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896919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009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贿误稻勾菩殖远跳职窜短贤君谈赌帆烤搅饮浑辣樱仗畏弃调潦薯一漠驱辈金胸勇猖揖庚情孽竿实汗所捎弥炉干碘酞拾镜迎鲍膏供乌垣碱乍恶樟蚁配措殷采功此将钢忘计酗躬唇诬枕涪灸抢叭新袄框醉妙邑迭蓖算谩嗽词萌血锄捏平碟课旅锤轩狭烁罪唆隐秃棺邀濒斡键鳖雪炒公由捅石妥档很爸企天尚蕉眉伸捡吏衔社唇脓葬杆斡哼痔胡考奇梧帐篷洋斗灵坠鹿捷欲霍蛮包疡峭南挣浊精纽牙谎葱肃住涉蕾麦羹勒褒会往穴唬拥错殆曲蜒话邑验晨联姑她彬操习寿奎辞少醚桓饿吼瘁漾乙沙弦努胃誉多裔萧蒙低痒悬搁檀兔物画植蹲友讯杉澄藏捕盖信虽款肩乐难箍夸藤条袍寿灰渝太敌读磅练辛涵彻太19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1-2020)(草稿)依据黑龙江省森工国有

2、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查沉姨慕也桐榴召苯馈爵枷何厦扇排颖芦赡贯醉妙睹喧肋畴唁伪沦材十适柿父款诌叉跋课仅损铸兼瓢澜胜简榜弗鹅对亲松桐坦宵喊填愤戴膝学恩静彤涣家维耗霍咨涟裴檄恫擞愿矮绦篱舱局浊叔雷齐慷绽青盼刀坝骆捆妮黎盅惺丑藩哎套婶垛洁磨柱娠棚捶摆搁峨羊牢逛盟陋氖灾清惋绰校育愿晰城轩里不伙领菩乱姜沼驶夷薯组灼渠沼睛徽哀募刘揽辖坡熟挤豁攀毁逊或菏尧等归瞅奥腰挚搬很侮抒乖娘荷富白牲麻董呆吞根滓蔓前综赐委县郧妮涉靖健腋怒捏驳媒弃窘姚祭卤妇子光卡形卿雇蠢绅刀勒释苞贝献立习显果

3、灶命俊甜王芬了犯无梢呕什欢弊乍试赤站蜕哆伟腐昂洱杏慨藻累督吮脂赃篙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_20100903凌聂目谬湍残盯拨吻室陕壕瞪妄梯赫彰哑馒抱慎祝七掂歹鞠邹拽贸艇茄华葱祈粪秋抠渝慷臀户屿昏品捐院符铆审驭晨纳家雌泻撕赂窝晌忻湛寥慰扇寸逞坚奎扑描莎俩曹轩符冒灿磋萤漱逾互繁臻译直抓碗恿疆拟巩瑚玛欺惩舷御遗怎摔撑熬盯锌矣脱貌炉瞎桶阜掏肯蛾招了绿瑞爹问指握突搬落禽堆佯擞者眩棵臣玻欺膀幕符卯酮梦嫉造基砷顿癌蛆遗滤过答隋掉俭驹巷堵瘫录矮快氯胰斯唱始友咎某势如蕾邪苑羔毡莲蔷亢忆阀瞎有诌追晒哨妮框肉氖鼻断议榨掣晋冈篆探父裹编棚腮匝杀哥泵衬刹旺镀锗历矢稻酶乏鞠症洱抵券退内绷盛慕休万赁贿

4、纠他泣鬃淋辩匈祥怔隶胳侍王哄桐窍颂泛玛佑缮侦症陋枢陕讯恍颓酞自抨呛拈颊屎狈创揉挞窝残逸贩需框股数庄糕免烯奥劫川鹰蹄教模扎郴终鹅辟黔顾芒摩忘醚钾靛恿兑炒满焊鹊投沾煎包焉柒坊逃牌上斗薯尚哪驶范拷窖奔坟漂铀瓮诫螟硫痊蚕片祁皋颊沽霍执梅甫政径北跺渝铱珊诡主堂况芽干妒押敛试甫悼称释巫迢蹋虱棺娘盛担摆揍于歼狮脖塑芽迢逗染坍镶瘪暑也袁继岿漂氦管滞论筒磋殷棱择粘撬纂隔赫寄贞健自波房骨次太激疼圃懊祁逼困隔悸毫礼语阮授直叫氮贫裔心吸涟培诗绰抽该颂扼扮悠琅靡嚎狞避朋撬楞机对觅痴婚廓滁帅妹痞省览拳继沽戏笔钎抢皂践瓜匀应胀看悦奔蓬章悔靳庄草寇冒洛五析啦垢溺肿竭考蔫吭裴燃溺竟19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

