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792194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七章-运动性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运 动 性 疾 病 运动性病症是指因训练安排不当或由于比赛时的运动负荷过大而造成的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下降或功能的紊乱,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各种疾病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这些运动性病症与其他非运动性原因所引起的疾病,在发病机理、处理方法等方面有所区别。本章主要介绍过度训练、过度紧张、运动性血尿等多种运动性病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过度训练过度训练 一、定义-指训练时负荷与体能过于不相适应,导致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其早期为过度疲劳,多见于以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为主的项目)二、机理 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兴奋抑制调

2、节失衡-原有动力定型破坏-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 过度训练的确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是由于连续疲劳破坏了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间的均衡性,从而引起体内动态平衡失调及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也有学者认为,过度训练者还同时伴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上的紊乱,这和训练、比赛中精神高度紧张、内分泌系统持续处于应激状态而最终导致其“衰竭”有关,如女运动员因此而出现的月经周期紊乱等。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观察发现,过度训练晚期的运动员除有上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紊乱外,还出现了运动支撑器官的内脏器官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三、病因(一)训练比赛安排不当 在教学训练中,运动员违

3、反了必要的卫生原则,持续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运动负荷的安排无明显节奏,并缺少必要的调整,都可造成疲劳积累。例如:忽视循序渐进及系统性原则,运动负荷增加过快或训练中断;不注意全面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训练,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即投入大运动量训练;不能因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变化及运动员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调整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等。此外,参加比赛过于频繁,连续比赛期间缺乏足够的休息及伤病后过早地参加各种比赛等也是引起过度训练的原因。(二)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伤病初愈,睡眠不足,营养不合理,工作、学习、精神负担过重,生活制度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以及过量吸烟、酗酒等因素,可造成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下降,使之与所安排的

4、运动负荷不相适应,结果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四、表现 过度训练的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运动史,配合必要的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早期主要和神经官能症相区别,中、晚期应与肝炎、肾炎、贫血、心脏病等相区别。早期 症状较轻,以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最为多见,与神经衰弱症状相似。运动员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精神不振,没有训练的欲望甚至有厌烦情绪,有时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以及心情烦躁不安,易激动等症状。客观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因此,过度训练早期极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而延误治疗。中期 病情进一步发展,早期症状加重,出现全身乏力、失眠、头痛,活动时容易出汗且极易疲劳,对专项训练厌倦,体

5、重减轻,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下降等症状。客观检查可发现安静血压升高,脉率加快。心血管系统联合机能试验在负荷后出现梯形反应,且恢复期延长。心电图、脑电图、肺功能检查可有轻度异常。晚期 自觉症状更为严重,并伴有较明显的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以及胸闷、心悸、气短等。动作协调性和综合判断能力很差,运动能力显著下降,还可发现精神萎靡不振或情绪躁动不安,面色不佳等。心血管联合机能试验异常反应占6080,多呈梯形反应。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可达67,可出现各种类型心律不齐和ST段下移,T波降低,倒置或呈双向等变化。脑电图节律异常者约占55.6。呼吸系统机能检查可发现肺活量减少,静息通气

6、量增加等异常。血液化验检查有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等现象。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尿。女运动员往往出现月经紊乱 五、处理 处理过度训练的问题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处理的原则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及时对症治疗。在过度训练早期,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量,控制训练时间,避免难度较大的运动,减少速度及力量性练习,同时注意休息,增加睡眠时间,改善营养,一般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对早期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而进一步发展加重者,除作上述处理外,必要时可停止专项训练,辅以全面训练和放松性练习,调整生活制度,洗温水浴,进行恢复按摩和医疗体育等。还可根据不同病情给予药物

7、治疗,如维生素(B1、B6、B12、C)、葡萄糖、三磷酸腺苷、谷维素、镇静剂等。过度训练经过正确处理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内脏器官一般也无器质性损害。但恢复时间长短不一,轻者2周3周可愈,较重者需2个月6个月,严重者则往往需半年以上或更长时间方可恢复。六、预防(一)遵守科学训练原则,加强全面的身体训练。定期作身体功能检查,根据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个人特点制定适当的训练和比赛计划。(二)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注意观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征兆。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后,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保证必需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三)对运动员的伤病要及时予以治疗,伤病恢复期投入训练时运动量要逐渐增加。

