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新世纪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9201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新世纪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新世纪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新世纪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 1.根据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括号里。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jié rán( )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jīng huāng( ),甚至kǒng jù( ),在它面前pái huái( )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qīng yì( )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毫dān 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lǐng yù( )有所jiàn shù(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手腕(wǎn)     锲(qì)而不舍     重荷(hé)     粗犷(kuàng) B.殷红(yīn)     鲜(xiān)为人知     宰(zǎi)割     逮捕(dài) C.磐(pán)石     怏怏不乐(yāng)     模样(mú)     踮脚 (diàn) D.埋怨(mái)     气冲斗(dòu)牛     赫(shè)然     蓦然(mò)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热情             浪漫             防御             司空见贯 B.困境             明媚             严俊             重见天日 C.徘徊             剥削             骆驼             无独有偶 D.蟋蟀             批评             忧伤             死得奇所 4.下列各组诗词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夸张   拟人   反问   比喻 B.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夸张   反问   比喻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B.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6.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时,“兜”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B.“奇花异草”“见异思迁”两个词中的“异”都是“不相同”的意思。 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都表示因为常见而觉得平常了。 D.“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7.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B.孙悟空火眼金睛,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身,棒打妖精,最后打死了妖精。 C.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之事恼恨悟空,不肯借芭蕉扇。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最终借来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 D.唐僧师徒二人在流沙河收服猪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高老庄又收服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 8.将下列句子按照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②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③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④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 A.①②④③⑤ B.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①④③ D.④⑤③①② 9.按要求写句子。 (1)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今天她上班,让我们先吃饭,不用等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害羞地低着头,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_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________,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面泪潸潸了。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我们要多听别人在给我们的教诲。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是清代书画家郑夑的诗作《竹石》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志向。 (4)关于夏天的诗句,我们会想到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辛弃疾的“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5)我国古代文言文中,“走”通常是_____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走马观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今天的考试,我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学校发现小明已经到了!真是“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1)从这个牙膏产品上,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A.牙膏的品牌、产地、重量、成分与味道。 B.牙膏的品牌、重量、颜色、成分和功能。 C.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味道和功能。 D.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功能与保质期。 (2)根据牙膏的使用情况,请你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牙膏推销员,你会如何推销这个产品来吸引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2、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医用外科口罩的自白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医用外科口罩。我呢,里里外外也就三层:内层、中层和外层。除这三层外,我还有鼻夹和口罩带两个配件。 终于遇到了我的主人。可是,主人佩戴时鼻夹朝下,这样根本不能有效保护呀! 如果主人戴着我没有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我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前提是让我通通风。千万不要用清水洗我,千万不要用热水烫我,千万不要用酒精喷我! 如果我已破烂不堪或无法使用,那么请将我带到该去的地方。毕竟我是充满仪式感的“口罩君”,所以呢,请在扔掉我之前分几个步骤来操作一下哦——如果主人您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将我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先用开水将我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我,再密封好丢弃。 16、从示意图可知,医用外科口罩共有三层,______层能阻隔病毒飞沫,______层能起到阻水作用。 17、佩戴口罩时,鼻夹______(朝上   朝下)才能起到防护作用。 18、小亮想重复使用口罩,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让口罩通通风 B.用热水烫 C.用酒精喷洒 D.用清水洗 19、下面是处理不能使用口罩的步骤。请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在格子里填写相关信息。(4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飘香的生命 莫斯哲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我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我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心里也没什么异样。直到有一天,大门紧闭,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他为了不麻烦守门的老大爷,就蜷缩在校园内的二楼过道角落过了一夜。可他哪里知道,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20、用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我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三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作用。 