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

上传人:clo****rst 文档编号:185503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7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60 CCS F 12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IDT)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s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inverters 2022-05-27 发布 2022-08-27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发布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

2、CSTE 0044-2022 I 目 录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4 附录 A(规范性)平均加权总效率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5 附录 B(规范性)最大转换效率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6 附录 C(规范性)谐波和波形畸变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7 附录 D(资料性)在线 IV 感知和检测 .8 附录 E(资料性)快速关断 .9 附录 F(资料性)直流弧检测 . 10 附录 G(资料性)逆变器待机损耗测试. 14 附录 H(资料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15 附录 I(资料

3、性)售后服务 . 16 附录 J(规范性)可再生原料使用比例. 17 附录 k(资料性)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 18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T/CAQP 0152020/T/ESF 00012020 “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T/CSTM 004992022与 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一致程度为等同采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

4、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建筑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03)和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建筑材料领域委员会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委员会(CSTM/FC03/TC22)和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联合归口。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户用光伏逆变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户用光伏逆变器“领跑者”标准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

5、法及等级划分,户用逆变器包括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和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本文件适用于户用光伏逆变器的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可参照使用, 相关机构在制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方案时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6125 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

6、)的测定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NB/T 32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PV) power system 接入电网电压等级380V/220V,且单个并网点额定接入容量不超过50 kW的光伏发电系统。 3.2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group-series inverter 可以进行组串级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

7、伏并网逆变器称为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3.3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micro inverter 输入电压不超过120VDC的交直流隔离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称为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简称微型逆变器。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2 3.4 电弧故障 arc fault 导体之间或导体与地之间危险的非故意并联电弧或串联电弧。 3.5 电弧故障保护装置 arc-fault protection equipment(AFPE) 检测直流侧的故障电弧并提供故障电弧

8、保护的装置。 3.6 串联电弧 series arcing 指与负载串联的电弧,一般发生在光伏系统中的导线上、连接处、组件或其他系统部件中。 3.7 制造商 manufacturer 制造产品或拥有设计或制造产品并以其名义或商标销售该产品的自然人或法人。 3.8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逆变器在两次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确工作的平均时间,也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它是标志逆变器能平均工作多长时间的量,用 MTBF 表示。 4 评价指标体系 4.1 基本要求 4.1.1 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 企业应未列入

9、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 企业可根据 GB/T 19001 、GB/T 24001、 GB/T 28001 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 产品应为量产产品,户用光伏逆变器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或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和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4.2 评价指标分类 4.2.1 户用光伏逆变器“领跑者”标准中所包括的指标分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 基础指标不设置具体指标,组串式逆变器应符合 NB/T 32004

10、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全部要求,微型逆变器应满足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和 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 4.2.3 核心指标包括平均加权总效率、 最大转换效率、 谐波和波形畸变、 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直流分量、低温工作和高温工作;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 5 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 4 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 3 星级水平。 4.2.4 创新性指标为在线 IV 感知和检测、快速关断、直流弧检测、待机损耗、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售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

11、007-2022/T/CSTE 0044-2022 3 后服务、可再生原料使用比例、有害物质管控。创新性指标不划分等级。 4.3 评价指标要求 4.3.1 户用光伏逆变器“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 1。 表 1 户用光伏逆变器评价指标体系框 序号 指标类型 评价 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要求(实测值) 判断依据/ 方法 先进水平 一般水平 基准水平 1 基础指标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应符合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全部要求,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应满足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和 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 NB/T32004 NB/T

12、42142 2 核心指标 平均加权总效率 NB/T32004 NB/T42142 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NB/T32004 NB/T42142 3 最大转换效率 NB/T32004 NB/T42142 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NB/T32004 NB/T42142 4 谐波和波形畸变 NB/T32004 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NB/T32004 5 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NB/T32004 负序三相电流不平衡度1.3%, 短时不超过 2.5% 负序三相电流不平衡度1.5%,短时不超过 3% 负序三相电流不平衡度2%,短时不超过 4% NB/T32004 6 直流 分量 NB/T32004- 不

