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考知识点题目优质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861537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考知识点题目优质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考知识点题目优质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考知识点题目优质答案 一、选择题 1.你认为以下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 B.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1.2m/s C.一枚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0.5N D.小明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的功约为50J 2.打过乒乓球的同学都知道,同样方向、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乒乓球的不同位置,可以击出如图所示运动路线不同的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作用点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施力物体有关 3.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刻停在空中 B.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运动 C.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D.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4.家住大学城的小龙和爸爸很喜欢骑单车出行,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尾灯利用光的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 B.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单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压强,让人骑乘时较为舒适 5.已知河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当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船受到的重力变大 B.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C.轮船将下沉 D.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 6.如图重为G的木棒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接近水平位置,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力F变大,但不能拉到水平位置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变大,动力臂逐渐变小 D.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大小不变 7.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乙两杯中盐水的密度分别为r甲和r乙。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盐水表面,而在乙杯中却悬浮在盐水中,经测量放入鸡蛋后甲、乙两杯中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分别为F甲和F乙,鸡蛋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和 ,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 C.r甲<r乙 D.p甲>p乙 8.原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所示。则能反映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甲所示: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______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如图乙),即用弹簧的 ______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则图中小石块的重力是______N。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选填“地球”“小石块”或“挂钩”)。 10.驾驶员头靠头枕、身系安全带(图甲)驾驶着轿车(图乙)在水平路面上高速向前行驶。轿车对路面的压力与静止时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中,________(选填“头枕”或“安全带”)主要为了防止后面车辆与轿车追尾时对驾驶员带来的伤害。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驾驶员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1.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对车的压强比双脚站立时 ______(选填“大”或“小”);小朋友用力蹬地后双脚离地,滑板车和人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利用了物体间 ______;双脚离地后,由于 ______,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 12.百米赛跑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冲过终点后无法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______。 13.如图甲所示,小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木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丙所示,则木块在4s~5s时间段内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N,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的的合力为___________ N。 1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_______,压强_______,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 15.1m长的杠杆左端挂的物体,右端挂的物体,要使杠杆水平平衡,支点应在距左端_____m处:如果两端重物各增加10N,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支点应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_____m。 16.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则_____(填“甲”或“乙”)机器做功快;若它们做同样的功,则所需的时间之比为______;若做功时间相同,则甲、乙两机器所做的功之比为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用100N的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匀质实心方木匀速前行,请画出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 18.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F2,并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小的动力F1,保留作图痕迹。 19.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向上提升重物,请画出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绕绳方法。 20.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们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第4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2)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______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重力G(N) 0.5 1 1.5 2 2.5 3 (3)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1.如图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同的正方体,他们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将它们分别按照甲、乙所示叠放,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它们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我们要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上图中,弹簧秤的示数是______。 (3)有一种猜想认为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若要利用这个实验来验证,你应该选用图中的哪两个实验操作图来说明问题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4)若要利用甲、丙实验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 二 2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小李用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①图甲所示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a、b位置(请填写字母),并观察___________。 ③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________位置(请填写字母),结论是: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种类 液体1 液体种类 液体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液柱高度(h1/cm) 10 20 30 液柱高度(h2/cm) 10 20 30 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 99 97 95 右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 100 99 98 ①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___________ A.研究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 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 ②若液体2的密度是1×103kg/m3,则液体1的密度为___________。 ③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④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___________ 二 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图 A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7 2.2 2.0 1.7 1.7 1.9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有关,F中液体密度_______(选填“>”、“=”或“<”)水的密度; (3)由实验数据可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大小为______m3,物体的密度为______kg/ m3; (4)实验时,若先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测拉力再直接测金属块的重力,则会使浮力的测量结果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24.(1)如图所示是你很熟悉的物理演示实验,请写出你从图中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 示例:现象﹣﹣塑料片飞出后会下落;物理知识﹣﹣塑料片受到重力 ①现象:______:物理知识:______; ②现象:______;物理知识:______; (2)人静止站在汽车上时,如果汽车突然启动向前,人容易向后倾倒,请分析此时人受力情况,并把所受到的力都在图中用示意图画出来______。 25.小明利用实验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他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达到水平平衡状态。 (2)然后他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者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4 4.0 2 2 1.0 2 0.5 1 3 2.5 3 1.5 5 其中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 (3)实验中,同组的小华发现用图甲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小明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重为5N,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上;容器里装有4.5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7.如图所示,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放有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其下端由细线连接到容器底部,容器底面积为200cm2,A上表面恰好与水面齐平,已知A重为6N,求: (1)物体A受到的浮力? (2)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 (3)若将细线剪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 28.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滑轮组,滑轮上所有绳子都是竖直的,绳子拉在小明的手上。小明两只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小明不拉绳子站立在水平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为;当小明通过该装置提起重为的重物并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改变了;将如图乙的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移动到重物正下方并让重物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再次改变了。 求:(1)小明的质量; (2)动滑轮的重力; (3)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平面处的气压在1.0×105Pa左右,珠穆朗玛峰顶气压远小于此数值,更不可能为1.5×105Pa;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走路的速度约1.1m/s,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故C符合题意; D.物理课本重力约2.5N,课桌高度约0.8m;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的功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A 【详解】 同样方向、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乒乓球的不同位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定的,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详解】 子弹正在竖直向上飞行,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子弹将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故选B。 4.B 解析:B 【详解】 A.自行车的尾灯都是相互垂直的面,车灯照在尾灯上经过两次反射又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B 【详解】 A.从河里驶向大海时,船的质量不变,故重力不变,故A错误; D.当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时,轮船始终漂浮,故浮力等于重力,故从河里驶向大海时,重力不变,故浮力不变,故D错误; B.由D选项可知,浮力不变,故根据可知,从从河里驶向大海时,液体的密度变大,故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故B正确; C.由B选项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则轮船要上浮,故C错误。 故选B。 6.D 解析:D 【详解】 力臂是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棒的重力不变,其力臂变大,即阻力臂是变大的;动力F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逐渐变大;重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其乘积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变大;当木棒在水平位置时,F的力臂为0,不符合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不可能把木棒拉动到水平位置;故ABC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D 【详解】 AB.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即为浮力,甲中鸡蛋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鸡蛋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因此F甲=F乙,=,故AB错误; CD.甲中鸡蛋漂浮,因此r甲>r蛋,乙中鸡蛋悬浮,因此r乙=r蛋,因此r甲>r乙,由 可知,深度相同,p甲>p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详解】 橡皮筋原长为l,小球从初始状态下降至l过程中,橡皮筋没有伸长,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变大;当橡皮筋的长度从l变至2l过程中,橡皮筋伸长,小球受到橡皮筋向上的拉力作用:当拉力小于重力时,合力向下,小球仍加速,动能仍然增大;当拉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当拉力大于重力时,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减小,最后变为零,对照选项中的图象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9.伸长 伸长 0.7 挂钩 【详解】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手拉弹簧时,弹簧由于受到拉力而发生形变,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即弹簧的伸长越大。 [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测力计就是根据在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3]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0.7N,所以物体的重力为0.7N。 [4]用弹簧的伸长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弹簧伸长是弹簧受到了力的作用发生了形变,这里地球对小石引力使石块受到重力,小石块对挂钩施加拉力,而挂钩又给弹簧一个拉力,所以使弹簧形变的力主要是挂钩对弹簧的拉力,故施力物体是挂钩。 10.变小 头枕 运动 【详解】 [1]在路面上静止的轿车,轿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轿车的重力,当轿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因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车顶的空气流速大于车底的空气流速,所以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即而产生一定大小的向上的升力,使轿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重力,故轿车对路面的压力与静止时相比变小。 [2]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当轿车被追尾时,轿车速度加快,乘客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此时头枕可以起到防止乘客颈椎受伤。 [3]以地面为参照物,驾驶员与地面之间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驾驶员是运动的。 11.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 【详解】 [1]小朋友站在滑板车上对滑板车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一只脚踏上滑板车比两只脚踏上滑板车上的受力面积小,由可知,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对车的压强比双脚站立时大。 [2]小朋友用力蹬地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前的力,使得滑板车和人会向前滑行。 [3]脚离地后,由于惯性,滑板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滑行。 12.变大 惯性 【详解】 [1]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变大。 [2]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无法立即停下来。 13.F 解析:1 【详解】 [1]由图丙知,木块在2s~6s时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乙知,此时的拉力为3N,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木块在4s~5s时间段内受到的摩擦力为3N。 [2]由图乙知,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拉力为2N,因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的的合力为 F合=f-F=3N-2N=1N 14.大 小 【详解】 [1][2]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扇叶不断转动使得气体的流速大,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此处的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 15.2m 右 0.05m 【详解】 [1]设支点离左端为L,则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G1L=G2(1-L) 解得:L=0.2m。 [2][3]增加物体 解析:2m 右 0.05m 【详解】 [1]设支点离左端为L,则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G1L=G2(1-L) 解得:L=0.2m。 [2][3]增加物体后,设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则 (G1+10N)L′=(G2+10N)(1-L′) 带入数据解得:L′=0.25m。则支点向右端移动了0.05m。 16.甲 2∶3 3∶2 【详解】 [1]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甲的功率较大,甲机器做功快。 [2]若它们做同样的功,则所需的时间之比为 [3]若做功时 解析:甲 2∶3 3∶2 【详解】 [1]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甲的功率较大,甲机器做功快。 [2]若它们做同样的功,则所需的时间之比为 [3]若做功时间相同,则甲、乙两机器所做的功之比为 三、解答题 17.【详解】 拉力的作用点在绳子与实心方木的接触点,方向沿绳子向上,大小为100N,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如下所示: 解析: 【详解】 拉力的作用点在绳子与实心方木的接触点,方向沿绳子向上,大小为100N,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如下所示: 18.【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线段,所以连接OA,过A点做OA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最小力的作用线,因为杠杆所受阻力和动力使杠杆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最小力应该是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19.【详解】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绕绳方法由2股绳子吊起动滑轮,绕绳方法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绕绳方法由2股绳子吊起动滑轮,绕绳方法如下图所示: 20.2 2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测力计一大格为1N,分成五小格,一格为0.2N,故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2]此时测力计指针正指在2N的刻 解析:2 2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测力计一大格为1N,分成五小格,一格为0.2N,故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2]此时测力计指针正指在2N的刻度线上,所以读数为2N。 (2)[3]将重力与质量对应的点画在坐标上,再用直线或者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3)[4]从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上看,二者成正比,所以结论是: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21.匀速 1.2N 甲乙 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详解】 (1)[1]只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摩擦力和拉力保持平衡,大小相等,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摩 解析:匀速 1.2N 甲乙 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详解】 (1)[1]只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摩擦力和拉力保持平衡,大小相等,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3)[3]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和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甲、乙两图。 (4)[4]甲、丙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 22.U形管压强计 液面高度差 b,c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A 2×103kg/m3 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换不同液 解析:U形管压强计 液面高度差 b,c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A 2×103kg/m3 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换不同液体进行多次试验 【详解】 (1)①[1]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是U形管压强计,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 ②[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密度相同,因此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a和b位置,并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 ③[3][4]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因此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b和c位置;可以得到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①[5]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A.