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1下列物理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B一个中学生所受重力大约是4570NC我们当地的大气压强约为1000 PaD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的水柱高约为760 mm答案:A解析:A【详解】A、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托起两个鸡蛋的力为FGmg0.1kg10N/kg1N故A正确;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B错误;C、我们生活的环境气压在105Pa左右;故C错误;D、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可以支持的水柱高约为h10.13m左右;故D错误。
2、故选A。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平衡答案:C解析:C【详解】A物体牌平衡状态有两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能不受力也可能是受平衡力,故A错误;B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里没有说明两个力是否方向相反及是否受力物是同一物体,不一定平衡。故B错误;C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是静止,要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动的物体一定就是匀速直线运
3、动了,故C正确;D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对平衡力一定要方向相反,这里没有强调是否方向相反,所以不一定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C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D【详解】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B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
4、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B错误;C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C错误;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4下列事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破窗锤尖尖的锤头B铁轨铺在枕木上C推土机宽大的履带D载重货车的多个轮胎答案:A解析:A【详解】A破窗锤尖尖的锤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玻璃击碎,故符合题意;B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5、保护路基,故B不符合题意;C推土机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载重货车的多个轮胎,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5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密度计C水位计D气垫船答案:C解析:C【详解】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嘴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A项不合题意;B密度计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B项不合题意;C水位计玻璃管和锅炉组成连通器,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选项C符合题意;D气垫船原理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与连通器无关,D
6、项不合题意。故选C。6如下图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羊角锤B筷子C开瓶器D扳手答案:B解析:B【详解】A羊角锤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B筷子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C开瓶器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扳手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故选B。7如图,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球下沉,碗漂浮,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杯底受到水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AF甲=F乙 p甲=p乙BF甲F
7、乙 p甲p乙CF甲F乙 p甲p乙DF甲F乙 p甲p乙答案:B解析:B【详解】甲中橡皮泥沉底,由浮沉条件可知浮力小于重力,乙中橡皮泥漂浮,由浮沉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因为重力相同,所以F甲F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密度相同,浮力越大,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面上升越多,因此乙中液面高于甲,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因此p甲p乙AF甲=F乙p甲=p乙与分析不相符;BF甲F乙p甲p乙与分析相符;CF甲F乙p甲p乙与分析不相符;DF甲F乙p甲p乙与分析不相符8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用竖直
8、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A点后下落(如图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上升到乙图位置时的动能最小B从放手到小球上升到丁图位置,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C小球离开弹簧后,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在A点处于平衡状态答案:B解析:B【详解】由题意知,乙图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当将小球压至丙图时,弹力大于重力,撤去力F,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弹力等于重力,速度最大;再向上运动,弹力小于重力,做减速运动;小球离开弹簧向上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A在乙图位置时,此时的弹力等于
9、小球的重力,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B从放手到小球上升到丁图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弹力和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从撤去外力到弹簧回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小球的机械能增大,脱离弹簧后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离开弹簧,在空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小球到达A点时速度为零,但仍受重力(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此时受力不平衡,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9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说明力的作用是_,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其大小_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如图(a
10、)、(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如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如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解析:相互的 墙壁 等于 形状 运动状态 【详解】1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会离墙而去,说明小勇对墙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即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小勇受到墙的反作用力而离墙而去,故施力物体是墙壁。3因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小勇受到墙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4气球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5气球受到力的作用而飞出,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当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将向_(选填“前方”或“后方
