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质量综合试卷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1.读拼音,写词语。
zhú jiàn shū fu zī rùn yàn huì
jì niàn xuán zhuǎn xiōng huái guàn g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齐头并进 文质斌斌 B.神机妙算 末补先知
C.女娃补天 哄堂大笑 D.热闹非凡 磕头求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尽情地窃窃私语,教室里非常吵闹。
B.事情那么多,真是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完。
C.蟋蟀和其他动物不同,不肯随心所欲。
D.他的回答真响亮,简直人声鼎沸。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效”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查到的读音是_______。“效”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效果;功用;②仿效;③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给下面加点的“效”字选择对应的解释,填序号。
有志者当效此生( ) 卓有成效( ) 为国效力( )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B.所有的钟都响起来了,传令人骑着马在街上宣布王子订婚的喜讯。
C.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D.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据老师说。
6.妹妹做事情不知道自己拿主意,别人说什么她都说好,真是个( )
A.老黄牛 B.小蜜蜂 C.应声虫 D.变色龙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子加点部分表达感情不相同的是( )
A.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B.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C.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D.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8.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4处)
桌子上推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9.按要求写词、句。
(1)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成语:秉公执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选一种心情。仿照示例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例:害怕——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台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睛。
___________。
10.积累展示。
(1)古诗的内容很丰富:“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写自然美;“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悟哲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写劝慰。
(2)诗人通过诗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李清照说:“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王昌龄写:“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王翰用“________________ ,古来征战几人回?”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取之,________________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老师对我们说:“比上不足,________________,所以你们要自信,但同时‘尺有所短,________________’,你们也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蝉的音乐
①蝉非常喜欢唱歌。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蝉只得把生命器官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的确,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做出了巨大牺牲。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别人却完全不感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已有十五年,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这样看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会花费一整个月来叫喊他们吗□ 其实□照我想□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④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
⑤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发生了什么。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 "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它一点没有受到影响,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⑥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因此,我们听到的蝉的叫声总是那么单调!
11、下列选项中,与“单调”一词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写选项前的字母)
A.单一 B.简单 C.缺乏 D.调换
12、文中第三自然段的□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写选项前的字母)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3、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做出了巨大牺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蝉整个夏天都在枝头一刻不停地叫。
B.蝉在身体里安了巨大的响板,让自己的生命器官挤在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C.即使蝉身边有巨大的响声,它也听不见。
D.蝉喜欢唱歌,不管别人听了喜不喜欢。
14、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的“这次试验”具体是指
A.我们发现蝉的视力非常好。
B.蝉的叫声让我无法忍受,我们想用巨大的响声将蝉吓跑。
C.我和朋友找来火铳放在有蝉的树下,并且不让它看见,然后火铳发出的两次巨大响声并没有惊扰到它,它仍旧继续歌唱。
D.蝉不停地叫,并不是在叫它的同伴。
15、以下关于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蝉有五只眼睛,所以它有着非常清晰的视觉。
B.外界的声音对蝉不会产生丝毫的影响,因为它压根就听不见。
C.蝉只要看到有谁向它跑来,它便会立马飞走。
D.外界的声音对蝉不会产生丝毫的影响,但是它却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所发的声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童年趣事
①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②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A]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可是有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子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B]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奶奶一边给我抹药,一边数落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夏天来了,歪脖子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上绑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了一只又黑又亮的知了。
④秋风送爽,歪脖子树上挂满了大枣,有红的,有青的,还有的一半红、一半青,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C]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扛一根带钩的长竹竿,“噼里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兴冲冲地拿回家去。
⑤秋去冬来,歪脖子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我们常常聚到树下,个个跃跃欲试要掏鸟窝去。
16、本文按____顺序,依次写了捅马蜂窝、____、____、____这些童年趣事,其中写得最简略的是____。
17、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按要求作答。
(1)三句话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表达了人物的不同心情:____、恐惧、____。
(2)仿照[C]句,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一个人“期待”“委屈”或者“得意"的某一种情形。
____
18、作者通过连续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歪脖子树的变化,从第②段和第④段中任选其中的一句并抄写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
19、下面的哪句话做文章的结尾更好?在你选择的句子后面打“√”。
A.这段童年生活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我能不忘记那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
