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035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6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2∕T 3739-2020 信息技术 RFID标签 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江苏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35.240.15DB32苏省地方标准乙,l了O知扮夕奋LDB32/T3739一2020信息技术RFID标签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I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一Ra d i of r e q u e n c y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t a g一Rea d i n gd is t a n c et e s tm e t h o di nd y n a m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一02一06发布2020一03一01实施江苏省市 场监督 管理局发布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DB32/T3739一2020目次前言. H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测量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24.1测量环境要求. 24.2仪器与设备. 34.3测量步骤. 34.4结果报告. 4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5附录B(资料性附录)单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 6附录C(资料性附录)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 7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确定度评定. 8参考文献. 10DB32/T3739一2020二止.二月IJ舀本标准按照GB/ T1.

3、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检验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稻源微电子有限公司、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晓磊、赵志敏、黄钮、刘振鲁、胡冶、吕凌、徐凯、邓元明。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上扬无线射频科技扬少l, l有限公陈炜、葛学峰、刘云飞、刘淡、DB32/T3739一2020信息技术盯ID标签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RFID标签动态环境下识读距离测量环境要求、仪器与设备、测量步骤、结果报兰七口0本标准适用于中心频率范围为80OMHz一

4、1000MHZ,空中接口协议符合150/ IEC18000一6或者GB/T29768或者GJB7377.1的RFID标签识读距离的测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29261.3一2012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 第3部分:射频识别GB/ T29768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GJB7377.1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g OOMHz参数150/ IEC18000一6信息技术 针对物品管理的射频识

5、别第6部分:860MHz一960MHz空中接口通信参数(I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Ra d i of r e q u e n c y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f o ri t e mm a n a g e m e n t一Pa r t 6:Pa r a m e t e r sf o ra i ri n t e r f a c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a t860MHzt o960MHzGe n e r a l)150/ IEC18046一1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装置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

6、:系统性能测试方法(I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Ra d i of r e q u e n c y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d e v i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s tm e t h o d s一Pa r t l:Te s tm e t h o d sf o rs y s t e mp e r f o r m a n c e)3术语和定义GB/ T29261.3一宕J,夕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识读距离r e a d1n gd1St a n。;读写器能够有效识别RF

7、ID标签时,RFID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至RFID标签几何中心的最大直线距离。3.2Rl D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RF1Dm u1t i一t a ga n t i一c o111510.1,3d1r g刁1s t a n c eRFID标签群被读写器全部有效识别时,RFID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至盯ID标签群几何中心的最大直线距离。注:当RF工D标签群中一个或多个RFID标签不能被读写器识别 时,该距离为无效识读距离(N/A)4测量方法DB32/T3739一20204.1测量环境要求4.1.1电磁环境测量时的电磁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a)使用手持式频谱分析仪对测量空间进行分析,在测量时电磁环境中的干扰应不

8、大于一SOd B( uV/m)(50OMHz一150OMHz),应保证在测量环境中不存在其他有明显影响的射频辐射。使用时,设置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点为I000MHz,Sp a n为I000MHz,RBW为10MHz,检波方式为平均值检波,沿标签移动轨道进行测试,每隔l m测试一次并记录结果,若所测各点频谱峰值皆不大于一50d B(u V/m),即认为此环境满足测量要求;b)测量系统读写器宜使用圆极化天线,使用时应规定左旋极化还是右旋极化,应与被测标签的极化方向一致,从而适应RFID标签天线最大辐射方向;c)测量开始前应当确认RFID标签符合的空中接口协议。在距离测量中,如读写器能够设置在单一频率,

9、则固定其频点进行工作;如读写器不支持固定频点,则其调频规则及范围应满足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率范围、驻留时间等跳频规定。读写器应符合150/ IEC18000一6或者GB/T29768或者GJB7377.1规定的空中接口协议,具体参数设置见表1。测量时,读写器指令设为盘点命令或Re a d命令;d)应定期对测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在每次测量试验开始前,可使用己知的测量对象进行确定性测量,并将结果与月度检查结果记录进行比对,为测量系统提供一个合理的稳定性保证。表1读写器参数设i序号参数GB/T29768GJB7377.l150/IEC18000一6B150/IEC18000一6Cl前向链路基准6

