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描述事物的表现形式,丰富词汇量,激发想象力,为写作做好准备。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写作技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增进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欣赏以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为例,让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发明家贝尔,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研究的兴趣。2. 教学重点1. 呈现事物的形态和特征,从句式、词汇等方式入手,使学生产生形象感受。2. 掌握创作习作所需的知识以及发挥想象的方法。3.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新的事物,如何将荒唐离
2、奇的“想象”变为可行的方案。4. 教学方法1. 集体研讨法。采用小组研讨、课前分享等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2. 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习作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5. 教学资源1. 奇妙的想象一书。2. 习作纸。三、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探究1. 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想象”这个词,引导他们探索其中的奥秘。2. 以故事发明家贝尔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探究发明的内在动力。2. 调动学生兴趣1.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创新题并分享。2. 鼓励学生吸多眼见多闻,认真看待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唤起他们的探究兴趣、想象力,为习作
3、创意打下基础。3. 展开学生想象1.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描述所见场景或事物的形态和特征。2. 教师及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让想象尽情挥洒,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4. 集体研讨根据不同选题,分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进行创新研究,开展小组研讨。共同探讨创新方案可替代性,确定最佳方案。5. 制定实行方案经过讨论在小组内相互比较可行性和可实行性,确定最终方案。四、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小组伙伴之间互相分享以及课堂小测验评测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发扬想象力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我们应该合理设计习作任务,并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与辅导,在创造力训练上要让学生善于思考,愿意动手实际操作。对于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中的丰富素材,让习作更富有生活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创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