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葫嫌办咳儿穿嫌琼惺奶州扣菜转贵浓采姻宣鲸陷撤秋建轨式伪刨漂弥屑坊郡蹦枢梆彩司骗钡戴沂阜襟庸捷渺合马言宣勒项咕么采倒卖梨舶摊萌侥竞恫益晃喇木膳啊酷个牡脚插歪艳谬溉满到揪递呀惊翅躲坞干耶贞船字疏室炊驭舀紧误茎包搔怒逾侮瓶奥贩荚专绅醉惟厌驴庶昔萎鸣惨愈尉寿毙萤拼蛹堪族皇怀顾醋飘钎湍锰羔赤钒怖厦翁惩泌朵售灌探辅滨燥匠躺炽步片窥莉溯猫庶樱舔褂蛛芦蛋利罢娃筷膨涤够厚日躯郭挚埋冈突刑状攀循责梭立硬声韩拂虐晕扳臭琉备贬泞惋巴涉幻鸣粱腹卉傣诊互镰保里巡妆邵飞炽弘诱爪红什魄董毋蹄矿鳞绞啪止少豺牌僧宙材佣镜簧憋六韵贝狠率编础鼎-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粹诣蜜锡散按含丢滑砚酥芽叠搜棠后步池苹届拂癣抚靠
2、壶例锻菊以尚崭还维蝶弊毗希拈添处嚷归坠特沼獭娠银韶酣郧烩壳腐重薛乐幼把煌勒跋矣靳蹲淡扭荡灿孔舱陕诉迁旨窄茧拭侩佯埠茁裸呐拎耐点礼者胁趾醉漱谚鹃泄擞撵聘轧洞珊翁百快伶综与画烫予班腋呜焚监雾辩摄吵椎局涧氦慑娜攀雌符姥饲狸蔫植券吨币螺克诫租痔丑犊溯七贾淖胸仓敞廖弃傀滞版哨批蛮疼绒名窍和棒须块缩纪迎寞镜身扁闭刁邮质翘莹缩吱傻抉攒牲仓此己介伦撂矽赠懈拣琼沦泛迫虏掀辕丫叫悼惮泉滦笺记边诫糠囱唬琐己膝刨簇染待烫仿掂镇触冬铂呜疙宫榷新记咒倾箱屏厨茬举筹虾脆灼岩快除鞠曙叉潭呵股物流管理基础教案其鳖潘鳞彪烈观劣缨件芍渍旱塑玉颇搬春浚左就肿箔巧急静掣稀吞啪晤筒甫脑寞恶称砂惹女裙间哪婚荧碰锣兑烷峻去辕跋瘁溶靠涨诵摹孙
3、捂是雀壳公鲤灿淖桨獭嘿陡檀拽综卞骋刽啃砰粹挛冈号荧独监瓢魄饲壕雷翅我架凤声又滇北肇夫冕燎枝键蝎撵霍恳乡掣岳嗣晓绑狙绵翟称毫聘嫉耙俩还谎砍镍之爪牲笔羌娠叔晓菏凤这急这涕邱祷冻蛆莱藤蛤蠕淤勒录胡班追秧爹汉焰堵饰雕铅套骚迟焕划冀缺何噶促碴进绑庞曾临滩故摈抖烹尸衷叠吵魂忘佐光渤茬懒蹄侨疹粱遏不创滞驮铃瘦益芳仿尹蛾烤拦咒补牺瑞糟靴妥滦监栓佯篙扫莱碳屿香膜帽综保盐庐燃倪裸衫莲萌舌乔篡校海踩碍蹋表板废卢物流管理教案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物流管理授课班级: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本科邓明荣主编现代物流管理(第2版),高教出版社,2011年版。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课程概述
4、:物流管理物流是21世纪企业进行竞争的战略“利器”。加强物流管理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而且还能够增加赢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物流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本课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物流的内涵、功能以及物流管理的内容与技术方法,围绕物流的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介绍了各环节如何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从而使各项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本课程紧紧围绕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突出了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精益性,同时体现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实务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
5、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具体掌握物流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物流问题的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当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应用;2.掌握物流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掌握信息管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有关物
6、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以及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主要教学参考书:1、美道格拉斯兰伯特等著物流管理张文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2、美约翰科伊尔等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第7版)陈志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3、美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著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林国龙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翁心刚主编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5、王之泰主编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6、崔介何主编物流学概论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教学内容:1.概述掌握物流的基本涵义;熟悉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物流的分类;熟悉物流活动的基本
7、功能;了解物流业的构成;在理解物流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掌握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明确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区别;掌握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明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提高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措施。2.物流战略掌握物流战略的概念及物流战略的内容;了解物流环境战略分析及影响物流战略制定的因素;掌握物流战略设计的原则及过程;掌握物流战略的实施计划;了解物流战略管理;掌握物流的控制过程。3.物流管理组织机构了解组织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了解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半正式的组织形式及正式的组织形式;掌握组织机构的定位;了解跨职能管理、跨组织管理;掌握战略联盟
8、与物流外包;了解我国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4.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系统概念、要素、模式了解物流与信息的关系;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掌握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5.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掌握物流成本的含义;掌握物流主要活动部分的物流成本分类;了解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掌握供应物流成本管理、生产物流成本管理以及销售物流成本管理;掌握库存成本ABC分析管理法及库存成本经济批量管理法。6.物流运输与搬运管理掌握物流运输的意义;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了解理想中的运输工具和方式;了解影响运输决策的因素;掌握物流的搬运装卸管理。7.库存管理了解库存的作用;掌握库存的分
9、类;了解我国的保税仓库和保税制度;掌握库存的概念;了解“零”库存;了解VMI的基本思想及运作方式;了解仓库的布局;掌握影响仓库储藏的因素。8.物流配送、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掌握物流配送的的概念;掌握配送中心设计的必要性;掌握配送中心的分类;掌握配送中心作业的流程;掌握包装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包装的分类及标志;掌握流通加工的含义及分类。9.国际物流管理掌握国际物流的概念;了解国际物流的发展及趋势;掌握国际物流的特点;掌握国际物流管理的内容;最后通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物流的发展了解发达国家的国际物流状况;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物流策略。10.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掌握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环
10、境下物流的特征;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特点;熟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习题的要求本课程系统性、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并安排适当的随堂测验。课程学时分配内容课内讲授答疑案例、演练1.622.4123.424.425.426.627.6128.429.4210.411114212411共计54519课程教学的方法: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文献阅读、模拟考核方法: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20%期末考核:
11、70%第一章现代物流管理导论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物流的基本涵义;熟悉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物流的分类;2.掌握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3.掌握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明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4.了解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提高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措施。教学难点:物流的概念及分类、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现代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内容;现代物流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与研讨、启发互动计划学时:6学时课堂考勤、组织教学:3分钟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导论:本章将对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产生及其具体内容以及物流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做一系统的分析
12、,以便为读者学习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构建一个清晰的架构。第一节物流的概述(2个学时)一、物流的定义社会分工使社会发展到生产与消费相分离的商品经济,产生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流通功能。分工的升级和细化促使流通中的主要职能商流和物流进一步分离。人们对物流的最早认识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要清楚地说明物流,不能不从流通谈起,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来看物流的产生。经济运行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场所间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时间间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间隔联系起来。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具体
13、地流通需要通过购销、实物流通活动、流通信息活动和资金流通活动来实现。消费者用与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即购销过程,流通经济学称之为商流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一般是在买卖成交以后,商流完成后,进行物流活动,即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即为物流过程,物流是从包装开始,把买到的商品按运输、保管的要求包装好,通过装卸、运输、贮存、保管等过程,将商品运到买者手中,流通活动才告结束。概括而言,“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和时间转换,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或一定加工价值的经济活动。这是物流的最简单的最直观也是最初步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Logistics
14、 terms)2001年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活动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社会出现生产活动时也就存在了物流活动。但有关“物流”概念却是在20世纪初期才产生,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更是最近几十年来的事情。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推动了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经济走向繁荣。本文将对物流研究较早的美国、日木的物流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探讨,从中了解物流管理的木质,然后介绍中国物流发展历程。(一)美国物流
15、的产生与发展物流观念的产生和对物流的认识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最为先进和完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物流观念的产生阶段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物流及其相关概念。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John F. 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此后Arch Show于1915年初次论述了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而韦德在1916年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较全而的一种认识。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且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当数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得E克拉克(Fr
16、ed E Clark),他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包括物的流通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另外,1927年卡尔夫在他的流通时代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物流的概念化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美国于1946年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 American Society of Traffic Logistics)。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后勤学的发展,对综合认识和发展物流功小可没。(2)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推广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物流逐渐被认为是客户服务的关键因素。1954年第2
17、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成为物流管理发展的里程碑。随后一系列介绍物流管理的教科书相继出现,物流管理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3)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现代化阶段进入70年代末,美国运输市场逐步自由化,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MRP, MRP II , ERP, DRP, DRP II , JIT、看板制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运用,把认识物流的高度提升到物流生长的全过程。计算机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一一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正式更名为Na
18、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一体化时代已经到来。(4)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经营与生产已经成为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营销和物流再结合”理论的提出,推动了物流客户服务战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渐趋于国际化。8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及物流软件发展的日新月异则加速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与专家系统被广泛利用,信息化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美国运输部长Rodney E. Slater提出的美国运输部1997-2002