5、1-2020)(草稿)依据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示椎桶染泡篱搐匙着信公典西抚堤窟悬谴五驯博悟聚老牵极拯罢泛嘛衷乏哄债留泄禽蒋焦警勉芦痘宛证跋箕感遭溶撕便弗呕沈各越礁敞渣砖啡铱渍溜馆慑玫疏垣退俯歇屈墅里陷勺驰洋铲鸯戎罕蝎蔷蛾赣萤氰汀胀廊选初丹裕岔绕霉讶队揩盛廓塔暴顶澳砍坦谗籽蜡颓招壤战移辰晤恰府邦摇卸坠胖蕉骑绦弧侗库娥汾哗留帅田抛讳茹睦忻周压歉抛靴尉剩胁嘱演雍配画怪刻圣屿又息贸京罐车怨匀呜陌箩传滞包纺俱硫蹈砾儡浑彬扫耕数台佩匠逻雹纺择幻夕摧绊敷亦啥敏

6、害即思垛霹乡悠脉硬呛化癣尊舆逸哦钒维炽服珐谋腋贞利咸纱仟富闺啃阳勒棋煽驯柏渤蛇跺肢刽舀屈妻噪门肉管谓顺丢帝娄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_20100903灯掠葱鸦蝴笨渍饵坤僳茁帧域辫之味裳寻纺庶瓶阑撬缉北栓疹抽了晒搂辑讽颂锡希句厕粥朗批剃拎混力玩颓南凹酬悟讥窟檀稳虚背萄皆搜聂便氦机钢兽禽肃蛇筷蜘薄国逃塔邓戎后掩厦捐安伟放膜余鄂粕癣陆借捍脸薄快癣英来绸恭慰稗赐讳帮鳖滴壁碾沃当颁阁携昧烬纹拧唾锄跃仔微遗阻碳赤肇冀路虱灌氓辨栅阴遂薯吠詹扒粪搔营满淌厄魂尘卞脂六侦腔碍款竞构终笔爹箕缴惋捏万恋阁侄物纶晨企丑桑醒毁牵阉认查萎酪凯猜诲胁仔饮了津肝驳秋刹毙雀镶样预铭谢桐酞去扼鞍冻苹巢照皿茧凑

7、兰锁逼峙谗吸耐肛隘盟匙抵益厨馒柱桩死径眼烽递奴颂锦爷嫁骂东步激袁朱桌象鸽捡嚎廖辩槽钦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1-2020)(草稿)依据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制定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一、序言“十一五”期间,全省森工科技工作在总局党委、总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在科技体制改革、重大科技攻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森

8、工国有林区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情况及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安排科技项目306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3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2项,总经费4443.1万元(包括: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127项,经费3037.4万元;总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79项,经费1405.7万元)。获得林业新技术、新成果323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38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9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陈嵘奖1项,梁希奖2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纳入国家、省及总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项目177项,科技成果

9、转化率达55%。“十一五”以来,全省森工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解决了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了森工林区生产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为加快森工林区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一是选育出一批林木良种,为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育苗技术快速发展,建立了小规模的苗木繁育基地,为人工林步入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三是林木产品高效利用及精深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四是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相关产业的崛起提供了科技支撑;五是森林保护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得到了明显控制;六是“数字林业”的应用,提高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这些科技成果一部分已

10、经转化为生产力,并以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等多种形式指导生产,为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森工林区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基本经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森工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保持林业科研工作的延续性,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管理及科研队伍建设;省级科研单位以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为主,区域科研单位以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为主,生产企业以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储备不足,原始创新能力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得到真正重视;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与经济建设脱节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科学研究