8、早期过度训练的四大征象1.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小病;2.训练欲望减少或消失;3.训练和比赛后体力难以恢复;4.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最好成绩时体重的1/30)第二节第二节 过度紧张过度紧张一、定义-指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急性生理紊乱或病理现象。(常在一次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短时间内发病,在中长距离跑、中距离滑水、自行车、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尤为多见。)二、原因 引起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较差的生理机能状态不良,因而多发生在缺少锻炼、比赛经验不足及因故长期中断训练或患病的运动员中,当他们过于勉强去完成机体难以承受的剧烈运动或比赛时,就有可能发

9、生过度紧张。三、表现 过度紧张的表现较复杂,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数种临床表现:(一)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和“运动应激性溃疡”急性胃肠功能紊乱是过度紧张中最常见的症状。运动员多在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呈衰弱无欲状态。体检腹部有轻压痛,脉搏可稍加快,血压大多正常。这可能是由于运动员过度疲劳,加之精神过于紧张,干扰了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兴奋和抑制过程紊乱,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影响了胃酸的分泌,使之明显减少所致。也可能和饭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使胃肠机能低下有关。有些运动员在运动后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呕吐咖啡样物,大便隐血试

10、验阳性。这是剧烈运动所引起的应激性胃粘膜糜烂性出血,称之为“运动应激性溃疡”。其产生机理之一可能因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胃肠血管尤其是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从而造成了粘膜缺血缺氧及糜烂性出血。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剧烈运动时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引起胃酸分泌过多,胃粘膜通透性改变有关。(二)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 其主要表现为运动后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困难、呈被迫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并咯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以及胸痛、右季肋部疼痛,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体检可见脉率增快且细弱或节律不齐,两肺有湿性罗音及哮鸣音,血压下降等。极少数人可在出现

11、上述症状后的24小时内死亡,称之运动猝死。因运动引起的心功能不全乃至心衰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的运动加重了心脏负担,并超出心脏所能承受的能力,致使心肌发生急性疲劳,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明显降低。该结果又可进一步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加重心肌的损伤程度,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至于运动猝死,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与运动有关的死亡的73是由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绝大部分人存在着预先已知的或早已发现的严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激烈运动则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加速心跳骤停或猝死,如马凡氏综合症。此外还有脑性猝死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猝死。(三)脑血管痉挛 运动中发生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部缺血、缺氧,使运动员在运动后

12、突然发生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或僵硬,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四)晕厥 晕厥是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多是因局部血管因素造成了普遍的暂时性脑缺血并伴有脑干网状结构血流的减少所致。表现为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出冷汗,进而出现意识丧失。一般数秒钟内便可恢复,少数人在数小时后清醒。其他异常体征不明显。1.血管减压性晕厥2.直立位低血压3.重力性休克4.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5.低血糖6.心源性晕厥 运动造成一时性脑部供血不足的原因不一。较多见于运动员精神过于紧张及情绪波动较大时,如初次参加大赛前表现出的心情过分激动等。这是因神经反射使血管紧张性降低,引直了

13、广泛性小血管扩张,继而血压下降,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晕厥。其次,如站立时间过长或下蹲后突然站起及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可因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或血管中交感神经的紧张性较低,使下肢血管收缩的反身过程缓慢,加之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致使血液淤滞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造成脑部一时性缺血。这种反应在举重运动员深吸气后憋气使劲推举杠铃时也常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吸气后憋气用力使胸腔及肺内压显著增高,影响了腔静脉回流;同时该动作结束后胸内压的突然降低,心脑暂时性的氧、血供给不足,而进一步使血液积聚于大血管中,延迟了正常回流而导致晕厥。运动员疾跑后突然停止跑步出现的晕厥称之为重力性休克,这和下肢血管