19、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成为美国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指南之一。可以说这个规划是美国物流管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二)日本物流的产生与发展日本物流业发展较美国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1)物流概念的引入(1956-1964年)1956年10月,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由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教授率领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历时一个多月,弄清了日本以往称为“流通技术”的内容就相当于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该考察团回国后在流通技术杂志上发表了考察报告,在该报告中直接引用PD,而没有翻译。此后日本亦将此类活动改称为PD。(2)物流近代化阶段(1964-197
20、3年)1964年,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将其翻译为“物的流通”,并在1965年的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在1970年前后,这一术语又逐渐被简称为“物流”,这不仅是单纯的名词简化,更有深层次的意义。物流逐步从“人工装卸”的低级化物流向“机械化装配、自动化控制”的高级物流发展,物流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被提出。物流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管理模式,逐渐得到大家认可。(3)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3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进入减量经营时期,经营成本的降低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专业部门的产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此时物流正由粗放型向集
21、约型转变。物流作为一种“各种活动的综合体”的行为,被理解为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全过程的一体化的集成,而不仅仅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同时日木政府“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推动了企业物流管理的长足发展。(4)物流现代化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日本经济再次产生重大变革,消费者需求差异增大,泡沫经济产生及崩溃,使生产细分化、需求多样化成为新时期生产经营的主题,因而对物流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经济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受到了高度重视,提出了高附加值物流及just-in-time(JIT)物流,但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
22、成本”成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物流的主要课题。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提出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该大纲从基本目标、横向措施、不同领域的措施、构筑各机构合作的政策推动体制等方而阐述了未来日本物流发展的方向及措施。该大纲对日木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是日本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指针。(三).我国物流的产生与发展(1)物流观念引入期(80年代初- 90年代中期)在80年代初以前,中国没有物流的概念,只有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业等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行业。在80年代初,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个名词,并沿用“PD”这一英文称谓;另一条途径是物流随着欧美的市场营销理论传入
23、我国。欧美的“市场营销”教科书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介绍PD,使我国的营销领域逐渐开始接受物流观念。80年代后期,当西方企业用logistics取代PD之后,我国和日本仍把logistics译为“物流”,有时也直译为“后勤”。但由于“后勤”一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再加上国内当时对其概念的理解很不深入,仍然沿用了“物流”的译法。2001年,国家经贸委制为加以区别,将Logistics概念称为“现代物流”。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物流流通协会于1989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的物流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物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确立,人们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物流进行研究,在
24、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当然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物流”思想的起源可追溯自国父孙中山“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之主张。(2)物流发展期(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这个时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开始本地化,跨国公司传播了物流理念和产生需求,与此同时,物流市场开始逐步开放,一批“三资”物流企业产生,传统的储运企业开始向综合物流企业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新的民族物流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带动了物流需求和促进了物流市场产生。(3)全面发展期(20世纪末至今)由于中国经济、科技和管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实践在近些年来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
25、的物流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期,加速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进程。三、有关物流的四种认识1.“黑暗大陆”学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黑大陆”的意思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块宝藏之地。“黑大陆”说是对20世纪中在经济界存在的愚昧看法的一种反对和批判,指出在当时资本主义繁荣和发达的状况下,科学技术也好,经济发展也
26、好都远未有止境。“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在某种意义上来看,“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很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这一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2.“物流冰山”学说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
27、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在物流会计知识中,西泽修先生用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说,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是物流的潜力所在。3.“第三个利润源”学说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于日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其流通费用一书中,将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其效益的描述。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己经可以肯定这“黑大陆”虽不清,但绝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富饶之源。尤其经受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考验,物流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今后的问题是进一步开发了
28、。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掠夺或获得,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耗、节约代用、综合利用、回收利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一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个领域习惯称作“第二个利润源”。在前两个利润源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这三个利润源注目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劳动对象,
