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528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35.020 L 70 DB37 山东省山巳ET且,万标准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Constructive guidelines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ssembly occupancies 2020 - 08 -20发布2020 - 09 -20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4075-2020 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缩略语.2 5 系统构成.2 6 功能性能.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设备安装.7 8 其他.7 9 检验验收.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检验验收标准.9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14 I DB37/T 4075-2020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白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对于本标准中有关专利问题的处理,参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川的有关规定处理。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起草单位: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中心、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贵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北秦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森盾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致业电子有限公司、山东至信信

6、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奥邦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众志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市济钢医院、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青岛前景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雄坊职业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楠、侯广尧、唐修涛、王爱杰、李岳海、董世新、张卓、苏冠群、j主锦山、昌厚峰、李超、赵振兴、张伟、万青松、郝文江、董太华、陈维强、高雪松、周冰、宋志华、任维成、王雷、马光健、何庆、李静、刘扬、张电、张伟东、曹永军、杨全岳、王军明、代振忠、张文龙、肖培宝、李光辉、董利锦

7、、吴建国、马领先、张丰且坤、袁超利、施浩然、施紫峰、宋红伟、曾庆田、冯光、唐文峰、杨彦芹、李锋、张峰、卢朝辉、蒋金广、赵枫、张斌、向强。II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包括系统构成、功能性能、设备安装和检验验收等的建议。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检验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943. 1

8、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910 (所有部分)液晶和国态显示器件GB/T 19146-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GB/T 19665 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6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WS/T 448-2014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又件。人员密集场所assembly occupanci es 人员

9、密度较大的公众聚集场所。j主:一般包括医院、学校、机场、车站、港口、体育馆、社区、太中型办公场所、酒店、影院、剧场、大中型商场、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芳功密集型企业、旅游景区、宗教活动场所、监狱、劳教所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publ ic health emergency command 在区域内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后,相关部门对管辖区域进行防控的组织活动。人员信息追湖personne I i nformat i on trac i ng DB37/T 4075-2020 对人员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个人信息关联形成信息、链,通

10、过其中某个节点的某项信息对关联的其他信息进行查询。3.4 电子出入证electric passport 给予区域内出入人员特有的、可识别、取得出入权限的自定义编码认证,包括但不限于证件号码、人脸、二维码、NFC卡、RFID标签等类型的认证,出入凭i正电子化,通过线上申请、办理、无接触使用的方式,避免人员的直接接触。3.5 车辆管控系统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通过车牌图像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辆牌号等车辆信息,对车辆驾驶人及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及信息管理。3.6 重点防控区域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

11、gion 由物理边界定义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存在人员被传染风险的区域。3. 7 密切接触者close contacts 与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等)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接触的人员。3.8 重点人员key personnel 来自重点防控区域、密切接触者及确诊病例出院后等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4 缩略i吾下述缩回各i吾适用于本文件。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CApplicat.ionFr o,sramming 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统CGeographicInformaton Sj stem) LED:发光二极管CLightEmitting Diode )

12、5 系统构成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由指挥中心、传输网络、监测点构成,指挥中心包括可视化显示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点包括人员登记系统、车辆管控系统、健康检测系统、宣传教育系统、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系统架构见图102 6 功能性能6. 1 系统功能6. 1. 1 指挥中心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挂智展示)Z/;Hr:JJ毛见化显示系统才使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l |应剧)Z/;卜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l士!量苦E叶=1,c、 |传输网络(有线、Wi-Fi、蓝牙、几5G等)I 工g人员登记系统11 车辆营控系统健康检测系统1

13、1 宣传教育系统拌均接阳J1在;J则,但能化信息系统图1系统架构图6. 1. 1. 1 可视化显示系统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可视化显示系统的i夜品和国态显示器件符合GB/T18910 (所有部分)要求;b) 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运行于本地电脑主机或远程服务器主机;c) 宜具备对各类视频信号源和计算机信号源接入及显示控制,具备多路信号切换并同屏显示等功v. 目巳;d) 宜支持接收音频、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信息、转换;e) 宜支持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信息,宜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 、文本、表格和视频图像信息,态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显示清晰稳定:f) 直支持电视电话会议,利用

