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633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由巳T目,万标准DB 37/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n Auricularia polytricha in woodland 2010-08 -31发布2010-10-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IJ1=1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 T 1663-2010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鱼台县农业局、蒙阳县科学技术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万鲁长、张海兰、薛呆华、李果来、张柏松、单洪涛、黄春燕、郭惠东、王向阳。DB37/ T 1663-2010 良好农业规范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良好农业规范林地栽培毛木耳CAuriculari a polytri cha)的产品质量、基地选择与管理、生产技术、生产投入品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林地毛木耳的安全优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寻|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

3、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

4、用技术要求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5333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DB35/658 毛木耳菌种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3 质量要求3. 1 感官要求耳面呈黑褐鱼、浅褐鱼、紫己或紫红包,有光泽,耳背密布较均匀灰白包或酱黄包绒毛,朵片完整,大小均匀一致,耳片厚、耳基小,无异味,无虫虹,无霉烂。不得混入动物毛发和排泄物、碎耳基、菌料、泥土、沙石及金属物等杂质。3. 2 理化和卫生要求符合GB7096和NY/T749的要求。4 基地选择与管理4.1 产

5、地环境产地环境符合GB3095、GB15618和NY/T391的要求。4. 2 基地选择与配置4.2.1 基地选择DB37/ T 1663-2010 基地直选在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水源充足、士质清洁、无污染、排水iffi畅的林地,远离工厂、禽畜场、垃坡场、废菌料堆等,并避开公共场所、公路主干道、生活区、原料仓库。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耳区、产品晾晒区、仓库区合理分区。4. 2. 2 栽培设施4. 2. 2. 1 发菌培养室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或大棚培养。发菌培养室要保持地面干燥、清洁、避光,冬暖夏凉、易于通风换气。在放菌袋前,内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撒石灰粉。4

6、.2.2.2 出菇场所采用林间露地或简易荫棚栽培出菇。郁闭度较高的林地,可采用林问露地平回圭栽培,以排灌方便、场地清洁、无杂草为宜,排袋前将林地进行整平、作田圭、浇水、消毒处理。郁闭度较低的林地,可采用林间简易荫棚平哇或墙式栽培,荫棚用竹杆、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棚顶为秸草或遮阳网,棚四周敞露,墙式栽培荫棚需在耳棚顶部每隔3m开一个50cmX50cm的通气窗。耳场地面可铺设草市、塑料编织袋等保湿材料,并设置管道自动喷水系统装置。4.2.3 工作室基地建有工作室,室内配备桌、椅、水、电等,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并设有清洁卫生的盟洗间O4.2.4 仓库基地应备有安全、卫生、

7、通风、避光的专用仓库,存放施药器械、农药、化肥等;备有农药配制量具、人员防护服、急救箱、灭火器等,建立农药、肥料进货、出货记录。4.2.5 废物收集设施基地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4.2.6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4.2.6.1 危害分析2 DB37/ T 1663-2010 主要危害为毒菌污染、流耳病、菌蚊、跳虫、瞒害、线虫、据由自等有害生物。4. 2. 6. 2关键控制点生产期间林地栽培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管理及病虫杂菌的环境控制。4. 2. 6. 3 控制措施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a) 所选林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通过人工控制能够满足毛木耳的生长需要。在生产前对栽培场

8、地、设施进行全面灭菌、除虫,清理废菌料、烂耳、虫耳等杂物,保持环境整洁:b) 将周围杂草、落叶、碎石清除干净,沿四周撒上生石灰粉:c)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对耳场进行消毒,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利用。4. 3 基地管理4.3.1 基地档案每个林地栽培场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毛木耳生产所涉及的各环节的溯源记录。记录档案保留3年以上。4. 3. 2 基地环境监测新建基地应由具有资质的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评价符合国家标准后,方可进行毛木耳生产。每隔2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

