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属于同位角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2.下列车标图案,可以看成由图形的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是,则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以下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互补
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下列几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②如果和是对顶角,那么;
③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一个内角.
A.1个 B.2个 C.3个 D.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负数没有立方根
C.任何一个数都有平方根和立方根
D.任何数的立方根都只有一个
7.如图,AB∥CD,将一块三角板(∠E=30°)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若∠EFH=25°,求∠HGD的度数( )
A.25° B.30° C.55° D.60°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出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左平移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下平移1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右平移1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此规律进行下去,该动点到达的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九、填空题
9.______.
十、填空题
10.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30°,∠C=30°,则∠DAE的度数是__________.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则∠CA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十三、填空题
13.将一条长方形纸带按如图方式折叠,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
十四、填空题
14.对于有理数x、y,当x≥y时,规定x※y=yx;而当x<y时,规定x※y=y-x,那么4※(-2)=_______;如果[(-1)※1]※m=36,则m的值为______.
十五、填空题
15.已知点的坐标(3-a,3a-1),且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十六、填空题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AOB连续作图所示的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是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计算:
(1)
(2)
(3)
(4)
十八、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x+1)3﹣27=0
(2)(2x﹣1)2﹣25=0
十九、解答题
19.已知如图,,,,,求证:.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知)
∴
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解答题
20.如图,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将三角形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平移后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平移后三角形;
(3)求三角形的面积.
二十一、解答题
21.阅读下面的对话,解答问题:
事实上:小慧的表示方法有道理,因为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 ,即 ,∴ 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 .
请解答:
(1) 的整数部分_____,小数部分可表示为________.
(2)已知:10-=x+y,其中x是整数,且0<y<1,求x-y的相反数.
二十二、解答题
22.如图,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分别是多少?
(2)如图所示,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的-1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多少?
(3)你能把十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剪开并拼成正方形吗?若能,请画出示意图,并求它的边长
二十三、解答题
23.如图,∠EBF=50°,点C是∠EBF的边BF上一点.动点A从点B出发在∠EBF的边BE上,沿BE方向运动,在动点A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过点A的射线AD∥BC.
(1)在动点A运动的过程中, (填“是”或“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D平分∠EAC?
(2)假设存在AD平分∠EAC,在此情形下,你能猜想∠B和∠ACB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请说明理由;
(3)当AC⊥BC时,直接写出∠BAC的度数和此时AD与AC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已知AB∥CD,点M在直线AB上,点N、Q在直线CD上,点P在直线AB、CD之间,∠AMP=∠PQN=α,PQ平分∠MPN.
(1)如图①,求∠MPQ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②,过点Q作QE∥PN交PM的延长线于点E,过E作EF平分∠PEQ交PQ于点F.请你判断EF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连接EN,若NE平分∠PNQ,请你判断∠NEF与∠AM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二十五、解答题
25.操作示例:如图1,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ABD的面积记为S1,△ADC的面积记为S2.则S1=S2.
解决问题:在图2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BDE的面积为2,则四边形ADEC的面积为 .
拓展延伸:
(1)如图3,在△ABC中,点D在边BC上,且BD=2CD,△ABD的面积记为S1,△ADC的面积记为S2.则S1与S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4,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连接BE、CD交于点O,且BO=2EO,CO=DO,若△BOC的面积为3,则四边形ADOE的面积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2与∠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1与∠4是对顶角,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
∠1与∠3是内错角,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2与∠4同旁内角,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理解和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2.A
【分析】
根据旋转变换,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解:A、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平移得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由一个“基本图案”平移得到,故本选项
解析:A
【分析】
根据旋转变换,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解:A、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平移得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由一个“基本图案”平移得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旋转得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旋转得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根据向下平移,纵坐标减,求出点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特征解答.
【详解】
解:设点P纵坐标为y,
点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是,
,
∴
点的坐标为,
点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出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
利用对顶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解:A、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
C、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顶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
5.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
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所以①错误;
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所以②正确;
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所以③正确;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④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6.D
【分析】
根据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结合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A、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1个,故本选项错误;
B、负数有立方根,故本选项错误;
C、负数只有立方根,没有平方根,故本选项错误;
D、任何数的立方根都只有一个,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7.C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外角可求∠EHB=∠EFH+∠E=55°,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HGD=∠EHB=55°即可.
