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45937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检测及答案完整1如图是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代表的器官名称: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 (填序号)。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物质37水浴滴加碘液淀粉糊2mL+唾液2mL10分钟2滴,摇匀淀粉糊2mL+清水2mL10分钟2滴,摇匀馒头块+唾液2mL10分钟2滴,摇匀(1)将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_,要放入37的温

2、水中水浴10分钟的原因是_。图中A、B、C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_。(2)分别向冷却后的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三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对于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你解释的原因是_。(3)该实验能得出结论:淀粉的消化与_都有关系。(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人在感冒发烧、没有食欲,即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是否有影响,需要设置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几号试管的基础上怎样设置?_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_

3、。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的温水中510 min,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为蓝色,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_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4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膈肌由状态向状态转变时,

4、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_(填序号);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_段(填“ABC”或“CDE”或“BCD”)。(2)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有_(填序号)。(3)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填序号)。A漫步B静坐C打篮球D睡觉(4)某人小腿受伤发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_次经过丙血管才能到达小腿受伤部位。5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在 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共8分。 )(1)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_,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温暖、_和_。(2)痰是由

5、_ 和 _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_,它的壁由_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围绕着,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6下图为呼吸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A过程代表_,它是通过_实现的。(2)图一中B代表_过程,D_过程,两过程都是通 过_实现的。 (3)图二中的a代表的气体是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成分变化 是_(气体)含量增加。7下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的模式图,请回答(1)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填名称),它是_循环的起点。(2)心的四个腔中,里面流动脉脉的是_和_(填标号)。(3)若该心脏完整无损

6、,那么,如果从向内注入清水,则水将从_流出(填标号)。(4)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_,不能倒流。(5)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四个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用标号和箭头填写)。8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_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 _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_,它具有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其功能是_。(3)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

7、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 _。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 _。(4)图乙中所代表物质的功能是_。9下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_。(2)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_,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_循环。10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代表某类气体,代表生理过程。请你综合运

8、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填代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的功能障碍有关。(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条。(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的生物学观点。11如图是人肾单位的模式图,请据图回

9、答问题:(1)肾单位包括 _、 _和 _三部分。(2)尿液形成的第一个过程是_,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水、无机盐、_和_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_。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是_,在这个过程中,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有_。(3)血液流经肾脏以后,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至少写出2种)。12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内每个肾单位由_、_和_等部分组成。 (2)图中中的液体叫做_,正常情况下,它与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_和大分子蛋白质。 (3)图中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从这里出来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属于_。 (4)图中能够重新吸收管内液体中的全部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5)某成年人排出

10、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_处出现了病变。13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一为该反射示意图。图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以矫正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处具有_,用橡皮锤叩击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若图中结构受损伤,则叩击后_(选填“有反射无感觉”或“无反射有感觉”或“无反射无感觉”)。(3)膝跳反射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_(填“是”或“否”)。(4)膝跳反射实验,主要是证明脊髓具有_功能,除此之外,脊髓还具有_功能。(5)体检过程中,视力检测一项,若受试者看到的

11、字母模糊一片,则其此时其视力情况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矫正方法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14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生存意识和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_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2)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球的_曲度过大,形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_进行矫正。(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_功能,他强忍疼痛没有缩回,请写出该过

12、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这说明_。(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该细胞生有许多_,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15下面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我们一直看的非常清晰,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_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需要佩戴_加以矫正(2)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 _变大所致不同人种,_的颜色不同。(3)图乙是耳的基本结构,听觉感受器位于_内,产生神经冲动后沿听神经传至_形成听觉(4)图丙中1是_,4是_

13、,某人慎被尖锐物体刺到手指,他立刻缩手请用图丙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他缩手后又感觉到疼痛,由此说明了脊髓的两大重要功能是_和_1消化道 肝脏 胃 胰脏 小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图可知:口腔;食道,肝脏,胃,胰腺,小肠。【详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胃,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小肠,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2)由图示可以看出:口腔;食道,肝脏,胃,胰腺,小肠,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用于乳化脂肪。(3)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4、原因: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约5-6米,小肠内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馒头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可结合着消化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2A解析: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 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 保证变量的唯一 变蓝,不变蓝,部分变蓝 淀粉被

15、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100水浴 【分析】通过分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号试管与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号试管与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详解】(1)用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以唾液为变量,实验组是,对照组是,探究的问题是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实验要放在37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图中A、B

16、、C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2)试管遇碘颜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变蓝,原因是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号试管唾液不能与淀粉充分混合,有淀粉,加入碘液后部分变蓝。(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和唾液淀粉酶充分的混合,更好的进行化学消化,有利于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4)感冒时体温升高后,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一般没有食欲。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设置

17、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100水浴。【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32mL清水 37 淀粉 【分析】(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

18、,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号试管中加的是2毫升唾液,因此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

19、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4A解析:a ABC 乙 C 1 【分析】(1)图一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2)图二中ab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c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泡

20、周围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3)图三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详解】(1)图一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状态向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a过程。图三中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2)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