9、质量安全时,应重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4.3.3 基地平面图面积较大的基地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栽培方案和周年生产计划等。4.3.4 基地隔离防护基地周围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以保护基地,防止外源污染。5 栽培季节12月至翌年2月份制袋,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耳。6 品种选用、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6. 1 品种选择按照食用茵茵手中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耳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毛木耳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类型品种(白背木耳或黄背木耳)。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毛木耳菌种,应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0、的规定。6. 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3 DB37/ T 1663-2010 毛木耳菌种的生产过程应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和0835/658的规定。母种外观洁白、纤细、均匀、平整,呈绒毛状平贴培养基生长,无角变,菌落边缘整齐,变色均匀,无杂茵茵落;培养基不干缩。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7 生产技术要求7. 1 培养料配方毛木耳栽培料配方宜选用:a) 配方1:棉籽壳56%,玉米芯粉30%,麦款12%,石膏粉1.2%,磷酸二氢押0.5%,尿素。.3%;b) 配方2:棉轩粉75%,麦款或大米糠18%,玉米粉5%

11、,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1%;c) 配方3:花生茎蔓粉53%,棉籽壳22%,麦款15%,棉饼粉5%,玉米粉4%,石膏粉1%;d) 配方4:阔叶树木屑50%,棉籽壳26.5%,麦款或大米糠20%,石膏粉1.2%,轻质碳酸钙1%,尿素0.3%,庶糖1%。以上配方料水比均为l十1. 5左右,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65%。7. 2 拌料装袋人工拌料时先干拌、后湿拌,拌泪均匀,培养料拌匀后堆闷拙,装袋前再翻拌一次。或用拌料装袋机拌料装袋。选用聚丙烯或耐高温低压聚乙烯折角筒袋,规格为17cmX33cm,袋厚O.04mm0. 05mm,每袋装干料450g左右,用细线绳扎紧封口。7. 3 页菌接种在0.1.5

12、Mpa压力下灭菌2.5h或100C常压灭菌12h。灭菌时,压力上升的速度和排气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损坏塑料袋。灭菌后将菌袋移出自然冷却至35C以下,及时在接种箱(室)内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接入菌种10g左右。7.4 发菌管理在培养室地面上用砖排建墙基,将接种后的菌袋按井字型交错堆叠起来,每堆78层,或将菌袋堆成墙式。接种后5d7d,袋内温度以30C35C为宜,使菌丝在适宜温度下加快萌发。一般发菌15d以后,袋内温度控制在30C以下。在发菌期的前20d主要进行遮光、控温管理。发菌20d以后,袋内温度控制在28C以下,并注意通风换气。在培养后期,控制袋内温度在23C25C。控制发菌培养

13、室内光照接近黑暗,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开门窗通风30mi n60mino7.5 出耳管理7.5.1 催耳管理如栽培较早,菌袋发满菌后,可让菌袋在20C(袋内温度)条件下继续成熟培养,不宜受低温冷害,也不宜在不适于耳营分化的环境温度下提早出耳。至4月上旬,当环境温度在20C以上时,可开始排袋、割口、促吉操作,耳蕾分化形成后,可在18C30C环境温度条件下出耳管理。7.5.2 出耳方式选择7.5.2.1 林地菌旺出耳在速生杨林、板栗林等行间空地整哇,哇面稍低于地面,菌田圭整平后撒一层石灰粉,瞿浇一次大水,待水渗下后再晾2d划,在回圭面上铺湿河砂1cm2cm,撒上一层石灰粉,上面铺草帘、编织膜或地膜,