【详解】
解:∵∠EHB为△EFH的外角,∠EFH=25°,∠E=30°,
∴∠EHB=∠EFH+∠E=25°+30°=55°,
∵AB∥CD,
∴∠HGD=∠EHB=5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8.C
【分析】
求出A1(3,0),A5(9,-6),A9(15,-12),A13(21,-18),•••,探究规律可得A2021(3033,-3030),从而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A1(3,0
解析:C
【分析】
求出A1(3,0),A5(9,-6),A9(15,-12),A13(21,-18),•••,探究规律可得A2021(3033,-3030),从而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A1(3,0),A5(9,-6),A9(15,-12),A13(21,-18),•••,
可以看出,9=,15=,21=,
得到规律:点A2n+1的横坐标为,其中的偶数,
点A2n+1的纵坐标等于横坐标的相反数+3,
,即,
故A2021的横坐标为,A2021的纵坐标为,
∴A2021(3033,-303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规律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九、填空题
9.10
【分析】
先计算乘法,然后计算算术平方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解析:10
【分析】
先计算乘法,然后计算算术平方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十、填空题
10.(﹣2,﹣3)
【分析】
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详解】
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对称点的坐标是(﹣2,﹣3).
故答案为
解析:(﹣2,﹣3)
【分析】
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详解】
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对称点的坐标是(﹣2,﹣3).
故答案为(﹣2,﹣3).
【点睛】
本题考查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可记住要点或画图得到.
十一、填空题
11.5°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然后根据∠DAE=∠CAE-∠C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AD⊥BC,∠C=30°,
∴∠C
解析:5°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然后根据∠DAE=∠CAE-∠C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AD⊥BC,∠C=30°,
∴∠CAD=90°-30°=60°,
∵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130°,
∴∠CAE=∠BAC=×130°=65°,
∴∠DAE=∠CAE-∠CAD=65°-60°=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十二、填空题
12.【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的度数.
【详解】
解:∵∥,,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熟练运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的度数.
【详解】
解:∵∥,,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熟练运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十三、填空题
13.36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即可解决.
【详解】
∵AB∥CD,如图
∴∠GEC=∠1=108゜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2=∠FED
∵∠2+∠FED+∠GEC=180゜
∴∠2=
解析:36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即可解决.
【详解】
∵AB∥CD,如图
∴∠GEC=∠1=108゜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2=∠FED
∵∠2+∠FED+∠GEC=180゜
∴∠2=
故答案为: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平角的概念,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
十四、填空题
14.或.
【分析】
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
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
4※(-2)=;
(-1)※1=
[(-1)※1]※m=
解析:或.
【分析】
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
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
4※(-2)=;
(-1)※1=
[(-1)※1]※m=2※m=36
当时,原式可化为
解得:
;
当时,原式可化为:
解得:;
综上所述,m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16;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运算,读懂新定义的式子,将值正确代入是解题的关键.
十五、填空题
15.(2,2)或(4,-4).
【分析】
点P到x轴的距离表示为,点P到y轴的距离表示为,根据题意得到=,然后去绝对值求出x的值,再写出点P 的坐标.
【详解】
解:∵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
∴
解析:(2,2)或(4,-4).
【分析】
点P到x轴的距离表示为,点P到y轴的距离表示为,根据题意得到=,然后去绝对值求出x的值,再写出点P 的坐标.
【详解】
解:∵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
∴3a-1=3-a或3a-1=-(3-a)
解得a=1或a=-1
当a=1时,3-a=2,3a-1=2;
当a=-1时,3-a=4,3a-1=-4
∴点P的坐标为(2,2)或(4,-4).
故答案为(2,2)或(4,-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利用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线段的长和判断线段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
十六、填空题
16.(8052,0).
【分析】
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3,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到原点O的距离,然后写出坐标即可.
【详解
解析:(8052,0).
【分析】
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3,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到原点O的距离,然后写出坐标即可.
【详解】
解:∵点A(﹣4,0),B(0,3),
∴OA=4,OB=3,
∴AB==5,
∴第(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
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一次循环横坐标增加12,
∵2013÷3=671
∴第(2013)个三角形是第671组的第三个直角三角形,
其直角顶点与第671组的第三个直角三角形顶点重合,
∴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即.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勾股定理的应用,观察图形,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
十七、解答题
17.(1)6;(2)-4;(3);(4).
