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上册期末模拟物理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改变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敲击8个相同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D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其中与我们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雪人变小B热风很快使手变干C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D白雪开始消融4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
2、.8cm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6s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C乙物质在 5-12分钟没有吸热D0-5分钟甲升温快6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7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 ATM 机前,看一眼摄像头, 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
3、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8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C青山、竹
4、排D竹排、竹排10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音乐盒,在纸盒中放入一个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上的小纸人会随着扬声器的音乐跳舞。悠扬的音乐通过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调大扬声器的音量,小纸人跳动时的_(选填“振幅”或“频率”)会发生明显变化。12如图所示,图A是由光的_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形成的。图C是由光的_形成的。13小刚在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
5、些现象,他从物理角度分析阳光下,他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知识来解释;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站在桥上,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他看见的自己是光的_形成的像。如图,2019年4月10号,人类首次拍摄到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再次印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光年”是_单位。14野外求生节目介绍,按如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淡水。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_(选填“吸热”或“放热”),_加快,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作用滑到最低处滴入水桶,可得到淡水。15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安装了体感
6、测温门,师生通过该门时,显示器就能显示体温,这种检测门是靠感应人体发出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温度的;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形成近视眼,就要配戴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16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左右两侧分别为小、 大表盘的局部放大图,则该停表的示数为_。17一场大雨过后,湖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反射远古缘故(填“镜面”或“漫”);水中鱼儿游弋,看到的是鱼的_(选填实像、虚像);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向上飞行时,它在湖水中像的大小将_(变大、变小、不变)。18
7、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从_min至8min。19如图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v 和物距 u 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 的焦距是_cm;将蜡烛放在透镜前 15cm 的地方,调节光屏能看到的实像,运用 于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0甲、乙两物体分别从同一位置同时水平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_m/s的匀速运动,第4s时两者相距_m。三、作图题21(1) 如图所示, 已知光线 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 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 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OC 的大致方向
8、。(_)(2)如图所示, 画出小丑帽子顶点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 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 (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_)(3)在图中画出光线 AO的折射光线和 BC 的入射光线。(_)四、实验题22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
9、的音调变_(填高或低)。.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个瓶子。(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个瓶子。(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填高或低)。23如下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装置组装中出现的错误是_。(2)更正图甲中的错误后,继续实验。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3)图乙、丙是
10、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24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EF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镜面。(1)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_;(2) 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_;(3) 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度;(4)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_。25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
11、为10cm和30cm的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cm的凸透镜;某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选填 “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2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用时间,比较小车在
12、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测得AB段的距离为40.0cm,所用时间为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m/s;(2)某同学在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3)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_点由静止开始下滑;(4)实验中测得AC段的时间为2.8s,则_(选填“”“”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A向上推活塞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变快,则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敲击8个相同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
13、调逐渐变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D【详解】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路旁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故选D3C解析C【详解】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现象;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热风很快使手变干是汽化现象;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是液化现象;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4、。故选C。4C解析C【详解】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不符合题意;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24cm,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165cm,故C符合题意;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时间约为16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B【详解】AB由图象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是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的温度,即熔点为80,是晶体,故A错误,B正确;C乙在5-12min是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D在0min,甲、乙的温度相同,第5min乙的温度为80,乙的温度低于80,所以乙的温度升得快,故D错误。故选B。6B解析B【详解】A光在同
15、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解析D【详解】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故B错误;C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
16、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故D正确。故选D。8A解析A【详解】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故选A。9D解析D【详解】“小小竹排江中游”,这句话研究的对象是竹排,竹排在江中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研究对象是青山,竹排游走过程中,与青山的位置发
