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06774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五行学说古人进一步引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成。春秋战国时期,五行概念形成理论体系,发展为历史观,宇宙观。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古代医家对五行学说进行充实,改造,为己所用,创造了中医学的人体结构模型和医学气象学。阴阳和五行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最早,称为“五材”,是古人生活生产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学说的形成 一.基本概念“五”: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运动变化、不息的意思。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根据五行间

2、的相互关系,并以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为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加以抽象、归纳、推演,用以说明物质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学说。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凡具有润泽、寒凉、向下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水;“水曰润下”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火;“火曰炎上”木具有伸展、能曲能伸的特性,凡具有升发、伸展、易动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木;“木曰曲直”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凡具有清静、沉降、变革、肃杀、收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金.“金曰从革”土具有生长、生化的特性,凡具有长养、变化、承载特

3、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土。“土爰稼穑”1.直接归类法 三三.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 以事物的五行特性来分析归纳和推断演绎,可以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对人体来说,就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2.间接推断演绎法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肝肝 心心 脾脾 肺肺 肾肾生生 长长 化化 收收 藏藏风风 暑暑 湿湿 燥燥 寒寒 青青 赤赤 黄黄 白白 黑黑酸酸 苦苦 甜甜 辛辛 咸咸 1.相生: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四四.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

4、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关系依次滋生,循环无端。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又叫“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我生木火土(母)(我)(子)又称“相胜”,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2.2.相克: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克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中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以土

5、为例:木土水克克克我我克(所不胜)(所胜)在生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以木为例,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关系。金木水火土相生相生相克相克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生克示意图 五行系统结构中的每一行都与其他四行发生一定的联系,有“生我”“我生”两种关系,又有“克我”,“我克”两种关系。表明五行系统结构中的各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每一部分的变化,必然影响着其他部分的状态,同时又受着五行系统结构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五行的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的正常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生

6、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就是制化。五行的制化五行的制化意义:五行的制化为正常情况下的调节机制,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衡协调与发展变化。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3.3.相乘:相乘:乘,以强凌弱之意。即乘虚侵袭,也就是相克太过,超越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一致,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克

7、”与“相乘”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后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是生理现象,后者是病理现象。发生相乘的原因:1.五行中某一行本身不足,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而使它更加不足。“土虚木乘”2.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因而造成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制的一行虚弱“木乘土”4.4.相侮:相侮:侮,欺侮,又称“反侮”,即恃强凌弱之意。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也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发生相侮的原因:1.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木本受金克,但是木特别强盛,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

8、对金进行反侮,称“木侮金”2.克者本身虚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金本身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金虚木侮”相乘与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按五行相克次序,后者逆五行相克次序,形成五行的生克制化异常;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也同时发生相乘。在在中中医医学学中中,根根据据五五行行特特性性归归纳纳五五脏脏的的生生理理特特点点,构构建建起起五五脏脏与与六六腑腑、形形体体、官官窍窍的的生生理理与与病病理理联联系系,揭揭示示以以五五脏脏各各大大系系统统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关关系系及及其其与与自自然然环环境境之之间间的的内内在在联联系系;同同

9、时时,借借助助于于五五行行学学说说,中中医医学学奠奠定定了了人人体体自自身身整整体体性性及及人人与与自自然然、社社会会环环境境相相协协调调的的认认识识,构构筑筑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五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肝属木火性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心属火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肺属金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肾属水2.说明人体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相互滋生五脏相互制约3.说明人体脏腑间的病理影响相生关

10、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水不涵木子病犯母(子盗母气)-心肝火旺乘侮关系的传变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木乘土相侮即反克而致病-木火刑金五行五行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五脏五脏肝肝肝肝心心心心脾脾脾脾肺肺肺肺肾肾肾肾五色五色青青青青赤赤赤赤黄黄黄黄白白白白黑黑黑黑五味五味酸酸酸酸苦苦苦苦甘甘甘甘辛辛辛辛咸咸咸咸脉象脉象弦弦弦弦洪洪洪洪缓缓缓缓浮浮浮浮沉沉沉沉4.4.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和治疗1)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五脏与五色、五味、脉象的关系表五脏与五色、五味、脉象的关系表2)控制疾病的传变

11、“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难经3)确定治则和治法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匱要略1.1.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益火补土法2.实则泻其子 肝旺泻心法 肾实泻肝法根据根据五行五行相生相生规律规律确定确定的治的治则和则和治法治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 1.运用“抑强”治则常见的治法 根据根据五行五行相克相克规律规律确定确定的治的治则和则和治法治法2.运用“扶弱”治则常见的治法 培土制水法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 泻肝清肺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 补脾利水补脾利水 以肾阴虚为例,用阴阳五行学以肾阴虚为例,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说说明肾阴虚的病理演变肾阴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水不制火心火上炎水不济火金水相生肺阴虚肺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阴阳互根心肾不交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试对中医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作一简单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