22、短文围绕题目《飘香的生命》,选取了______个材料,分别是____________。 23、文中“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和“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这两处句子中的“湿润”一词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的老人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请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地写写身边为你开方便之门的人及其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1)、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仓鼠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仓鼠吱吱吱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 字。 (2)、题目:那次,我得到了_________ 要求:横线上可填“表扬”“批评”“理解”“原谅”“宽恕”等。中心要突出,条理清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     截然     惊惶     恐惧     徘徊     轻易     耽搁     领域     建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截、惶、恐、搁、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答题时需要注意多音字,更需要注意结合词义来回答。 A.腕(wàn)   锲(qiè)   荷(hè)   犷(guǎng) B.殷(yān)   鲜(xiǎn) C.怏(yàng)   踮(diǎn) D.埋(mán)     斗(dǒu)     赫(hè) 3.C 解析:C 【详解】考查字形的掌握情况。 A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B严峻—严俊 D死得奇所—死得其所 4.C 解析: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出自唐代诗人李贺作品《马诗》。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把“大漠”比作“雪”,把“燕山”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出处《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唐)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句把“好雨”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 (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翻译: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运用了设问修辞。 ④《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B 解析:B 【详解】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A.表述不清,应最后一个句子前添加“肇事者”。 B.正确。 C.“围攻、阻止”位置错误,应该互换。 D.“分析和动物实验后”顺序错误,应互换位置。 故选:B。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汉字笔顺、破折号作用的掌握。 A.“兜”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其中第五笔是横。 B.异的意思有: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不同的⑤分开。“奇花异草”的意思是希奇少见的花草,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②种意思。“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④种意思。 D.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中断或停顿。本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最后一天”指的是“除夕”。 7.D 解析:D 【详解】略 8.A 解析:A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9.     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被提前完成了。     崇山峻岭蕴藏着煤和石油。     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不能不叫人为难。     妈妈对我说:“今天我上班,你们先吃饭,不用等我。”     气象小组的同学收听并记录了天气预报。     经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勤勤恳恳的采蜜     勤劳     水滴能把石头穿破     持之以恒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本题主要考查了改为“被”字句。 首先,找出“事物1”被“事物2”“怎么样”;“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被完成了,即: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被提前完成了。 (2)本题主要考查了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我们祖国的、丰富的”。如:崇山峻岭蕴藏着煤和石油。 (3)本题主要考查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先在句中适当的位置加上双重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不可能不”、“不会不”等,注意意思跟原句一样。本句选择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替换或删去原句“都”等词语。把“真”改为“不能不”,如: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不能不叫人为难。 (4)本题主要考查把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把逗号改为冒号,说的话加引号,两个“她”改为“我”,“我们”改为“你们”。如:妈妈对我说:“今天我上班,你们先吃饭,不用等我。” (5)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把“收听”和“记录”交换位置,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收听并记录了天气预报。 (6)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成分缺失,缺主语,去掉“使”,如:经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7)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害羞地低着头,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运用拟人的手法,什么怎么样,那是要教我们怎么样,仿写时,需要注意。如: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要教我们任劳任怨。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要教我们要齐心协力。 10.     从我手中溜去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忠言逆耳利于行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韧刚劲,不屈不挠     树阴照水爱晴柔     接天莲叶无穷碧     稻花香里说丰年     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更有早行人 【详解】(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原文: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本题考查谚语俗语的识记。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3)本题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4)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全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全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跑”。 走马观花:走,骑。观,看。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6)本题考查对谚语俗语的理解能力。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11.C 解析:(1)C (2)你可以用完牙膏的最后一滴! (3)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解析】(1)考查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华”是牙膏的品牌,“净含量140”是牙膏的重量,“50%钙”是牙膏的成分。“清爽薄荷味”是牙膏的味道。“双钙防蛀”是功能。C.正确。 (2)考查拟写宣传语应注意。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2)考查了推销商品的能力。结合商品的性能优点来说。语言简练有吸引力。如: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12、     穿     厌恶 13、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分析】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 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1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的含义。