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790527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1下面是某小组进行测定某种食物能量的实验。他们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大豆和玉米。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_。(2)实验预测: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哪一个使水温升高的最多_。(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_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4)实验结果:假如一粒花生种子燃烧,使锥形瓶内的20ml水从20升高到30,则一粒花生种子含有的能量是_。(5)结果分析:花生实际所具有的能量比测定

2、的热量_(填多或少);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怎样做到尽量减少实验中热量的散失_。2图1是中共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最底层(E层)事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内被消化(填代号)。(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层食物(填代号)。(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图2中, _分泌的_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3、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3图一表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二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程度曲线图,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据图回答问题:(1)小杨因患肝炎早餐吃得非常简单,只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杯牛奶,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_,也是图二中曲线_所表示的物质。(2)医生建议小杨在养病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图一中的_分泌胆汁的功能,从而影响了图二中曲线_所表示物质的消化。(3)牛奶中的蛋白质被消化的场所有_(填图一中序号),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

4、被分解成_。(4)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_段含量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处是人体进行_的主要场所,其与该功能适应的特点是:_。(至少两条)4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3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段,此时,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_状态(用字母表示)。(2)图2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过程2和3是通过_实现的。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的_,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3)经过图2中的环节2,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4)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

5、,需要依次经过_等结构。5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A处表示的气体交换过程为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实现的。(2)气体进出肺是通过_来实现的。(3)所代表的气体是_,它是在图中的_处产生的。(4)图二是血液流经A、B处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_,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_(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5)图一所示的血管为_血管,其判断依据是_,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只要写一点即可)6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正常血流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发生闭合。动脉导管闭合不及时是一种较常见的

6、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请回答问题: (1)图中和属于不同类型的血管,与相比,的管壁_,血流速度_。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_(填血管类型)处,该种血管的管壁_,适于进行物质交换。(2)动脉导管位于图中的_(填序号)之间。胎儿出生后,_作为呼吸器官迅速膨胀,承担起气体交换的功能,肺循环形成,动脉导管的作用丧失。(3)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主动脉的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直接流向肺动脉,使肺动脉的血管壁压力_,继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7人的正常生活需要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请思考作答:( )内填字母或序

7、号,_上填文字)(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心脏四个腔室中(_)_的壁最厚。(2)血液由B出发,流经血管1,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由血管4送回C,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3)血液只能由A流到B、C流到D,是因为有_防止血液倒流。(4)血液由D出发,经血管3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5)考场上,大脑飞速运转,需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需要经过心脏_次。8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图1用_(选填”湿润“或者”干燥“)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目的是使鱼在实验过程中获得

8、足够的_进行呼吸。(2)图2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图二中能判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_号血管,判断依据是该血管只允许血细胞中的_单行通过。(3)按着血液流动方向1、2、3号血管分别是_、_、_,其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填序号)。9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是血管。请据图回答:(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管壁最厚的是_(填“左心室”或“右心室”)。(2)血液由A血管流经肺,在肺部毛细血管发生气体交换后其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流出到C血管中的血液应为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3)若E代表肾脏,当血液

9、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液中的_(填“尿素”或“二氧化碳”)等废物含量减少。(4) 图中血液由ABC的循环路径称为_(填“肺循环”或“体循环”)。10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管径粗,故可以推测血液在流经肾小球的过程中流速会变_,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_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 _是一条细长的,有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小管,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分支多、表面积大,上述结构特点都有利于_作用的实现,当原尿流入后,全部的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重新吸收回血管中,剩下的尿酸、尿素等物质最终

10、形成尿液。(3)下表是某人在医院的血常规和尿常规化验单: 检查项目检查报告参考值(正常值)血常规红细胞(RBC)3.54.35.81012白细胞(WBC)9.43.59.5109血小板(PLT)150125350109尿常规尿蛋白(PRO)+阴性尿潜血(BLD)+阴性注:“+”表示检出,“+”越多含量越多,“阴性”表示未检出。根据血常规,推测此人可能患_,医生建议他补充含_和铁多的食物。根据尿常规,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出现了病变,建议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4)尿液的生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其原因是泌尿系统中的_具有_的功能。11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