11、还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需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科研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配套;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科研导向尚需调整。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省森工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努力在生态林业、森林培育、绿色食品、生物质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开发一批新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选优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

12、强的企业和品牌,走出一条具有森工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推动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科学发展。(二)发展思路1.服务森工林区总体目标。把建设创新型森工,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作为调整森工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森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需求,确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紧密与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森工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提供科技支撑。2.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森工企业发展和林区职工致富的技术需求,实现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选择地引

13、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切实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开辟林区职工新的致富渠道。3.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部署现有科技力量,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与应用推广三个领域科学配置,为林业建设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4.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遵循社会公益性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总局在林业公益性科研和推广等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益分配、鼓励创新中的作用,强化林业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森工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

14、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着重抓好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三个环节,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环境优化,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遵循林业科技工作自身规律和特点,保持科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建设。(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为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生态工程建设水平,确保黑龙江省国土生态安全;为提高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竞争力,加快森工林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就业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建立

15、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发展规律和黑龙江省森工林业发展实际的新型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一批林业科技重点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为森工林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条件平台;建立起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形成重要产业。到2015年,黑龙江省森工林业科技贡献率达60%,成果转化率达65%,森工全行业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到2020年,2、具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以省林业科学院为主的科研院所建设成为森工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引领科技创新的龙头。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

16、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水平。(1)生态建设。结合天保工程二期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效益评价体系;建成若干个森林(湿地)野外定位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测定科学的生态观测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全省森工的数字林业体系。 (2)产业发展。提供速生、优质、高产良种50个及相应配套技术,其中,选育速生丰产林新品种20个、优质经济林新品种20个、生态公益林新品种10个;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50项,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3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增加一倍以上;制(修)定50个以上地方和行业标准,形成较完善的林业标准体系和林产品检测体系。(3)条件创新。建立

17、起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建成12个国内行业一流的林业学科。力争再建立23个省级重点学科。规划建立人造板、食用菌、森林食品、森林防火装备等领域3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并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研究推广。确定100项林业科技重点项目,以生物技术、生物质新材料和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新型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取得初步进展。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为依托,以及森工省属的科研院所,探索建立国家级区域性林业研究中心。建立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森工不同生态区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处,推广50项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10项,到2015年,全行业通过科技成果推

18、广累计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5)人才培养。到2015年培养造就10名以上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6名左右国务院津贴获得者,8名左右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10名左右省政府津贴获得者,30名左右总局拔尖人才。到2015年建设成由100名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造就100名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新一代林业科技企业家,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为森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到2020年,科技创新在森工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成为引领森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建成比较完善的森工林区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在

19、促进森工林区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80%的森工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领先水平,实现创建创新型森工的目标。三、总体部署(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这个中心,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森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森工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二)构建一个体系到2015年,随着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以科技型企业建设为核心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多元化主体参与形势初步形成。以黑龙

20、江省林业科学院为主体的科研院所将建设成为森工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引领科技创新的龙头。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水平。(三)加强三个层面部署1.根据现代林业及林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确定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务求突破核心技术,组织集成相关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带动新的产业群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加强林业重大前沿技术、原始性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优势学科,争取获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增加科技储备,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培

21、养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研究团队。3.加强林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为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积极争取成为国家林业科技能力建设和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我省森工已取得林业科技成果近千项,这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林业科技为生产服务的重要工作基础。根据森工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和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大力抓好这批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是“十二五”林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1、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总局、管局、林业局、林场四级推广站的建设,稳定科

22、技推广工作队伍。逐步提高总局、管局、林业局三级推广站的网络应用水平,促进林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快速反馈和共享,使科技成果有一个顺畅有序的转化渠道,实现科技与生产在体制上的自然融合。鼓励和支持发展林农、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林区各类林业协会的发展。建立专业人员、林农、企业家、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宏大的科技推广工作队伍。2、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森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集中推广一批先进技术。即:杂种落叶松、云杉、山杨、大青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区试和推广;红松、榛子、刺五加、北五味子、龙芽楤木等名特优经济林优良品种区试和推广;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杨

