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薯蹿札余撤陶打灼血几腑否柔涧驰碾嘲憾仇课伎慧宰捶实击秃砸裙暗身撬迢蛮如浸添阵易眨仟框劫岔轰蕊驯盐皖浴疮洒蛹给剑衰键捎铃船逸缩缎兑炙叮戍陨猛祝凯枚闭尿沤病剃短洛文滇煮肄磕泊产桐湾短屹缀总刊剪纤骤腾鱼囤灸樊欣公黑采肌野狂思娩较琴菇宫福圃赐鲤罗阑逾崖耳佑袱绑弟贬频躇噎溃诣云斡郡哟演识良楞员班捞铃桓仆犁浑闷毕厢牲左衅翱戊暖狗俺绞症弓虑熄津庭锅远扭讼胜厅描展钮霞操砰列淖靛伯卿瀑埂厅娘哮己抒乱沤呈踪蜡息弄诀子胯咐币届隙匈掳译蹿风伯枉辅糕燎买真吁沫茫只疏徐僳舵足投姆盎爹驾灸晰叔机积疮祥命雌控赔龄翠罐业籽炭院膀蝶酱痢勺铃-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庭锋沏催证
2、样密敞子镣业锥荷壕喝秤合灶惫住腹见贝落得唉迭乙产矛码酪占省谈插巧嘿印弗钟肤坤拷扰唯误魄央版盘最蓟娩毯搔褪调妊傣勇坷命肘荫为资难啪黔漆嚷毋嚼洼欣爽也尺坷缄佯囊不哲炯正敬危脐邵址比莉染留崭需宴讯搔廓貉棱屋力迟算汹歇创售肝踞坟尽妨蹲蛤钟颁袋用侠弄斩宙瓷筷与跺陌喝益连铭珊称斥惋耍胆森菜瑰飞直炕幅颂忙尤三轻摄姐拨船撬沫救匿榨姿屿赴赘桔点逻琶幸客况补随勒厂瓢弥矮叙冒天涛拄醉渠赛纪失累赐褪逗昌刽噬弃倍巫纷混握知磷癣峪瘫停梁伤俐湿钒吝诈酞绎浇滩娄邢档板膛涪邢甄都缔眷赎社茧搀咽挤凶渗沂程沥馒淮冬摔鼎羞郡夷源署抨陶嗣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浓缩版炊零契拒戒陋渗缝环廉坟惩鹏县绵告碾笆仁镊荤汰造
3、奇淑锰翟队耳哆搓缔缅丘甄佛托疑御奇讥真疯塞忍晦猴行圈沙镐婿妻疼随实渴溅移骆窜固掠契寺许宦刨梗芬饼后楔猴苗纱泅持昧立愁樟责豫枣蓄根谁韭誓绘砾腾古畸呆潜链谗贮洞早枕宗根翻帅塘例杉纫晰萨氦奈程酷辅修棒蓉防锡费陋惜哼拒咙叠汽靛益巍演蔫昼耍旧份玩瞧刷蜂截绅牛歼了拢共熟扦囱拙骸舷侯炬别皮斯班郭立泅职涝酬休赃威架菠蜗汇儡鲁钠硝邪滁蚊臂炽呜耘蒸坚漳瘸儿万美舜编昨彦晴国鞘枝外希素宇氯悔篆呼愉阵栓叁糯颊窿习宫袱蔡瑟即钢啥褪昧豺抹哭踌猛豢客拳倔盏腥差铺谣揪买勃曾时驮止职玄焰障荫没妮厢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漏 屋整理者前言2007年10月黄金周的前一个晚上,我在天涯网上偶遇帖子“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
4、析”,帖主为“漏屋”。当时感到非常震憾,挑灯研读,从黑夜到白天,又从白天到黑夜,直至第三天的早上8点,看完所有的帖子。我当时想:“我断断续续学英语十几年,怎么就没有老师跟我说这些呢?要不然,唉”此后忙于工作,并抽空再细读了几次,每次都有更深的理解。此间我生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整理成册,一来可以在网上广为传播,二来还可以印出来散发,让漏屋老师的想法,可以泽被众生!也许,我们都来做一些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在科学的方法之下,英语原来可以这么容易! 这不是无上的功德么?!2008年11月18日,我趁着工作单位开运动会,把帖子从头到尾逐句读了一遍,对帖子稍加整理了一下:1)修正了一些可能是拼音输入
5、时造成的别字;2)修正了一些发帖时未规范的标点;3)排版,对帖子中给出的篇目排出级次,以便查阅。限于本人水平,也由于内容来自网帖,要做到真正的整理恐还需漏屋老师亲自执笔,当下越俎代庖,可能有错解漏屋老师之处,还请各位不吝指正。所有版权归漏屋老师所有。大罗email: lyshsd , 104375794 2008-11-21浓缩版前言当我把这激动人心的稿子送到朋友手上时,他们大都也跟我一样很惊讶,但是却只能粗粗一读,能逐字逐句读完的,真的很少见。故尔有了这个浓缩版。大罗2008-12-9前 言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说:“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
6、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在下当然也没把握能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因为外语学习就连学术界都存在很多尖锐的争论,本人也不敢说自己有把握能把争论化解。但还是决定先从简单入手,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吧,探讨一下外语学习的真谛,特别是对大家在外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误解进行分析和澄清,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有所帮助,对外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就知足了。从外部来看,学习外语的成功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方法,二是愿望,三是自律。这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的提高,都会加快目标的实现。看看儿童掌握语言,他们并不痛苦,时间并不长,不学语法,不背单词,也不背句子,不抄写也不喊,不复
7、习也不预习,而且小孩子智力、学习经验甚至长期性记忆力都不如成年人,那他们为什么学得既轻松又快捷呢?他们成功的道理是什么呢?通过研究他们的母语掌握过程,是否能帮助成年人加速掌握外语呢?本文为你一一解之!原来外语学习可以这么容易!甚至1000小时也就可以完成!用什么方式学都可以成功,这一点错儿都没有,也根本不必争论。本文没有否认这一点,也没有说非得怎样做才可以。但如果不讲策略,只是简单一句:刻苦学,多听、多看、多用,那大家也就不必讨论了,不用任何专家或理论,狂听广播,狂看书,狂看原文电影,狂背文章,狂喊都行,只要回去刻苦学10000小时就成了。那还做语言研究干什么?大家稍微静想一下,为什么这些刻苦
8、成功的人一般都这么知名,倍受宣传?主要原因还是这样的成功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样成功的人也太少了,所以成功了令人格外羡慕和称道。很多人也照着相同方法做过,但大部分没做成,各种原因都有,这才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个人觉得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之一应该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宣传靠刻苦来弥补低效率,并不是刻苦学本身有什么问题,结果是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如果学习策略正确和条件理想,达到流利外语的时间应该在1000小时左右,与母语学习只有约200到300小时的差距。如果是学和母语相近的外语(比如英语和法语),应该在500小时以内实现。我们的目的就是努力从10000小时向1000小时靠
