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533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07.100 B 50 DB37 山东省山巳ET且,万标准DB37/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The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ish intestinal m 口3.,EA n a oo fl o o r且C A m 2020 - 08 -20发布2020 -09 -20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白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白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

2、负责起草单位: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DB37/T 4092-2020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姗姗、乔雪松、王裕宽、王萌萌、杨t加、王琛、陈建戚、苏小珊、霍越、许静、赵丹。I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分离、培养、鉴定及保藏等。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及海水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2 规范性引用文件DB37/T 4092-2020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3

3、0744 来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SN/T 2632 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肠道微生物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生长于动物肠道,并帮助宿主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落。3.2 16S rDNA 是编码16SrRNA的基因,16S rRM为核糖体RNA的一个亚基,是系统分类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子标签,可被用于菌种鉴定。3. 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特定的DNA/RNA片段,这种万法可在生物体外进行,不必依赖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体。3.4

4、Sange d9!IJJ芋Sangersequencing 即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77年发明。4缩略i吾DB37/T 4092-2020 下列缩略i吾适用于本文件。PBS:磷酸盐缓冲液CPhosphateBuffer Saline)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CPolymeraseChain Reactio日)OD:光密度COpticalDensity) 5 基本要求5. 1 实验室通用要求实验室应满足GB19489中关于一级或以上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5.2 鱼类样本要求鱼类样本应尽量保证鲜

5、活,死亡鱼类样本最长死亡时间不应超过24h。5.3 实验用具准备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眼科慑、无菌眼科剪、无菌PBSC配方见附录A.1)、2216E培养基(配方见附录A.2)、LB培养基(配方见附录A.3)、无菌水、无菌50mL离心管、医用托盘、75%消毒酒精、涂布棒等。6 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采集和保存6. 1 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采集与储存6. 1. 1 活体鱼类样本应先进行麻醉,之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5%的酒精对鱼体擦拭消毒。6.1.2 将鱼类样品从泄殖腔处沿腹部剖开,用无菌PBS冲洗鱼类腹部,用吸水纸擦拭腹腔。6.1.3 分离并剪下鱼类完整肠道,将肠道内容物全部挤到无菌离心管中,并将肠道

6、内壁残留物轻刮子离心管中。6.1.4 对肠道内容物进行称重,内容物总质量应控制在10g以下,按1g内容物加入3mL无菌PBS的比例进行稀释,震荡混匀,得到肠道微生物样本。6. 2 肠道微生物样本存储肠道微生物样本应储存在2oC8 oC低温环境f,直立即进行处理,保存期限不应超过一周O7 鱼类肠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7. 1 肠道微生物分离和纯化7. 1. 1 肠道微生物分离7. 1. 1. 1 取100.l L肠道微生物样本,用无菌PBS稀释到1000L,制成10-1样品稀释液,震荡泪匀,备用。7. 1. 1.2 取100.l L 10-1样品稀释液,用无菌PBS稀释到1000.l

7、L,制成10-2样品稀释液,震荡混匀,备用。7. 1. 1. 3 按上述步骤依次稀释获得10-3、10-4的样品稀释液,震荡混匀,备用。2 DB37/T 4092-2020 7. 1. 1.4 取10-2,10-3, 10-1样品稀释液进行固体培养基平板涂布,涂布平板宜28oc恒温培养,培养时间13天,每隔12h观察菌落生长状态。7.1.2 肠道微生物纯化7. 1. 2. 1 观察涂布平板的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特征,选择合适稀释度(约1O200个菌落)的平板挑选菌落,选择不同形态的单菌落编号后划线,于28oc恒温培养12h24 h。7.1.2.2 观察划线培养菌落形态特征是否单一,对于形态结构不

8、单一的平板继续挑单菌落井划线培养,直至获得菌落形态特征一致的纯培养单菌,并填写菌落形态特征统计表),参见附录B。7. 2 肠道微生物培养挑取分离、纯化出的纯培养单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宜150rpm 28 oc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至菌液。D600值达到O.61. 0之间。7. 3 肠道微生物鉴定7.3.1 微生物基因组捏取对培养得到的菌液进行基因组提取,参照GB/T30744内相关内容进行。7. 3. 2 基因组16SrDNA基因扩增对所提取菌株基因组的16S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引物及反应条件详见附录co7.3.3 PCR产物电泳检测对扩增所得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步骤参见附录D

9、o7.3.4 PCR产物测序及序列比对对检测合格的PCR产物进行Sanger则序,测序结果与EzBioCloud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微生物的种类并参考附录E的信息记录表进行记录。7.3.5 其他情况对于测序比对没有结果的菌株,可进行生化鉴定,包括镜检、革兰氏染色、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根据实验结果鉴定菌株种属类另u0 8 鱼类肠道微生物的保藏8. 1 肠道微生物保藏菌种保藏参见SN!T2632规范内容。8.2 保藏微生物信息记录参照附录E的信息记录表,对保藏信息、进行记录。3 DB37/T 4092-20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表A.1给出PBS配方。表A.1