B.这段童年生活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我不会忘记那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棵歪
脖子大枣树。( )
20、一位同学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在旁边做了批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吧。
答案:B
21、根据提示,完成作文。
题目:真没想到
没想到蜗牛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前行,没想到和小伙伴玩游戏是那样开心,没想到家务活做起来也不容易……我们经历过的“没想到”还真不少。请你以“真没想到”为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你真没想到的事情写清楚,如果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那就更好了。
1.逐渐 舒服 滋润 宴会
纪念 旋转 胸怀 灌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逐、旋、滋、灌溉”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错别字。
在选项A中,“文质斌斌”应该写作:文质彬彬
在选项B中,“末补先知”应该写作:未卜先知
在选项C中,“女娃补天”应该写作:女娲补天
3.B
【解析】B
【详解】此题考查成语搭配的能力。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三头六臂”意思是三个脑袋,六条胳膊,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随心所欲”指的是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人声鼎沸”指的是人群发出的水声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4. 攵 6 xiào ② ① ③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和多义字的能力。
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效”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攵,再查6画,读音是xiào。
有志者当效此生:有志气的人应该仿效这个学生。效:仿效。
卓有成效: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效:效果。
为国效力:指通过学习、工作等方面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效:效劳、尽力的意思。
5.D
【解析】D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D 病因:语序不当,应将“据老师说”放在句首,故正确的句子为“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
所以选D。
6.C
【解析】C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A项,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B项,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善良的动物,他们住在一起,为了自己的蜂王起早贪黑辛勤劳动,却只是得到极少的用以维持生计的蜂蜜。通常形容那些辛勤劳动、付出很多、获得回报很少的人。
C项,应声虫:比喻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的人。
D项,变色龙:指脊椎动物,躯干稍扁,皮粗糙,四肢稍长,运动极慢。舌长,可舔食虫类。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
根据意思可知应选C。
7.A
【解析】A
本题考查句子感情色彩。
A项:该句将“手”比作了“鹰的爪子”,写出了敌人的凶残,以及对敌人的憎恨,故该项感情色彩不同;
B项:该句将“胖胖的小手”比作了“倔强的活鱼”,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
C项:该句将“芦花”比作了“鸭绒”,形象写出芦花的形状和质感;
D项:该句将“她”比作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形象写出了她跳舞时的优美。
8.桌子上堆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我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搭配不当,把“推”改成“堆”;
语义重复,把“急切地”删除;
标点符号不当,提示语后面应是逗号,把冒号改成逗号;
缺少主语,在“捧着心爱的书籍”前加上“我”。
9. 德高望重 鞠躬尽瘁 着急一一妈妈急的站在大门口一个劲儿地跺脚。 台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解析】
(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此类词语还有:大公无私、 平易近人、 轻财重义 、清风劲节、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等。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由例子可知,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写的句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快乐”、”着急“或”伤心“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着急的时候会有来回走动、抓耳挠腮等动作,伤心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哭泣、唉声叹气等,最后结合人物、情境等再将这些动作串联成一句话写出来。
(3)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首先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言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用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10. 复照青苔上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当作人杰 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 诸儿竞走 唯戎 此必苦李 善于思考 比下有余 寸有所长
【解析】
考查诗歌默写、名言警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回答此题,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识记、理解来完成。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意思: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意思: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意思: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4)分别出自汉代赵岐的《三辅决录》,战国时期屈原的《卜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思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A
【解析】11、A
12、B
13、B
14、C
15、D
【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
“单调”意思: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近义词:单一。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
“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和你会花费一整个月来叫喊他们”句子之间表示话还没有表述完整,之间用逗号,疑问词“吗”后面用问号。“照我想”表示提示下文,用冒号。“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意思表达完整,用句号。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不正确。从“蝉与我比邻相守已有十五年,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可知,蝉整个夏天都在枝头一刻不停地叫。说法错误。
B.正确。从“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可知,蝉在身体里安了巨大的响板,让自己的生命器官挤在身体最小的角落里。说法正确。
C.不正确。从“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可知,即使蝉身边有巨大的响声,它也听不见。说法错误。
D.不正确。从“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可知,蝉喜欢唱歌,不管别人听了喜不喜欢。说法错误。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我和朋友找来火铳放在有蝉的树下,并且不让它看见,然后火铳发出的两次巨大响声并没有惊扰到它,它仍旧继续歌唱。”可知,“这次试验”具体是指 火铳放在有蝉的树下,并且不让它看见,然后火铳发出的两次巨大响声并没有惊扰到它,它仍旧继续歌唱。
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从“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可知,蝉有五只眼睛,所以它有着非常清晰的视觉。说法正确。
B.正确。从“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可知,外界的声音对蝉不会产生丝毫的影响,因为它压根就听不见。 说法正确。
C.正确。从“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可知,蝉只要看到有谁向它跑来,它便会立马飞走。说法正确。
D.不正确。从“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可知,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不能听到自己所发的声音。
B
【解析】16、 时间 捉知了、挖知了猴 打大枣 掏鸟窝 掏鸟窝
17、 关心
高兴 小妞儿红着脸蛋儿,拍着手,一蹦一跳的,两只小辫子也随着身体一摆一摆。
18、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巢”比作“莲蓬”,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蜂窝的形状。
19、B
20、不听年纪大的人、长辈或者过来人的意见,你是要吃亏的。在本文是指我不听大人的话,就被马蜂蜇了。
“知了猴”为什么第二天就变成了知了?