14、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联系:g) 宜支持管理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可视化显示系纺进行开关机、开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操作:h) 宜具备GIS、显示电子地图等功能:i) 可视化显示系统场地的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电气、电磁屏蔽、布线系统等符合GB50174 -2017要求。3 DB37/T 4075-2020 6. 1. 1.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具备对登记人员的防控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b) 宜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且不限于:1) 国务院授权发布的地区和

15、个人健康风险(高、中、低标识信息:2) 国务院授权卫生健康等部门共享的确诊、疑似、密接等疫情病例数据13) 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4小时的漫游地信息:4) 国家移民管理局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人员入境同行人员信息;5) 医保部门共享的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信息;6) 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17) 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8) 省域内各地市提供的疫情和疫青杜区和重点活动场所管控数据19) 通过互联网十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据;10)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数据111)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

16、台汇聚和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数据。c) 基于防控信息数据库形成的防控信息的管理符合WS/T448-2014要求;d) 宜支持对己登记人员防控信息的查询,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关联查询;e) 宜支持对防控信息中出现异常的人员的筛选。6. 1. 1. 3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支持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监测点等应急联动;b) 宜支持对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支持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及时进行任务下发:c) 宜支持调用监测点监控影像:d) 宜通过建设辅助决策模型,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规则、限制条件、计划、目标、疏散路径、关键决策等项目的制定、修

17、改和记录。6. 1. 1.4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宜考虑以下因素:a) 人员密集场所宜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可建设临时指挥中心:b) 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GB50174-2017要求:c) 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署。6.1.2 监测点6. 1. 2. 1 人员登记系统4 人员登记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设备等,开放数据传输接口:b) 宜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出入证;c) 宜支持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登记及上报;d) 宜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检测设备,宜支持于动填写:DB37/T 4

18、075-2020 e) 宜支持对老人、幼儿等不便自动登记的进行人工登记;f) 人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信息,宜支持人员身份与测温数据绑定,一人一档,直支持通过移动端APP、支付宝、微信、二维码等方式白主上报,其中二维码认证包括但不局限于健康二维码宜支持绑定证件号码;g) 宜建立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信息库;h) 宜支持对戴口罩等面部遮挡人员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对于无法识别的人员进行其它身份信息核验。6.1.2.2 车辆管控系统车辆管控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建设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登记等设备:b) 宜支持基于车牌识别等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

19、别,宜支持对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登记,并将车辆与人员信息、关联。6.1.2.3 健康检测系统健康检测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体温检测宜考虑以下因素:1) 宜建设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仪、于持额温枪、测温身份识到l一体机等一种或多种设备,对单人或多人同时进行测温:2) 测温精度直不大于:!:0.30C;3) 直支持快速测量,单人测温时间不大于2秒14) 直支持警示温度阔直设置及超闹值报警,如体温高于阔直37.30C系统报警;5) 体温检测设备符合GB/T19665、GB/T19146-2010要求;6) 宜支持按照日期、姓名等方式检索人员温度信息;7) 宜支持数据统计功能,显示通过人数及疑似发热

20、人数18) 宜支持对佩戴口罩、佩戴护目镜等部分遮挡面部人员体温的检测。b) 宜支持健康指而导入,包括不限于核酸、血糖、血氧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hc) 宜支持自检提报;d) 宜支持快速筛查,识别出异常人员;e) 宜支持将采集到的人员防控信息与人员姓名、性别、住址、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人脸信息、时间、监测点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6.1.2.4 宣传教育系统宣传教育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直建设电子显示屏、公共广播系统:b) 公共广播系统符合GB50526-2016要求:c) 宜支持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宣传教育科学防疫知识、公众卫生知识、相关政策等信息:d) 宜支持区域内宣传教育相关

21、内容短信推送。6.1.2.5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进行人员信息追溯查询,确定是否为密切接触者:b) 直支持对重点人员的信息进行追溯查询:5 DB37/T 4075-2020 c) 宜支持防疫相关信息白动提醒。6.1.2.6 监测点监测点宜考虑以下因素:a) 监测点宜布置在大型住宅小区、企业、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处;b) 监测点的监控宜覆盖该区域的所有出入情况,并采集数据1c) 宜在学校、医院、大中型商场等场所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置监测点;d) 宜合理规划及边取监测点的位置,避免重复建设、漏建等情况。6.1.