11、”)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_。解析:前方 惯性 【详解】12当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停止,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方倾倒。11据报道:“一男子陷在泥沼里,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结果下陷得更快更深。抢救队员把他拉出后,让他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1)报道中描述_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增大;(2)报道中描述_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减小,你判断的依据是:_。解析: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 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 压力一定,接触面积增大 【详解】(1)1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时,对泥沼的压力不变而与泥沼的
12、接触面积减小,故对泥沼的压强变大,因此下陷得更快更深。(2)23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时,对泥沼的压力不变,而与泥沼的接触面积变大,故对泥沼的压强变小。12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物块浸在水中,B图中物块所受浮力_N,由B、C图可知浮力的大小与_有关。若将C图中的细线剪断,物块的重力势能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B解析:4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变小 【详解】1B图中物块所受浮力F浮=2.8N-2.4N=0.4N2BC都是水,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故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完全浸没测力计仍有示数,所以若将C图中的细线剪断,
13、物体下沉,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变小。13张老师在室外上物理实践课,如图所示是张老师所做示范,当张老师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张老师用力匀速向上爬,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_f2(“”“”或“=”),f2的方向为_。答案:G解析:= 竖直向上(向上) 【详解】12张老师静止时,竖直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1=G张老师匀速向上爬时,竖直方向还是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依然是一对平衡力,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摩擦力f2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与重力的大小相等,即f2=G那么f1=f21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
14、观察皆学问。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_,压强_,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解析:大 小 【详解】12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扇叶不断转动使得气体的流速大,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此处的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15在如图中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应是_ 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变大”、“不变”
15、或“变小”)。答案:变大 【详解】1由图示知,杠杆的阻力F2=40.5N=2N设杠杆每一小格的长度为l,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14l=2N2l解得F1=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是1N。2解析:变大 【详解】1由图示知,杠杆的阻力F2=40.5N=2N设杠杆每一小格的长度为l,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14l=2N2l解得F1=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是1N。2将图示中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则对应的动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那么动力要变大,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16将一个漂浮在油面上的立方体工件用竖直向下的力F缓缓地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
16、。已知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油的密度为_kg/m,已知容器底面积为5000cm,从漂浮到F=400N的过程中,重力对工件做的功为_J。答案:810 40 【详解】1由图乙可知,A点在CB的延长线上,且h与F是一次函数关系,设为h=kF+b函数过(0,0.2)和(600,0.5)两点,所以可解得函数为h=5解析:810 40 【详解】1由图乙可知,A点在CB的延长线上,且h与F是一次函数关系,设为h=kF+b函数过(0,0.2)和(600,0.5)两点,所以可解得函数为h=510-4F+0.2当h=0时(即物体刚离开液面),解得F=-400;由题意可知它表示的量就是工件受到
17、的重力,即当浸入深度为0时(工件在空气中),要用400N的力向上提起,所以工件的重力G=400N,C点所对应状态,即工件刚好完全浸入h=0.5m,即立方体工件的边长是0.5m,当浸入深度为0.2m时,F=0,说明工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V排=Sh浸=0.5m0.5m0.2m=0.05m3工件处于漂浮,则F浮=G油gV排=G则油的密度油=0.8103kg/m32由图乙可知,当浸入深度为0.2m时,F=0,说明工件处于漂浮状态,当F=400N时,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0.4m,工件下降时,同时液面上升,所以此时工件下底面比漂浮时向下运动了0.1m,工件的重心下降0.1m,重力对工件做的功W=Gh
18、=400N0.1m=40J17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为8N,请在图中作出压力的示意图。答案:【详解】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压力的大小为8N,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压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解析:【详解】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压力的大小为8N,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压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某剧组因拍摄节目需要,设计通过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答案:【详解】过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如图所示:解析:【详解】过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杠
19、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如图所示:19人站在地上用滑轮组拉动物体A,请在图中画出绕绳方法。答案:【详解】站在地上拉动滑轮,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下图所示解析:【详解】站在地上拉动滑轮,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下图所示20兴趣小组同学用橡皮泥和弹簧测力计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1)他们所用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所能测量的最大力是_;在使用它测量力前,应先进行的调节是_。(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们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质量m/kg0.060.100.180.220.320.34重力G/N0.61.01.82.23.2
20、3.4探究过程中还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_。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发现物体重力与质量的_是一定值,于是我们可得出的结论:_。(3)探究物体重力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时,同学们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被测物体橡皮泥1橡皮泥2橡皮泥3橡皮泥4形状长方体三棱柱四棱锥球形重力/N4.23.83.64.4同学们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2N 5N 将指针调到零刻线 天平 比值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未控制各橡皮泥的质量相同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上一个大格是解析:2N 5N 将指针调到零刻线 天平