13、超过输出电流额定值的 0.3% 不超过输出电流额定值的 0.4% 不超过输出电流额定值的 0.5% NB/T32004 7 低温 工作 NB/T32004 在-203(户内型)或-253(户外型)的条件下, 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8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 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在-203(户内型)或-25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 4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 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在-203(户内型)或-25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 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 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NB/T32004 8 高温 工作 NB/T32004 在 403(户

14、内型)或 603(户外型)的条件下, 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8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 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在 403(户内型)或 60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4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在 403(户内型)或 60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后,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NB/T32004 9 创新指标 在线IV感知和检测 产品性能升级 在线 IV 感知和检测满足附录 D 的要求 附录 D 10 快速关断 产品性能升级 快速关断满足附录 E 的要求 附录 E 11 直流弧检测 产品性能升级 直流弧检测满足附录

15、F 的要求 附录 F 12 待机损耗 产品性能升级 额定功率5kW 额定功率5kW 附录 G 待机损耗0.3% 待机损耗15W 1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产品性能升级 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测试满足附录 H 的要求 附录 H 14 售后服务 产品性能升级 售后服务满足附录 I 的要求 附录 I 15 可再生原料使用比例 产品性能升级 产品中可再生原料使用比例满足附录 J 的要求 附录 J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4 表1 户用逆变器“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续) 序号 指标类型 评价

16、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要求(实测值) 判断依据/ 方法 先进水平 一般水平 基准水平 16 创新指标 有害物质管控 产品性能升级 有害物质 含量 GB/T 26125 汞 0.1% 铅 0.1% 镉 0.01% 六价铬 0.1% 多溴联苯 0.1% 多溴二苯醚 0.1% 5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所对应的划分依据见表 2。达到三级要求及以上的企业标准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均可进入户用光伏逆变器企业标准排行榜。 达到一级要求的企业标准, 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 其标准和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直接进入户用光伏逆变器企业标准“领跑者”候选名单

17、。 表2 指标评价要求及等级划分 评价等级 满足条件 一级应同时满足 基本要求 基础指标要求 核心指标先进水平要求 创新性指标满足5项及以上 二级应同时满足 基本要求 基础指标要求 核心指标平均水平要求 创新性指标满足3项及以上 三级应同时满足 基本要求 基础指标要求 核心指标基准水平要求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5 附录 A (规范性) 平均加权总效率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A.1 基准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平均加权总效率的基准水平应满足表A.1的要求。 表A.1 基准水平平均加权总效

18、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5.5% 93.5% 95.5% 93.5%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6% 94% 96% 94% 8P20 97% 95% - - P20 97.5% 96% - - A.2 一般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平均加权总效率的一般水平应满足表A.2的要求。 表A.2 一般水平平均加权总效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6% 94.5% 96% 94.5%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6.5% 94.5% 96.5

19、% 94.5% 8P20 97.2% 95.5% - - P20 97.8% 96.5% - - A.3 先进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平均加权总效率的先进水平应满足表A.3的要求。 表A.3 先进水平平均加权总效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6.5% 95.5% 96.5% 95.5%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7% 95% 96.8% 95% 8P20 97.5% 96% - - P20 98% 97% - -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20、 0044-2022 6 附录 B (规范性) 最大转换效率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B.1 基准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最大转换效率的基准水平应满足表B.1的要求。 表B.1 基准水平最大转换效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6% 94% 96% 94%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6.5% 94.5% 96.5% 94.5% 8P20 97.5% 95.5% - - P20 98% 96.5% - - B.2 一般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最大转换效率的一般水平应满足表B.2的要求。 表B.2 一般水平最

21、大转换效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6.5% 94.5% 96.5% 95%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7% 95% 97% 95.5% 8P20 98% 96% - - P20 98.3% 97% - - B.3 先进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最大转换效率的先进水平应满足表B.3的要求。 表B.3 先进水平最大转换效率应满足的要求 功率P(kW) 三相 单相 非隔离型 隔离型 非隔离型 隔离型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97% 95% 97% 95.5%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P8 97.5% 95.5% 97.5

22、% 96% 8P20 98.3% 96.5% - - P20 98.5% 97.5% - -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7 附录 C (规范性) 谐波和波形畸变指标不同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C.1 基准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制为5%,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应满足表C.1的要求。 表C.1 基准水平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表 奇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偶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3th-9th 4.0%IN 2th-10th 1.0%IN 11th-15th 2.0%IN