22、3 传输网络传输网络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建设有线、Wi-Fi、蓝牙、岳、5G等网络,满足系统数据传输要求:b) 宜建设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c)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稳定:d)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e)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宇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6.1.4 通用功能6. 1.4. 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b) 宜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c) 宜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6.1.4.2 异常报警异常报警宜考虑以下因素:a) 直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

23、:b) 对系统内异常情况(包括系统故障、系统数据异常等)报警,宜提供解决建议推送:c) 报警信息宜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6.1.4.3 访问管理访问管理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支持多种身份鉴别机制,如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b) 宜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界面;c) 宜具备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d) 宜具有信息查看、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6.1.4.4 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宜考虑以下因素:a) 宜开放API接口,支持第二方数据共享:b) 宜支持与相关单位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和推送。6.1.4.5 系统兼容6 DB37/T 4075-2020 系统兼容宜考虑、以下因素:a) 系

24、统宜兼容主流浏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类型客户端访问;b) 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6.1.4.6 安全要求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符合GB/T22239-2019的安全要求。6. 2 系统性能系统性能宜考虑、以下因素:a) 系统宜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b) 平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500个:c) 宜支持平台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d) 宜配备不少于30分钟的延时电源:e) 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CPU和内存资源利用率宜不超过60%; f) 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故障恢复

25、时间宜不超过120分钟:g) 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180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宜不超过6小时:h) 宜支持信息的高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7 设备安装7. 1 通用设备安装通用设备安装一般宜考虑以下因素:a) 所有信息设备的布线、连接、供电等符合GB4943. 1的规定:b) 设备安装不宜与原场地设备出现通信或电源使用等冲突。7. 2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主考虑以下因素:a)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宜设在便于捕捉人脸的位置;b) 红夕|、热成像测温设备镜头与人员通过电入口中间宜空旷、无遮挡:c)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高度宜为1.51.7米,测温有效距离直为1.

26、53米。8 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叫靠性、可维护性、环境适应性等设计符合GB50348要求。9 检验验收9. 1 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9.2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检验验收标准见附录A。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1;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3;人员登7 DB37/T 4075-2020 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4;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5;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6;宣传教育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7;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8;场地布置验收指标见表A.9;传输网络

27、验收指标见表A.10;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见表A.11;系统性能验收指标见表A.120 8 DB37/T 4075-20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检验验收标准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1o表A.1 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l 显示设备可视化显示系统的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符合GB/T18910 (所有部分)要求具备对各类视频信号源和计算机信号源接入及显示控制,具备多路信号切2 信号接入换并同屏显示等功能:支持接收音顿、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信息转换支持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信息,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文本、表格和视3 信息展示频图像信息,态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

28、显示清晰稳定,直具备GIS、显示电子地图等功能通信联系支持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可利用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4 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联系控制操作支持管理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可视化显示系5 统进行开关机、开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操作6 服务器可视化显示系统运行于本地电脑主机或远程服务器主机场地建设可视化显示系统场地的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电气、电磁屏蔽、布7 线系统等符合GB50174-2017要求疫青肪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20表A.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I 防控信息管理具备对登记人员的疫情防;

29、2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数据库,数据采油包括且不限于:1)国务院授权发布的地区和个人传衷风险(岗、中、低)标识信息:2)国务院授权卫生健康等部门共享的确i兰、疑似、峦接等疫情病例数据:2 防控信息数据3)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4小时的漫游地信息:4)国家移民管理局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人员入境同行人员信息:5)医保部门共享的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信息:6)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7)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备注备注9 DB37/T 4075-2020 表A.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续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8)省域内各地市提供的

30、疫情和疫情社区和重点活动场所管控数据;9)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据:2 防控信息数据10)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数据:11)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和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数据。3 防控信息管理基于防控信息数据库形成的防控信息的管理符合WS/T448-2014要求信息查询支持对己登记人员防控信息的查询,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关4 联查询5 异常筛选支持对防控信息中出现异常的人员的筛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30表A.3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1 应急联动支

31、持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监测点等应急联动信息传达支持对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支持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及时进行任务下2 发3 监控影像支持调用监测点监控影像辅助决策建设辅助决策模型,可实现规则、限制条件、计划、目标、疏散路径、4 关键决策等应急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记录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40 表A.4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1 人员登记设备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等设备,设备开放数据传输接口2 人员登记认证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Ld入i正3 移动客户端登记支持人员通过智能子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登记及上报数据读取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于不具有通信