21、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乙。(3)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A到E的距离最近。(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到达小腿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腿的毛细血管,因此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需1次经过丙肺部毛细血管 才能到达小腿。【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和正确的识图。51鼻 湿润 清洁 4气管 5支气管 6肺泡 一层 毛细血管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示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是鼻、2是咽、3是喉、4是气管、5是气管支、6是肺泡、7是肺。【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

23、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3)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A解析:肺通气 呼吸运动 肺的换气 组织换气 气体扩散 二氧化碳 氧气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图片表示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A是肺的通气,B是肺内的气体交换,

24、C是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详解】(1)A描述的是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即肺的通气,这个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因此A过程代表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2)B描述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D描述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3)图二中a

25、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左心室 体 动脉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为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是上腔静脉,右心房,是右心室,是下腔静脉,是主动脉,是肺动脉,是肺静脉,是左心房,是左心室。【详解】(1)当心室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

26、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图示中是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此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2)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终止于右心房,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起始于右心室,终止于左心房,血液的变化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心脏中流动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3)主动脉和相连的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从心室流向动脉。如果从主动脉向内注入清水,水只能从主动脉流出。(4)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

27、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5)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静脉注射药物是从上腔静脉开始的,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故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8A解析:抗凝剂 血浆 红细胞 呈两

28、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运输氧气 血小板 白细胞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分析】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图中A、B、C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C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乙图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为血浆。【详解】(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

29、气。(3)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4)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点睛】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9A解析:肺 血红蛋白 左心房 A 体 【分析】心脏的结构包括B左心房、D左心室、A右心房、C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在心脏的结构中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间有动脉瓣,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详解】(1)肺循环的路线是:C右心室肺动脉E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

30、,随血液循环进行运输,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10B解析:小肠 氧气 B 胰岛 2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分析】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详解】小肠是消化和吸

31、收的主要场所。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A错误;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B正确;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

32、,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C错误;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D错误。故选B。(3)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丁大爷的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即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4)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

33、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图中展示了呼气和排尿2条排泄途径。(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点睛】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呼气和吸气,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1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素 葡萄糖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葡萄糖、水、无机盐 尿素、氧气 【分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

34、,其中处是入球小动脉,处是出球小动脉,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是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详解】(1)据分析可知:是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三者构成肾单位。(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因此流经肾脏以后,尿素减少;肾脏的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同时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减少

35、,养料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点睛】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12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血细胞 动脉血 葡萄糖 肾小球(或) 【分析】观图可知: 是入球小动脉、是肾小球、是出球小动脉、是肾小囊、 是肾小管、是集合管,解答即可。【详解】(1)人体内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 1肾小管等部分组成。(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图中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叫做原尿,正常情况下,它与肾小球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3)图中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

36、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只发生了滤过作用,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从这里出来的血管出球小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属于动脉血。(4)图中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管内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5)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肾小球处出现了病变。【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13感受器 无反射有感觉

37、 否 反射 传导(顺序不可互换) A 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解析:感受器 无反射有感觉 否 反射 传导(顺序不可互换) A 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详解】(1)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中,属

38、于神经中枢;箭头从脊髓灰质指向股四头肌,因而是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是股四头肌,属于效应器。因此,图一中处具有感受器,用橡皮锤叩击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若图中结构传出受损伤,则叩击后无反射有感觉,因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破坏了,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即无反射,但是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通过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说明有感觉。(3)膝跳反射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

39、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4)通过(1)(2)分析可知,膝跳反射实验,主要是证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除此之外,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5)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下图所示:因此,体检过程中,视力检测一项,若受试者看到的字母模糊一片,则其此时其视力情况为图二中的A,矫正方法为图二中的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的形成和矫正,反射的类型,反射弧的组成和特点,脊髓的功能。14D鼓膜 F耳蜗 2晶状体 凹透镜 传导 非条件反

40、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神经元 突起 【分析】如图所示:D鼓膜、F耳蜗、感解析:D鼓膜 F耳蜗 2晶状体 凹透镜 传导 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神经元 突起 【分析】如图所示:D鼓膜、F耳蜗、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D鼓膜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F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2)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球的2晶状体曲度过大,形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他强

41、忍疼痛没有缩回,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这说明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该细胞生有许多突起,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点睛】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可结合与脊髓、脑有关的结构图来理解记忆。15 晶状体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凹瞳孔虹膜4 耳蜗大脑(大脑皮层)感受器传出神经12345反射传导【解析】【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解析: 晶状体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凹瞳孔虹膜4 耳蜗大脑(大脑皮层)感受器传出神经12345反射传导【解析】【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

42、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图甲中的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巩膜、睫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2)图乙中1是鼓膜,2是听小骨,3半规管,4耳蜗。(3)图丙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抠、4传出神经、5效应器五部分。【详解】(1)在眼球的结构中,图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看到有物体由远及近而来,它的曲度变化是由小变大。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

43、、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图示中虹膜中央有3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3瞳孔变大的缘故。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3)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4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4)图丙中1是感受器,4是传出神经。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