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学业水平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海拔约1.49千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岳泰山(海拔约1.55千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约2.15千米,位于陕西省湖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约1.30千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约2.02千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根据文中的数据,请问海拔最高的是哪一座山?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多少千米?
2.张乐有16元钱,要买《唐诗三百首》和《趣味数学》,他的钱够买这两本书吗?
3.王阿姨去商店购物,带了100元,买了两包糖,每包25.3元,她还想买一个51.4元北京烤鸭,她带的钱够吗?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60.45
37.6
29.75
(1)土豆比白菜少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5.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6.8米,比第二段短3.9米,原来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6.一根3.5米长的竹竿竖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的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中水深是多少米?
7.在一块面积是1.2公顷的土地上建了8幢楼房,每幢楼房占地900平方米,其余的地用于绿化和道路。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多少公顷?
8.小红一家三口星期天去逛公园,他们需要多少元钱买门票?
9.李阿姨买一个电饭煲和一个计算器,应付多少钱?
10.王老师买了两本参考书,其中《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王老师共应付多少钱?
11.王叔叔采购了猪肉和牛肉各4千克,一共花费了260元。已知猪肉每千克27元,那么牛肉每千克多少元?
12.为了弘扬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继承这项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级内组织开展剪纸艺术大赛,每人发3张黄纸、5张红纸,发给17个同学后,还剩117张纸。两种纸共买了多少张?
13.工厂要加工972个零件,12个工人加工3天后还有108个零件没有加工,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4.学校购买了185套单人课桌椅。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45元,购买这些课桌椅一共需要多少钱?
15.甲、乙两人同时各加工零件120个,甲每小时加工15个,比乙每小时多加工3个,当甲完成任务时,乙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6.四年级同学喜欢的兴趣项目如下表。
(1)根据上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2)中年级比较喜欢什么兴趣项目?高年级呢?
17.下面是四(1)班和四(2)班同学喜欢吃的食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1)统计图纵轴表示( )。
(2)从整体上看两个班同学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 )倍。
(4)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人数比喜欢吃鱼虾类的人数少( )人。
(5)分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建议?
18.下面是四年级学生水果喜好情况调查统计表。(每人限选一种)
水果品种人数
性别
香蕉
苹果
葡萄
荔技
西瓜
男生
10
13
12
11
16
女生
14
8
15
18
7
(1)请根据以上数据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女生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喜欢吃( )的学生人数最多,喜欢吃( )的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小。
19.甲、乙两个村家庭小汽车拥有量统计如下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这个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甲、乙两村家庭小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1)甲村2020年家庭小汽车拥有量是2011年的几倍?乙村呢?
(2)请你根据题中信息预测甲村2021年的家庭小汽车拥有量,并说明理由。
20.看图填空。
四(2)班同学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人数统计图
(1)每格代表( )个人。
(2)女生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请在统计图上画出合格等级女生的人数。
(3)四(2)班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 )人。
(4)在( )等级上,女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优势。
21.一种茶杯,每个售价15元,“五一”节期间搞促销:买六个送一个。学校买了21个这种茶杯,花了多少钱?
22.学校开展建国100周年红色知识及课内外阅读知识竞赛,需要购买308套读物,每套42元,请你算一算,张老师带12000元够吗?
23.水果店老板18元一箱的价格购进苹果300箱,中秋节期间以每箱25元卖出190箱,中秋节过后老板将剩下的水果以15元的价格卖完了,请你计算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
24.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作了如下规定:每月用水12吨以内(含12吨),每吨2元;超出12吨的部分,每吨5元;小红家上个月交水费109元,她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
25.小赵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如果用一根同样长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西岳华山;0.47千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
解析:西岳华山;0.47千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据此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2)求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多少千米,用恒山的海拔高度减去泰山的海拔高度即可解答。
【详解】
2.15千米>2.02千米>1.55千米>1.49千米>1.30千米
2.02-1.55=0.47(千米)
答:海拔最高的是西岳华山;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0.47千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小数减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
2.不够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将《唐诗三百首》和《趣味数学》的单价相加,求出买这两本书共需要多少钱,再与16元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8.4+7.85=16.25(元)
16.25
解析:不够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法的意义,将《唐诗三百首》和《趣味数学》的单价相加,求出买这两本书共需要多少钱,再与16元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8.4+7.85=16.25(元)
16.25>16
答:他的钱不够买这两本书。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买这两本书需要的总钱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得解。
3.不够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包糖果的价钱,用25.3元+25.3元即可,然后用带的钱减去两包糖果的价钱后,再与51.4元比较即可。
【详解】
25.3+25.3=50.6(元)
100-50
解析:不够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包糖果的价钱,用25.3元+25.3元即可,然后用带的钱减去两包糖果的价钱后,再与51.4元比较即可。
【详解】
25.3+25.3=50.6(元)
100-50.6=49.4(元)
49.4元<51.4元,不够
答:她带的钱不够。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1)22.85元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用白菜的收入减去土豆的收入即可;因此用60.45减37.6;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60.45-37
解析:(1)22.85元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用白菜的收入减去土豆的收入即可;因此用60.45减37.6;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60.45-37.6=22.85(元)
答:土豆比白菜少卖22.85元。
(2)这一天,萝卜和土豆一共收入多少元?