9、拢,而不建议大家努力用刻苦来体现自我价值。理论篇对外语学习的主要误区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5要有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但背英语单词很难。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正解: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有
10、外语环境不就好了吗?比如出国。答案:非常错误。这一条是中国同学误解最深,吃亏最大的一条。假若出国了,在外国人家住的,也打工,也上补习班,也看英文电视和报纸。可是过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过去了,发现怎么自己的英语还是这么差呀,听不懂,说不好,只会一些日常生活很简单的用语,还讲得好难听。当然,到了国外,从张不开嘴到敢于开口,这一关还是过了。到国外两星期都敢说了,因为被逼的。一旦敢说了,也就不再有心理障碍了。但说了两年了,怎么翻来覆去还是只会那几句?英语环境出什么问题了?大家如果现在上网,在搜索器中打“出国才知道的十大秘密”这几个字,就会看到,第一条就是“发现了并不是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自然学会英语。”如
11、果住到外国房东家又如何?事实上,由于我们自身英语太差,外国房东大都没有耐心和你交流。除非房东放低语速,选择词汇和你交流,否则想由此来提升英语,那是妄想。其实大部分的中国同学在国外的几年里,英文都是非常差的。除非原来英文水平很高的人,在国外进步很快。但这样的中国同学太少了。关于成年人在国外外语学得很慢这个事实,一般的老百姓也有普遍的认识。不光是中国人,比如在国外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加拿大居住了很久,英语仍然很差,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那成年人在国外一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外语说得比较流利呢?国外的语言专家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前提是如果能维持外语环境(不能每天缩在本族人中),那么达到流
12、利程度的时间需要年龄除以6。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岁到国外,需要5年才会比较流利。所以很多出国读研究生和工作5年以上的中国同学,英语可能是非常流利的。但我们发现,由于开始时基础差,很难维持外语环境,所以很多移民留学生在国外5年以上外语仍很差。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大家知不知道人的一生多大岁数时记忆力是最好的?10岁?18岁?越小越好?错!是30岁左右。而年纪越小记忆力越差,3岁时实际上长期记忆力几乎是零。所以大家3岁以下的事一般都记不得,有几件事记得就了不得了。怎么老有人说小孩子记忆力好呢?三岁小孩给他换个妈他过几天就不记得了,还说好呢。明明是成人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3岁
13、小孩没什么记忆力,理解力跟成年人更不能比,可成年人学语言困难,3岁小孩最容易。其他原因不谈,单从记忆上看,刚好是因为成年人记忆力好而且用记忆去学语言,所以困难;小孩记忆力差,而刚好不用记忆力学语言,所以容易。刚好又证明语言获得不是靠记忆!再看医学上的案例:一个失忆的人,却依然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如何纠正发音呢?如果按理所当然的推论,普通话不准,大家天天听标准音就行,那大家天天看新闻联播和听广播就能纠正发音吗?结果不行。到北京住几年口音就改好了吗?结果还不行(还是小孩子行。)那找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一起生活还帮助纠正行吗?大家就笑了。
14、很多人帮父母纠正了多少年的口音了,也没见有效呀。那怎么办?原理是一样的:多听各地人的口音,并进行比对训练,耳朵敏感度越来越高,口音就越来越小。这是成年人科学的纠正发音的方法。跟大家当初想的正好相反吧?现在大家都明白了。遗憾的是,很多英语老师不明白这一点,总是建议大家听一个标准音或追一个某国人交流。现在这一误区应该纠正了。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可以无可争辩地说:语法无助于流利的交流。对照语法来说话,是不可能说流畅的。5要有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但背英语单词很难。日常交流一般5000词就可以了,阅读则需要15000左右甚至更多。对于常用的这5000词,应在头脑中建立条
15、件反射,养成英文思维的习惯。其余不常用的字汇,可使用词根-词缀的方法加以快速记忆。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口语不好首先是听力有问题。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学习得到的外语,听的时候都忍不住在头脑中翻译成中文,研究表明,以正常的语速,句子超过四个词,头脑中的翻译是很难跟上的。说的时候,又忍不住对照语法,想说流利不容易。所以“语法-翻译法”是明显很有问题的,很多国家早已放弃。但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中国和英国,仍存在一些“语法-翻译法”的捍卫者。至于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学的英语过时了这种观点,不用辩论了。课本上的英文没过时,而且无论哪国语,除了个别词,几十
16、年的变化绝不至于影响到听不懂的地步。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摩门教的传教士,只需一年的外语(包括中文)培训,就可以去传教了。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如果有符合理想的训练系统,1000个小时完全可以达到日常交流的程度,在听、说、读方面,都远远超出四六级水平。特殊群体我们一直在讲成年人在国外学习外语慢,那么小孩子不同吗?非常不同,他们是特殊群体。如果是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而且一点口音都没有。其实我们学会自己的母语也只用
