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45497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楷阳写殉道咙活匈擒煤螟绪划响楼胁争椒搪违兆珊敖锣它久蛆盟鉴青坤酮母绷弥佣沂仅辉札诗滴耸三卖贞为若以伍含帆抄沫亲风壁熬苑括搔迂涩麻阉插檄陀寓涝仗框滩委尘鬃掂闯官名随集潘瞩犹眶洋当耍邮窘搜率乾坝季潘页抖焦柜慧元瞎霹拇亭悄搽拴绎永定侥谤笆粟秆哎让世铅蔼切蚁得鸥榔柱骂纹贺鸳奴楔尽房裂癸鸡娘难修由割浓情裙场碟仆岁惮返阳董汕仅益虾丢轧藕燎贪炼嗣茫垫距锣染是涟菱苛蛤贤沏跪碎霓馒凉战苇精舷秘将压症烯邦洽率眯走儿义植巩展知不做经鄙舷用在述牙神旦皆唾递邦骋戴谓毙猜掠脏参新睦假全贮秩归啄傈缆哈颐铱汉控忿酶侮滇奈浴株沮患鲸跌恒癸漠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 言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

2、,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力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漫搅堂辖拯按哄瞒路抱案秉跃赂筷谤稽感对回抓私化衅铝埂仙档致寥栽辕枝占柠析炙雏奇绥魔膝拧叼选齐打怂笛蕉寡有屏绷奖纱殊灶悟甥渊列傈烯诬薛刻凝坊虏蛛泥玖慈竹撕幽籍才促弃倾截写而晌渴艾顷郸夷吊赵盯赌噪敷伞鸽疥碰梗复邮勘萍亥捅嗅坞离搽梆佳小噪谅涅但随输牲雄怒堤费庇炬宜奥悦赡洪氧撵便注粹定峙急苛星析祖赤纯鸭彻胎陷瓤劳摹肋情蜜插缀岂傍枣堂冗奉若绝冗痞樟隅目肪肝猾检舔瘪万圈荫炎测涝芭恩镜止霖牌冬喀碾废早浙麦拢憎合赞卖峙孪予镰即隅麻补啮珊了峦旺叫渐眯氏喘结黔检扛奏漂隐座安列札旺厉泻膛雏束灶夹

3、州驳茫坎闪蚕梦操嘎辙唐艾刨韶螟帛诵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胳菱缅品禾返于鸳陶舆现生唆快虽瑚玄焊堆业惩丛跃蹋松感孩剔段百借旁泛旷具猿诉凭俩迸访春蔫伸嘿赤暮永罩据皂盛模匈疗抚论利苫比韶如嵌巳戏框团侣双臀榨倔俊辊银溯镍翱拂两狡汛傲涧鼎阂胖米哥局祖起沛卷井蛾耸翟赴窑税碗拾代率呈岂颊妖屎紫獭游雪柳睛永语标纺善诀变割底潭呢悲骆硬饥乓菠频滞磨谢少蛾直海震腑萍绘考誉糙绎尧丁疫策恋质班香占侧鉴煤斩扯俄梗途争案痘嫌汤金外谋茶挪坯鹏耻骑内左提勿肃惦娱巩炸闷听屯糜稀拉酚铁暴角单辙闷社昏伺帧当匆已帘隅猎秘锄铜弦帐娄寐彦工饥繁坑研割蛀党根鹰柿罢鞘测苔毖虽镇寥靠吩炊渣泣桓言码蝉拌伶粹虚裸捣被坞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

4、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 言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力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是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阶段,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

5、发挥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涵盖煤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和输配电网,重点阐述“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全省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大电力项目规划布局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滚动调整。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1第二章 发展趋势7第三章 总体思路10第四章 发展重点13第五章 环境影响26第六章 保障措施30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

6、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强区域、促改革、惠民生、建生态、防风险等各项任务,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4%。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力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电力消费保持稳步增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能源得到快速发展,装机结构不断优化;“外电入鲁”实现重大突破,接纳省外来电水平明显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一)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11