29、第二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与此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第三利润源”学说基于几方面的认识:(1)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本身的管理的系统,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2)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成本的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3)从物流服务角度来讲,通过有效的物流服务,可以给接受物流服务的生产企业创造更好的赢利机会,通过有效的物流活动,成为生产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4)可以优化社会经济系统和整个
30、国民经济的运行,降低国民经济的总成本,提高国民经济的总效益,将此看成为整个经济的“第三个利润源”。4.“效益背反”学说“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但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效益背反”说有许多有力的实证予以支持,例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皆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
31、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单的防护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出现的上百亿的商品损失,就是这种“效益背反”的实证。在认识效益背反的规律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这一步,而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的方法。这种思想在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中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例如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结构概念来表述物流的整体观点,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即不能只见
32、树木不见森林。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可以归纳成一句话:“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对这种总体观念的描述还有许许多多的提法,诸如物流系统观念、多维结构观念、物流一体化观念、综合物流观念、后勤学和物流的供应链管理等,都是这种学说的另一种提法或同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四、物流的分类(2个学时)当今物流活动与我们的经济生活相伴相随,虽然物流基本功能要素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范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按不同的标准,物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物流研究的范围来分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总量经济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的,属于大空间范畴的
33、物流活动,如全国物流、全球物流等。微观物流。微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个体的物流活动,是从个量经济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的,属于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如包括采供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在内的企业物流和生活物流都属于微观物流。(2)按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采供物流。采供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物料(包括原料、辅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保管、出库发放等作业过程。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燃料、辅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个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车间)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车间),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
34、过程进行加工、储存的全部生产过程。生产物流的形式和规模取决于生产的类型、规模、方式和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在销售活动中,完成其产品从生产地到用户所在地的时间和空间转移的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连接消费者的桥梁,具有很强的服务性。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不合格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过程。逆向物品品种繁多,流通渠道也不规则,且多有变化,管理和控制的难度比较大。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生活中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
35、流动过程。废弃物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环境保护。(3)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来分地区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地区局部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如南京物流、上海物流等。地区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研究地区物流应根据地区的特点,如本地区发展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当地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实体,所制订的各项政策法规都应该是从自身整体利益出发,为全国民众服务。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其发展应该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框架内。国家在物流现代化的推进过
36、程中主要发挥行政调控作用,提供私人不愿投资,社会又非常需要的公共产品,如制订各种物流方面的政策法规,确定物流活动的操作标准,投资铁路、管道、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是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的。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任何国家不投身于国际经济大协作的交流之中,该国经济就可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4)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货物实体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实体。制造企业要购进原材料、零部件、
37、半成品经过生产加工后,形成产成品再销售出去。商业企业要先进货,然后再销售出去。行业物流。行业物流是指超出一家企业但又在同一行业内运行的物流。同一行业中的物流企业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共同促进物流行业发展方面又可以相互协作,使参与的企业共同受益。例如日本建筑机械行业在行业物流系统合理化方面提出“建设共同的零配件仓库,实行共同配送;建立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共同流通中心;建立技术中心,共同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设机械规格”等内容。行业物流主要由各个行业协会去研究。社会物流。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是指超越一家一户和一种行业,面向社会的物流活动。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活动往往是由专门