14、4 DB37/ T 1663-2010 再喷J匾。.2%的高锚酸fl甲溶液。将菌袋口平整剪下,然后倒置于哇床上,袋距约10cm,均匀直立排列在菌哇内,每m.j:罢袋约20个,上面盖草帘,用喷雾器喷水保湿。而露地出耳菌哇根据气候常用塑料小拱棚或遮阳网保湿。7.5.2.2 荫棚墙式出耳将林问地面整平,铺3cm厚的河北!、,用砖砌成墙基,在棚内喷洒5%石灰水消毒。然后将菌袋依次堆放在墙基上,共堆1O12层,墙间距90cm,墙顶用不透光材料覆盖。堆墙后在菌袋两端用消毒针扎微孔,每面约30个,以增加氧气供应,或在菌袋两端各开4个V字形口,进行催耳。菌墙两侧在通氧和光诱导作用下,7d左右即出现耳芽,进行出

15、耳管理。7. 5. 3 出耳期管理7.5.3.1 耳芽发生期林地平哇菌袋立排出耳,开口前给予可见光剌激5d7d,用0.2%高磕酸押i杏液浸洗菌袋外表消毒,用消毒过的刀片,在塑料袋周围均匀开V字形口,一般每袋开10个以上,大小为lcmX1cm左右,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错开。开口后到出耳芽期间,管理措施主要是:增加光照,以促进耳基形成:温度控制在200C以上:开袋后3d5d,开口处料面有气生菌丝形成,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以促进耳基分化:开口后7d10d,开口处产生许多小黑点,并逐渐长大连接,封住剖口,形成耳芽,轻度空间喷雾和地面喷水保湿。7. 5. 3. 2 耳片伸展期控制耳棚温度在2

16、rC300C。注意补水和通气。耳片小时少喷水,每天早晚喷雾12次即可,喷水保持勤、轻、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在耳片生长中后期应多喷水,保持湿度在85%95%。采用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使耳片生长期适当延长。当耳片长至5cm左右,可停水5d7d,使耳片边缘干躁,以增加耳片厚度,然后再加大喷水量,使耳片增厚。喷水时结合通风,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通风量,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和流通。毛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整个栽培出耳场控制光照强度10001x15001xo7. 6 采收管理适时采收。当耳背毛色己转臼、耳片颜色转淡并充分舒展、边缘开始弯曲时即可采摘。来收前7d

17、10d,减少喷水,使毛色转白:采收前3d5d1亭水。采收时防止带来斗。出耳整齐的一次性全袋采收:出耳不整齐可采大留小。每潮耳采收后用刀尖轻轻挖出耳基,或采收时轻轻将耳片连同耳基一起采下,来下的毛木耳及时把耳蒂剪除干净。整个生育期共可采收56潮耳。7. 7 加工、包装与贮运鲜耳采后应放入OOC50C冷库预冷、整理分级、贮藏保鲜、包装或加工处理。长途运送保鲜毛木耳应采用冷藏车运输。也可采取速冻保鲜贮藏。毛木耳加工以干制为主。保鲜或干制等加工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应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自主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鲜耳。7. 8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7.8.1 危害分析主要危害为重金属、

18、农药残留、亚硫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5 DB37/ T 1663-2010 7. 8. 2 关键控制点主辅原料和有害生物防控、加工包装等投入品。7. 8. 3 控制措施7.8.3.1 主辅原料主辅原料符合NY5099的要求。用于栽培毛木耳的作物秸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新鲜棉轩粉经发酵后使用,粉碎粒度为O.2cm0. 3cmo其它秸轩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d3d,粉碎,过筛(粒度O.3cm0. 5cm)。7. 8. 3. 2 生产用水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耳管理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喷水中不得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O7. 8. 3. 3 培养料添加剂培养料添

19、加剂应符合NY5099的要求。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要求。7.8.3.4 安全合理用药执行GB4285、GB/T8321 (所有部分)规定。毛木耳原基形成后至采收期不应在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不应使用活体微生物制剂和非农用抗生素。根据病虫危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械,配药时使用标准称量器具。特别要注意毛木耳菌丝对许多药物敏感,容易产生药害现象,不得随意、频繁、超量及盲目施药防治。不应使用的农药应执行NY/T 393-2000 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7.8.3.5 采后质量安全管理具体管理