10、.25u s/12.s u s6.25u s/12.s u s6.25u s/12.s u s/25u s6.25u s/12.s u s/25u s时间2前向编码TPPTPPMa n c h e s t e rPIE3调制方式DSB一ASK/DSB一ASK/SSBDSB一ASK/DSB一ASK/SSB一ASK一ASKSSB一ASK/PR一ASKSSB一ASK/PR一ASK4反向编码FMO/Mi l l e rFMO/Mi l l e rFMOFMO/Mi l l e r反向链路觅炎(BLF)64k Hz80k Hz/160k Hz40k Hz/64k Hz/80k Hz40k Hz/64k

11、Hz/80k Hz/l,7.14k下12/174.5气k J卜/320k Hz/640k Hz/160k Hz/256k Hz/320k Hz/640k Hz/120k Hz/160k Hz/256k Hz/320k Hz/320k l二z/128k Hz/640k Hz/274.29k Hz/349.09k Hz/640k Hz信道带宽频率范围250k Hz250k Hz250k H尸250k Hz920MHZ920MHZ920MHZ一925MHZ卜一。2。MHZ一925MHZ一925MHZ一925MHZ4.1.2温度与湿度测量时的环境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温度:巧一30;DB32/T3

12、739一2020b)才目对湿度:40一60。4.2仪器与设备测量系统结构参见附录A中的图A.1。其中,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范围为(O一40)m,最大允许误差为士l m m/m,RFID读写器发射功率可调可控。RFID标签在距地面高度l m水平轨道上运动,运动速度宜小于30m/m i n,且RFID读写器天线与标签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4.3测量步骤4.3.1单标签识读距离单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参见附录B中的图B.1,具体测量步骤如下:a)在货物传输带上架设工作台,工作台一端放置反光板,另一端放置单个RFID标签,设定工作台高度和货物传输带传输速度;b)安装传感器,系统一侧安置光学升降平

13、台,光学升降平台一端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另一端安置RFID读写器天线,调节光学升降平台,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出的测距光束正对反射板,RFID读写器天线辐射方向指向RFID标签;注:调节光学升降平台,检查反射板上的激光点位置,若无明显偏移,表明测距光束正对反射板;若有明显偏移,调整反射板或激光测距传感器的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测距光束正对反射板。c)传输带连同工作台向激光测距传感器方向运动,RFID标签进入RFID读写器天线辐射场。当RFID读写器天线感应到RFID标签反射的射频信号时,RFID读写器产生跳变信号;d)测距,RFID读写器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将c)步骤产生的跳变信号发送给激光测距

14、传感器,启动测距程序,测量激光测距传感器到反射板的距离值,即RFID读写器天线到RFID标签的距离,为本次测量获得的动态环境下RFID标签的识读距离。4.3.2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参见附录C中的图C.1,具体测量步骤如下:a)在货物传输带上架设工作台,工作台一端放置反光板,另一端放置多个RFID标签,标签数目作为己知参数输少、系坑,标签排列应按照图1的规则进行布置,设定工作台高度和货物传输带传输速度;b)安装传感器,系统一侧安直光学升降平台,光学升降平台一端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另一端安置RFID读写器天线,调节光学升降下台,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出的测距光束正对反

15、射板,RFID读写器天线辐射方向指向RFID标签群几何中J;注:调节光学升降平台,检查反射板上的激光点位置,亏无明显偏移,表明测距光束止对反射板;若有明显偏移,调整反射板或激光测距传感器的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测距光采正对咬时板。c)传输带连同工作台向激光测距传感器方向运动,RFIP杯签进办盯ID读写器天线辐射场。当RFID读写器天线感应到所有RFID标签反射的射频信号时,盯ID读胃得产生跳变信号;d)测距,RFID读写器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将c)步骤产生的跳支信号宝送给激光测距传感器,启动测距程序,测量激光测距传感器到反射板的距离值,即盯ID读写器天浅到盯孙)标签群的距离,为本次测量获得的动