【分析】
(1)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绝对值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3)类比单项式乘多项式展开计算
解析:(1)6;(2)-4;(3);(4).
【分析】
(1)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绝对值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3)类比单项式乘多项式展开计算;
(4)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再进一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详解】
解:(1)
=3+2+1
=6;
(2)
=2-3-3
=-4;
(3)
= ;
(4)
=
=.
故答案为(1)6;(2)-4;(3);(4).
【点睛】
本题考查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混合运算,先化简,再进一步计算,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简算.
十八、解答题
18.(1)x=2;(2)x=3或x=-2.
【分析】
(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x+1)3-27=0,
(x+1)3=2
解析:(1)x=2;(2)x=3或x=-2.
【分析】
(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x+1)3-27=0,
(x+1)3=27,
x+1=3,
x=2;
(2)(2x-1)2-25=0,
(2x-1)2=25,
2x-1=±5,
x=3或x=-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熟练掌握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十九、解答题
19.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证明:∵∠AOB=80°,
∴∠COD=∠AOB=80°(对顶角相等).
∵BC∥EF(已知),
∴∠COD+
解析: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证明:∵∠AOB=80°,
∴∠COD=∠AOB=80°(对顶角相等).
∵BC∥EF(已知),
∴∠COD+∠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00°.
∵∠1+∠C=160°(已知),
∴∠C=160°-∠1=60°.
又∵∠B=60°,
∴∠B=∠C.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也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
二十、解答题
20.(1),,;(2)见解析;(3)
【分析】
(1)先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出三点坐标;
(2)根据平移的特点,分别找到各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出答案;
(3)将△ABC补全为长方形
解析:(1),,;(2)见解析;(3)
【分析】
(1)先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出三点坐标;
(2)根据平移的特点,分别找到各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出答案;
(3)将△ABC补全为长方形,然后利用作差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平移后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2)画出平移后三角形;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移的特点准确作出图形,第三问求解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可以先补全,再减去.
二十一、解答题
21.(1)3,;(2)
【分析】
(1)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的整数部分,则小数部分可求;
(2)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确定的整数部分,得出10- 的整数部分,即x值,则其小数部分可求,即y值,则x-
解析:(1)3,;(2)
【分析】
(1)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的整数部分,则小数部分可求;
(2)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确定的整数部分,得出10- 的整数部分,即x值,则其小数部分可求,即y值,则x-y值可求.
【详解】
解:(1)∵,
∴,
∴整数部分是3,
小数部分为:-3.
故答案为:3,-3.
(2)解:∵
∴8 10-
∵x是整数,且0<y<1,
∴x=8,y= 10--8= ,
∴x-y=.
∵的相反数为:,
∴x-y的相反数是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即可解决问题.
二十二、解答题
22.(1)5;;(2);;(3)能,.
【分析】
(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
(2)求出斜边长即可.
(3)一共有10个小正
解析:(1)5;;(2);;(3)能,.
【分析】
(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
(2)求出斜边长即可.
(3)一共有10个小正方形,那么组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边长为10的算术平方根,画图.
【详解】
试题分析:
解:(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5=5,
边长为,
如图(1)
(2)斜边长=,
故点A表示的数为:;点A表示的相反数为:
(3)能,如图
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10=10,边长为.
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图形的剪拼.
二十三、解答题
23.(1)是;(2)∠B=∠ACB,证明见解析;(3)∠BAC=40°,AC⊥AD.
【分析】
(1)要使AD平分∠EAC,则要求∠EAD=∠CA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AD,∠ACB=∠CAD
解析:(1)是;(2)∠B=∠ACB,证明见解析;(3)∠BAC=40°,AC⊥AD.
【分析】
(1)要使AD平分∠EAC,则要求∠EAD=∠CA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AD,∠ACB=∠CAD,则当∠ACB=∠B时,有AD平分∠EAC;
(2)根据角平分线可得∠EAD=∠CA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AD,∠ACB=∠CAD,则有∠ACB=∠B;
(3)由AC⊥BC,有∠ACB=90°,则可求∠BAC=4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AD.
【详解】
解:(1)是,理由如下:
要使AD平分∠EAC,
则要求∠EAD=∠CA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AD,∠ACB=∠CAD,
则当∠ACB=∠B时,有AD平分∠EAC;
故答案为:是;
(2)∠B=∠ACB,理由如下:
∵AD平分∠EAC,
∴∠EAD=∠CAD,
∵AD∥BC,
∴∠B=∠EAD,∠ACB=∠CAD,
∴∠B=∠ACB.