32、功能的4 检测设备,支持子动填写5 人工登记支持对老人、幼儿等不使自动登记的进行人工登记人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当登记信息前居住地等信息,支持人员身份与测温数据绑定,一人一档;支持通过6 移动端APP、支付宝、微言、二维码等方式自主上报;二维码认证包括但不局限于健康二维码支持绑定证件号码10 DB37/T 4075-2020 表A.4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续)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7 识别信息库建立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信息库面部遮挡人员身份识别支持对戴口罩等面部遮挡人员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对于无法识8 别的人员进行其它身份信息核验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

33、见表A.50表A.5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信息登记支持基于车牌识别等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支持对同车人员1 进行身份认证和登记,并将车辆与人员信息关联2 设备建设建设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登记等设备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60 表A.6 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建设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仪、手持额温枪、测i且身份识别一体机等一种或多种设备,对单人或多人同时进行测温测温精度不大于士0.3C 支持快速测量,单人测温时间不大于2秒支持警示温度阙值设置及超阀值报警,如体温高于阂值37.3C 体且检测系统报警体温检测设备符合GB/T19665、GB/T19146

34、-2010要求立;寺按照、日期、姓名等方式检索人员温度信息支持数据统计功能,显示今日通过人数及疑似发热人数支持对佩戴口罩人员、佩戴护目镜人员等部分面部遮挡人员体温的检测健康指标导入支持健康指标导入,包括:不限于核酸、血糖、血氧和其他身体2 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等3 不适症状记录支持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己录上报4 白检提报支持自检提报信息关联支持将采集到的人员健康信息与人员姓名、性别、证件号码、5 联系方式、人员头像、时间、监测点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6 快速筛查支持快速筛查,识别出异常人员11 DB37/T 4075-2020 宣传教育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70表A.7 宣传教育系

35、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1 建设内容建设电子显示屏、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符合GB50526-2016要求宣传教育支持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宣传教育科学防疫知识、公众卫生知识、相2 关政策等信息3 短信推送支持区域内宣传教育相关内容短信推送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8。表A.8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密切接触者查询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进行人员信息查询,确定是否为密切接触1 者2 追溯查询支持对重点人员的信息进行追湖查询3 自动提醒支持防疫相关信息自动提醒场地布置验收指标见表A.90表A.9场地布置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411:要求备注人

36、口密集场所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可建设临时指挥中心l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GB50174-2017要求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署监测点布置在大型住宅小区、企业、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处2 监测点监测点的监控a覆盖该区域的所有出入情况,并采集数据在学校、医院、大中型商场等功肝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置监测点合理规划及选取监测点的位置,避免E君主7建设、漏建等情况传输网络验收指标见表A.100表A.10 传输网络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1 网络万式建设有线、Wi-Fi、蓝牙、4G、町等网络,满足系统数据传输要求2 硬件冗余建设通信线路、关键

37、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3 数据传输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稳定4 数据完整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5 数据保密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12 DB37/T 4075-2020 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见表A.110 表A.11 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l 数据处理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2 异常报警对系统内异常情况报警,提供解决建议推送监测点的报警信息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支持多种身份鉴别机制,如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建设数据各份和数据安全

38、管理接口3 访问管理具备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具备信息查看、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数据共享开放API接口,支持第二方数据共导4 规范数据,支持对相关单位管理系统数据上传和告警推送系统兼容系统兼容主流削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客户端访问5 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6 系统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安全要求符合GB/T22239-20凹的要求系统性能验收指标见表A.120表A.12系统性能验收指标序号验收内容验收要求备注I 基本特性系统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2 并发用

39、户丰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500个3 运行时间支持平台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4 延时电源配备延时不小于3C分钟的延时电源5 资源占用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CPU和内存资源利用率直不超过60% 6 故障恢复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伎件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120分钟数据存储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180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7 不超过6小时8 离线存储支持信息的离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13 DB37/T 4075-2020 参考文献1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新发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第一版) 2J国务院

40、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3J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17号)4J中央网信办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中网办发电(2020) 5号)5J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民发(2020)9号)6J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民发(2020)13号)7J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贼码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17)285号)8J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20)100号)9J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42号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智能化/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