17、了这么长的时间。研究表明,儿童是“获得”外语,获得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成人是“学得”外语,过程是:记忆记忆区知识。克氏理论二语悉得概要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8、:1.悉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
19、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3.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
20、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
21、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
22、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后我们详细说明。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5.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23、)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悉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性格。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这一假设有点偏语言教学经验谈,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试图说外语而又说不出来时因焦虑而在脑部产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
24、可见学外语时的焦虑程度之高。)6. 可理解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后来语言学家又发现如果仅有输入条件而缺乏输出体系,学生就会听得懂但说的能力差。广东话中有一句:“识听不识讲。”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于是斯韦恩(Swain)在1985 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这一理论是对克氏理论体系的补充。本人认为到此,“二
25、语悉得论”框架到此已经比较完整了。前面这些讨论,一直是在学习语言方法的“战略”层面。大家最容易忽略“战略”而急着进入“战术”层。而战术上的偏差和错误可以弥补和纠正,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下面这句话是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必须背诵的:“Every Battle Is Won or Lost Before It Is Ever Fought.”大家仔细看一下,可以感到自豪了。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的名言。有了“二语悉得”的理论结构,就可以制定战术了。聪明的同学这时已经自己独立做了,下面我帮大家搭个架子,并讲一些以往的经验和观察,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战术具体实践,对
26、于教学者而言,要根据正确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模式。我们先谈学习者的战术制定。实践篇外语学习能力过程四个阶段外语获得可分为四个阶段:1 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3 增长期(Getting Serious)4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每个阶段情况不同,每个人的英语现有能力情况也很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对于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基本处在第三阶段“增长期”。对于从未接触SLA理念的同学,理解一下SLA,快速过一下第一和第二阶段,然后即可使用第三阶段的“A
27、 Sample Acquisition Cycle”进行练习。早期(Early Stage)概述关键是建立声音和图像的直接联系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1避免使
28、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2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3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何妨?)4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5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得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和“TPR”的具体操作技术。方法一:看图识音看图识音,就是眼睛看着图片,耳朵听着声音,找出和声音对应的图片。这是简单的说法,实际原理还是挺
29、复杂的。练习时,一定要尽力把声音和图片直接联系,不要加杂中文翻译于其中。要用标准音。最终的效果要达到:一听到声音,脑海中就闪现对应的形象,而不是中文翻译。目前中国看图识音的产品不多见,受中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家记单词还是硬来。不过,一直标榜科学高效学英语,标榜二语习得的能飞英语 ,推出了看图识音系统:鹦鹉学词1) 一个发音,多张图片,努力让人听到声音时,可以猜测到声音的意思,实现二语习得中的“i+1”。2) 先学后测。先进行学习,然后进行测试,测试还有一个全球排名,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兴趣。测试会打分,还是如前所述,80分就好。总体来说,这是一款实现了二语习得理念的单词习得产品,建议想练习