21、比值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未控制各橡皮泥的质量相同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上一个大格是1N,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能测量的最大力是5N。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指针没有指零,将指针调到零刻线。(2)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除了测量物体的重力,还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到天平。56由实验数据可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 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7用小刀雕刻橡皮泥的过程中,不仅形状发生改变,质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出了重力与形状有关的错误结论。21伽利略
22、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面先后铺上不同材料,让小车自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1)实验时,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2)实验中,小车最后都会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3)根据图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距离越 _;(4)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不受任何力作用,它将 _。答案:速度 运动状态 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使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保持相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就能使小解析:速度 运动状态 远 做匀
23、速直线运动 【详解】(1)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使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保持相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就能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2实验中,小车受到摩擦阻力作用,最后都会在水平面上停下来,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3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前进距离越远。(4)4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可推理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2以下是小俊同学做“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大气压(实验原理)_;(实验器材)注射器、弹
24、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_;(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 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C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大气对活塞压力F/N注射器的容积V/m3活塞面积S/cm2大气压强p/Pa(实验拓展)(1)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_;(2)大气压的表达式为p_;(3)小俊同学发现,同学们在做
25、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俊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_;(选填序号)(4)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活塞与筒壁间的 _;二是防止漏气。答案:刻度尺 刚开始滑动 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m 摩擦 【详解】1测量大气压的原理为。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实验中需要测量注射器的横截解析: 刻度尺 刚开始滑动 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m 摩擦 【详解】1测量大气压的原理为。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
26、力,实验中需要测量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根据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由刻度部分的长度L,所以还需要刻度尺。3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4 根据实验器材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由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所以表格中应该是: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m。(2)5大气压的表达式为大气压的表达式为。(3)6 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F偏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使力的测量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拉力可能大、可能小,算出的气压可能大也可能小;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
27、密封,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综合分析一定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4)7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二是防止漏气。2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1=100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S2=80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与h的关系,它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 h1,小明再用轻杆B将木块A向下压,逐渐改变h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F的数值,根据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Fh
28、图像,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不计传感器C和轻杆B的重力和体积)。(1)除图甲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 ;(填序号)A天平B刻度尺C量筒(2)观察图象,发现可知,木块A的总高度是 _ cm;(3)在木块A没有浸没前,当h增大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_ ,在木块A浸没后至接触器底之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利用此实验装置可测出该液体的密度,其密度为 _ kg/m3;(5)木块A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_ Pa。答案:B 10 增大 不变 1.25103 1000 【详解】(1)1在Fh图像中,要测
29、量出深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2)2当h=10cm时,压力保持解析:B 10 增大 不变 1.25103 1000 【详解】(1)1在Fh图像中,要测量出深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2)2当h=10cm时,压力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木块A刚好浸没在水中,所以木块A的总高度为10cm。(3)34木块A没有浸没前,F=F浮-G,当h增大时,F浮增大,所以F也增大。在木块A浸没后至接触器底之前,当h增大时,F浮不变,所以F也不变。(4)5由F=0时,A处于漂浮状态, 即 当A浸没时,即 得代入数据解得代入得(5)6根据力的相互性, A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比较,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与A浸没时的浮
30、力相等,即根据,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大压强24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_两图来进行比较;实验结论是_;(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_两图来进行实验;实验结论是_;(3)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_;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4)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球的动能最大。答案:a、c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b
