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生态部分)1一、工程分析(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1、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a 工程概况a 施工规划a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a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a 替代方案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a 工程组成完工。a 重点工程明确。a 全过程分析。a 污染源分析。a 其他分析。2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调查内容(1)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2)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
2、调查。(3)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4)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5)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32、调查方法(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3)野外调查。(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3S”技术)。(5)
3、访问专家。(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43、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2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m2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m2以上,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1)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2)优势度=底面积(或覆盖面积总值)/样地面积。(3)频度=包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54、水生生态环境调查 海水水质和底泥监测方法须按海洋监测规范,海洋生物调查按海洋调查规范;淡水水生物调查方法按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水生生态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鱼类资源等,有时还
4、有水生植物调查等。(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2)浮游生物调查。(3)底栖生物调查。(4)潮间带生物调查。(5)鱼类。65、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即“3S”技术,在生态学调查与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1)遥感。遥感的数据源和记录格式。遥感记录数据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胶片格式记录;另一种是以计算机兼容磁带数据格式记录。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领域分析。景观遥感分类的基本方法。v 第一步,数据收集和预处理v 第二步,选择训练样区与GPS定位v 第三步,遥感影像分类v 第四步,分
5、类结果的后处理v 第五步,分类精度评价786、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与生物量测定(1)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地方已有成果应用法。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区域蒸散模式。模型的推导和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RDI辐射干燥度;r年降水量,mm;NPP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t(hm2a);PER可能蒸散度;PET年可能蒸散量,mm;BT年平均生物温度,;T小于30与大于0的日均值;T小于30与大于0的月均值。9(2)生物量实测:森林调查收割法。样地面积:森林选用1000m2;疏林及灌木林选用500m2;草本群落选用100m2。皆伐实测法;平均木法;将研究地段的林木按其大小分级,在各级内再取平均木
6、,然后再换算成单位面积的干重。随机抽样法。【例】草地生产力的测定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主要内容包括:地上部分生产量;地下部分生产量;枯死凋落量;被动物采食量。10(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要求 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生态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考虑的是生态系统属性的信息,较少考虑其他方面的意义。另一种评价方法是从社会经济的观点评价生态系统,估计人类社会经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改变程度,提出保护生态系统和补救生态系统损失的措施。目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大部分 评
7、价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推荐的方法,如列表清单法、综合评分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分析法是发展最快,应用越来越广的方法。113、物种评价(1)确定评价依据或指标。(2)保护价值评价与优先排序。Perring和Farrell(1971)根据英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CC)生物记录中心(BRC)评价野生植物种群的方法,用一个“危险序数”来表达物种的保护价值。A、对物种的下列特征确定价值:a、物种在10年观察期间的退化速率b、生物记录中心已知的该物种存在地方数(可能生境数)c、对物种诱惑力的主观估计d、物
8、种“保护指数”该物种所在地占自然区面积的百分比(%)e、遥远性指人类抵达该物种所在地的难易程度f、易接近性指人类一旦抵达该物种所在地后,接近该物种的难易程度B、按下式计算“危险序数TN”TN=a+b+c+d+e+fHellisell(1974)根据物种存在的相对频率推定物种的“保护价值”。有些国家试图用货币单位评价动、植物物种或生物群落的价值。124、群落评价 群落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需要特别保护的种群及其生境。一般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对个别珍稀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进行重点评价。(1)群落保护类别评价例。对某项工程拟建场址3km范围内不同栖息地(水体、废料、农田、草原、洼地森林)的主要哺乳动物按照丰
9、度定为以下四类。A丰富类,当人们在适当季节来栖息地视察时,每次看 到的数量都很多。C普遍类,人们在适当季节来访时,几乎每次都可以看 到中等数量。U非普遍类,偶尔看到。S特殊关心类,珍稀的或者可能被管理部门列为濒危类 的物种。13对3km范围内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按其处境的危险程度分为如下四类.E濒灭类,有成为灭绝物种可能的。T濒危类,物种的种群已经衰退,要求保护以防物种 遭受危险。S特殊类,局限在极不平常的栖息地的物种,要特殊 的管理以维持栖息地的完整和栖息地上的物种。B由特别法律监督控制和保护的(如毛皮动物)。5、栖息地(生境)评价(1)分类法。将评价区各种生境按自然保护区标准
10、分类方法归类,列表表达。例如,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将不同栖息地按自然保护价值分为三类。第一类:野生生物物种的最主要的栖息地;第二类:对野生生物有中等意义的栖息地;第三类:对野生生物意义不大的栖息地;14(2)相对生态评价图法。(3)生态价值评价图法。(4)扩展的生态价值评价法。6、生态系统质量评价7、生态完整性的评价(1)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植被连续性。生态系统组成完整。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2)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主要指标是生态系统(植被)净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系统净生产力高低的判别以实际的植被生产力与理论计算