(3)∵AC⊥BC,
∴∠ACB=90°,
∵∠EBF=50°,
∴∠BAC=40°,
∵AD∥BC,
∴AD⊥A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四、解答题
24.(1)2α;(2)EF⊥PQ,见解析;(3)∠NEF=∠AMP,见解析
【分析】
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
(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
解析:(1)2α;(2)EF⊥PQ,见解析;(3)∠NEF=∠AMP,见解析
【分析】
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
(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180°,进而可得EF与PQ的位置关系;
(3)结合(2)和已知条件可得∠QNE=∠QEN,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QNE=(180°﹣∠NQE)=(180°﹣3α),可得∠NEF=180°﹣∠QEF﹣∠NQE﹣∠QNE,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
解:(1)如图①,过点P作PR∥AB,
∵AB∥CD,
∴AB∥CD∥PR,
∴∠AMP=∠MPR=α,∠PQN=∠RPQ=α,
∴∠MPQ=∠MPR+∠RPQ=2α;
(2)如图②,EF⊥PQ,理由如下:
∵PQ平分∠MPN.
∴∠MPQ=∠NPQ=2α,
∵QE∥PN,
∴∠EQP=∠NPQ=2α,
∴∠EPQ=∠EQP=2α,
∵EF平分∠PEQ,
∴∠PEQ=2∠PEF=2∠QEF,
∵∠EPQ+∠EQP+∠PEQ=180°,
∴2∠EPQ+2∠PEF=180°,
∴∠EPQ+∠PEF=90°,
∴∠PFE=180°﹣90°=90°,
∴EF⊥PQ;
(3)如图③,∠NEF=∠AMP,理由如下:
由(2)可知:∠EQP=2α,∠EFQ=90°,
∴∠QEF=90°﹣2α,
∵∠PQN=α,
∴∠NQE=∠PQN+∠EQP=3α,
∵NE平分∠PNQ,
∴∠PNE=∠QNE,
∵QE∥PN,
∴∠QEN=∠PNE,
∴∠QNE=∠QEN,
∵∠NQE=3α,
∴∠QNE=(180°﹣∠NQE)=(180°﹣3α),
∴∠NEF=180°﹣∠QEF﹣∠NQE﹣∠QNE
=180°﹣(90°﹣2α)﹣3α﹣(180°﹣3α)
=180°﹣90°+2α﹣3α﹣90°+α
=α
=∠AMP.
∴∠NEF=∠AMP.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五、解答题
25.解决问题:6; 拓展延伸:(1)S1=2S2 (2)10.5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问题:连接AE,根据操作示例得到S△ADE=S△BDE,S△ABE=S△AEC,从而得到结论;
拓展延伸:(1)
解析:解决问题:6; 拓展延伸:(1)S1=2S2 (2)10.5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问题:连接AE,根据操作示例得到S△ADE=S△BDE,S△ABE=S△AEC,从而得到结论;
拓展延伸:(1)作△ABD的中线AE,则有BE=ED=DC,从而得到△ABE的面积=△AED的面积=△ADC的面积,由此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AO.则可得到△BOD的面积=△BOC的面积,△AOC的面积=△AOD的面积,△EOC的面积=△BOC的面积的一半, △AOB的面积=2△AOE的面积.设△AOD的面积=a,△AOE的面积=b,则a+3=2b,a=b+1.5,求出a、b的值,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解:解决问题
连接AE.∵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S△ADE=S△BDE,S△ABE=S△AEC.∵S△BDE =2,∴S△ADE =2,∴S△ABE=S△AEC=4,∴四边形ADEC的面积=2+4=6.
拓展延伸:
解:(1)作△ABD的中线AE,则有BE=ED=DC,∴△ABE的面积=△AED的面积=△ADC的面积= S2,∴S1=2S2.
(2)连接AO.∵CO=DO,∴△BOD的面积=△BOC的面积=3,△AOC的面积=△AOD的面积.∵BO=2EO,∴△EOC的面积=△BOC的面积的一半=1.5, △AOB的面积=2△AOE的面积.设△AOD的面积=a,△AOE的面积=b,则a+3=2b,a=b+1.5,解得:a=6,b=4.5,∴四边形ADOE的面积为=a+b=6+4.5=10.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