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26239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一、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生物医学模式疾病的产生的原因不是机械的、物理的,就是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是这些因素对机体的剌激或侵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角度去研究它、发展它,而且,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先影响人的情绪,然后再通过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而导致各种疾病。1.、心理刺激的来源:心 理 刺 激:一 般 来 源 于 社 会 活 动 或 精 神 生 活 对 人 体 的剌激。较常见的心理刺激来源有:(一)学习与工作中的问题(二)人事关系(三)恋爱与婚姻问题(四)家庭问题(五)意外事件(六)非现实

2、性、想象性心理刺激来源于社会活动、精神生活的刺激,是否一定成为心理刺激决定于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客观刺激的性质,二是主体的态度。两方面结合起来,若能够引起当事人的情绪反应(特别是消极情绪反应),即可成为心理剌激。2.3.、降低心理刺激的途径:(1)自幼培养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因为它比消极、悲观、狭隘的性格更有利于精神健康。(2)根据个人能力资源扬长避短,制定个人的理想、愿望与奋斗目标,经过努力促其实现,则成功的机会较大,维持精神健康也有较大的把握。(3)高度重视家庭关系。(4)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即将降临之际,必须事先做好两手打算,先有充分的精神准备。(5)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

3、张与慢性消耗状态。(6)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自己稳定的价值系统即人生观,作为指导自己行为方式与情感生活的根本动力。4.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二)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三)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四)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环境应激问题 1.学校环境的变迁 2.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 3.生活习惯的变化 5.(二)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 1.“理想自我”,与现实矛盾的不适应。2.在“发展自我”,过程中的不适应。3.自我统一性的确立及其混乱。(三)人际关系及人格中的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障碍。2

4、.人格中的不完满。3.动机变化的不适应。(四)与性有关的不适应 1.性意识的困扰。2.性行为的心理问题。3.性行为异常。4.性伤害后的心理问题。5.失恋造成的不适应。6.对自己身体意象的不适应。(五)其他 1.对重大丧失的不适应。2.早年伤害性体验带来的不适应6.四、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学习障碍 1.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现“理想间隙期”,致使学习动机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2)专业思想未确立,学习兴趣不大。(3)对学习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认识不够。(4)不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根据学

5、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调适:(1)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2)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3)学会运用思维阻断法。7.2.考试焦虑与怯场 引起考试异常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评价能力的影响。(2)生活规律失常的影响。(3)人格因素的影响。调适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要正确评价考试。(2)实事求是。(3)制定适当的目标。(4)良好的心理素质。(5)考场上的放松。具体做法是: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在深呼吸的同时,收紧双拳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出,并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二)情绪障碍 1.烦恼。2.焦虑。3.抑郁。4.暴躁。5.冷漠。大学生

6、处于各种生活压力之中,产生上述消极情绪是难免的,对待消极情绪,一方面要加以适当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加以疏导和宣泄。8.心理学家认为,以下几种调适方法是行之有效的:(1)改变认识角度。(2)雾里看花。(3)合理宣泄。(4)情绪转移。(5)升华。(三)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1.自傲 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2.自卑 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3.虚荣 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全面、深刻的自我认知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客观地认识自我。

7、(2)正确地对待自我。(3)有效地控制自我。9.(四)人际障碍 1.自我中心 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即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即我想获得什么利益就应获得什么利益。2.心理不相容 即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而苦恼焦虑。3.羞怯 主要表现为:自卑性羞怯。敏感性羞怯。挫折性羞怯。习惯性羞怯。4.角色困惑 大学生的角色困惑主要表现为:与同龄朋友、同学交往时,“一视同仁”;与老师或长辈交往时,“平等互利”,导致交往失败。对于人际交往障碍的调控措施:1.遵守交往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2.增加自信心。3.恰当的角色扮演

8、。10.(五)人格障碍(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所谓内在不协调,是指一种或几种人格特征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并引起了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偏执型人格 主要特点是固执、多疑、情感不稳、心胸狭隘、好嫉妒。2.分裂型人格 主要表现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3.情感高涨或低落性人格 主要特点是某种突出的情绪状态在患者一生中占着优势,其情绪变化与外界环境没有关系。11.4.爆发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自己

9、完全不能控制。5.强迫型人格 在平时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过分自我克制和关注。6.癔病型人格 主要特点是过分做作、夸张,高度自我为中心,通过戏剧性行为而引人注意。7.衰弱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和主动精神,被动地服从别人的愿望;精力不足,易感疲劳,常为小事伤感,缺乏生活的乐趣。有必要说明,有些正常人的人格有时也可能具有病态人格的近似特征,但其持续时间和强度并未超出正常的限度。因此,不能轻易将他们称为病态人格。12.五、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心理不健康的进一步恶化,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身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等。(一)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是一种主要因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上的疾病。这种疾病

10、的症状表现是生理的,但其起因却是心理的,没有直接的生理病因。一般说在患心身疾病之前,往往都有过一段心理的不正常状态,如情绪压力、长期紧张或焦虑,特别是极度的气愤或恼怒。2.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 心理素质 心身反应 应激源 遗传因素 心身紊乱 环境因素 遗传缺陷 脆弱器官 致病物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发病中诸因素的关系图13.3.心身疾病的种类 循环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和昏厥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血管过敏性鼻炎、神经性咳嗽等;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和结肠过敏等;泌尿生殖系统阳萎、月经紊乱、经前紧张症和神经性多尿等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

11、状腺机能亢进等;神经系统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斑疹和 多汗症等 其他如癌肿、妊娠中毒症和青光眼等。1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必须强调按双重计划进行治疗。(1).躯体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炙治疗、理疗等。(2).心理治疗包括解释、劝导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气功治疗。(3).精神药物治疗。(4).社会治疗去除心理社会剌激因素,争取患者亲人及社会力量对治疗的支持。(二)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的心理疾病,即神经系统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而仅仅是功能的降低或失调。在大学生中常见的有:15.1.神经衰弱 其症状分为兴奋型、抑制型、

12、兴奋-抑制型。神经衰弱的共同症状是头晕、头痛、心悸、乏力、多梦、易激动、全身不适等。2.癔病(歇斯底里症)最常见的表现是自我意识和情感失调。患者意识朦胧,心理活动范围缩小,常伴有错觉和幻觉。3.焦虑症 患者常常无端地感到心烦意乱、惶惶不安,甚至产生恐惧感。它不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某种焦虑情绪。焦虑症找不到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4.强迫性神经症 主要的症状是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5.疑病症 患者常怀疑自己染上了某种病症,并感觉到一系列症状。尽管医疗诊断排除了这种病症,但患者仍不相信,仍三番五次去就医和自购药吃。致病的原因是患者过分担心个人的健康,并可能接受过暗示。16.6.恐怖症 即是对

13、并不构成伤害或威胁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恐怖或恐怖反应。致病原因与以往经历过的挫折和重大精神创伤有关。7.器官性神经症 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体某部分或某器官的不适,有功能性异常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长时间劳累、精神受剌激,使大脑皮层中枢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降低,即可导致此症。(三)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在所有精神病中发病率最高。其显著症状是思维破裂、情绪紊乱,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均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完全失去理智,脱离现实,哭笑元常,心理和行为高度不协调,常出现幻觉和错觉。(四)情感性精神病 这是一类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1.一般性躁狂抑郁症。2.反应性躁狂抑郁症。17.18.谢谢您的观看!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