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803301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王彩灵1,王 宇2,银金香3,邢丽伟1,李 红4,风 润1,王 艳2,于 颖2,包 鑫2(1.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2.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3.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200;4.丰镇市农牧和科技局,内蒙古 丰镇 012000)摘要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草原“三化”严重,加之气候连年干旱,牲畜越冬春饲草料匮乏。为破解传统牧区冬季饲草料短缺难题,针对近年来呼伦贝尔牧区牧民自发组织牲畜异地“转场越冬”饲养

2、模式,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对异地“转场越冬”方式展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异地“转场越冬”可以减少养殖成本;通过“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改良土壤,直接转化为乳肉,资源得到有效循环利用,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同时,针对异地“转场越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异地迁徙;转场越冬;循环农牧业中图分类号 S812.6;F32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0185(2023)05-0458-04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Transferring Livestock toOverwintering in Different Site”in

3、 Hulunbuir GrasslandWANG Cailing1,WANG Yu2,YIN Jinxiang3,XING Liwei1,LI Hong4,FENG Rui1,WANG Yan2,YU Ying2,BAO Xin2(1.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Hailar-Hulunbuir City,Hailar 021008,China;2.Forestry and Grassl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enter of Hulunbuir,Hailar 0

4、21008,China;3.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Chahar Right QianQi-Ulanqab City,Ulanqab 012200,China;4.Fengzhen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Technology Bureau,Fengzhen 012000,China)Abstract:Hulunbuir Grassl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storal areas in China.In recent years,due t

5、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desertification,and salinization,coupled with the continuous drought climate,livestock is short of winter and spring forag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inter forage shortage in traditional pastoral areas,the herdsmen in Hulunbuir pastoral areas

6、inrecent years have organized the feeding modeof“Transferring livestock to overwintering in different site”.Through extensiv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the feeding mode of“Transferring livestock to overwintering”in different sit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and the followingconclusions were drawn:“Tran

7、sferring livestock to overwintering in different site”could reduce the cost of breeding;Through“Straw-fed Livestock”“Returning straw to the field”,the soil was improvedand directly transformedinto milk and meat,and the resources were effectively recycled,which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production and

8、income of farmers and herdsmen.At the same time,aimming at the problems of“Transferring livestock to overwintering in different site”in different places,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Hulunbuir Grassland;Cross region migration;Transferring livestock to overwintering;Circular agric

9、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作者简介:王彩灵,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DOI:10.14045/ki.15-1220.2023.05.013第38卷第5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8No.52023年09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Sept.2023的生态保护屏障。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不合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现今呼伦贝尔市草地面积671.61万h

10、m2,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627.23万hm2,占总面积的93.39%1。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传统牧区受气候灾害频繁等因素影响,草畜矛盾越发凸显,牧区牲畜越冬度春饲草压力加大,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缓解饲草压力,牧区牧民自2016年起将牲畜运输到较温暖的农区“转场越冬”,于春季返场,农牧民合作共同抵御生产风险。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有利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破解冬季饲草料短缺难题,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现代农牧业提供了新途径,但是,目前属于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分析异地“转场越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跨区“转场越冬”基本概

11、况1.1呼伦贝尔市概况呼伦贝尔市属于高原型地貌,是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于呼伦贝尔市境内,形成了大兴安岭山地、呼伦贝尔高原、河谷平原低地等3个较大地形单元和不同经济类型区域;岭东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是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岭西是呼伦贝尔高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市的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大兴安岭山脊和两麓气候差异明显,岭东受海洋季风气流影响,属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岭西受蒙古高压气团控制,寒冷干旱,降水较少,属半湿润、半干旱性草原气候。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土地利用形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农-林-农-牧的分布格局。呼伦贝尔牧区(新巴尔虎右旗

12、、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为牧业四旗,以下简称牧区)位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呼伦贝尔农区(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为农业三旗市,以下简称农区)位于大兴安岭东侧。1.2异地“转场越冬”发展历程呼伦贝尔草原多为天然草场,大部分地区土层浅薄,不宜发展种植业,以牧业为主,为温凉半湿润草原气候或温凉半干旱草原气候,其主要灾害为干旱(黑灾)2。草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传统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3。草原受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影响明显,牲畜过冬饲草不足是牧民遇到的最直接问题4。2016年,呼伦贝尔草原遭遇严重干旱,牧区牧草产量减半,牲畜越冬饲草缺口大,大批牲畜提前出

13、栏。为缓解饲草压力,入冬前,牧区牧民将牲畜用专用运输车辆从牧区转场到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的岭东农区(或毗邻盟市和省份,如内蒙古兴安盟、内蒙古通辽市、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区)越冬。春季,异地借牧的牲畜返回牧区。2016年,呼伦贝尔市转场越冬牲畜29.4万头只(其中,鄂温克旗17.5万头只,新巴尔虎左旗10.0万头只,陈巴尔虎旗1.9万头只),占当地越冬牲畜数10%左右。近年来,为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牧区鼓励牧民以草定畜,通过分流转场的方式缓解饲草储备压力。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再度遭受严重旱灾,鄂温克旗转场牲畜31.8万头只,新巴尔虎左旗14.6万头只;2018年,呼伦贝尔草原雨水充沛,