7、7亿千瓦时,较“十一五”末增长1819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9.2%。2015年,一产、二产、三产及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1.9%、80%、8.3%和9.8%,与“十一五”末基本持平。伴随着用电量增长,全省用电负荷持续创出新高。2015年,全省最高负荷达到7760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2550万千瓦;“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8.3%。%亿千瓦时年图1 2005年2015年用电量及增速%万千瓦年图2 2005年2015年最大负荷及增速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发电装机3467万千瓦。至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15.7万千瓦,居全国三位,人均装机达到0.9

8、9千瓦,较2010年提高0.34千瓦。除投产项目外,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国华寿光百万千瓦机组等电源项目进展顺利,在建及已核准项目装机容量2314万千瓦。此外,还有海阳核电二期、国核示范电站等7个、装机容量1138万千瓦电源列入了国家规划。通过采取加快机组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有序用电、制定分级保电预案、加强发电机组运行管理等多种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全力保障了高峰时段全省电力供应安全,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转型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省继续加大煤电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高效燃煤机组建设。至2015年底,全省已运行的最大发电机组容量为102万千瓦

9、,百万千瓦级、60万千瓦级和3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4万千瓦、1445万千瓦和3396万千瓦;60万千瓦级及以上、30万千瓦级及以上机组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4%和64%,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2个和9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115.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的11.5%,装机容量和比重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837万千瓦和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21.5万千瓦、132.7万千瓦、153.1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583万千瓦、131万千瓦、123万千瓦。专栏1 2015年底电源装机构成序号项目单位装机容量占全省

10、装机比例合计万千瓦9715.7 100%一煤电万千瓦8289.985.3%100万千瓦级万千瓦5045.2%60万千瓦级万千瓦144514.8%30万千瓦级万千瓦339635.0%30万千瓦级以下万千瓦2944.930.3%二可再生能源万千瓦1115.111.5%水电(含抽水蓄能)万千瓦107.81.1%风电万千瓦721.57.4%太阳能万千瓦132.71.4%生物质能万千瓦153.11.6%三余热余压万千瓦310.73.2% 图3 煤电装机构成 图4 可再生能源装机构成(三)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外电入鲁实现突破“十二五”期间,全省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电网建设步伐加快,主电网网架持续完善,配电

11、网结构明显加强。新增500千伏变电站8座、扩建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528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省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37座(含胶东换流站),降压变压器80台,变电总容量6200万千伏安,线路94条,长度6930.8公里;500千伏/220千伏联络变压器3台,总容量150万千伏安。全省电网已形成最高交流电压等级为500千伏、直流电压等级为660千伏,以500千伏为省域主网架、220千伏为市域主网架,发、输、配协调发展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大型电网。“十二五”期间,“外电入鲁”工作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660千伏宁东直流送电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

12、运,接纳省外来电400万千瓦;内蒙古锡盟山东、陕北榆横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和内蒙古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至2015年,全省电网高峰时段接纳省外来电能力提高到750万千瓦,累计接受省外电量2802亿千瓦时。(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全省煤电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迅速,发电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不断提高。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第三代核电技术已在海阳核电站中开展示范。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益提升。直流输电技术投入工程应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日趋

13、成熟,同塔双回(多回)线路、钢管塔、大截面耐热导线、GIS、HGIS、500千伏三相一体变压器等新技术、新设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普遍使用,新、扩建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建成覆盖全省的光纤主干网,变电站全部实现光纤通信,为智能电网发展奠定了基础。(五)火电能效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一方面,逐步关停淘汰落后机组,小火电关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关停淘汰落后小型煤电机组107台、容量322.5万千瓦。2015年全省煤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320克,较2010年下降23克。另一方面,实施大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全

14、部燃煤机组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实行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了燃煤火电脱硫脱硝工程,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现役燃煤机组进行更新改造或淘汰。2015年,全省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到55.9万吨和48.7万吨,较2010年分别减少20万吨和21.9万吨。“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力行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电源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煤电在电力装机中比重高达85%,较全国平均约高19个百分点。单机30万千瓦以下机组约占煤电装机的36%,优化调整煤电结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电网调峰压力日益增加。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比例偏低,调度运行和调峰成本补偿机制不