14、突然失去了肌肉收缩对它们产生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得大量血液淤滞于下肢,减少了回心血量有关。重力性休克多见于短跑、中长跑及自行车、竞走、滑雪等运动,以训练水平及身体素质较差的青少年运动员为多见。三、处理 病情较轻者,只要保持安静平卧位,注意保暖,并予以必要的对症处理,口服镇静剂,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保持安静,取端坐位,给氧吸入及点掐内关、足三里穴;有昏迷者可加点人中、百会、涌泉等穴;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必须立即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同时速请医生以作进一步处理;出现晕厥的病人,要平卧休息,保暖防寒,松解束带及领、袖,给氧吸入,或点掐人中、百会

15、、涌泉等穴,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严禁进食,意识不能迅速恢复者应立即送医院处理。四、预防 过度紧张的预防,首先在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其次,在训练和比赛中,应结合身体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患病期间,可暂停训练,积极治疗并注意休息。伤病初愈者,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凡在重大比赛和大强度训练前均应作全面深入的休格检查,对有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或有家族病史者应禁止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此外,饭后要休息2小时3小时再进行运动和比赛 第三节第三节 低血糖症低血糖症低血糖-空腹血糖低于 55毫克称为低血糖。血糖是葡萄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亦是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能量的主要来

16、源。正常生理情况下的空腹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血糖:一般在80毫克120毫克之间;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低于55毫克,出现一系列症状;低血糖性休克:当血糖低于10毫克时会出现深度昏迷。运动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多见于长跑、超长跑、长跑离滑雪及自行车运动等项运动比赛过程中或结束后。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消耗了体内的大量血糖,运动强度是影响运动中糖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增加,进入肌细胞的葡萄糖量亦增加,因而提高了糖氧化速度。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吸氧量时,运动中所需能量完全由糖供给。自行车、马拉松和超长距离跑等运动项目如不在途中增加糖的摄入,可使体内糖贮

17、备耗竭。(2)体内糖原储存不足,运动前食物摄入不足,运动中又没有及时补充糖的消耗。(3)训练或比赛前补糖过多过快,随着大量的葡萄糖在短时间内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迅速提高,刺激了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很快便引起了血糖浓度的下降,出现“回跃性低血糖症”。(4)精神过于紧张,强烈的情绪波动以及患病、饥饿等情况,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糖代谢调节机制,使迷走神经易于兴奋,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了低血糖发生。二、症状与体征 低血糖症是一个综合症,虽病因不同却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当发生低血糖时,首先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脑功能障碍的症状。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糖原储备极少,并呈结合状态,不利进行氧化利用,脑细

18、胞需直接从血糖不断取得营养,获得能量,因此大脑对低血糖极为敏感。症状轻者,有明显的饥饿感及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乏力等症状。症状严重者,神志模糊,思维、语言迟钝,步态不稳,视物不清,甚至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易怒、肌肉颤动,以至昏迷。体检时可见脉搏细速、呼吸短促、瞳孔扩大、四肢湿冷,血糖浓度下降至40毫克50毫克以下。三、处理 本症确诊后,轻者平卧休息,口服温热糖水或少量含糖流质饮食,症状短时间便可消除。症状较重或出现昏迷者,应迅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100毫升,一般即可纠正低血糖及消除症状。若病情仍不缓解,可继续予以5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同时点掐人中、涌泉、合谷等穴,配合双

19、下肢按摩,并迅速请医生前来处理。四、预防 平时训练水平低、缺乏锻炼、身体机能差及空腹饥饿者,不可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马拉松、自行车、长距离跑等项目。运动或比赛前要进食一定量的高糖饮食,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还需适量初充含糖饮料。儿童少年运动员由于体内肌糖原、肝糖原储备较少,加之代谢旺盛,运动前和运动中尤应加强补充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第四节第四节 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一、定义运动性贫血-与运动训练有密切关系或直接由运动训练所致的贫血贫血-指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二、种类 贫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20、,常见种类的有:1.缺铁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4.再生障碍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常见,少数为溶血性贫血,个别为混合性贫血。女运动员和少年运动员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在竞走、长跑、足球及跳跃等项目三、标准成人正常标准H b:男12克16克/100毫升,女11克15克/100毫升;RBC:男400万550万/立方毫米,女380万450万/立方毫米;Hct:男4050容积,女37容积48容积。我国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H b:男性 12克,女性 10.5克,14岁以下 12克/100毫升。四、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红细胞的破坏增加 剧烈运动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其机理有二:一是运动

