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95285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血清电解质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血清电解质检测一、血钾测定 血钾测定 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钾实际反映了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变化,但由于细胞内液、外液之间钾离子互相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反映细胞内液钾的变化。血钾检测的适应症(1) 高血压 (2)心律失常 (3)服用利尿剂或泻药 (4)已知有其他电解质紊乱(5)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6)腹泻、呕吐 (7)酸碱平衡紊乱 (8)重症监护病人的随访监测【参考值】 3.55.5mmolL1血钾增高 血清钾高于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机制 原因摄入过多 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

2、钾盐、输入大量库存血液等排出减少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导致肾小球排钾减少 长期使用螺内脂、氨苯蝶定等储钾利尿剂 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障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移植术后等细胞内钾 组织损伤和血细胞破坏,如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等外移增多 缺氧和酸中毒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Na+, K+ ATP酶,使细胞内钾外移 家族性高血钾性麻痹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如应用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盐水等,使细胞内脱水,导致细胞内钾外移增多 。假性高钾 采血时上臂压迫时间过久、间歇性握拳产生的酸中毒 血管外溶血 白细胞增多症,WBC500*10 9L,若标本放置后可因凝集而

3、释放钾 血小板增多症 PLT600*10 9L可引起高钾血症2、血钾减低 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其中血钾在3.03.5mmolL者为轻度低钾血症;2.53.0mmolL为中度低钾血症;2.5为重度低钾血症mmolL 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分布异常 细胞外钾内移,如应用大量胰岛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等 细胞外液稀释,如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盐液体时丢失过多 频繁呕吐、长期腹泻、胃肠引流等 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症 长期应用速尿、利尿酸和噻嗪类利尿剂摄入不足 长期低钾饮食、禁食和厌食等 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

4、碍等假性低钾 血标本未在1小时内处理,WBC100*10 9L ,白细胞可从血浆中摄取钾二、血钠测定 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存在于细胞外液,9%存在于细胞内液,47%存在于骨骼中。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钠检测的适应症 (1)水电解质紊乱 (2)其他电解质超出参考值 (3)多尿综合征和口渴感减弱 (4)酸碱平衡紊乱 (5)肾脏疾病 (6)高血压(7)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盐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症 (8)水肿(9)摄入过量的钠【参考值】 135145mmolL【临床意义】血钠超过145mmo

5、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血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水分摄入不足 水源断绝、进食困难、昏迷等水分丢失过多 大量出汗、烧伤、长期腹泻、呕吐、糖尿病性多尿、胃肠引流等内分泌病变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排尿排钠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保钠排钾,使血钠增高摄入过多 进食过量钠盐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心脏复苏时输入过多的碳酸氢钠等 低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丢失过多 肾性丢失过多:慢性肾衰竭多尿期和大量应用利尿剂 皮肤粘膜性丢失 :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时血浆外渗,丢失钠过多 医源性丢失:浆膜腔穿刺

6、丢失大量液体等 胃肠道丢失:严重的呕吐、反复腹泻和胃肠引流等细胞外液稀释 常见于水钠潴留 饮水过多而导致血液稀释,如精神性烦渴等 慢性肾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少尿期 尿崩症、剧烈疼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高血糖或使用甘露醇,细胞外液高渗,使细胞内液外渗,导致血钠减低消耗性低钠 肺结核、肿瘤、肝硬化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细胞内蛋白质分解消耗,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分从细胞内渗到细胞外,导致血钠减低)或摄入不足 饥饿、营养不良、长期低钠饮食及不恰当的输液等三、血钙测定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宏量元素。人体内99%以上的钙以碳酸钙或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

7、中钙含量甚少,仅占人体钙含量的1%。血液中的钙以蛋白结合钙、复合钙(与阴离子结合的钙)和游离钙(离子钙)的形式存在。【参考值】 总钙:2.252.58mmolL 离子钙:1.101.34 mmolL 血清钙测定的适应症状态或器官 适应症筛选 年龄50岁的每两年一次筛选手足抽搐 须研究低血钙症的分型骨骼 自发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放射性骨病、生长异常、牙的齿改变肾脏 肾脏或尿路结石、肾脏钙质沉着、烦渴、多尿、慢性肾病神经肌肉 手足抽搐、癫痫发作、甲状腺术后可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头痛、肌肉无力精神症状 疲乏、淡漠、嗜睡、沮丧、厌食胃肠道 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石症、周期性腹泻、吸收不良、便