23、12th-16th 0.5%IN 17th-21th 1.5%IN 18th-22th 0.375%IN 23th-33th 0.6%IN 24th-34th 0.15%IN 35th-39th 0.3%IN 36th-40th 0.075%IN 注:IN为逆变器交流测额定电流。 C.2 一般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制为4%,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应满足表C.2的要求。 表C.2 一般水平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表 奇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偶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3th-9th 3%IN 2th-10th 0.8%IN 11th-15th 1.5%IN 1

24、2th-16th 0.4%IN 17th-21th 1.2%IN 18th-22th 0.3%IN 23th-33th 0.5%IN 24th-34th 0.15%IN 35th-39th 0.3%IN 36th-40th 0.075%IN 注:IN为逆变器交流测额定电流。 C.3 先进水平应满足的要求 逆变器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制为3%,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应满足表C.3的要求。 表C.3 先进水平奇偶次谐波电流含量限制表 奇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偶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 3th-9th 2%IN 2th-10th 0.6%IN 11th-15th 1%IN 12th-1

25、6th 0.3%IN 17th-21th 0.8%IN 18th-22th 0.2%IN 23th-33th 0.4%IN 24th-34th 0.15%IN 35th-39th 0.3%IN 36th-40th 0.075%IN 注:IN为逆变器交流测额定电流。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8 附录 D (资料性) 在线 IV 感知和检测 完成在线IV感知和检测的设备可以是将在线IV检测功能集成在内部的光伏逆变器, 也可以是光伏逆变器以及具备IV检测功能的设备。 使户用光伏逆变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使能

26、触发在线IV感知和检测功能,逆变器在完成此功能后,逆变器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光伏逆变器应能通过显示屏或上位机等设备至少给出以下信息: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t、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t、最大功率Pmppt、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 b) 对比显示示值和检测数值,其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5%。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9 附录 E (资料性) 快速关断 为减少紧急情况下的电击危险,安装在建筑物上或建筑物内的光伏系统电路应满足快速关断功能。完成快速关断功能的设备, 可以是将快速关断功能集成在内部

27、的光伏逆变器, 也可以是光伏逆变器以及具备快速关断功能的设备。测试方法如下: a)分别调整逆变器输入电压为快速关断的工作电压上限和工作电压下限,逆变器均能正常工作; b)分别在逆变器工作电压上限、工作电压中点和工作电压下限,发送关断指令,对于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快速关断设备应能在 30s 内将逆变器输入侧的电压降到不超过 120V,对于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快速关断设备应能在 30s 内将逆变器输入侧的电压降到 30V 以内。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0 附录 F (资料性) 直流弧检测 F.1

28、概述 为提高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 当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侧最大系统电压大于120V、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侧最大系统电压大于80V时,光伏逆变器应配备直流弧保护功能。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常见的直流弧故障类型为串联型故障。 F.2 直流电弧故障保护装置 直流侧的串联电弧故障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保护装置)由电弧故障检测器和电弧故障断路器组成,可采用隔离、短路、开关,或者改变逆变器工作状态等措施熄灭电弧。保护装置应能够检测并中断以下所述的电弧: a)A区:在不到2.5s的时间内中断电弧事件,并将能量限制在200J以下; b)B区:在不到2.5s的时间内中断电弧事件,并将能量限制在750

29、J以下; c)C区:电弧时间等于或大于2.5s,或能量大于750J,该装置被视为不合格。 电弧能量区如图F.1所示。 图F.1 电弧能量区域 保护装置在检测到故障电弧并动作后,应能发出可视或可听的报警信号。每次电弧熄灭后,被测设备应至少延迟5分钟才能恢复运行。手动复位后无需延迟5分钟。 F.3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包括六个部分:直流电源、解耦网络、阻抗网络、电弧发生器、电弧保护装置和负载。 F.3.1 解耦网络 解耦网络将电源与被测设备解耦,避免对测试造成潜在的影响。拓扑结构图如图 F.2 所示。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30、 0044-2022 11 图 F.2 直流电源解耦网络拓扑结构图 F.3.2 线性阻抗网络 在实际的光伏直流系统中,电路中的直流阻抗会影响电弧保护装置检测电弧的能力。因此,试验电路中需增加用于模拟实际光伏直流系统的阻抗网络。 阻抗网络包含了寄生电感和电容, 用于模拟从保护装置到光伏组件的全长 80 m 的直流电路。经过试验,不同的阻抗网络可以显著地影响试验结果。线性阻抗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 F.3 所示。 图F.3 线路阻抗网络拓扑结构图 F.3.3 电弧发生器 电弧发生器的两种结构分别如图 F.4 和图 F.5 所示。 图 F.4 电弧发生器结构一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

