乏等,也是企业不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忽视了应该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担的责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牺牲了员工的身体健康,污染了环境,威胁了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自身企业的投资项目也遭到反对,名誉毁损,最终企业、人们和社会的利益均受到危害。 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之所以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其原因可以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家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往往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压低生产成本,忽略安全生产和防治污染的资金投入,忽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导致盈利与

7、社会责任不能协调发展。 第二,企业员工缺乏维权意识。大多数企业员工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即使在工作中,自身权益受到了威胁,也不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造成企业对员工的保障制度存在重大漏洞。 第三,企业道德素质低,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只是将片面的依法经营作为负责的表现,却没有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忽视对员工、对大众以及对环境的保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目光短浅。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理应以道德的观念长远的经营自己。 (二)政府部门的原因 第一,地方政府片面发展经济,忽视了对企业责任的监督。很多地方政府将利润和税收看做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重要

8、标准4,一旦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无法磨合时,政府为保全企业利益,就会牺牲社会利益,放纵企业不道德的行为,只重视其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5。此外,官员腐败,官风堕落,政企不分,监督松懈,使得企业的行为更加放纵。 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措施仍存在一定漏洞,这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是怠慢的,这就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而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真正去严格执法,才能起到惩戒警示的作用。 (三)社会监督的原因 第一,媒体监督的能力仍待提高。尽管网络的发达已经提高了媒体的报道速度,但对于很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媒体报道都是滞后的,而且

9、,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很多外力因素,缺乏自由,不能对真实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 第二,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协调机构,虽然是非盈利的、自治的民间组织,但理应背负起监管的职能。而频繁发生的社会责任事件6,最终要靠群众自发的游行和政府直接的协调,这充分表明了行业协会监督管力度的不足。 第三,尽管消费者的维权观念在逐渐增强,但由于我国维权体系的缺陷和消费者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维权效率的低下,对于自身受到的伤害鲜有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的行为,导致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原因,我们仍旧可以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

10、个方面来寻找解决的对策。 (一)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强化企业道德规范,升华企业文化7。企业家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家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在发展企业经济的同时,要关注群众和环境等社会问题,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带领企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企业经济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使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企业。 第二,企业应该付诸行动,加大安全生产和防治污染的资金投入,建设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确保员工安全生产8,完善员工的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第

11、三,企业要自觉进行信息披露,真实及时地向社会传达相关企业信息,让利益相关者可以真切了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状况,这样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政府应采取的行动 第一,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减少腐败。政府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要认识到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社会责任的意识,依法执政,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牺牲了社会的利益。 第二,政府要大力发挥其监管职能,不能放纵企业的行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和执法机构,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2、。我国现有的法律并不完善,因此,要建议政府对社会责任制定更深层次的制度法规,强制企业披露其履行的社会责任9,并对其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严加修改和完善,以国家法律是强制力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 (三)社会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采取一定鼓励措施加大信息透明度,防止媒体受政府或企业阻挠行为的影响。同时,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这个新媒体,重视和善用这个新平台,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10,合理、有效、准确、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我国的行业协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定行业社会责任守则11,为行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起沟通的

13、渠道,充分发挥其对企业的影响力。 第三,唤醒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12,加强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消费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直接使用者,消费者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行使社会监督权,同时也监督企业行为,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五、小结 企业社会责任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考。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令人称赞,但是,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却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利益相关者的担当,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Leonard D, McAda

14、m 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Quality Progress, 2003, (10): 27-32. 2苏立红.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刘志国.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107-109. 4许晓丽.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及其成因探析 J. 会计之友,2009,(12):88-89. 5唐方敏. 加强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J. 现代化工,2006,26(6):7-11. 6陈素玲. 行业协会在企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 J. 企业经济

15、,2008,(6):97-99. 7周昨文.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14-236. 8洪中发.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关系研究以大型企业为视角 D. 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9牛晓蕾. 环境污染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模式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78-79. 10卢家银,孙旭陪. 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10-14. 11匡跃平. 论现代化工企业在和谐社会中的社会责任 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21(2):9-14 12孟繁富. 消费者视角下的

16、企业社会责任D. 山东:山东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朱穆(1990),女,山东兖州人,安徽大学2012级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17、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

18、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