37.6+29.75=67.35(元)
答:这一天,萝卜和土豆一共收入67.35元。
【点睛】
熟练掌握多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5米
【解析】
【分析】
第一段绳长加上3.9米等于第二段绳子的长度,再加上第一段的长度即可解答。
【详解】
6.8+3.9+6.8
=10.7+6.8
=17.5(米)
答:原来这根绳子长17.5
解析:5米
【解析】
【分析】
第一段绳长加上3.9米等于第二段绳子的长度,再加上第一段的长度即可解答。
【详解】
6.8+3.9+6.8
=10.7+6.8
=17.5(米)
答:原来这根绳子长17.5米。
【点睛】
分析清楚谁比谁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3米
【解析】
【分析】
用竹竿的长度减法入泥和露出水面部分长度和即为水深。
【详解】
3.5-(0.8+0.4)
=3.5-1.2
=2.3(米)
答:池中水深是2.3米。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
解析:3米
【解析】
【分析】
用竹竿的长度减法入泥和露出水面部分长度和即为水深。
【详解】
3.5-(0.8+0.4)
=3.5-1.2
=2.3(米)
答:池中水深是2.3米。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
解析: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72(公顷)
1.2-0.72=0.48(公顷)
答: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0.48公顷。
【点睛】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8元
【解析】
【分析】
爸爸妈妈买22.5元成人票两张,小红买11.8元儿童票一张,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22.5+22.5+11.8
=45+11.8
=56.8(元)
答:他们需要56.8
解析:8元
【解析】
【分析】
爸爸妈妈买22.5元成人票两张,小红买11.8元儿童票一张,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22.5+22.5+11.8
=45+11.8
=56.8(元)
答:他们需要56.8元钱买门票。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连加运算的应用。
9.55元
【解析】
【分析】
将一个电饭煲的钱和一个计算器的钱加起来,然后与100元比较,如果比100元大,再减去20元即可。
【详解】
78.9+25.65=104.55(元)
104.55>100
解析:55元
【解析】
【分析】
将一个电饭煲的钱和一个计算器的钱加起来,然后与100元比较,如果比100元大,再减去20元即可。
【详解】
78.9+25.65=104.55(元)
104.55>100
104.55-20=84.55(元)
答:李阿姨买一个电饭煲和一个计算器,应付84.55元。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5元
【解析】
【分析】
《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也就是《数学手册》的价钱比12.5少2.5,即12.5-2.5,再加上12.5就是应付的钱数。
【详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也就是《数学手册》的价钱比12.5少2.5,即12.5-2.5,再加上12.5就是应付的钱数。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
12.5-2.5+12.5
=10+12.5
=22.5(元)
答:王老师应付22.5元。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买两本书应付的钱数,有些同学只是求出一本书的钱数,就把另一种书的钱数忘了加,说明审题不明,一定要注意此类问题。
11.38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千克猪肉的价钱乘购买猪肉重量,求出买猪肉花费的钱数。用花费总钱数减去买猪肉花费的钱数,求出买牛肉花费的钱数。再除以买牛肉的重量,求出平均每千克牛肉的价钱。
【详解】
解析:38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千克猪肉的价钱乘购买猪肉重量,求出买猪肉花费的钱数。用花费总钱数减去买猪肉花费的钱数,求出买牛肉花费的钱数。再除以买牛肉的重量,求出平均每千克牛肉的价钱。
【详解】
(260-27×4)÷4
=(260-108)÷4
=152÷4
=38(元)
答:牛肉每千克38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12.253张
【解析】
【分析】
每人发3张黄纸、5张红纸,则每人发3+5=8张纸。用每人发纸数量乘人数,求出发出去纸的数量。再加上还剩下纸的数量,求出两种纸买的总数量。
【详解】
(3+5)×17+1
解析:253张
【解析】
【分析】
每人发3张黄纸、5张红纸,则每人发3+5=8张纸。用每人发纸数量乘人数,求出发出去纸的数量。再加上还剩下纸的数量,求出两种纸买的总数量。
【详解】
(3+5)×17+117
=8×17+117
=136+117
=253(张)
答:两种纸共买了253张纸。
【点睛】
解决本题时先求出每人发纸数量,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发出去纸的数量。
13.288个
【解析】
【分析】
先求出3天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是用972个零件减去108个没有加工的零件,再用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求出平均每天要加工的个数。
【详解】
(972-108)
解析:288个
【解析】
【分析】
先求出3天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是用972个零件减去108个没有加工的零件,再用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求出平均每天要加工的个数。
【详解】
(972-108)÷3
=864÷3
=288(个)
答:平均每天加工288个零件。
【点睛】
此题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求解,解答题时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选用正确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18500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张桌子的价钱加上每把椅子的价钱,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乘课桌椅的数量,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185×(55+45)
=185×100
=18500(元