11、的生态净第一生产力(标准)作比较。稳定性分析包括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两个方面。15(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 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表3-1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可按下述依据判别:16(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
12、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重要湿地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此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亦应视为环境敏感区。172、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1)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2)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3)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4)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5)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 目标。(6)生态脆弱区。(7)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 象。(8)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 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9)人类社会特
13、别关注的保护对象。18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影响预测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包括三方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如建设项目)分析,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后两个问题往往因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预测内容:对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或重点保护对象)的影响。(二)影响预测方法和技术要点 1、生态影响预测常用方法: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方法、数学模式等。192、预测或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持生态整体性观念。(2)持生态系统为开放性系统观。(3)持生态系统为地域差异性系统观。(4)持生态系统为
14、动态变化的系统观。(5)做好深入细致的工程分析。(6)做好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7)正确处理依法评价影响和科学评价影响的问题。(8)正确处理一般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特殊性问题。20(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1)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3)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4)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5)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基准。(6)社会文化评估基准。21(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4.1 类比法及应用 采用类比分析是拟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类比分析方法技
15、术要点 (1)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类比对象的选择(可类比性)应从工程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工程方面。选择的类比对象应与拟建项目性质相同,工程规模相差不多,其建设方式也与拟建工程相类似。生态环境方面。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最好同属一个生物地理区,最好具有类似的地貌类型,最好具有相似的生态环境背景,如植被、土壤、江河环境和生态功能等。(2)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的内容。22 2、类比调查方法(1)资料调查。(2)实地监测或调查。(3)景观生态调查法。(4)公众参与调查法。3、类比调查分析(1)统计性分析。(2)单因子类比分析。(3)综合性类比分析。(4)替代方案类比分析。4.2 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方法
16、1、侵蚀模数预测方法(1)已有资料调查法。(2)物理模型法。23(3)现场调查法。(4)水文手册查算法。(5)土壤侵蚀及产沙数学模型法: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USLE)。A=RKLSCP式中,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t/hm2R降雨侵蚀力因子,R=EI30(一次降雨总动能最大30min雨强);K土壤可蚀性因子,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确定;L坡长因子;S坡 度 因 子,我 国 黄 河 流 域 试 验 资 料,LS=0.067L0.2S1.3C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相关;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242、水土流失评价
17、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容许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2)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微 度 侵 蚀:15000 t/(km2a)。25(3)风蚀强烈分级。风力侵蚀的强度分级按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4.3 水体富营养化1、流域污染源调查2、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总磷负荷规范化公式为:式 中,L(p)单 位 面 积 年 总 磷 负 荷,mg/(m2a)qs湖水平均深度,m;Tw水力停留时间,a。263、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 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arlson根据透明度、总
18、磷和叶绿素三种指标发展了一种简单的营养状况指数(TSI),用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TSI用数字表示,范围在0100,每增加一个间隔(如10、20、30、)表示透明度减少一半,磷浓度增加一倍,叶绿素浓度增加近2倍。三种参数的营养状况指数值如表所示。TSI50,为富营养。该方法简便,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营养状况。27(五)生态制图 生态制图是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进行的表达。1、生态制图数据的获取(1)基础图件。(2)专项图件。2、生态图的编制 本节所介绍的制图方法主要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在计算机上制图。利用现有硬软件技术完成生态制图。28五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应