16、态环境下RFID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DB32/T3739一2020.】IOCl l lR王ID标签.;包沫板注:图中的泡沫板是针对普通RFID标签测量时使用,测量时可选用其他介质,并在原始记录中记载。图1电导率宜为105/m一15s/m。针对抗金属标签等特殊RFID标签,多标签排列图4.4结果报告结果报告应满足下列要求:a)测量次数应不小于10次,分别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并将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每次测量应保证标签和读写器天线高度固定;b)在结果报告中应给出最终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其评定参见附录D;c)原始记录和结果报告中应有测量现场环境参数记录(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电磁

17、场强度等)以及RFID读写器发射功率设置值以及在该功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天线增益和方向图、馈线损耗、货物传输带的传输速度、试验现场布置示意图或实物图片。在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后,原始记录和结呆大告中测量现场布置示意图还应给出标签群排列的几何分布参数。注:读写器灵敏度测t一、多见l夕TEC18046一1。DB32/T3739一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量系统结构如图A.1所示。主动轮从一轮同步同步带导轨黔此处可拆卸右行程限右行程预左行程预,同步带左行程限位电动调节庄板RFID读器天线RFID图A.1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DB32/T3739一2020附录B(资料性附录)单标签

18、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单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如图B.1所示。标签RF,卖写器天线激光;则距传感器1卖写器反射板光学升降平台?机、电拄l J计算机图B.1单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6DB32/T3739一20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如图C.1所示。标签舒,”读写器天线日口翻r日眨口巨谧p日砚泊口训口激光;则距传感器读写器贡射板光学升降平台一_?j卜机、,电控制计算机图C.1多标签防碰撞识读距离测量系统布置示意图7DB32/T3739一2020附录O(资料性附录)不确定度评定0.1距离示值使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对一个R

19、FID标签进行n次重复测量,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RFID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的标准偏差“,作为距离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其计算见公式(D.l)。“一厚(D.1)式中:n钡l量次数;一测量的标准偏差;牙测量的平均值;x,第i次测量值。测量的平均值由公式(D.2)给出。了艺x i万上二一(D.2)0.2激光测距仪(激介洲距传感器)的校正值0.2.1由激光测距仪距离校正值酌广展不确定度U一1?(k一2)(D.3)0.2.2距离的标准不确定度叨2一l l n m/2一0.s n Ln=b(D.4)。2.3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一石万丁(D.5)0.2.4覆盖因子(k=2)时的计算扩展不确定度DB32/T3

20、739一2020g=Zx u(D.6)0.2.5激光测距仪检测RFID标签识读距离,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k=2 )(D.7)DB32/T3739一2020参考文献lEPCg l o b a lSt a n d a r dRa d i of r e q u e n c yi d e n t i t yp r o t o c o l sc l a s s一1g e n e r a t i o n一2UHFRFIDc o n f o r m a n c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Ve r s i o n1.0.62EPCg l o b a lSt a n d a r dRa

21、d i of r e q u e n c yi d e n t i t yp r o t o c o l sc l a s s一1g e n e r a t i o n一2UHFRFIDp r o t o c o lf o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a t86OMHz一96OMHz为r e r s i o n1.2.03EPCg l o b a lSt a n d a r dDy n a m i ct e s t:Do o rp o r t a lt e s tm e t h o d o l o g yf o ra p p l i e dt a gp e r f o r m a n c ed y n a m i ct e s t i n gRe v1.0.94EPCg l o b a lSt a n d a r dDy n a m i ct e s t:Co n v e y o rp o r t a lt e s tm e t h o d o l o g yf o ra p p l i e dt a gp e r f o r m a n c ed y n a m i ct e s t i n gRe v1.1.4【5俞晓磊典型物联网环境下盯ID防碰撞及动态测试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l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