31、-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2 图F.5电弧发生器结构二 F.4 串联电弧试验 F.4.1 根据被测设备情况,从表 F.1 中选择适当的电弧发生器参数。 表 F.1 电弧测试条件 试验 编号 最小 电弧电流 Iarc(A) 最大功率点电流 Imppt(A) 分离 速率 (mm/s) 最大功率点电压 Vmppt (V) 开路电压 Voc(V) 总电阻 Rtot(ohms) 间隙 (mm) 1 2.5 3.0 2.5 312.0 480.0 56.0 0.8 2 7.0 8.0 5.0 318.0 490.0 21.0 0.8 3 14.0 16

32、.0 5.0 318.0 490.0 11.0 1.1 4 7.0 8.5 5.0 607.0 810.0 24.0 2.5 F.4.2 根据实际应用模型,选择适当的测试电路。测试电路中各元件的取值如表 F.2 所示。光伏直流电弧保护装置在光伏直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如表 F.3 所示。 在线路起点、 中点和终点 3 个电弧故障位置都必须进行试验, 每次试验将电弧发生器放置在其中 1 个电弧故障位置, 每组试验参数在同一个位置上重复 3 次。同时,电路元件 C4 的 2 个参数代表了 2 种电路情况,它们都必须经过试验。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电弧故障位置,同一组试验参数必须进行 6 次试验操作。 表

33、F.2 电弧故障测试电路的元件值 元件名称 整串 半串 并联串 单组件 C1 20 uF C2, C3 22 nF C4 150 nF and 10 uF 300 nF and 20 uF 150 nF * (n-1) and 10 uF * (n-1) 1.5 uF /m then100 uF/m C5, C6 1 nF 500 pF 1 nF * (n-1) 100 pF * m L1 12 mH L2, L3 60 uH L4, L5 50 uH+0.7*(L-80) uH L80 25 uH 50 uH / (n-1) 2 uH * m + 0.7 uH*L 50 uH L80 R1,

34、 R2 电阻值应根据 R1=R2=Rtot/2k-R3计算,且误差在 10以内 R3, R4 1 0.5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3 表 F.2 电弧故障测试电路的元件值(续) 元件名称 整串 半串 并联串 单组件 R5, R6 10 m /L L6, L7 0.7 uH /L 注 1:“并联串”列中的“n”是串的总数,包括被测串。在“单组件”列中,“m”是串联连接时的组件总数。对于单组件测试,m=1,对于组件串联,m 等于串联组件的数量。在“整串”和“单组件”列中,L 指的是线缆长度 注 2:“

35、并联串”列是使用单个网络模拟多个并联串时每个组件的结果值。 注 3: R1=R2=Rtot/2k-R3中 k 是设置一个串时使用的去耦网络数,Rtot取自表 F.1。对于由两个半串组成的串,k=2,对于单个完整串,k =1。线路阻抗网络模拟组件的高频行为。直流特性由去耦网络来模拟。 表 F.3 光伏直流弧保护装置在光伏直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 试验电路 保护装置集成在逆变器中 a) 集中进行功率逆变和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的 1 串光伏组件的电路 b) 集中进行功率逆变和 MPPT 的 2 串光伏组件的电路 c) 采用微型逆变器对每个光伏组件分别进行逆变的电路 d) 采用微型逆变器对

36、每 2 个光伏组件分别进行逆变的电路 保护装置嵌入在汇流箱中 多串光伏组件汇流在汇流箱中的电路 保护装置独立 a) 集中进行功率逆变和 MPPT 的 1 串光伏组件的电路 b) 集中进行功率逆变和 MPPT 的 2 串光伏组件的电路 c) 多串光伏组件汇流在汇流箱中的电路 直流转直流整流器系统中的保护装置 a)采用整流器对每个光伏组件分别进行整流的电路 b)采用整流器对每 2 个光伏组件分别进行整流的电路 F.4.3 测试并记录电弧间电压、电弧电流以及电弧持续时间,通过这些测量参数可计算出电弧能量值。 F.4.4 被测装置检测到并中断电弧之前的总电弧时间不得超过以下两者中的较小者: a) 2.