17、生改变,青山相对于竹排在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0A解析A【详解】A BC段的平均速度是vBC=15km/h,故A正确;BAB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OA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D 汽车运动4h的路程为15km+15km+30km=60km,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1空气 振幅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详解】1声音的传播是
18、需要介质的,悠扬的音乐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2调大扬声器的音量,扬声器振动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扬声器的振幅变大,则小纸人跳动时的振幅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12折射 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详解】1隔着玻璃砖看钢笔,由于光的折射,发生错位现象。2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3直线传播 反射 反射 长度 【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19、;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详解】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3小刚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14吸热 蒸发 液化 【详解】12 阳光照射通过热传递改变海水内能,海水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升高,吸热加快,蒸发加快,形成水蒸气。3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放热液化成小水滴。15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
20、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解析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16B 2.80 188s 【详解】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更准解析B 2.80 188s 【详解】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
21、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更准确。2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未超过一半;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8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8s(或188s)。17镜面 虚 不变 【详解】1湖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水面非常平静,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2我们看到的水中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解析镜面 虚 不变 【详解】1湖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水面非常平静,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的
22、缘故。2我们看到的水中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的特点可知,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向上飞行时,它在湖水中像的大小不变。18晶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解析晶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19投影仪 【详解】1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解析投影仪 【详解】1
23、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2当物距为15cm时,此时2fuf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208 【详解】1由s-t图可知,乙做匀速运动,在第4s时,乙的路程为4m,那么乙的速度可由速度公式求得2由s-t图可知,在第4s时,甲的路程为12m,那么甲、乙两者相距解析8 【详解】1由s-t图可知,乙做匀速运动,在第4s时,乙的路程为4m,那么乙的速度可由速度公式求得2由s-t图可知,在第4s时,甲的路程为12m,那么甲、乙两
24、者相距三、作图题21【详解】(1)1过入射点O做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以画出反射光线OB,根据空气中的角大,即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AO更靠近法线,故如下图所示(2)2解析 【详解】(1)1过入射点O做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以画出反射光线OB,根据空气中的角大,即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AO更靠近法线,故如下图所示(2)2先找到S的对称点S,S和眼睛的连线,即可以画出反射光线,该连线与平面镜交于一点,这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3)3经过凹透镜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延长AO,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AO的折射光线,指向凹透镜的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平
25、行主光轴,故连接B和右侧焦点,并反向延长,即为BC 的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四、实验题22乙 慢 低 快 高 【详解】(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解析乙 慢 低 快 高 【详解】(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2)23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时,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音调变低。(3)4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
26、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则第7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4)5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从左至右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逐渐升高,则第1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5)67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23温度计触到了烧杯底 停表(或秒表) 乙 98 【详解】(1)1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由图可知该实验装置组装中出现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解析
27、温度计触到了烧杯底 停表(或秒表) 乙 98 【详解】(1)1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由图可知该实验装置组装中出现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3)3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所以气泡变小,因此图丙是沸腾前的情形,水沸腾时,容器中不同深度水温相同,不同部位的水都会汽化为水蒸气,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故图乙是沸腾时现象。(4)4由图象可知,水在98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24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 沿ON向后折
28、0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进行实验 【详解】(1)1实验时,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让光贴着纸板入射。(2解析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 沿ON向后折 0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进行实验 【详解】(1)1实验时,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让光贴着纸板入射。(2)2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向后折,让F和E不在同一平面。(3)3当光与法线NO重合时,入射角为0,故反射角也为0。(4)4为了使结论根据有普遍性,应当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进行实验。25放大 投影仪 能 【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像时物距和像距之和最
29、小为凸透镜的4倍焦距,如果选择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则4倍焦距为120cm,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解析放大 投影仪 能 【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像时物距和像距之和最小为凸透镜的4倍焦距,如果选择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则4倍焦距为120cm,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00cm,无法完成实验,所以应该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2 3如图,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2625 大 A 【详解】(1)1 AB段的平均速度为(2)2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3)3测量时必须让解析25 大 A 【详解】(1)1 AB段的平均速度为(2)2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3)3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故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4)4由图知,AC 的路程为8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BC段的平均速度为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