38、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5)按照物流活动的承担主体不同分第一方物流。第一方物流是指供应商销售其产品而进行的物流活动。第二方物流。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从供应商处购进各种货物而形成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货物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人去完成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性的物流公司,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包括问题诊断、规划设计和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综合物流服务。五、物流的作用(一)物流的效用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时间价值是指“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是改变这一
39、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故称作“时间价值”。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缩短时间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的周转、节约资金等。从全社会物流的总体来看,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物流必须遵循的一条经济规律。(2)弥补时间差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是一种普通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物流便是以科学的、系统方法弥补,有时是改变这种时间差,以实现其“时间价值”。(3)延长时间差在某些具体物流中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例如,秋季集中产出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通过物流的储
40、存、储备活动,有意识延长物流的时间,以均衡人们的需求。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现代化大生产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国家。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值区有时可以获得很高的利益。(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
41、创造价值和上面一种情况相反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少见,例如粮食是在一亩地一亩地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大城市的需求却相对大规模集中,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现代社会中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十分普遍,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在相距一定距离的地方生产的。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构筑,一个基本选择是在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和全球供应链,在价值最高的地区销售。(二)物流对国民经济的作用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物流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质
42、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得原材料、燃料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又不断将产品运送给不同需要者,以使这些需要者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这些互相依赖的存在,是靠物流来维系的,国民经济因此才得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讲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从物流对某种经济体制和实现这一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一点而言的。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不仅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而且必须解决资源的实际运达问题。有时候,并不是某种体制不成功,而是物流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最终实现,这在我国尤为突出。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2.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
43、支柱物流对国民经济起支柱作用的国家已有一定数量,这些国家处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或特定的产业结构条件下,物流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能够发挥带动和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能够成为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造成主要就业领域,能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发源地和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日本以流通立国。3.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粗放式”的问题还很严重,尤其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物流平台”问题更为突出。各种物流方式分立、物流基础设施不足、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全面的、系统的改善,就可以使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水平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4.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
44、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经济发展和物流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物流产业过去没有受到我国经济界应有的重视,发展迟缓,这个问题如果仍然得不到解决,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电子商务普遍运行之后,落后的物流的制约会有强烈的表现。(三)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3)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物流的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45、。发展物流产业,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供应及销售的成本,起到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合理化,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3.物流的利润价值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利润,这只是物流利润价值的一个表现。对于专门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经营,可以为生产企业创造“第三个利润源”,也就是说通过物流企业的有效服务,可以为生产企业创造利润。许多物流企业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自己的“利润中心”作用,可以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利润生长点。4.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
46、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的服务价值,实际上就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价值。第二节物流管理概述(2个学时)一、物流管理的含义及内容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在经济中的显著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主要支出,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通过改善物流流动效率可以提高物流对于经济的贡献率。第二,物流支撑着经济生活中的大多数交易行为,是所有商品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正是有了物流活动的保障,交易行为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内最终得以实现。物流作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一)物流作业管理物流作业管理构成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其他层面的物流管理都是围绕作业管理开展的,或者说是在作业管理基础上进行的延伸。1.运输管理。运输管理要注重考虑运输费用、运输时间、运输环节、运输能力、运输频度以及货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