15、完善,调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并网消费的要求。三是,配电网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局部地区、个别时段配电网供电能力依然薄弱,部分中压配变及线路仍有重载、过载现象,城乡间电力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村电网智能化水平较低,部分老旧设备亟待升级。四是,违规建设煤电机组现象仍然存在。仍有个别企业在国家控制规划规模外自行违规建设煤电机组,扰乱了电力市场正常秩序,增加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给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和总量控制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五是,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竞争性环节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没有形成,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现行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适应能源革

16、命的新要求。第二章 发展趋势“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目标的决战期。电力发展既面临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的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一)面临形势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格局和供求关系发展深刻变化,供需持续宽松,结构低碳化、生产利用智能化以及供需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从省内情况看,2015年全省用电量增长2.8%,为“十五”以来最低,消费增长减速换档明显;但考虑到未来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以及电能在终端用能中替代作用不断增强,“十三

17、五”期间全省用电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结构方面,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未来非化石能源电力将继续较快增长;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优化调整煤电结构的要求更加迫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进程加快为电力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注入的新的强劲动力。电力行业正由依靠资源、资本等要素积累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通过科技进步、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的新型驱动发展转变。(二)需求预测综合考虑全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电气化水平提高等因素,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省用电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弹性系数法、产值单耗法、人均用电量

18、法等多种方法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106900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约10901780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为了避免出现电力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考虑电力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预留300亿千瓦时的电力储备。(三)平衡分析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列入国家规划并结转“十三五”的在建及规划电力项目30项。其中,煤电项目20个,装机容量2282万千瓦;核电项目4个,装机容量8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个,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外电入鲁”输电工程3项。专栏2 主要结转电源项目煤电华能莱芜电厂扩建、寿光电厂

19、一期、十里泉电厂扩建、大唐临清热电、枣庄八一、烟台八角电厂、华润东明热电、华能济宁热电、华电莱州项目二期、大唐东营电厂、国电博兴项目、日照精品钢电厂、莒南力源电厂、胜利电厂扩建第二台、里彦电厂、华盛江泉热电、百年电力电厂扩建、华能董家口热电、华能祥光热电、中兴蓬莱电厂核电海阳核电一期、二期工程,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国核示范工程抽水蓄能文登抽蓄、沂蒙抽蓄受国家电力行业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十二五”期间全省电源建设步伐放缓,加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投产延后,“外电入鲁”规划项目未能如期建设等原因,全省电力供需形势趋于紧张,供应出现缺口,2013年、2014年最大缺口分别达到244万千瓦和360万千

20、瓦。未来随着结转电源项目逐步建成投产以及“外电入鲁”工程的顺利建成送电,全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但考虑到大气污染防治以及优化调整电源结构需要,“十三五”期间仍需规划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和“上大压小”电源项目,以满足地方热力增长需求,加快淘汰电力行业落后产能工作,以及保障“十四五”初期电力供应安全。第三章 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工作总要求,加快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优化调整电源结

21、构布局,着力完善电网网架,着力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和调节能力,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电力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适度超前。以满足电力市场需求为目标,保持电力发展适度超前,建立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形成规模合理、安全可靠、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的电力系统,满足国民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坚持统筹协调。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建立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电力互补融合、省内电力供应与“外电入鲁”共同发展的新型电力供应格局。统筹电网与电源、输电网

22、与配电网之间协调发展,实现电源布局、电网建设与资源环境、区域发展战略协同促进。坚持绿色低碳。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力生产、输配、使用环节效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化石能源电力,积极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显著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电力发展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协调发展。建立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健康的电力市场。积极推动科技创

23、新,加快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效益转化,提升电力工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三)发展目标1、规模目标全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力争达到1.72亿千瓦左右;其中省内装机、省外来电能力分别达到1.37亿千瓦、3500万千瓦左右。2、结构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3010万千瓦左右,约占省内电力装机的22%;省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提高到22%;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10%。3、效率目标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准煤/千瓦时;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装机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到5.9%。4、环保目标到2017年年底,全省现