8、秘皮肤及其附件 皮肤、指甲和毛发的改变、皮肤色素过度沉着肺脏 结节病、结核、其他肉芽肿性疾病肿瘤 体重减轻、恶性肿瘤、淋巴瘤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睾丸、卵巢、肾上腺疾病药物治疗 摄入VitD及其代谢物或类似物、VitA、抗痉挛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洋地黄高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溶骨作用增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多发性骨髓瘤、骨肉瘤等伴有血清蛋白质增高的疾病 急性骨萎缩、骨折后和肢体麻痹分泌前列腺素E2的肾癌、肺癌;分泌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急性白血病肾功能损害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钙排出减少摄入过多 静脉输入过多、饮用大量牛奶吸收增加 大量应用VitD、溃疡病长期应用碱性药

9、物治疗等低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成骨作用增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吸收减少 佝偻病、婴儿手足搐 症、骨质软化症等摄入不足 长期低钙饮食吸收不良 乳糜泻或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阻塞性黄疸等(钙、VitD)其他 急性和慢性肾衰竭、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因血钙与FFA结合形成皂化物,也可使血钙减低) 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需钙量增加,若补充不足,使血钙减低)四、血氯测定 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但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 血氯检测的适应症:(1) 酸碱平衡紊乱 (2)水钠平衡紊乱 (3)重症监护病人出现危险情况时【参考值】 95105mmolL1、

10、 血氯增高 血清氯含量超过105mmolL称为高氯血症机制 原因排出减少 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少尿期、尿道或输尿管梗阻、心功能不全等血液浓缩 频繁呕吐、反复腹泻、大量出汗等导致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吸收增加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肾小管对氯化钠吸收代偿性增高 呼吸性碱中毒过度呼吸,使CO2排出,HCO3-, 血氯代偿性增高低蛋白血症 肾脏疾病时的尿蛋白排出增加,血浆蛋白质减少,使血氯增加,以补充血浆阴离子摄入过多 食入或静脉补充大量的NaCl 、 CaCl 2、 NH4Cl溶液等2、 .血氯减低 血清氯含量低于95mmolL称为低氯血症(1) 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

11、低盐治疗等(2) 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丢失大量胃液、胰液和胆汁,致使氯的丢失大于钠和HCO3-的丢失 慢性肾衰竭、糖尿病以及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氯随钠丢失增加)呼吸性酸中毒,血HCO3-,使氯的重吸收减少五、血磷测定人体中7080%的磷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于骨骼中,只有少部分存在于体液中。血液中的磷有无机磷和有机磷2种形式。血磷水平受年龄和季节影响,新生儿与儿童的生长激素水平较高;夏季紫外线的影响故血清磷水平。血磷与血钙有一定的浓度关系,即正常人的钙、磷浓度(mgdl)乘积为3640. 血磷检测的适应症:骨病 慢性肾脏疾病、透析病人 甲状腺

12、手术后 慢性乙醇中毒 需要加强医疗护理的病人(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肾结石病人 甲状旁腺疾病 拟诊VitD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肌无力、骨痛【参考值】 0.971.61mmolL 血磷增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排出障碍 肾衰竭等所致的磷酸盐排出障碍吸收增加 摄入过多的VitD,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磷,导致血清钙、磷其他 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急性肝坏死等血磷减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机制 原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饥饿、恶病质、吸收不良、活性VitD缺乏、长期应用含铅制剂丢失过多 大量呕吐、腹泻、血透、肾小管性酸中毒、噻嗪类利尿剂转入细胞内

13、 静脉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过度换气综合症、碱中毒、AMI等其他 乙醇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六、血清铁测定 血清铁,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血清铁检测的适应症:(1)转铁蛋白测定的参数 (2)铁吸收实验参数 (3)急性铁中毒【参考值】男性:1130u molL, 女性927u molL儿童:922u molL 血清铁增高和减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增高或减低 机制 原因血清铁增高 利用障碍 铁粒幼细胞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铅中毒等 释放增多 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铁蛋白增多 白血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等 铁摄入过多 铁剂治疗过量时血清铁减低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慢性失血 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慢性炎症 摄入不足 长期缺铁饮食机体需铁量增加 :婴幼儿、青少年、生育期、妊娠、哺乳期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