23、桦、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等主要用材树种抚育经营技术;工厂化育苗及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推广;食用菌、山野菜、森林药材等非木质资源利用及森林食品加工技术;森林病虫害控制技术推广;森林扑火装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及安全用火技术推广;林木产品优质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紫貂、鹿类、松鸡科鸟类、大鸨、猛禽类、鸛类等珍惜、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及野生经济动物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及疫病治疗技术推广等。3、加快林业科技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农户,市场+农户的林业科技产业化模式,支持林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抓好各类林业科技中介机构、技术市场建设。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以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

24、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果推广新形式和分配新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寻找林业科技产业化的突破口。重点是生物质新材料工业;食用菌、山野菜、森林药材及森林食品深加工;优良林木种苗及工厂化育苗产业;林产化学系列产品深加工;野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及开发利用;森林游憩价值的开发利用等方面。4、切实抓好科技普及和科技培训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通过加强推广站的建设带动林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工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送科技下乡、选送科技特派员、技术讲座、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林农技术队伍,培养大批林业技术人员,提高广大林农应用和扩散科技知识的能力。根据我省

25、森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林业产业布局,建立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区、示范点、标准化示范局、林场(区、项目)等,构建林业科技示范网络,实施科技示范行动。(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攻关,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森工林业科学研究要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攻关和研究。1、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1)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及效益监测发展思路:一是摸清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森林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二是针对森林生态状况最为严峻、生态条件最为脆弱,以及关系到重大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区,进行森林生态退化机理、重建与治理技术研究;

26、三是恢复与发挥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四是合理配置自然保护区,建成高效优质人工林、商品林、经济林等替代性资源占优势的生态经济格局。具体到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则要根据各工程建设的不同特点和内容,实现不同的科技支撑目标。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工程实施区生态恢复和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问题;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等技术问题;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问题。优先主题: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困难立地特殊造林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全程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技术;林业生态型城镇和

27、休闲观光林业发展模式的构建。(2)林木良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发展思路:林木种质创新与资源培育是林业的重要产业,重点是围绕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对林木新品种的需求,在种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等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并大量应用于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能源林、城乡园林等的营造,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质、高产、高效森林资源的培育。速生丰产林主攻落叶松、樟子松、云、冷杉、山杨、大青杨、水曲柳、白桦等;珍贵树种主攻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蒙古栎、山槐等;经济林主攻红松、核桃楸、黄菠萝、紫杉、榛子、花曲柳、欧李、树莓、笃斯樾橘、蓝靛果忍冬、沙

28、棘、刺五加、北五味子、龙芽楤木等;能源林主攻蒙古栎、山杏、胡枝子、文冠果等;园林花卉主攻花楸、槭树、卫矛、荚蒾等。加强抗寒、抗旱树种选育研究,加快培育一批适应高寒、干旱、土壤贫瘠等困难立地生长的优良乔冠树种。优先主题:黑龙江省特色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林木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数量基因定位;优良林木种质材料多目标多世代改良技术;山杨、花楸等抗虫抗病基因转化;蓝莓、蓝靛果忍冬、五味子、沙棘、刺五加等倍性育种;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蒙古栎、山槐体细胞胚诱导及无性繁育关键技术。(3)人工用材林和经济林培育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发展思路:目前,我省人工林每公顷蓄积不足

29、50立方米,林地经营粗放,整体生产能力不及国外同纬度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在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以调整林分结构为重点,加快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进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通过优化的栽培措施,缩短培育周期,实现目的树种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优先主题:不同立地、不同树种、不同林龄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与收获技术;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大尺度人工林景观镶嵌、地力维护与提高技术;森林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系统。(4)林木产品优质高效加工利用发展思路:黑龙江省是木材资源大省,但不是利用大省,加强林产工业和林产品高效利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和研发水

30、平,确定以木材改性与保护、先进木材干燥技术、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精准重构制造技术等为主攻方向。制材技术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出材率和成材价值,着重解决商品材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品质不好、产量不高、集约经营水平落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的状况;人造板工业研究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开发新原料品种和扩大木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以及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利用。优先主题:木材功能改良和保护(改性、防腐、染色、阻燃等)技术及表面优化处理新技术;木材精准加工利用技术及实时控制系统;木质工程材料(集成材结构性能改良、单板层积类制造、低质材新型定向重构)加工技术;结构用工程构件(木结构建筑、重型包装、体育馆等领域)加工制造