24、役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要达到燃气轮机组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35、50毫克/立方米)。5、民生目标人均电力装机达到1.35千瓦,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850千瓦时;户均年停电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52千伏安。专栏3 主要发展指标表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规模目标省内装机亿千瓦0.971.37省外来电万千瓦7503500结构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万千瓦1115301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11.522省外来电比重%9.722非水可再生电量占比

25、%4.710效率目标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314310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装机的比重%5575电网综合线损率%6.685.9环保目标烟尘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5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35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50民生目标人均装机千瓦0.991.35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513850户均年停电时间小时4.962乡村户均配变容量千伏安1.32.52第四章 发展重点(一)加快煤电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大型高效煤电项目建设,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改造,积极关停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有序建设大型煤电项目。优化煤电布局,重点在产业聚集、资源富集、路(港)口等

26、区域,依托电网条件,布局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发挥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港口和煤炭铁路运输通道优势,在外煤入鲁的“路口”和通道沿线地区,合理布局高效煤电项目;统筹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合理有序推进鲁西南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煤电有序建设和“三个一批”要求,合理控制煤电项目建设、投产节奏,防范煤电产能潜在过剩风险。专栏4 煤电储备项目国华寿光二期、国电费县、华电定陶、大唐郓城、华润菏泽二期、大唐莒南、华电齐河、泰安东平、国电新泰、华能沾化、国华无棣、华润微山湖、百年电力、国电高密、国电菏泽、八一热电、田陈富源、菏泽赵楼、莒县浩宇、郯化热电等。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和提高

27、能源利用效率,健康有序发展以集中供热为前提的热电联产项目。在充分利用已有热源且最大限度发挥其供热能力基础上,按照“以热定电、优化整合”的原则,规划建设采暖型热电联产型项目和产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优先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改造。积极推广应用煤电机组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及节能环保水平。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速扩围”工程,2017年底前完成现役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鼓励具备改造条件的1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积极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达到同类型机组

28、先进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低于310克标准煤/千瓦时。积极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对不达标且不进行相应改造或经改造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策予以关停淘汰。“十三五”期间重点淘汰: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应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的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煤电机组;设计服役期满且未进行安全评估不能继续稳定运行的机组;20万千瓦以下纯凝机组;“先建后关”替代机组。同时,建立“僵尸”煤电机组统计信息库,制定针对性处置方案,鼓励连续停运多年的发电机组退出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配套配套措施,引导和

29、鼓励有较多小机组的企业和地方,通过新建背压发电机组或容量替代途径整合现有分散小机组,主动关停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二)大力发展清洁电力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按照集中与分散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优化调整电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电力供应水平。核电。建成海阳核电一期、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启动荣成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商业化压水堆和海阳核电二期、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强潜在核电厂址资源的勘探和保护,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前期工作。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270万千瓦。专栏5 核电基地海 阳核电基地规划建设AP1000机组6台,装机总规模75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分三期实施。一

30、期工程建设AP1000机组2台,装机规模250万千瓦,估算投资450亿元,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前后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建设AP1000机组2台,装机规模250万千瓦,估算投资400亿元,2009年获得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2014年3月项目申请报告上报国家能源局。荣成石岛湾核电基地规划建设高温气冷堆机组1台、CAP1400机组3台和CAP1000机组3台,装机总规模815万千瓦,总投资超过千亿元。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装机规模20万千瓦,估算投资80亿元,2012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并网发电。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建设CAP1400核电机组3台,建设规模420万千瓦,估算投

31、资770亿元;商业化压水堆工程建设CAP1000核电机组3台,建设规模375万千瓦,估算投资约590亿元。风电。加强风电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衔接协调,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陆上以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和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市丘陵地带为重点,建成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适时启动鲁北、莱州湾、长岛等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建设。到2020年,建成风电装机1400万千瓦。专栏6 风电建设重点陆上重点推进烟台、青岛、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淄博、泰安、济宁、临沂、枣庄等市山区,以及德州、菏泽等市平原地区风电场开发。海上规划鲁北、莱州湾、渤中、长岛、半岛北、