10、PBS配方NaCl 8g KCl 0.2 g Na,HPO才1. 44 g KH,PO, 0.24 g 蒸t留水主容至1000n止pH 直7.4 表A.2给出2216E培养基配方。表A.22216E培养基配方蛋白陈5g 酵母膏1 g FePO, 0.01 g 陈海水定容至1000mL 琼脂糖(固体培养基添加)15 g pH 直7. 6 注:适用海水鱼肠道微生物培养表A.3给出LB培养基配厅。表A.3LB培养基配方蛋白陈10 g 酵母膏5g NaCl 10 g 蒸f留水定容至1000吐琼脂糖(固体培养基添加)1,5 g pH 直7. 6 注:适用淡水鱼肠道微生物培养4 DB37/T 4092-2

11、0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菌落形态特征统计表表B.1给出菌落形态特征统计表。表B.1 菌落形态特征统计表菌种编号颜色大小形状质地有无有无是否是否是否培养时间记录人晕国光泽湿润凸起j主明5 表C.1给出PCR反应引物序列。号|物名称27F 1492R 表C.2给出PCR反应体系O组分无菌水10XPCR Buffer dNTP 27F 1492R Taq酶模板t菌i夜)表C.3给出PCR反应时间O温度940C 940C 550C 720C 720C 4 C 附录c(规范性附录)菌液PCR表C.1 PCR反应引物序列DB37/T 4092-2020 序列AGAGTTTGATCCTGGCTCAG T

12、ACGGCTACCTTGTTACGACTT 表C.2 PCR反应体系(25L)用量L 17.2 2.5 2.0 1.0 1.0 O. 3 1.0 表c.3 ?CR反应时间时间循环5mi口l个循环30 s 1 mi口30个循环1 mi口10日Iinl个循环 l个循环6 O. 1 材料准备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泳测试OB37/T 4092-2020 Loading buffer,纯化PCR样品,DL2000 Marker,琼月旨糖,TAE缓冲液,SYBR Safe染料,疑胶托盘,电泳槽,f疑胶用梳子。0.2 电泳检测配制1.5%浓度Cw/v)琼脂糖凝胶(小托盘一般需30mL,中托盘需50mL,大托

13、盘需100mL) ,以41.1 L/100 mL的量加入SYBRSafe染料。吸取Loadingbuffer、纯化PCR样品各2L,混匀。待i疑胶冷却后,放入电泳槽。各梳孔内加入3L混合样品,加入3LMarker,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120V200 V进行跑;胶电泳。0.3疑胶成像将i疑胶电泳放入J疑胶成像仪成像观察。0.4 产物验证观察电泳条带是否单一、条带是否明亮、产物大小是否为1500bp左右,若满足上述要求,则表明PCR成功。对于没有成功的样品可再次进行PCR验证,或将保藏的菌液进行1化,培养后再次进行PCRo7 表E.1给出菌株信息记录表。鱼种鱼编号采集日期附录E(规范性附录)菌株信

14、息记录表表E.1 菌株信息记录表鱼种信息、获取方式采集地点菌株16SrDNA鉴定及保藏信息Similarity 菌株编号Top-hit taxon Top-hit strai日% DB37/T 4092-2020 样品状态保藏人备注保藏时间f呆藏方式保藏孔位注:鱼种编号和菌株编号可根据自写需要注行编制,如AK1(1号假鲸鱼), 2018-AK1-G-001 (1号假艘鱼肠道第一株菌)。8 DB37/T 4092-2020 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于册MJ.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J张美玲,杜震宇.水生动物肠道做生物研究进展J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5、, 2016 (1) : 1-8 3J Roeselers G, Mittge E K, Stephens W Z, et al. Evidence for a core gut microbiota in the zebrafishJJ. 1sme Journal, 2011, 5(10) :1595. 4J Li X, Yu Feng et al. Host species as a strong determinant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fish larvae. J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2, 50(1)

16、 :29-37. 5J张涵,周涛,王岩.综合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和鱼类肠道细菌的组成JJ.水生生物学报,2013 (5) : 824-835. 6J邢孟欣,李贵阳,1芙战辉,等.不同大菱饵(Scophthalmusmaximus)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研究J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4(20) :3801-3805. 7J王纯,倪加加,颜庆云,等.草鱼与团头前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4(5) :868-875. 8J Sanchez L M, Weng R W, Riener R M, et al. Examining the Fish Microbiome: Ver

17、tebrate-Derived Bacteria as an Environmental Niche for the Discovery of Unique Marine Natural ProductsJJ. Plos One, 2012, 7(5) :e35398. 9J Dong B, Yi Y, Liang L, et al. High Throughput 1dent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Fish Gastrointestina1 Microbiota. J. Toxins, 2017, 9 (9) : 266. 10J张晓华.海洋微生物学MJ.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l1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J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 3 (21) :.5-10. 12J孟庆闻.鱼类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3J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4J Robert F.Wever.分子生物学二Mo1ecularBiology 第3版:英文M.科学出版社,2008. 15J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做生切菌种资源收集整理、保藏技术规程汇编MJ.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