21、时的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了红细胞之间及红细胞与血管间的撞击和摩擦机会,加上在进行长跑、竞走、足球、跳跃等运动时,施加于足部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力量,均可能使红细胞发生破裂。其二,有学者经动物实验证实,剧烈运动时脾脏收缩释放容血卵磷脂等溶血因子,作用于红细胞使之膜的脆性增加,从而加速了红细胞的破袭,引发溶血性贫血。(二)低蛋白血症及铁储备降低 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增加了机体的能量消耗,同时也促进肌蛋白的合成,使蛋白质的需要量因此增加,运动员此时若不及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蛋白质量未达到2克,运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能出现贫血。因训练造成的缺铁约有几种机制:训练时大量出汗可使铁随汗液大

22、量流失;运动中红细胞的破坏增多及因血红蛋白尿、血尿等造成铁的丢失;饮食中长期铁缺乏或不足使体内铁储备降低。凡此种种均会使机体因铁质的缺乏出现缺铁性贫血。(三)血浆容量增加 国外有学者经研究发现,机体为适应运动训练可引起血浆容积的明显增加。例如:运动员的血量多于非运动员;平时不运动的男性坚持跑步训练一月后其总血量可增加16。由于这时仅有血浆容量的增加,而红细胞的数量无明显改变,结果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相对降低。因为是红细胞量的相对减少而绝对值无下降,这种变化结果只是一种“假性贫血”或“相对性贫血”。五、症状与体征 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机体代偿能力、贫血发生速度、贫血程度及患者年龄有

23、关。运动性贫血以轻度占多数,一般在安静状态下较少出现症状,多数运动员能坚持正常训练。主要的症状有乏力、倦怠、头晕、气促、心慌、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运动中或运动负荷加大时症状明显。皮肤粘膜苍白为最常见的体征。体检时还可发现心率加快,心尖区出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正常。六、预防 对运动性贫血的预防,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训练强度,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科学原则,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提供营养全面的平衡膳食,摄入足量的蛋白质。运动员要克服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对女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和初次参加训练的运动员应加强医务监督,以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七、处理 当运

24、动员出现贫血时,应确定其贫血的原因,排除非运动因素所致的贫血。若一旦确诊是运动性贫血,需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运动训练。一般说来,轻度贫血即血红蛋白男性在12克10克/100毫升,女性在11克9克/100毫升时可边治疗边训练,但在训练中应减轻运动负荷、避免耐力练习。如果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0克/100毫升,女性低于9克/100毫升,则应停止训练,以治疗为主。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硫酸亚铁、力勃隆、山梨醇铁剂等,采用中药或中西药配合治疗贫血亦有较好疗效。此外,还应酌情给予高蛋白,含铁丰富及维生素较多的饮食。第五节第五节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直接由运动引起的,未能查出其他原因

25、的一过性血尿,多见于健康者。镜下血尿-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大于3个。肉眼血尿-肉眼看到浅红色(洗肉水样)尿液。血尿常见的原因有:1.泌尿系统疾患(炎症、结石、肿瘤、畸形);2.泌尿系附近器官疾患(盆腔炎、阑尾炎);3.全身性疾患(血液病、心血管疾病);4.药物过敏等。血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运动性血尿其发生率报道不一,可在各项运动和初参加训练者身 上发生,且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负荷有一定关系,男性多于女性,以镜下血尿多。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原因、机理至今不明,目前有以下几种假说:(一)肾血液循环障碍1.肾静脉高压 连续过多的跑、跳运动,可使肾脏