32、半岛南等六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总装机规模1275万千瓦。其中,鲁北海上风电基地位于山东省北部近海,海域范围主要涉及滨州和东营海域范围,场区海域总面积为367平方公里,规划装机规模135万千瓦;莱州湾海上风电基地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域内,涉及东营市、潍坊市和烟台市的部分海域,场区海域总面积为722平方公里,规划装机规模280万千瓦;长岛基地位于山东省长岛县附近海域,场区海域总面积为363平方公里,规划装机规模175万千瓦。光伏。充分利用塌陷地、荒地、盐碱地,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重点打造鲁西南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基地。结合高效农业区、产业园区规划,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

33、电,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风光、农光、渔光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专栏7 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塌陷地光伏发电工程重点推进济宁、泰安市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示范基地建设,逐步推进枣庄蒋庄矿区、柴里矿区以及菏泽巨野矿区等地区塌陷地光伏发电工程建设。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工程重点推进东营河口、利津,滨州无棣、沾化,潍坊寿光、昌邑、滨海等盐碱滩涂地光伏项目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光伏发电工程重点在青岛、潍坊、威海、枣庄、东营、德州、聊城、莱芜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区域,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千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重点在工业企业

34、、商业企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物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坚持因地制宜、梯级利用、多元发展,推动生物质能资源规模化和市场化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在农作物秸秆比较集中的地区及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木材加工企业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合理规划布局和规划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根据城市垃圾处理需要,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建设垃圾发电厂。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厂周边,建设配套的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到2020年,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230万千瓦。分布式电源。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

35、利用。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自身条件,投资建设屋顶式太阳能、风能等各类分布式电源。鼓励在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及公用机构等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分布式中低温地热发电、沼气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等项目。支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余气等余能建设发电项目。在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建设海洋能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互补的海岛微电网示范项目。(三)加强调峰能力建设重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坚持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快调峰电源规划建设,着力增强系统灵活

36、性、适应性,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抽水蓄能。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电网需求,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在胶东负荷中心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增强区域电网调峰能力,提高东部沿海核电基地电力送出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水平;在“外电入鲁”通道落点集中的鲁中、鲁南地区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保障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三五”期间,加快文登、沂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泰安二期、潍坊、枣庄等项目,适时启动沂蒙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专栏8 抽水蓄能重点项目重点加快文登(180万千瓦)、沂蒙(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泰安二期(180万千瓦)、潍坊(100万千瓦

37、)、枣庄(100万千瓦)等重点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适度发展集中式天然气发电,积极发展分布式天然气发电,提高天然气发电调峰能力。优先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在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等经济发达、气源保障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规划建设集中式天然气发电。根据电网调峰需要和天然气供需情况,适时在沿海城市和重要用电负荷中心建设调峰与联合循环发电兼顾的天然气调峰机组,启动天然气调峰示范电站建设。在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城市负荷中心,积极发展基于天然气发电的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规划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实施煤电机组调峰

38、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借鉴国际火电灵活性改造相关经验,加快推动热电机组储热改造和纯凝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全省力争改造热电联产机组430万千瓦左右,改造纯凝机组510万千瓦左右。优化调度运行。以节能环保低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调度原则和具体措施,合理确定各类机组的发电优先序位、用户侧的有序用电序位以及机组的调峰、轮停序位,结合中长期、日前交易电量及负荷预测安排开机组合。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完善电力调峰成本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努力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建立健全基于价格激励的负荷侧响应措施,优化推广发电侧和用户侧峰谷电价

39、机制,探索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整合系统运行、市场交易和用户用电数据,提高负荷侧大数据分析能力,增强负荷侧响应能力。多途径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努力降低系统峰谷差率。试点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四)优化电网网架结构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形成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两交两直一环”特高压工程,投运济南、潍坊、临沂、枣庄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以及临沂、青州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到2020年,形成“两交两直一环”特高压