14、牧草长势好,仅部分牧民进行转场;2019年,呼伦贝尔市转场牲畜40万头只(其中,鄂温克旗转场牲畜16.9万头只,新巴尔虎右旗3.2万头只、新巴尔虎左旗8.2万头只、陈巴尔虎旗11.7万头只),占牧区越冬牲畜数的11.7%。2异地“转场越冬”的特点异地“转场越冬”是指牧区牧户由于夏季干旱,草场不能满足过冬饲草料的储备需求,租赁农区的农作物收获后的农田,入冬前利用专用特制运输车辆将羊群、牛、马从大兴安岭岭西运输至岭东农区(或毗邻盟市和省份的农业生产区)进行有偿放养越冬。转场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翌年2月末至3月中旬接羔前返乡。游牧是古老的草原传统生活方式。草原转场至今已延续千百年,为了

15、让草场更好地休养生息,为牛羊提供充足的饲草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适应草原上的自然环境和逐水草而居,随着夏季的来临,迁徙到夏季牧场放养,夏季转场实现草地资源的均衡利用,保护草场生态平衡。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自第5期王彩灵等:呼伦贝尔草原牲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459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1984年牧区改革开放、推行草场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牧区都开始由原始游牧向定居轮牧转变。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定居轮牧为主。异地“转场越冬”是牧区牧户通过租赁农业生产区的农作物收获后的农田,利用专用运输车辆将牲畜远途转场到农区农田放牧,一方面,农作物收获后会留下大量农作物秸秆,为牲

16、畜提供丰富的食物,另一方面,相对于牧区,农区冬天气温较高,降雪较晚,农区的游牧条件优于牧区。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牧区鼓励牧民以草定畜,通过分流转场越冬方式缓解饲草储备压力,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通过嘎查对村屯、牧户对农户等方式开展跨区转场越冬,带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异地“转场越冬”已从起初的迫不得已,逐渐成为现代牧民的新型迁徙方式。3异地“转场越冬”的社会、生态效益显著3.1跨区“转场越冬”减少了牧民养殖成本呼伦贝尔草原冬季漫长,每年枯草期长达7个月。牧区牧民传统靠天养畜是把夏季牧草刈割后晾晒,冬季一般是先喂饲草,然后再添加青饲料。降雪量大且严寒的年份,对牲畜的补饲和舍饲时间长达1

17、50 d,牛、羊为草食家畜,按照每个羊单位每天需要消耗2 kg干草计算,按2016年的饲草价格1.3元 kg-1,一只羊冬季(11月至翌年3月)饲草费用390元,牧民生产压力很大。而转场地农田有足够的秸秆供牲畜食用,牧民仅需要支付农田租赁费(一只羊合计15元)、运输成本(按公里计算,10元 km-1)和装卸人工费(2次3元/次=6元),一只羊约合45元,降低了饲养成本。冬天气候温暖,比较适宜牲畜过冬,牲畜体质增强,膘情好,春季接羔成活率可大幅提高,避免了牧区冬季牲畜由于自然灾害死亡和掉膘损失。3.2异地“转场越冬”社会效益显著呼伦贝尔市牧区牧民的收入几乎都来自草原畜牧业。近年来受旱情影响,天然

18、草原牧草大幅减产,牲畜饲养成本逐年加大,多用借贷来维持小牧经济的再生产。一旦遭遇灾害,如持续干旱现象,会导致牧户大量负债,牧民生产生活资金压力加大5。异地“转场越冬”可以减少饲草料的购买支出,降低饲养成本,极大地节约了越冬春所产生的费用支出,保障牧民群众生产运转正常。异地“转场越冬”使农牧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保障了社会稳定。3.3异地“转场越冬”生态效益明显秸秆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宝贵的粗饲料来源。呼伦贝尔市耕地面积211.78万hm2,岭东农区三旗市及鄂伦春自治旗的耕地总面积149.82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75%

19、,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每年可产生各类秸秆约28.3亿kg,其中,豆秸1.9亿kg、玉米秸20.0亿kg、稻草1.0亿kg、麦秸1.7亿kg、其他秸秆3.7亿kg1。自然状态下的秸秆质地松散、容积大、不便运输和储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露天焚烧秸秆,造成污染和浪费。牧区牧民将牲畜转场到农区越冬,在租赁农田进行放牧,通过“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直接转化为乳肉,资源得到有效循环利用。牧区的草场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使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态效益明显。4异地“转场越冬”存在的问题

20、4.1异地“转场越冬”需要政府助力异地“转场越冬”也是生命大迁徙,是牧民自发的、在连续旱灾面前走出的一条抗灾自救的牧业发展新路子。转场路途遥远,途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转场过程需要各地政府部门为牧民群众保驾护航。4.2牧区与农区互动联络缺乏组织性牧区牧民饲养牲畜数量大、种类多的养殖方式与农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分散经营方式间不协调,牧民在跨区转场过程中必须积极主动寻找合作伙伴,目前缺乏组织性。4.3牧区与转场地距离较远,转场存在风险牧区牲畜转场到外地也是无奈之举,在呼伦贝尔市农区的3旗市甚至到毗邻的兴安盟、通辽市、黑龙江省的甘南县、龙江县及吉林省等地进行跨区跨省转场,运输途中易造