解析:18500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张桌子的价钱加上每把椅子的价钱,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乘课桌椅的数量,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185×(55+45)
=185×100
=18500(元)
答:购买这些课桌椅一共需要18500元钱。
【点睛】
本题先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解答。
15.96个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甲加工完零件需要几小时,然后求出乙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最后用甲加工完零件需要的时间乘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
(15-3)×(120÷15)
解析:96个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甲加工完零件需要几小时,然后求出乙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最后用甲加工完零件需要的时间乘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
(15-3)×(120÷15)
=12×8
=96(个)
答:乙加工了96个零件。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依次求出需要的量即可解答。
16.(1)见详解
(2)电脑;科技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兴趣项目,根据统计表中已知数据信息,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水平放置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再标注数值即
解析:(1)见详解
(2)电脑;科技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兴趣项目,根据统计表中已知数据信息,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水平放置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再标注数值即可完成统计图。
(2)通过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即可直接看出中年级同学比较喜欢哪个兴趣项目,高年级同学比较喜欢哪个兴趣项目。
【详解】
(1)四年级同学喜欢的兴趣项目条形统计图如下:
(2)中年级比较喜欢电脑项目;高年级比较喜欢科技项目。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7.(1)人数;
(2)鱼虾类;
(3)5;
(4)28;
(5)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解析】
【分析】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可知,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
解析:(1)人数;
(2)鱼虾类;
(3)5;
(4)28;
(5)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解析】
【分析】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可知,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有20人,喜欢吃蔬菜类有4人,所以,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20÷4)倍。
(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用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总人数减去喜欢吃鱼虾类的总人数即可。
(5)观察统计图可知,喜欢吃鱼虾的人最多,喜欢吃蔬菜的人最少,而且蔬菜营养丰富,我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详解】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18+20=38(人)
20+22=42(人)
10+4=14(人)
42>38>14
从整体上看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20÷4=5
所以,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5倍。
(4)(20+22)-(10+4)
=42-14
=28(人)
所以,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人数比喜欢吃鱼虾类的人数少28人。
(5)观察统计图可知,喜欢吃蔬菜的人最少,而蔬菜营养丰富,所以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答: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点睛】
熟练地掌握从复式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不可看错看漏。
18.(1)见详解;
(2)西瓜;荔枝。
(3)荔枝;葡萄。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
(2)分别将男生、女生喜欢吃的各类水果的人数
解析:(1)见详解;
(2)西瓜;荔枝。
(3)荔枝;葡萄。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
(2)分别将男生、女生喜欢吃的各类水果的人数进行比较即可;
(3)将各类水果的男生女生相加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数多;将各类水果男生、女生人数作差再进行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1)
(2)男生中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多,女生中喜欢吃荔枝的人数最多。
(3)香瓜:10+14=24(人),14-10=4(人);
苹果:13+8=21(人),13-8=5(人);
葡萄:12+15=27(人),15-12=3(人);
荔枝:11+18=29(人),18-11=7(人);
西瓜:16+7=23(人),16-7=9(人)。
喜欢吃荔枝的学生人数最多,喜欢吃葡萄的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19.画统计表见详解。
(1)甲14倍;乙9倍。
(2)160辆。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黑色条形代表甲村,白色条形代表乙村。
(1)分别找到甲村2020和2021年家庭
解析:画统计表见详解。
(1)甲14倍;乙9倍。
(2)160辆。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黑色条形代表甲村,白色条形代表乙村。