20、措施如下:a)采后从事贮藏加工的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b)采后将耳蒂清除干净,根据标准整理分级、干制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容器内,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符合NY/T6.58规定,内包装塑料膜符合GB9687或GB9688规定:c)包装与贮运按NY/T5333规定执行:d)推行毛木耳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8 生产投入品管理8. 1 农药采购与储藏8. 1. 1 农药采购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a)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b) 无三证或三证不齐全的农药:c) 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d) 超过保质期的农药;6 DB37/ T 1663-201

21、0 e) 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8. 1.2 农药储藏农药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安全条件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8. 2 肥料采购与储藏8.2. 1 肥料采购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a)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b)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c) 超过保质期的肥料:d) 国家禁止施用的肥料。8. 2. 2 肥料储藏肥料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毛木耳存放在一起。9 水源管理9. 1 水质监测每年由具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9. 2 灌溉系统具有专用

22、水源,如水井、储水油等,严防污染。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喷灌设备等。10 有害生物防控10. 1 防控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原则O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毛木耳产品安全、优质。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案参见附录A。10.2 防控对象主要污染杂菌为木毒、青毒、毛霉、周于包霉、由毒等:主要病害有红耳病、流耳、烂耳、泡囊耳、线虫病、畸形耳:主要虫害有菌蚊、瘦蚊、菌蝇、跳虫,以及菌蜗、如蛐、蜗牛等。10.3 防控方法10.3. 1 绿色木毒、青霉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培养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

23、:b) 把好菌袋灭菌关,接种室、耳房消毒灭菌工作按照、无菌要求进行:c) 接种用的母种、原种或栽培种进入接种室(箱)前,外表用o.1%高锚酸押溶液消毒,双于用7 DB37/ T 1663-2010 7.5%乙醇消毒,菌种瓶口用乙醇火焰灭菌:d) 培养室内保持清洁和空气清新,调控好温度和湿度:e) 菌袋发生绿霉菌,用饱和石灰水涂抹或喷洒、注射40%二氯异氨尿酸铀可溶性粉剂800倍液,移到另室单独培养。10.3.2 脉抱毒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在菌种制作和栽培的各个环节中,搞好接种室、培养室及周围环境的洁洁卫生,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作培养料,装袋、运袋时应细心,防止扎破料袋,灭菌时防止棉塞受

24、潮:b) 对培养室表面、墙壁、培养架等喷洒40%二氯异氧尿酸铀可溶性粉剂800倍液:c) 菌袋制作时避开闷热、潮湿的天气,发菌培养时加强通风换气:d)对局音1日污染的菌袋,及时滴上柴油,然后用薄膜包扎,或用棉花团蘸柴油塞入破口处或涂于袋口,使霉层死亡,或用石炭酸和乙醇混合涂抹患处。若污染严重,及时清除、深埋:e) 把培养温度降到220C以下,有效抑制脉阻霉生长。10.3.3 曲霉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搞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废物,杜绝污染源;b) 培养料灭菌彻底:c) 发生污染时,将菌袋请出隔离培养,同时加强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污染严重时,可喷洒40%二氯异氧尿酸铀可溶性JJ剂8

25、00倍液或丙酸钙500倍;夜。10.3.4 红耳病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生产上控制出耳温度30C以下,可减轻发病:b) 使用清洁、不带病菌的水,每次喷水后及时通风:c) 老耳房可用过氧乙酸或二氧异氧尿酸铀消毒,所用工具用O.1%高岳酸饵溶液浸泡消毒:d) 菌袋喷洒漂粉精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10.3.5 流耳、烂耳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通风拉湿,增加光照,合理喷水,调节适宜温度。特别是于实体发育后期,防止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使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及时采收:b) 细菌引起的烂耳,可用农用链霉素药液喷于覆盖报纸表面,不要将药物直接喷在耳片上:c) 在于实体原基形成阶段分泌的黄水珠或棕黑