“何不试勿衣紫也”意思是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衣解释为穿。“吾甚恶紫之臭”翻译为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恶是厌恶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标点,要在熟知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句意进行作答。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应是“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可知,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吾甚恶紫之臭”可知,管仲的建议是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A 解析:16、     中     外 17、朝上 18、A 19、①投到“其他垃圾”桶内   ②用开水浸泡30分钟   ③用酒精喷 ④密封好后再丢弃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信息,从中即可提取出关键信息作答。 根据示意图可知医用外科口罩共有三层,分别为外层、中层、内层。从“中层:过滤作用,阻隔大于90%的带病毒飞沫”、“外层: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内”可知,中层能阻隔病毒飞沫,外层能起到阻水作用。 17、本题考查学生抓取文章内容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作答时要多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关键点。 结合句子“终于遇到了我的主人。可是,主人佩戴时鼻夹朝下,这样根本不能有效保护呀!”可知,佩戴口罩时,鼻夹朝下不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鼻夹朝上才能起到防护作用。 18、本题考查学生抓取文章内容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作答时要多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关键点。 结合文本内容“如果主人戴着我没有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我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前提是让我通通风。”可知,小亮想重复使用口罩,可以让口罩通通风,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作答。 结合内容“如果主人您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将我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先用开水将我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我,再密封好丢弃。”可知,处理不能使用口罩的步骤是: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时,投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用开水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密封好后再丢弃。 20、听了老师的话,他才恍然醒悟。 21、承上启下 22、     两     ①桂花不张扬,默默奉献芬芳;②“我”的同学学校的看门老爷爷默默地关心学生,晚上总是耐心等候他回家后再关校门 解析:20、听了老师的话,他才恍然醒悟。 21、承上启下 22、     两     ①桂花不张扬,默默奉献芬芳;②“我”的同学学校的看门老爷爷默默地关心学生,晚上总是耐心等候他回家后再关校门 23、第一个“湿润”是指作者闻到桂花香,看到桂花静谧、毫不张扬的个性受到了触动。第二个“湿润”是指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被老人的做法所感动。 24、默默无闻、关爱学生。 25、有时同学忘带学习用具,家长送到校门口后,保安叔叔都会不辞辛苦地义务给同学送到教室。 【解析】 20、本题考查用加点词语造句的能力。 “恍然醒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所造句子要符合词语的运用的语境。如: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醒悟,原来这善意的谎言背后是无尽的母爱啊! 21、本题考查过渡句的作用。 句子“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前面写桂花的馨香,不张扬,后面写回忆同学讲的故事。因此,这个句子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22、本题考查文章的选材。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的选材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到三段的桂花静谧地绽放花香,毫不张扬和第四段的老大爷默默地为贫困同学开着方便之门。 2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 由句子“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可知,这里的“湿润”指作者从桂花静谧、毫不张扬的个性中受到了触动。由句子“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可知,这里的“湿润”指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被老人的做法所感动。 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这位老大爷总是在学生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门,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老人做这些事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知道他生病学生才知道真相,体现了老人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特点。 25、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答案不唯一,写出身边为你开方便之门的人及其事例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25.范文: 那一次,我得到了表扬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连起来就是一首永远也奏不完“金乐曲”。 那是第一次我得到了表扬。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语文课 解析:范文: 那一次,我得到了表扬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连起来就是一首永远也奏不完“金乐曲”。 那是第一次我得到了表扬。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语文课开始了。“这篇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谁来回答?”一大批语文迷齐刷刷地举手踊跃发言,教室仿佛是一个战场,自己是战士,答对一个问题就成功轰敌方一炮。 平时安静的我,自然就不去参加这“血腥的战斗”。可老师就像在鸡蛋里头挑骨头,偏偏让平时不爱发言的我。“小芳,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慢悠悠地站起来,手不知放在哪里好,只是不停地搓着衣角。“怎么办,怎么办,好害怕啊!”我低着头向左右看了看,同学们都在等着我回答的答案。我尴尬极了,脸滚烫滚烫的,通红通红的,我不敢抬头看老师,心里做着斗争“鼓起勇气回答吧!”“不行,不行,要是回答错了可是会挨骂的啊!”我愣了愣神,抬头看了老师一眼,只见老师满脸笑容,眼睛里满满的都是鼓励:“小芳,加油啊!老师相信你的实力,你一定会回答正确的!” 我深呼吸,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为了不在同学们面前丢脸,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我一鼓作气回答完了问题,只听见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回答对了?耶!我回答对了!“小芳,你果然没让老师失望!回答很正确,值得表扬,不过下次回答问题时要说话大方,不要怕,不管你回答的对不对,老师都不会批评你的。”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坐了下来。 那堂课我得到了表扬,那表扬像一道光,指引着我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详解】本次习作为二选一题目,作答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题目进行写作。 (1)、本题为命题作文,写作时不能改变作文题目。写作时要注意: ①根据给出的开头展开想象,进行文章的写作。 ②写作时要合理发挥想象力,想一想老师发现李刚把小仓鼠带进教室后有什么反应,他(她)是如何处理这个事件的,同学们对此又有着怎样的反应。注意运用一些人物描写,把事件的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 ③文章结尾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写作时应注意: ①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能突出中心的事件进行描写。 ②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③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将事情写完整。 ④要突出重点,把事情发生时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⑤文章结尾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 此外,还要注意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字数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