21、成损失。饲用的秸秆由于未进行加工或仅小部分进行初步的粉碎加工或氨化处理,有的牲畜不习惯饲用。疫病防控压力加大。民族间的460文化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牧民外出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5异地“转场越冬”的对策建议“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牧民要生活”。畜牧业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对国民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呼伦贝尔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草牧业,推动草畜配套和产业化,有效解决牧区和牧民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通过异地“转场越冬”实施转场畜牧业,为农牧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增收渠道,筑牢北疆生态安全的屏障

22、。5.1政府间协同合作是根本异地“转场越冬”促进了农牧区之间的交流和优势互补,转场地牧民减少了自身支出,转入地农民增加收入,实现了双方互利和共同发展。因此,异地“转场越冬”是关系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形成共识,为牧民转场做好全程服务和科学指导,切实解决跨区域转场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和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5.2发展农牧区新型合作组织草原牧民居住分散,生产、销售大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应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开展合作性组织,为农牧民架起联系的桥梁。5.3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和转化,推动畜禽养殖发展加快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关键在于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般灾害年份传统

23、牧区饲草料储备可购进的天然牧草不多,且价格特别高,抗灾保畜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其农副产品,探索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秸秆变肉”。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牧业。6结束语中国的粮食问题 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口粮比例不断下降,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比例不断增加。牛羊肉等草食家畜的消费比例增加,优质畜产品和饲草料供不应求,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而我国牛羊肉的产量增长比例远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参照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牛

24、羊肉消费发展规律,我国牛羊肉未来消费需求潜力巨大7。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可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牧区振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快发展草牧业,推动草畜协调和产业化成为必然选择。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伴随城乡居民对优质动物蛋白食物需求持续增长的要求,为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牛、羊是草食性家畜,天然草地的供应能力已无法满足牛羊养殖发展,对于草原牧区而言,发挥草原天然绿色优势,打造高端畜产品品牌,是遵循“两山”理念发展生态高效草牧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面临

25、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8。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而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现代农牧业更需要草业。方精云等9提出了生态草牧业发展的“以小保大”、生态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草牧业理念。为破题草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在呼伦贝尔垦区开辟了“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在“草地农业”和“草牧业”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呼伦贝尔草牧业发展的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创建生态草牧业产业,推进以生态草牧业为主要形式的区域农牧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以及草牧业综合开发,为大范围建立生态草牧业产业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延伸的模式。第5期王彩灵等:呼伦贝尔草原牲

26、畜异地“转场越冬”的探索与实践461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参考文献1 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呼伦贝尔市统计局.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R/OL.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2021(2021-12-31)2022-05-22.http:/ 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3 其其格.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3):3-8,11.4 迟晓雪,义如格勒图,赵育国,等.内蒙古呼伦贝尔牧草产业发展分析 J.草原与草业,2017,

27、29(3):11-14.5 达林太,齐木德道尔吉.草地畜牧业的价值链分析基于内蒙古12个典型纯牧业旗的调查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1):70-7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R/OL.1996(1996-10)https:/ 高树琴,王竑晟,段瑞,等.关于加大在中低产田发展草牧业的思考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2):166-174.8 高树琴,段瑞,王竑晟,等.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6):643-651.9 方精云,潘庆民,高树琴,等.“以小保大”原理:用小面

28、积人工草地建设换取大面积天然草地的保护与修复 J.草业科学,2016,33(10):1913-1916.责任编辑陈晓慧(上接第440页)从3年连续观测结果来看,本试验中引进的“蓓蕾”“乌蓝”“蓝精灵”等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均可自然安全越冬,能够适应该地区气候,可正常开花结果,秋季少量植株出现二次开花现象。物候期较哈尔滨地区提前7 d左右,是目前通辽地区栽植的浆果类树种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之一。综上所述,蓝靛果忍冬“蓓蕾”表现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点,可在通辽及生态相似地区种植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栽培推广,“乌蓝”和“蓝精灵”2个品种列为辅栽或授粉品种。参考文献1 周以

29、良.黑龙江树木志 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25.2 盛煜钧,陈宇,元慶浩,等.人工诱导的不同倍性蓝靛果植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20,42(4):23-29.3 霍俊伟,杨国慧,雎薇,等.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J.园艺学报,2005,32(1):159-164.4 兰士波,罗旭,李谞.蓝靛果忍冬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前景 J.中国林副特产,2008(1):87-90.5 王鑫,王振宇,徐宁,等.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制备 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7):335-338.6 郭成博,郭树平.黑龙江省蓝靛果的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2):94-96.7 张建全,张含生,张壮飞,等.小兴安岭地区蓝靛果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J.农业科技通讯,2018(1):152-155.8 高洪娜,张武杰,刘凤芝,等.蓝靛果忍冬引种栽培的研究 J.中国林副特产,2019(5):14-15,20.责任编辑陈晓慧4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