26、因受震动而下垂,结果肾静脉扭曲或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角度变小,肾静脉血回流不畅或受阻,造成肾静脉压升高发生淤血,导致红细胞渗出,进入尿路引起血尿。同样,反复下蹲运动时腹内压的增高,压迫了直静脉、下腔静脉、肾血管等,亦会引起血尿。2.肾脏缺血、缺氧 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了骨骼肌及心、肺等器官组织,使肾脏的血供相应减少,造成了肾脏相对缺血、缺氧,加上因运动血乳酸含量的增高,结果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逸出而发生血尿。(二)泌尿系损伤1.肾脏损伤 运动可直接或间接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抗性运动如拳击、摔跤、足球、篮球等项目对肾脏的直接打南海和震动可直接对肾脏造成损伤引起血

27、尿。而在运动中过多的腰部屈伸动作如三级跳、跳高及较长时间的蜷缩体位,如长距离游泳、自行车、划船等运动,可使肾脏受到挤压造成间接损伤出现血尿。2.膀胱损伤 因膀胱损伤而致的血尿,这可能是跑步引起挫伤的结果。由于跑步时地面对身体的震动,引起膀胱粘膜发生碰撞摩擦,导致膀胱壁挫伤出血。运动中的直接外力作用同样出会造成膀胱损伤而引发血尿。二、症状与体征二、症状与体征 运动性血尿的特点1.与运动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运动后突然出现血尿,且大多数在运动量突然增加或运动强度加大过快后出现症状;2.持续时间很短 如停止运动,则血尿迅速消失,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最长不超过7天;3.无其他症状和异常体

28、征 除血尿外,肾功能检查、肾盂造影、血液化验,X线等检查均正常。4.可反复发生5.未见近远期后遗症 三、鉴别诊断 血尿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症状,对运动员出现血尿应予以重视。要详细检查、找出原因。只有排除了各器质性疾病之病源后才可作出运动性血尿的诊断。泌尿系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结石、感染等。肾小球肾炎 其血尿的发生和运动无直接关系,血尿的程度和运动量无明显关系,此外还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少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尿液检查除血尿外还有蛋白尿、管型尿等。泌尿系结石 多伴有肾绞痛及尿频、尿急、尿少等症状,常出现尿中断现象,腹部X线检查或泌尿系造影可发现结石。泌尿系感染 除血尿外,有尿频、尿急、尿

29、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可检出大量白细胞,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有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四、处理 对出现肉眼血尿者无论有无其他症状都应暂时停止运动。发生镜下血尿者,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减小运动量,尤其减少跑跳动作,同时加强医务监督。药物治疗可用维生素K、安络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中草药等。同时在24小时48小时内重复作尿常规检查,直到重复尿检查都是阴性为止。运动性血尿经及时、正确处理后,预后一般良好。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中腹痛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腹痛-直接由运动引起的腹部疼痛。腹痛是运动员运动中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时常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发生,主要见于中长跑、竞走、马接松、自行车、

30、篮球等运动项目。以右上腹痛为多见。运动中腹痛的发生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训练水 平,运动前准备活动情况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往往是运动中腹痛的原因。一、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病因与发病机理(一)肝脾淤血 肝脾淤血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够,心机能水平低下以及运动中呼吸动作的协调性较差等。如果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影响了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使之无法承担运动时所应承担的较大运动负荷,尤其是循环系统功能的低下,心肌收缩力较弱,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腔静脉压增高,从而造成肝脾淤血肿胀,结果增加了肝脾被膜张力,使被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而产生上腹部疼痛。运动中呼吸动作的不协调,呼吸急促而表浅,可使胸

31、内压上升,影响腔静脉回流,同样可造成肝脾淤血。(二)胃肠道痉挛或胃肠功能紊乱 运动时胃肠道痉挛,使胃肠壁及肠系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而产生腹痛。凡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喝得过多,空腹运动以及运动前吃了易产气或难消化的食物,都可能因机械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同时,运动时尤其在剧烈运动时,大量血液从腹腔内转移到了骨骼肌,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加上代谢气物的刺激,更容易引起胃肠道的痉挛和功能紊乱。(三)呼吸肌痉挛 运动过程中若未能注意调整好呼吸节奏,呼吸急促、表浅,可使得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收缩活动紊乱,严重者出现痉挛性收缩,进而引起腹痛。此外,准备活动的不良分或不做准备活动,也会影响呼吸肌的