(1)分别找到甲村2020和2021年家庭小汽车拥有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再找到乙村2020年和2011年小汽车拥有量,也用除法计算。
(2)根据前面几年的数据,找到数据的规律进行预测。
【详解】
(1)甲:140÷10=14
乙:135÷15=9
答:甲村2020年家庭小汽车拥有量是2011年的14倍;乙村是9倍。
(2)甲村2011年是10辆,2014年是25辆,2017年65辆,2020年140辆,呈现增加的的趋势,估计2021年有160辆。(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填补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0.(1)2
(2)见详解
(3)38
(4)良好
【解析】
【分析】
(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纵轴的格数可知,5个间隔为10,平均一个间隔为2。
(2)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三个等级一共有3×6=1
解析:(1)2
(2)见详解
(3)38
(4)良好
【解析】
【分析】
(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纵轴的格数可知,5个间隔为10,平均一个间隔为2。
(2)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三个等级一共有3×6=18(人),优秀和良好的女生人数分别为4人和10人,18-4-10=4(人),画到4的高度上即可。
(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各等级的男生、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4)观察统计图,只有良好这个等级上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详解】
(1)每格代表2个人。
(2)3×6=18(人)
18-4-10
=14-10
=4(人)
(3)8+4+6+10+6+4
=8+(4+6)+10+(6+4)
=8+10+10+10
=18+10+10
=28+10
=38(人)
四(2)班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38人。
(4)在良好等级上,女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优势。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
解析: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的价钱乘18,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21÷(6+1)×6
=21÷7×6
=3×6
=18(个)
15×18=270(元)
答:花了27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买六个送一个”,据此求出买21个茶杯需要花费18个茶杯的价钱。
22.不够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购买308套读物需要的钱数,再同带的钱数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
308×42=12936(元)
12936元>12000元
答:张老师带1
解析:不够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购买308套读物需要的钱数,再同带的钱数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
308×42=12936(元)
12936元>12000元
答:张老师带12000元不够。
【点睛】
本题关键是求出308套读物的总价,再与准备的钱数进行比较解答。
23.赚了
【解析】
【分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进货与卖出的钱数,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
300×18=5400(元)
25×190+(300-190)×15
=25×190+110×1
解析:赚了
【解析】
【分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进货与卖出的钱数,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
300×18=5400(元)
25×190+(300-190)×15
=25×190+110×15
=4750+1650
=6400(元)
6400元>5400元
答:老板是赚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灵活运用。
24.29吨
【解析】
【分析】
若每月用水12吨,需要花费12×2=24元。小红家上月水费109元,很显然她家用水量超过12吨。用上月水费减去24元,求出超出12吨部分的水费。再除以每吨水费,求出超出部
解析:29吨
【解析】
【分析】
若每月用水12吨,需要花费12×2=24元。小红家上月水费109元,很显然她家用水量超过12吨。用上月水费减去24元,求出超出12吨部分的水费。再除以每吨水费,求出超出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12吨,即为上月用水量。
【详解】
109-12×2
=109-24
=85(元)
85÷5+12
=17+12
=29(吨)
答:她家上个月用水29吨。
【点睛】
解决本题时应明确水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2吨以内部分,一部分是超出12吨的部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超出部分的水费,进而求出超出部分的用水量。
25.34厘米
【解析】
【分析】
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长度和乘2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除以3等于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详解】
(21+30)×2÷3
=51×2
解析:34厘米
【解析】
【分析】
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长度和乘2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除以3等于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详解】
(21+30)×2÷3
=51×2÷3
=102÷3
=34(厘米)
答: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34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等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