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色文化视阈下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843769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视阈下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色文化视阈下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色文化视阈下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摘要:文章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出发,通过分析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对原有的教学形式革弊鼎新,升级高校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与功能,依托有效载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青年学生在坚定正确信念、抵御错误思潮、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质的飞跃。关键词:红色文化;育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6-0129-02(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224005)新时代,鉴于红色文化的重要性,高校应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红色文化教育更好地融

2、入到“立德树人”教学全过程中,全面凸显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一、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其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育人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借助自身的文化优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通过学习和体会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自身的思想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文化的价值,在内心生长出

3、民族大义和美善的品格,抵制西方错误的文化渗透,构筑起中华儿女的精神图腾,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二)构建文化认同,筑牢信仰之基。充分探究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使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丰富的物质资源,1借助现存的红色文化遗址、文物、纪念建筑等内容,帮助学生真实参与到不同的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实践内容;2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还包含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源,这些内容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真正达

4、到教书育人的功能。(三)承载历史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在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事迹以及精神品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传承、发扬红色文化,从党史角度培育学生,提升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精神感召力、心灵震撼力、历史穿透力,进一步形成当代青年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意志,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进一步形成当代青年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的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华年。二、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一)融入社会环境体系,构建共同价值育人环境。1.

5、挖掘地方红色基因,高擎红色文化旗帜。高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英雄和红色事迹,利用好当地的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雕塑、遗址等景观开展育人活动,开辟新的红色文王琳琳收稿日期:2023-02-28作者简介:王琳琳(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2021 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21-ZXWS-14);2022 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2022JSSZYB07)。第43卷第6期绥 化 学 院 学 报2023年6月Vol.43No.6Journal of Suihua

6、UniversityJun.2023129化的教学路径,使青年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再认识,并从中汲取精神血脉。一方面,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出台各种政策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发展氛围,为高校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设施支持以及财政支持,确保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红色文化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选择当地特定的红色文化场所进行实践,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出发,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借助耳熟能详的故事或者常见的文化产物切身感受文化的价值,从内心出发真正引起共鸣,从而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2.校地共建实践平台,激活红色文化主动脉。国内现存很多红色旅游景点,高校可

7、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在旅游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某一文化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眼界,实现自我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的过程便是实践的过程,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具体,更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二)融入高校智慧化发展,构建立德树人高效课堂。1.课堂融入:创新课堂教学阵地,推动红色文化历史传承。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从教师出发、从内容出发、从学生出发,真正达到不同内容的协调配合。对教师而言,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8、开拓创新,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而应该结合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优秀红色文化的熏陶。对于红色文化的内容,更不应该仅仅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还应该将其纳入不同的专业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便于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识思维,使学生不再排斥红色文化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更愿意接受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实践平台,多方面进行网络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提升红色文化教学的有效性。2.文化熏陶:打造校园文化阵地,提升红色文化精神引领。首先,高校应该定期选择有意义的红色文化题材

9、,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全过程参与活动,加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了解,进而置身其中感受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体会红色精神内涵。其次,高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举办各种有意义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最后,丰富多样的物质载体能够有效促进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着力打造一批研究和宣传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基地、书院博物馆、“革命思想摇篮”展厅、青年学生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长廊、革命先驱雕像和校徽校训校歌等。3.网络渗透:筑牢网络媒介阵地,增强红色文化媒介传播。高校必须进一步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持续深化网络文明建设,着力创新方法载体,将网络文明有机融入教育

10、教学,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校内打造健康的文化传播媒介,利用校园微博、公众号和网站等新媒体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获取其他信息的同时,自觉接受和学习红色文化。以学习宣传历史文化为主线,整合资源、汇聚信息、互动交流,打造文化育人宣传门户,成为理论宣传学习阵地、意识形态引领阵地、优秀文化传承阵地、学术研究交流阵地。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监管,抵制错误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借助更多的方式将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红色文化网站环境。(三)融入学生自我意识培养,构建思想引领精神高地。1.思想引领:聚焦理论学习载体,提升红色

11、文化基因素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实现青年学生在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信念、抵御错误思潮、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质的飞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培养成为能担当时代使命、契合时代发展、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2.实践体验:完善实践活动阵地,强化红色文化体验效度。高校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的人文魅力和育人价值的教育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和自觉地找寻红色文化基因的过程中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要使学生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成为塑造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本元素。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舞台

12、剧展演、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和红色文化遗址研学活动等,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让大学生真正意识到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体会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学习不同时代下革命先烈的精神所在,进而做到以史为鉴,为青年学生成长打开更加宏阔的视野,勾画出更加美好的前景,成为真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结语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抵御错误思潮、厚植爱国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并将这一历史使命忠实践行并矢志传承下去。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提升了“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参考文献:1李慧,胡晓军,靳昊,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N.光明日报,2021-10-17.2郭常亮,梁永康.中共精神谱系江西篇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研究J.党史文苑,2022(1).责任编辑王占峰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