37、5s 连续发射电弧功率; b) 用 750(J)除以测得的电弧电流(A)乘以测得的电弧电压(V)的乘积,所得的数值,单位为 s。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4 附录 G (资料性) 逆变器待机损耗测试 G.1 概述 待机损耗指的是待机模式下运行机组所需的功率。 要执行此测试, 可能需要破坏或禁用可能干扰结果的功能(例如计时器)。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53)C下进行。 G.2 待机损耗检测步骤如下: a) 在待机模式下启动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和功率为零,并以标称水平模拟电网电压和频率; b) 记录输出功

38、率; c) 仅增加输入电压(模拟阵列电流和功率保持为零)至逆变器最小输入工作电压; d) 记录输出功率; e) 仅增加输入电压(模拟阵列电流和功率保持为零)至逆变器输入工作电压范围的中点; f) 记录输出功率; g) 仅增加输入电压(模拟阵列电流和功率保持为零)至输入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大值; h) 记录输出功率; i) 仅将输入电压(模拟阵列电流和功率保持为零)调整到逆变器输入工作电压范围的中点; g) 以额定电流的0.1%为步长增加模拟阵列电流。在每个电流水平保持至少5秒,以确保装置不能成功启动; k) 记录设备从待机状态成功转换到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输入功率; l) 继续以0.1%额定功率的步进

39、增加输入电流,直到输出功率大于零(输出输入功率的1%),并记录输入电流和输入功率的数值。 G.3 待机损耗结果 输出功率为0时,所需要的最大输入功率,即为P待机损耗。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5 附录 H (资料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H.1 MTBF计算方法 在单位时间内(一般以年为单位),产品的故障总数与运行的产品总量之比叫“故障率” (Failure rate),常用 表示。例如网上运行了 100 台某设备,一年之内出了 2 次故障,则该设备的故障率为2/100 = 0.02 (

40、次/年)。故障率的倒数即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即:MTBF=1/。 H.2 MTBF试验时间的计算 MTBF 试验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H.1) 式中: R可靠度,通常取 R=99.73%; n样品台数; T1试验温度; T2环境温度,取 25。 H.3 MTBF试验时间的验证 使逆变器并网运行,验证逆变器能否在实验时间内连续无故障运行。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6 附录 I (资料性) 售后服务 I.1 制造商应提供售后可更换的零部件(如风扇、保险丝、开关和PCB板等)。 I.2 制

41、造商应提供售后软件升级服务(如有)。 I.3 制造商应公开其提供的售后服务项目,及售后联系方式。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7 附录 J (规范性) 可再生原料使用比例 J.1 制造商应按照材料和部件分别计算并申明其最小再生成分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J.1) 注:如果一个组分含有多个供应商,那么应声明最小回收材料含量。 J.2 不同类型逆变器各部分的最小回收比例如表J.1所示。 表 J.1 不同类型逆变器各部分回收比例的要求 序号 逆变器类型 组串式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 1 可回收的外壳材料50%

42、可回收的外壳材料50% 2 内部部件满足下列5项中的2项: 印刷电路板,包括电容器10%; 显示材料10%; 扼流圈或电感10%; 电缆和开关10%; 其他塑料零件10%。 内部部件满足下列4项中的2项: 印刷电路板,包括电容器30%; 扼流圈或电感10%; 电缆和开关10%; 其他塑料零件10%。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T/CSTM 00499-2022/T/EES 0007-2022/T/CSTE 0044-2022 18 附录 K (资料性) 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恒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太阳能光伏(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丹妮、李洋、胡晓阳、郭淼、江涛、肖宇、张琦玮、王鼎奕、周法杰、杨婧、肖鹏军、管金鑫、蔺昊欣、王立闯、冯飞。 _ 库七七网 标准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产品/包装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