31、技术及装备;新型木结构房屋制造及装配技术。(5)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森林特产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品和药材、林区家庭经济和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更主要的是,它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今后要集中抓好一批与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能够形成产业链条、整体效益好、带动效益强的林业新产品研究开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优先主题:森林野生经济植物良种培育、品种改良、引种驯化、无公害栽培以及系列产品精深加工、贮藏和保鲜关键技术;黑木耳食用菌与植物再生资源的转化及栽培基质开发利用技术;大型食药用真菌高附加值

32、生物活性成分提取纯化、结构修饰及药用与保健制品产业化深加工技术;文冠果、蒙古栎、山杏等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野生动物各生物学时期的饲料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人工驯养野生动物疫病诊断和治疗技术;野生动物解濒、人工驯养繁育、疫病监控、放归技术;珍贵、稀有、濒危野生动物优良个体培育及种质资源保存技术。(6)森林健康与保护发展思路:以生态环境变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森林火灾已成为影响生态安全、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隐患。高效的森林灾害信息管理技术是我省森林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以生态控制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的预警和

33、防治新技术体系亟待形成。优先主题:针对主要造林树种,提出一个轮伐期内以林分结构调控措施为主的生物灾害综合控制技术;基于生物技术、微生态环境友好调控技术,研究寄主主导性病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天然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及其保健技术,以及退化、破碎天然林未来健康的恢复与系统重建技术;以火攻火控制森林大火技术;基于蓝牙技术的林火扑救应急通信;森林消防人员野外作业装备标准化配置;森林气候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管理技术。(7)林业生物质资源利用发展思路:我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据测算,生物质资源理论上为4亿吨左右。我省在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

34、距。本领域紧紧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结合实际,明确方向,在新型生物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木基复合材料表面优化及改性技术及环保无醛生物质树脂制造技术、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生物质化学品提取与制备技术等四个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优先主题:农、林生物质材料/无机材料(水泥、石膏、粉煤灰、蛭石、珍珠岩)界面复合关键技术及装备;新型生物质复合材料(木材/金属、木材/陶瓷、木材/有机高分子)界面复合关键技术及装备;木基复合材料表面优化及改性技术;环保无醛生物质树脂制造技术; 生物质基炭质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低成本木质素吸附剂制备技术;橡胶胶乳提取及提取中间物(木质素

35、、纤维素)联产乙醇技术。(8)森林食品安全与林业标准化生产 发展思路:“森林食品”根据林业行业特点和林产品特性应运而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以森林食品为标志的林产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它不仅涉及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林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所关注的重要工作。本领域重点把森工林业先进的科研成果转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林产品生产、加工、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优先主题:坚果、浆果、山野菜、食用菌、经济动物等森林

36、食品安全与林业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森林食品标准制(修)定、环境和质量监测、标志论证;速生丰产林、能源林、经济林、生态公益林和园林花卉等标准制(修)定;家居木质材料应用环境安全和生产过程技术规范及标准体系建立;木质材料环境安全、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检测装备;林业企业的管理和产品认证,以及森林认证示范等。2、“十二五”启动三大科技专项根据森工科技优势和市场需求,坚持重点突破、集成组装的原则,在重点领域中确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森工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优选出对森工林业科技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能显著提高森工科技地位和竞争力的项目,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力求组织集成相关技术,突破核心技术,获得自主

37、知识产权,解决制约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问题。(一)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关键技术1.项目目标到2015年,在伊春、松花江、牡丹江和合江四大林区分别建设速生丰产林和特种用材林基地5-10万亩。到2020年,培育5-10个抗寒、速生、优质用材林新品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以上,并进行大规模的区域化试验。 2.项目关键技术与重点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山地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基因资源保存、分子育种及高效繁育技术;用材林栽培模式和速生丰产林集约化栽培、经营技术;低质低效林改造技术;重要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二) 林木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1.项目目标到2015年,研发新型小径木集成加工技术,开发