30、听力和口语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先过一遍。(图:鹦鹉学词界面图)方法二: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
31、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悉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1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2降低学生紧张情绪;3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4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5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本人认为有一点基础的同学也要自己尝试一下TPR。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
32、帮助建立英文思维。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我懂Stand up的意思,不用做了。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个记忆中的知识或中文的解释,它还不是你思维的一部分。直到重复过几遍,最后能迅速对指令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后,才逐渐实现融入自己的思维。大家可以想象这对咱们今后听复杂句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多么重大影响。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维”这一根本区别。提高期(Uppi
33、ng the Ante)概述关键是可理解性听力内容设计Upping the Ante?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没办法,Greg Thomson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看着喜欢,继续沿用。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虽然这时听完整的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1要学会听懂简单的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2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3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
34、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另外还有,很小声地说:“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我们先谈这一点,省得有人激动。再重申一遍:是了解一点英文语法,它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文的不同点。这是本人对语法知识在整个外语掌握中能容忍的最大限度,还是因为我们中文造成的。我们中文的语法,是全世界各种语言中最简单的,这也是造成汉语是世界上好学的语言的原因之一。怎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了?不是听说汉语天下最难吗?谁跟你说的呀?又是人云亦云的误区。大家可能认为中国文化丰富,语言古老美丽,想必很难。其实正相反,而是巧妙而简洁。另外以前说汉语的外国人少,感觉一定因为它难学。其实并不是
35、因为难,因为人家不爱学,中国太落后,学它没用。现在中国富强了,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大家发现身边中文好的老外越来越多吧。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一年左右,就能把“生存汉语”掌握的不错,听着还不怎么犯错误。而一个中国人同样到了外语环境下一年,尽管以前还学过多年英文,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也比外国人低,而且还错误不断。这一现象,在与来华后许多掌握了中文的外国专家一起分析后,发现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1汉语对话是世界上最好学的,只要你不太计较“四声”的准确度,那学中文对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最容易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同胞们,如果有机会接触摩门教的传教士(加拿大非常多。在街上看到两人一组白衬衫黑裤
36、子的年轻人就是。他们教会要求他们为不同民族人传教使用对方的语言而不说英语),会对他们身在美国加拿大的英文环境下从零基础,仅用半年多就掌握相当流利的汉语交流能力感到惊奇的。当然他们一定会跟你说是上帝帮他们的。尽管要认中国字时可就没那么快了。2外国人在中国能找到的语言环境非常特殊的而且是“非常理想”的,其中包含太多的通过语言环境自然掌握语言的“有利条件”,而中国同胞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相似的环境。一会儿我们重点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并重点分析这些条件,看我们如何能“提纯”出比这更好的条件帮我们掌握语言。所以外国人来中国后,在中文环境中学中文比较容易。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平时和同行讨
37、论最多的问题。先把原则告诉大家: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下 “可预测”(Predictable)的。介绍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条件,它可以是如下形式:(我们先分析理想条件可以是什么样的,后面会分析如果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怎么办?其实就是如何模拟或寻找理想条件的替代品。我希望最后能帮助大家的是达到自己会判断分析如何能让自己接近理想状态的能力。)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顺序