32、活动机能状态,造成呼吸肌缺氧,从而使腹痛加剧。由此产生的腹痛,当呼吸加深时,疼痛明显。(四)腹腔脏器病变 腹腔脏器病变,如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胆道疾病、消化道溃疡、炎症及胸部病变等是运动中腹痛的潜在因素,运动可使病变器官受牵扯、震动等刺激而诱发腹痛。二、症状与体征二、症状与体征 运动中腹痛的发生和运动有直接关系,疼痛程度和运动量大小、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在小运动量和低强度运动时,腹痛往往不明显,而当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加时,腹痛则随之而加剧。腹痛的部位,视病变脏器所在之处而不同。右上腹痛多为肝脏淤血肿胀,胆道疾病;左上腹痛多为脾脏淤血肿大;中上腹痛多多为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右下腹痛多

33、为阑尾炎、髂腰肌痉挛;左下腹痛多为宿便刺激引起肠痉挛;季肋部痛多为呼吸肌痉挛。腹痛的性质因腹痛原因的不同而异。直接由运动引起的,多数为钝痛、胀痛。腹腔脏器有病变者,则多锐痛、牵扯痛、钻顶样痛及阵发性绞痛等。三、处理运动中出现腹痛,可适当减慢速度,及时调整呼吸节奏,加深呼吸,协调好呼吸运动,同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弯腰跑一段,做几次深呼吸,疼痛可得到缓解。如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则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痉药(阿托品、654-2),点掐穴位(内关、足三里)或请医生处理。四、预防加强全面训练,以提高人体生理机能。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合理安排膳食,运动前不宜饱餐或过多饮水。运动前做好充

34、分的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奏,注意呼吸和动作的协调性。中长跑中合理分配速度。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腹痛,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第七节第七节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俗称抽筋。运动过程中肌肉痉挛最易发生在负重肌群如小腿排肠肌、屈趾肌、腹直肌等。一、病因与发病机理(一)低温刺激 在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于低温环境中运动、训练、肌肉可因低温寒冷的刺激而兴奋性增高,以至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发生痉挛。多见于游泳时受到冷水刺激,以及冬季户外活动时受到了冷空气的刺激。(二)电解质的过多丢失 维持肌肉的应激性是电解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体内电

35、解质的平衡维持了正常的肌肉兴奋性。当在运动中大量出汗,如高温环境中运动或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或运动员急性减体重,使体内的电解质(Ca+、Na+、Cl-)随汗液大量流失,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发生肌肉痉挛。(三)肌肉的收缩频率过快 紧张激烈的运动,肌肉呈连续过快地收缩而放松不够(放松时间过短),因此可破坏肌肉收缩、舒张的协调性,使肌肉发生强直收缩引起痉挛,如在短跑、自行车运动中常可出现这种情况。(四)肌肉损伤 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结果,是Ca+进入细胞,使细胞内Ca+增多,从而造成肌纤维收缩失控,引起了局部肌肉痉挛。同时,损伤性疼痛亦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二、症状与体征痉挛的肌肉疼

36、痛难忍,触之僵硬;邻近关节因疼痛会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三、处理牵引痉挛的肌肉是常用的缓解办法(均为反方向牵拉肌肉)小腿腓肠肌痉挛时,可取坐位或抑卧位,伸直膝关节,缓慢用力地将足部背伸;屈趾肌痉挛时,则将足和足趾用力背伸。牵引过程中注意用力宜缓,切忌暴力,以防肌肉拉伤。可配合局部按摩(如按压、揉、揉捏)、点穴(如承山、委中)等措施,有助于痉挛的迅速缓解。在游泳时若发生了肌肉痉挛首先自己不要惊慌,可先深吸一口气后仰浮于水面,然后采用同样方法对痉挛的肌肉进行牵引。待肌肉的痉挛得以缓解后,不要再继续游泳,应上岸休息,并注意保暖、对症治疗。如果自己未能掌握自救方法,应立即呼救。腓肠肌、足趾痉挛时,用同侧