19、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而且应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从“以人为本”出发,进行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和保护景观美学资源已成当务之急。(一)景观美学评价一般认识 景观一般指视觉意义上的景物、景色、景象和印象,即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景观还有地理学、文化以及生态学意义等。景观美学是人对环境的审美感知和审美需求,即景色、风景景致等。美学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别。(二)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1、程序与目的2、景观敏感度评价(1)视角或相对坡度(2)相对距离(3)视见频率(4)景观醒目程度29 3、景观阈值评价:景观阈值指景观体对外界干扰的耐受能力、同化能力和恢复能力。4、景观美学评价:自然景观美学评价包括自然
20、景观实体的客观美学评价和评价者的主观观感两部分。一般景观美学评价中,以客观的美学评价为主,以主观观感评价为辅。5、景观影响评价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应依据具体的景观特点、环境特点、功能要求并结合具体的建设项目影响的时空特点进行。进行综合评价时不应掩盖主要矛盾。6、景观保护措施 自然景观是一种不可再造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因而自然景观保护以预防破坏为主。做好景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不建造不良景观应是对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对受影响或遭受破坏的景观,须进行必要的恢复,植被恢复尤其重要。对不良景观而又不可改造者,可采取避让、遮掩等方法处理。景观保护应从规划着眼,从建设项目着手,结合进行。30六 生态环境保护
21、措施(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2)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3)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4)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5)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6)全过程评价与管理。(7)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 1、合理选址先线 (1)选址选线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危害。(2)选址选线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3)选址选线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清楚。31 (4)从区域角度或大空间长时间范围看,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不影响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或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地区或目
22、标。2、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 (1)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水资源。(2)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环境友好”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较少,或者虽有影响也容易恢复。(3)采用循环经济理念。(4)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1)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2)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3)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4、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1)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施工队伍管理。(2)营运期生态环境监测与动态管理。32(三)生态环境监理 生态环境监理是环境监理中的重点,不同的建设项目确定不同的重点监理内容和
23、重点监理区域。这主要由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一般而言,水源和河流保护、土壤保护、植被保护、野生生物保护、景观保护都是必然要纳入监理的。遇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时,往往需编制更具针对性的监理工作方案。(四)生态监测 1、生态监测的目的 (1)了解背景;(2)验证假说;(3)跟踪动态 2、生态监测方案 (1)明确监测目的,或确定要认识或解决的主要问题。(2)确定监测项目或监测对象。(3)确定监测点位、频次或时间等,明确方案的具体内容。(4)规定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规范,使监测的数据可进行积累与比较。(5)确立保障措施。33(五)绿化方案 1、绿化方案一般原则(1)采用乡土物种。(2)生态绿化(3)因土
24、种植(4)因地制宜 2、绿化方案目标 建设项目绿化方案目标主要规定绿化面积指标和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取决于:(1)建设项目破坏的植被量和相应补偿的植被面积。(2)建设项目自身绿化美化需求和城市规划应达到的绿化指标。(3)建设项目影响敏感保护目标(如水源林等)应进行的局部地区特殊补偿或植被重建等。(4)水土保持需求的绿化量。(5)立地条件所容许的最大绿化量。343、方案的实施(1)立地条件分析、绿化植物推荐都遵循上述原则。(2)绿化结构。(3)实施时间。4、绿化实施的保障措施(1)投资有保障。(2)技术培训。5、绿化管理绿化管理由建设单位实施、环保管理部门监督。35七 水土保持措施(一
2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调查和环境概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包括防治目标、防治时段和区段(点段)的具体措施部署,开发建设单位和责任范围,措施实施的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预期效益,水土流失监测与管理等。36(二)水土流失预防 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1)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和合理的 施工方案设计,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2)合理选择弃渣弃土场,保证弃渣场安全,并对弃渣弃土场
26、 实行先挡后弃(先修建挡土墙,再弃渣)的操作方案。(3)实行集中取土、集中弃土方案,既减少破坏又相对易于防 治。(4)合理确定施工期,避开集中的降雨季节施工可避免土壤和 水土流失。(5)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6)矿业和工业项目做好弃渣、尾矿、矸石的回用和堆放,防 止风吹雨蚀的流失。(7)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措施,尤其须 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37(三)水土流失治理 1、工程治理措施 (1)拦渣工程,如拦渣坝、拦渣墙、拦渣堤、尾矿坝等;(2)护坡工程,如削坡开级、植物护坡、砌石护坡、抛石护坡、喷浆护坡、综合措施护坡以及滑坡护坡等;(3)土地整治工程,如回填整平、覆土和植被等;(4)防洪排水工程,如防洪坝、排洪渠、排洪涵洞、防洪堤、护岸护滩等;(5)防风固沙工程,如沙障、化学固沙等;(6)泥石流防治工程等等。2、生物治理措施 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措施首先应考虑采用的措施,这就是人工再植被过程。(1)首先应考虑农业利用,即恢复为农田。(2)考虑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培植。(3)根据具体条件,考虑土地综合的、合理的、高效的利用,并须根据土地和利用方向,主要功能,配备必要的配套措施。38谢谢!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