31、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小球的动能大小 不能 C 【详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解析:a、c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b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小球的动能大小 不能 C 【详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研究动能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速度相同,只改变质量大小,所以要保证小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要选择a和c两图来进行比较。2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纸盒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根据a和c实验现象,故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2、(2)34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质量相同,只改变速度的大小,根据已知条件,故我们应该选择a、b两图来进行实验;a实验中,小球下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纸盒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也大,故得出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56根据转换法,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和纸盒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了。(4)7由实验可知,c中纸盒被撞击的距离最远,由转换法,则C球的动能最大。25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向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这样做
33、的目的是_。(2)杠杆平衡后,在左侧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侧B点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N。(3)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斜拉位置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1,应将左侧的钩码向_(选填“左”、“右”)移动适当的距离。(4)若要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挂在C点,并且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_N,方向为_。答案:右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3 变大 右 1.5 竖直向上 【详解】(1)123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
34、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解析:右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3 变大 右 1.5 竖直向上 【详解】(1)123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2)4在B点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BOA=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OB=GOA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5若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即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斜向下拉时,动力臂变小,动力F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3N。6要保持F1大小不变,此时的动力臂减小、阻力G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就得减小阻力臂,即应将钩码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4)78在C点竖直向上拉着弹簧测
35、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COA=4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OC=GOA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6炎热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g取10N/kg)(雾炮车的参数如表所示)雾炮车的部分参数空载时质量6000千克最大装水质量10000千克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0.4米2已知某古桥的桥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6105帕,通过计算判断该雾炮车能否满载通过?答案:见详解【详解】解:车满载时的总质量为m总m车+m水6000kg+10000kg1.6104kg车满载时的重力为G总m总g1.6104kg10N/kg1.6105N车对解析
36、:见详解【详解】解:车满载时的总质量为m总m车+m水6000kg+10000kg1.6104kg车满载时的重力为G总m总g1.6104kg10N/kg1.6105N车对桥面的压力FG总1.6105N则车满载时对古桥面的压强p4105Pa6105Pa答:该雾炮车能满载通过。27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重10N,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完全浸没在圆柱形容器的水中,容器厚度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100cm2,将物块浸没水中后,容器内水面由h=16cm上升到h=20cm。(g取10N/kg)求:(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答案:(1)16N;(2)4N
37、【详解】(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深度为h=16cm=0.16m则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水gh=1.0103kg/m310N/kg0.16m=1.610解析:(1)16N;(2)4N【详解】(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深度为h=16cm=0.16m则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水gh=1.0103kg/m310N/kg0.16m=1.6103Pa容器底面积为S=100cm2=0.01m2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F=pS=1.6103Pa0.01m2=16N(2)物体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hh=20cm16cm=4cm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100cm24cm=400cm3=4104m3则
38、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答:(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为16N。(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4N。28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A,若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小明的体重为640N,(g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物体A所受重力是多少?(2)已知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90%,小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10-2m2,则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如图(乙)所示,若利用此滑轮组从水下缓慢匀速提起(不计水的阻力,物体A没有露出水面)物体A,物体A(正方体)的边长为0.2m;求此时的机
39、械效率?(水1.0103kg/m3)(保留整数)答案:(1)1080N;(2)6000Pa;(3)89%【详解】解:(1)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物体A的重力GA1080N(2)小明拉力F做的总功W总2400J由图知解析:(1)1080N;(2)6000Pa;(3)89%【详解】解:(1)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物体A的重力GA1080N(2)小明拉力F做的总功W总2400J由图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3h32m6m由W总Fs可得拉力F400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小明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为FF400N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F压G人F640N400N240N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p6000Pa(3)如图甲,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力G动3FGA3400N1080N120N物体A的体积为V0.2m0.2m0.2m0.008m3在水下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水V排g水Vg1.0103kg/m30.008m310N/kg80N此时的机械效率100%89%答:(1)物体A所受重力是1080N;(2)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是6000Pa;(3)此时的机械效率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