26、色水珠用消毒棉球及时吸干:d) 发生烂耳时,用锋利的小刀将烂耳刮去,烂耳处喷施1%醋酸、0.2%过氧乙酸或O.1%高锚酸押溶液。10.3.6 线虫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保持管理用水的水质干净,特别是出耳期间的喷水最好用自来水或干净的深井水:b)耳房使用前彻底消毒,保持清洁,地面不积水,及时清除残留废料和烂耳;c)用.5%食盐水、1%的氨水或O.2%过氧乙酸、O.1%腆化饵溶液喷施防治线虫。10.3.7 菌蚊、攫蚊8 DB37/ T 1663-2010 保持耳场清洁,清除虫源,周围环境及耳棚墙壁每隔5d喷洒l次2.5%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10.3.8 跳虫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做好耳棚

27、及周边环境卫生,防止周围积水:b) 耳棚发生跳虫,出耳前后可喷洒O.1%鱼藤田同等植物源农药。10.3.9 瞒害采取如下防控措施:a) 把住菌种关,保证菌种不带菌瞒:b) 搞好耳场、耳棚环境卫生,耳房应与粮食、饲料仓库和猎、禽舍保持远距离。10. 3. 10 据自由、蜗牛用5%食盐水或氨水100倍液喷施防治。11 劳动保护11. 1 培训11制定培训计划,所有从事毛木耳生产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上岗,每年进行定期针对性培训,保存培训iI记录O11.2 保护施药器械分类专用,及时清洗,确保洁净井校准。施药时,操作者穿好防护服。不得吸烟、饮食。施药后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衣服。生产基地和农药

28、仓库配有急救箱。按照NY/T1276 的要求操作。11. 3警示准备施药前,现场设立警示标志。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均设立警示限入标志。9 DB37/ T 1663-20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林地毛木耳病虫害安全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表A.1规定了林地毛木耳病虫害安全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表A.1 林地毛木耳病虫害安全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药物通用名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使用浓度或剂量有灰粉(水)病!京真菌、害虫拌料、啧(撤)地面环境、擦洗用1%5% 具、处理杂菌斑i票白粉细雨、线虫等1%溶液喷洒环境。5%溶液j受洗工同-止使用方法二氯异氧尿酸铀细菌、真菌、病毒环竟喷雾及处理菌袋杂菌斑40%可溶性

29、粉剂8001000倍液二氯异氨尿酸铀(烟剂)细菌、真菌熏蒸接种箱(宰)、培养宰或E+房66%烟剂3g/m1g/m高i酸仰细菌、真菌喷洒耳日王小境及擦洗用具O. 1%0. 2%溶液过年L乙酸细菌、真菌、病毒等喷洒栽培王小境及处理杂菌斑O. 2%0. 5% 乙醇细菌、真菌擦拭皮肤或工具、表面等75% 新洁尔火细菌、真菌擦拭皮肤、工共或空间喷雾O. 25%溶液眯鲜1安t面盐f圭染性病害、毒菌喷洒出耳面或浸沾菌棒、处理菌袋50%可湿性粉剂1000倍(Prochloraz-manganese) 杂菌;夜H塞菌灵(Thiabendazo1e)病原真菌、杂菌喷洒地面环境500g/L悬浮剂1500倍;夜中生南京细菌性和部分具菌性病害出耳前于出耳面上喷雾3%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多抗霉素(Po1yoxin)真商性病否出耳前于出耳面上喷辜10%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多杀霉京(Spino日创1)双翅目、鳞翅曰:号虫、避耳使用或兀耳期针对目标喷辜2. 0%悬浮刑1000倍;夜跳虫等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跳虫、结虫、菌蚁、潮避耳使用或无耳期针对H标或出分别按农药使用说明书酣、除虫菊素等植物源农药虫、插虫命和攫膜等耳面、地面环境喷雾执行氧化铀虫吕虫命、蜗牛针对目标喷雾5%溶液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