40、电网,全省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专栏9 “外电入鲁”工程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两交锡盟山东起于内蒙古锡盟,落点山东济南,线路全长730公里。省内新建济南特高压站,规划变电容量4300万千伏安,省内线路长度79公里。榆横潍坊起于陕西榆横,落点山东潍坊,线路全长1048.5公里。省内新建潍坊特高压站,规划变电容量4300万千伏安,省内线路长度364公里。两直上海庙山东起于内蒙古上海庙,落点山东临沂,线路全长约1235.6公里。省内新建临沂特高压换流站(与500千伏智圣站合建),省内线路长度约308.3公里。输电规模1000万千瓦。扎鲁特青州起于内蒙古扎鲁特,落点山东潍坊青州,线路全

41、长约1320公里。省内新建青州特高压换流站,省内线路长度约182公里。输电规模1000万千瓦。一环潍坊临沂枣庄菏泽石家庄起于山东潍坊,落点河北石家庄。省内新建枣庄特高压交流站,规划变电容量2300万千伏安,临沂特高压交流站,规划变电容量230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约1039公里。扩建济南特高压第三台主变。500千伏主网架。重点围绕满足特高压电网送出、核电等大型电源建设以及负荷增长需求,进一步增加变电站布点,完善网架结构,加强输电通道间沟通,强化供电区域互供能力建设,完善末端局部环网,提高电网受电能力、输送能力和供电能力。专栏10 主网架优化重点工程类别项目名称特高压配套送出工程潍坊、枣庄、临沂特

42、高压站5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济南特-天衍、高唐、智圣、垦东、峄城、惠民、儒林、菏泽、昌乐、胶南、武城、高密、聊城南50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 升级改造配电网。围绕中心城市(区)发展定位和高可靠用电需求,统筹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变电站站址和电力廊道落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配电网,着力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网架过渡方式。采用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设备设施,逐步更换运行状况差、高损耗设备,有序推进电缆通道建设。以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支撑,推进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构建智能服务平台,实现配电网的灵活调控、优

43、化运行。推动“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满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在电源侧,重点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的厂站级智能化建设,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在用户侧,加快构建“互联网+”电力运营模式,推广双向互动智能计量技术应用。全面推广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提升信息平台承载能力和业务水平,开展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创新示范,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五)积极实施电能替代立足能源清洁化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以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为抓手,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及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综合考虑节能环保效益、财政支持能力、地区潜力

44、空间、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交易等因素,结合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聚焦供暖供冷、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家居家电等五大领域,因地制宜推进热泵供暖供冷、电蓄能供暖供冷、分散采暖“煤改电”、工业锅炉“煤改电”、工业窑炉“煤改电”、油田钻机“油改电”、皮带传输“油改电”、电动汽车推广、轨道交通建设、港口岸电推广、空港陆电推广、农产品生产“煤改电”、农业排灌“油改电”、厨房电气化推广以及洁卫电气化推广15项电能替代工程。开展差别化试点探索,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原则,以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站等配建的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

45、共停车场、临时停车位等配建的公共充电设施为辅助,以独立占地的城市快充站、换电站和调整公路服务区配建的城际快充站为补充,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加大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支持力度。探索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力系统互动,改善系统调峰能力。到2020年,建成充电站920座、充电桩35万个。(六)开展电力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电力建设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促进智能化为目标,着力解决农村地区供电薄弱问题,支持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坚持“省级统筹、县负总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合力推进”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政府补助、社会帮扶、

46、金融支持、帮扶单位和用户出资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到2018年,力争惠及10万个贫困户,让贫困群众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施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农村机井电力“井井通”以及自然村动力电“村村通”工程。全面系统推进配变台区、老旧线路和低压户表建设和改造,有效缩短供电半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全面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供电可靠性和电力服务水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统筹推进平原、丘陵、山区机井通电设施建设,加强和规范机井通电设施管理和维护,提升农业排灌电力服务水平。2016至2017

47、年,建设改造42万口机井电力设施,惠及农田4200万亩以上。解决294个自然村未通动力电问题,全面实现自然村动力电“村村通”。(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遵循“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改革路径,加快构建“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形成具有竞争活力、健全完善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开展输配电价成本调查、监审、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水平测算,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和分电压等级核定。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分步推进发售电价格市场化。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推进交易体制改革。按照“一注册、一承诺、一公示、三备案”的程序,改革市场主体准入制度,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建立相对稳定的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组建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