研究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用到等效替代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6]由题意可知a、b两点压强相等,所以 pa=pb p1+ρ1gh= p2+ρ2gh 99×103Pa+ρ1×10N/kg×0.1m=100×103Pa+1×103kg/m3×10N/kg×0.1m ρ1=2×103kg/m3 ③[7]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液柱高度越大,气体压强越小,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故结论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 ④[8]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二 23.D、E 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密度 < 10-4 2.7×103 偏大 【详解】 (1)[1]步骤A中测力计示数即为金属块的重力大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 解析:D、E 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密度 < 10-4 2.7×103 偏大 【详解】 (1)[1]步骤A中测力计示数即为金属块的重力大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 可得出金属块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金属块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相同,故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D、E,因步骤D、E中测力计示数相同(实验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同),故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步骤B、 C、D中,金属块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步骤B、 C、D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分析比较A、B、 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3][4]E、F实验中,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由称重法测浮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控制变量法,故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F中测力计示数较E中测力计示数大,故F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中液体密度<水的密度。 (3)[5][6]由A、D可知金属块浸没在中受到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金属块的体积大小为 物体的密度为 (4)[7]实验时,若先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测拉力再直接测金属块的重力,则因金属块上沾有水而使测出的重力偏大,由称重法测浮力,则会使浮力的测量结果偏大。 24.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 小钢球具有惯性 弹性钢片把塑料片弹出去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 (1)[1][2]小钢球具有惯性,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 [3 解析: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 小钢球具有惯性 弹性钢片把塑料片弹出去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 (1)[1][2]小钢球具有惯性,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 [3][4]弹性钢片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塑料片的动能,弹性钢片将塑料片弹走。 (2)[5]经分析知,竖直方向上人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N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水平方向上,汽车启动时,由于惯性人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因此人受到向前的摩擦力f;如下图所示: 25.右 2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右端偏高,则应向右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2)[2][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2 解析:右 2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右端偏高,则应向右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2)[2][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2组数据动力和动力臂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乘积不等,说明数据错误,由1和3组数据可知,杠杆平衡条件为 (3)[4]实验中,图示的方法悬挂钩码,杠杆平衡条件是杠杆左侧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不妥当,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5]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26.(1)1500Pa;(2)30N;(3)2500Pa 【详解】 解:(1)水的深度 h=15cm=0.15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 解析:(1)1500Pa;(2)30N;(3)2500Pa 【详解】 解:(1)水的深度 h=15cm=0.15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根据p=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1500Pa×200×10﹣4m2=30N (3)水的重力 G水=m水g=4.5kg×10N/kg=45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总=G水+G容器=45N+5N=5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500Pa 答:(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50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30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500Pa。 27.(1)10N;(2)4N;(3)200Pa 【详解】 解:(1)正方体A的体积 V=L3=(10cm)3=1000cm3=1×10-3m3 正方体A完全浸没在水中,则 V排=V=1×10-3m3 则 解析:(1)10N;(2)4N;(3)200Pa 【详解】 解:(1)正方体A的体积 V=L3=(10cm)3=1000cm3=1×10-3m3 正方体A完全浸没在水中,则 V排=V=1×10-3m3 则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 (2)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正方体A受到的拉力为 F拉= F浮-G=10N-6N=4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也为4N; (3)因为 F浮>G 若将细线剪断,A将上浮,待A静止后漂浮,则此时所受浮力 F浮′=G=6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A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水面下降的深度为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 答:(1)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10N; (2)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为4N; (3)若将细线剪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200Pa。 28.(1)60kg;(2)40N;(3)3.75×103Pa 【详解】 解:(1)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小明站立在水平面上,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大小,即 G人=F人=600N 则小明的质量为 m人= 解析:(1)60kg;(2)40N;(3)3.75×103Pa 【详解】 解:(1)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小明站立在水平面上,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大小,即 G人=F人=600N 则小明的质量为 m人===60kg (2)通过该装置提起重为480N的重物并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 杠杆B点受到的力为 人对绳子的拉力与人对地面减小的压力相等,即 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即n=3,则滑轮组有 则动滑轮的重力 (3)将如图乙的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移动到重物正下方并让重物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时,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减少量为 此时人对绳子拉力减少量 B点拉力的减少量 A点拉力的减少量 A点拉力的减少是由于物体受到浮力引起的,由于容器是柱形容器,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增加量相等,即 则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的增加量 答:(1)小明的质量为60kg; (2)动滑轮的重力为40N; (3)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量为3.75×103P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