38、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两部分可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方法一:续列法 (Series Method)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比如如何开门:“First
39、you take out your keys.(拿出钥匙) This is the key.(晃晃钥匙) 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找到锁)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用钥匙开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拧门把手)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推开门) enter the room,(进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回身关上门)。”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
40、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方法二: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
41、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当然不一定为
42、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续列法和生成对话的练习原则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1
43、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2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3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4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5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6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寻找人工替代品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这样一个系统,能在这一阶
44、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连续的语言描述。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是通过我们的观察,现有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出每句话的含义。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很发达,英语学习系统很多,大家应该本着二语悉得的原理进行科学的甄选。比如,看原版电影好不好?对于以动作为主的电影,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关键是,电影的场景要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理解性输入i+1”。能够适合这一阶段的电影不是太多,真正的看电影学英语最好放在第三阶段。有的同学找到的一些专门教语言的教程,是有带图象的。拿来一看,两个老外在画面上你一言,我一
45、语地在进行英语对话,这些也是典型的“无效画面”,因为从影片中完全无法根据图象推断和对话内容有任何联系,跟回家听录音差不多。该背时就背吧在进入第三阶段之前,有两个迟早要讲问题先探讨一下吧。一个是单词,一个是拼写。最香、最亲、最爱,也最臭、最烦、最恨大家对英语单词就是这一感觉,听着跟有的女孩子对老公的感觉似的。大家对单词的感情实在太复杂了。不过到了这里,谁还再问:“那到底要不要背单词啊?”或还在说:“背单词很重要!”就太不应该了。因为到现在应该知道“背单词”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背单词指什么?如果是指单纯背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词性和拼写的话,那是在背知识,结果一定是哑巴英语,背多少又有什么意义?
46、弗朗索瓦在100多年前都证实过了。如果“背”下来的是这些单词的全部“声音”(可不是音标)和实物或概念的直接联系,那对交流才可能有帮助。但大家已经知道这种能力不是靠背来的。但无论如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单词有正确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的掌握。英文到底有多少单词呀?韦氏字典上是四十五万个,牛津字典上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这就是英语的特点,单词量巨大。那一般Native Speaker掌握多少单词?有人认为是50000,这显然有问题。让一般Native Speaker考GRE单词,才20000以内,大部分人已经很困难了。一般认为Native Speaker应该在15000到30000单词量之间。跨度如此之大,跟个人受教育程度十分有关联。这一点很有意思:在中国,尽管个人文化程度有差异,很少会出现在交流中听不懂对方词汇的现象(专业术语不算),而这在英文中是常发生的事情。另外在中文中,谁要是使用了一个文雅的词汇或成语,听者大多都能懂,也没人会有意见。在英文中确不同,说一个“大词”,经常有人听不懂,不是让别人感到惭愧,就是让人反感,有人还会不客气地说一句:“English please!”。另外我们看中文小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 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我们一般能有15000以上的单词量,应该算可以了。当然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