【解析】
16、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及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用简洁的切题的语句作答。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写作顺序和。
从“春天悄悄地到了、夏天来了、秋风送爽、秋去冬来”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首先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即二至五段,根据语段的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如二段写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马蜂蜇了。三段写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四段写上树打枣。五段写掏鸟窝。
从文章的篇幅可知掏鸟窝写得最简略。
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的心情及仿写句子。
(1)[A]处大人的话“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表达了大人对我们的关心之情。
[C]处从“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兴冲冲地拿回家去”可知我们激动、高兴的心情。
(2)仿写句子。
[C]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们激动的心情。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写的句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期待”“委屈”或者“得意”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委屈”会噘嘴、抹眼泪,“得意”会蹦跳等。
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
可在第②段和第④段中选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好处。
示例: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这句话把“巢”比作“莲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蜂窝的形状。
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这句话把“枣”比作“小灯笼”。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结合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结尾。
这篇文章回忆了童年里与枣树相关的趣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我的童年是在苏北度过,村中景色美丽怡人;第二部分描述一年四季在大枣树下发生的令我回味的童年趣事;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抒发对童年、对乡村枣树的怀念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分别记述了与枣树相关的童年趣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所以B选项正确。
A选项是反问句,表达的是我会忘记那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棵歪脖子大枣树。与文章不符。
20、本题考查作批注的能力。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是不听年纪大的人、长辈或者过来人的意见,你是要吃亏的。在本文是指我不听大人的话,就被马蜂蜇了。
把你对第③的疑问写出了即可。疑问可以是针对文章内容的、文章写法的等。
21、
【解析】 真没想到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很多事令我们意想不到。在我九岁的时候,公交车上的一件事让我没想到。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要去一趟外婆家,由于汽车被爸爸开走了,所以我们只能乘公共汽车去。等车时,寒风一阵一阵地朝我扑过来,我抱怨道:“车怎么还没来啊?”心想:等会儿车来了之后,我一定要抢后排坐,那儿比较暖和。千等万等,终于有一辆绿色的公共汽车来了,车门一打开,我就立马要跑上去争后排座位,无奈却被一个穿黑衣的大汉给推了下来,等我上了车之后,后面哪儿还有座位啊!只有前面几个座位,我瞪了那位紧靠着窗户的大汉,心想:这个人真是没有公德心。
到了下一个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上了车,我心想:那个大汉虎背熊腰的,应该会为老爷爷让座吧!可等我一回头,那个大汉连看都没看一眼,仍然靠在他那“温暖”的座椅上,我不得不从心底骂那位大汉没公德心,缺德。最后妈妈起身为老人让座。
又连续过了两个站,我发觉那个大汉起身了。下车前,大汉还恋恋不舍望着他的座位,我十分不解,为什么大汉会对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这么有感情。我跑到他的座位上一看,惊呆了:靠着座椅的窗户竟然裂了一条缝。可想而知,大汉为了不让风钻进来,用自己庞大的身躯将那条缝挡住了,要下车时,他还担心车上的人会冻着,还不想离开。
真没想到啊,那位大汉竟然会不为自己,用身躯去为大家遮风。我错怪了他,真想跟他说声“对不起”。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以“真没想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没想到蜗牛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前行,没想到和小伙伴玩游戏是那样开心,没想到家务活做起来也不容易……我们经历过的“没想到”还真不少。学生仔细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哪件事情是出乎你意料的?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叙述,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这件令你没想到的事情。注意: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