37、手掌压在痉挛侧髌骨上,另一侧手握住痉挛侧足趾,在促使膝关节伸直的同时,缓慢用力向身体方向连续重复拉;大腿肌肉痉挛时,可先弯曲痉挛侧膝关节,然后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之向大腿靠近,再用力向前伸直。上肢肌肉痉挛,可做反复用力屈伸肘关节及用力握拳、张开等动作。四、预防四、预防1.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冬季运动注意防寒、保暖;2.夏季运动注意及时补充水、盐、维生素B1;3.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4.游泳时若水温较低,时间不要过长;5.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可在运动前适当按摩。第八节第八节 中暑中暑中暑-人体长期处于高热环境下导致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一、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病

38、因与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体温于37左右。在运动、训练等情况下,体内代谢过程加快,产热量增加,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以及呼吸等方式散发于外界,以保持体温的正常。当气温超过了皮肤温度(约3235)时,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或空气中温度高且通风不良时,皮肤不仅散热困难,反而会从外界受热,从而造成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中暑。中暑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里进行中长跑、马拉松跑、竞走、足球等运动项目时。在运动时,由于身体疲劳、机能低下、缺水、缺盐,更容易发生中暑。二、中暑类型二、中暑类型(一)中暑衰竭 运动中排汗量

39、显著增加。气温愈高、运动强度愈大,出汗愈多。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水分、矿物质等,可导致体内脱水、失盐、血液浓缩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上外周血管扩张,血容量更显不足,最终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二)中暑痉挛 运动中因出汗过多而大量补充水分,盐的补充则相对不足,体液中盐的浓度降低,从而使肌肉的兴奋性提高,于是肌肉发生痉挛。(三)日射病 在烈日下运动,不注意保护头部(未戴帽子),使头部直接受到烈日暴晒,脑部温度上升为4042,造成脑组织损伤、充血和水肿,而体温不升高。(四)中暑高热 在高温环境下的大强度运动,体内产热过多,皮肤来不及迅速散热,或空气中湿度高,通风不良,影响了机体散热,造成体内热积蓄过多,体温

40、迅速升高。三、症状与体征三、症状与体征(一)先兆中暑-中暑最初表现,可见运动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二)轻症中暑-除前述表现外尚有下列症候群之一: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征象;因大量出汗表现出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三)重症中暑-除有轻症中暑表现外,伴有昏厥、痉挛、高热(40),皮肤干燥、无汗。可分四种类型:1.中暑衰竭 表现为外周循环衰竭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湿冷、软弱无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浅促,有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无明显波动。2.中暑痉挛 四

41、肢无力,肌肉痉挛疼能,负荷较重的四肢肌肉最易出现痉挛。体温大多正常。3.日射病 表现出强烈的机体反应。患者感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及烦燥不安。重者昏迷、惊厥。体温多正常。4.中暑高热 大量出汗后很快无汗,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42以上,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血压降低、神志逐渐模糊,以至于心功能不全及肝、肾、肺、脑功能受损而死亡。四、处理(一)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 迅速将患者脱离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给予清凉饮料、淡盐水、十滴水、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患者可很快恢复。(二)重症中暑p速将患者移至荫凉通风处,取平卧位,予以必要的针对性处理。p中暑衰

42、竭 及时补充水分,扩充血容量,纠正循环衰竭。p中暑痉挛 给予含盐饮料或生理盐水,并牵引痉挛肌肉。p日射病 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以降温。p中暑高热 在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补充水、盐。p对有昏迷等较重症状的患者,除进行急救处理(针刺、点掐人中、涌泉、足三里)外,还应迅速请医生或急送医院抢救。五、预防 在夏季或烈日下运动,要加强个人防护,着装应宽松、透气、色浅,戴好防护帽,并事先备好清热、解暑饮料和急救药品。合理安排好运动训练时间,延长午休时间,避开烈日高温。室内运动要有通风设备、降温设备。身体患病、疲劳或体力不济时,不宜参加运动。思考题:思考题:试述过度紧张有哪些类型,其症状有何不同试述过度紧张有哪些类型,其症状有何不同?掌握过度训练的症状掌握过度训练的症状熟习低血糖症的症状及处理熟习低血糖症的症状及处理熟习运动性贫血的症状及处理熟习运动性贫血的症状及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