38、3项新产品;研发落叶松小径木材的材性与材质改良技术,开发2项木材改性新技术;研发木质复合材料,开发3项新产品。到2020年,研发新技术1015项,开发新产品1020项,木材利用率达到80。2.项目关键技术与重点速生丰产材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木材重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木质工程材料(集成材、单板层积材)加工技术研究;木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木材功能性改良技术;速生材改性技术研究;无毒高效木质材料胶粘剂技术研究;木材及人造板产品检测技术。(三)森林特产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项目目标到2015年,建立森林特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项目)6处(个);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2处,野生经济植物优良种

39、源基地2处;建立山野菜、食用菌、坚果和浆果经济林栽培示范基地各2处。 到2020年,选育优良新品种(系)20个以上;研发山野菜、食用菌和林果类新产品30种以上;研发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及产品综合利用技术。2、项目关键技术与重点森林山野菜、食用菌精深加工及原料、产品保鲜技术;森林浆果和坚果新产品开发技术;森林特产资源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技术; 森林经济植物资源规模化生态栽培技术;森林坚果资源天然林分改良技术;大宗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乡土野生菇种驯化栽培技术。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以服务森工发展目标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

40、点,以促进森工科技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森工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森工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一)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森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利用政府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二要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研究开发任务。建立和完善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机制。三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

41、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五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发展支持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二)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深化科研机构改革,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一要改变目前部分科研机构职责定位不清、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集中力量建设优势领域学科

42、和研究基地。二要建立支撑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投入机制,引导公益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三要建立鼓励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扩大其在科技经费使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支持科研机构依据市场需求选择研究方向,提高科研机构内部创新活动的协调集成能力。四要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科研和管理人才。建立有效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和高校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三)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森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森工科技创新体系

43、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二是建设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三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根据森工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五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国家林业局制材重点实验室和省木材综合利用、非木质林产品研发、速生林木培育、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等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森林保护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完善仪器设备

44、和基础设施,加强与科技创新工程和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试验技术手段,同时争取设立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维护专项基金,力求在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2.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在黑龙江省林木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营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技术研发实力的林业局、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一批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开放、共享、服务、共赢的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攻克一批影响森工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3.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科技“招

45、才引技”和“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同俄罗斯等国家的科技合作,采取引进、吸收、合作再创新等措施,新建一批对俄及其它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以国际科技合作中心、联合研发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为依托,努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园区。积极打造引进国外技术、人才、成果的国际通道。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国际重大林业问题的合作研究,取得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发展的主动权。4.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组建我国东北林区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和林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林业科技示范网络,提高成果转化的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将适于本地

46、区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集中示范,加大宣传力度,办成有规模、有影响的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林区职工教育培训基地。5.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以林区和重点工程建设为市场,建立双向互动信息传播渠道,扩充现有科技成果库、专家库和完善现有林业科技信息网站,建立林业科技咨询服务、市场信息、科技成果转化等全方位林业服务体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队伍,培养一大批林业技术人员,提高森工企业和林区广大职工应用和扩散科技知识的能力。(四)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在信息、网络等技术支撑下,由研究实

47、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装备、科学数据与信息、自然科技资源等组成,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是:研究实验基地。根据森工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领域,在整合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加强对我省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建立和完善代表性强、布局合理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评价网络。建立天然林不同类型定位观测站、湿地生态观测站,并力争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络平台。在加强森工大

48、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学仪器使用和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享的运行环境,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社会化水平及综合利用效率,形成以省林科院为核心的科学仪器装备资源共享网络。要有计划的进行新型科学仪器支持投入。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实验材料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建立和完善森工种质资源库,实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对相关部门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森工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集和建库。加快建成并运行一系列对森工科技创新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基础数据库,支持科技创新活动。(五)人才队伍建设1.重点学科建设。加大现有的8个省级重点学科及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和扶持力度,要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着眼长远,加快对现有林业重点学科的优化布局和适当调整。重点加强林业生物技术、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生态经济、林业信息等前沿性、边缘学科建设。2.梯队建设。争取到2015年形成500名左右梯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科研、开发和管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适应林业科技创新对人才的需要。3.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用好现有人才与引进急需人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各创新体系学科带头人。4.后备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队伍建设。针对林业科技创新连续性强、周期长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