11、尿液。下面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下图中的3表示肾小囊内壁,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成分液体A(克/100毫升)液体B(克/100毫升)液体C(克/100毫升)蛋白质7.200.00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40尿素0.030.031.80(1)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它有_组成(用数字表示)。(2)分析左体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_,取自于图中的_位,是经过_ _作用形成的。(3)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若

12、_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4)假若1、3的部位发生病变,6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_,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_。12下面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物质样品A(g/L)样品B(g/L)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血细胞016.002.0无1.07.500.3无(1)根据左边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填“样品A” 或“样品B”), 它存在于图中的 _中。是血液流经 _后的过滤液。(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_,大

13、部分的水和部分_。(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_;若_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的平衡,维持_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5)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以_形式排出。代谢废物中的二氧化碳由_排出体外。13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激素是把双刃剑人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各种激素职责明确、分工精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被喻为“人体内的魔术师”。但如果身体中某种激素含量过多或若缺少某种激素,则可影响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可以说激素是把“双刃剑”。身体里可分泌激素的细胞数量

14、很多,且分布广泛,被称为内分泌细胞,一些分布比较集中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内分泌腺。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很微小,力量却大得惊人:可调节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确保各个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影响衰老过程;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生殖器官与生殖细胞发育和成熟等。激素可由血液运送或经弥散到达靶细胞,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其发生作用较慢,但可同时使不同器官产生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激素这个庞大的家族成员之间,有时也相互作用,甚至同一激素也可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尽管激素有利于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化等,但如果不分对象,不加节制地滥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在研究激素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类“环境激素”。如焚

15、烧垃圾时释放的致癌物质-二恶英。还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和排放的化学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汽车尾气等。研究发现,这些“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它们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体发生严重的差错和病变。由此可见,要想让激素真正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激素的应用必须极其严格,使用时需要反复权衡利弊,以免危害人体自身健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激素是由_分泌的,经血液运送或弥散到达_,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2)青春期,垂体分泌的_激素,可促进人体身高快速增长。如

16、果该激素在此时期分泌过少,可能会影响_ 。研究结果表明,该激素80%在睡眠时分泌,且 22:00到凌晨2:00是分泌高峰期,该信息给你的启示是_(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a一种激素只对一种特定靶细胞起作用b激素过少或过多均可影响生命活动c应完全限制使用激素,以免危害人体d激素调节作用快,持续时间长(4)下列有关“环境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a焚烧垃圾、汽车尾气均可释放“环境激素”b“环境激素”能致癌,或扰乱激素调节c“环境激素”只影响环境,不影响人体d“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争抢“受体”1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激素的

17、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它由_组成。(2)脑和脊髓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神经调节中,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这是因为大脑具有_;若某人脑干出血,该人死亡的几率极高,其原因是_。(3)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排尿发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样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4)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青春期,_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右图为人体24小时内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适当_能够促进生长激素

18、的分泌。但是,若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过量,常常会导致人患上_症。15张大爷患有糖尿病。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糖尿病病因、治疗等问题:(1)胰岛位于_中,它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_调节。(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由此可知,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填字母)。(3)针对张大爷的病情,医生建议他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_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4)张大爷和手在偶然受到针刺时会立即缩回,从神经调节方式看,这属于_反射,完成该缩手反射的神

19、经中枢位于_(填“脊髓”或“大脑皮层”)。1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 花生 燃烧 840J 多 防止能量散失 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据此解

20、答。【详解】(1)由题干可知,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所以,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2)如果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花生使水温升得最高,因为花生含有脂肪,热量较高。(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燃烧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4)资料提示: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的热量,因此,一粒花生米燃烧,使20mL水由20上升到30放出的热量是:4.220(30-20)840(J)。(5)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由于条件

21、所限,还是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因此,实际上种子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上述热量多。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可信度,应该在锥形瓶外罩一保温装置(如底部有比锥形瓶口径略大圆孔的空易拉罐),或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等,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因此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为了尽量减少花生仁或核桃仁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丢失应做到: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2D解析:淀粉(或糖类) D 蛋白质 肝脏 胆汁

22、 皱襞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分析】图1可知,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B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图2中可知:唾液腺、口腔、食道、肝脏、胃、胰腺、小肠、大肠、肛门。图3中可知,皱襞,小肠绒毛,毛细血管。【详解】(1)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D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糖类),该营养物质

23、在图2消化道的口腔、小肠内被消化。(2)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平衡膳食宝塔中的D层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因此,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D层食物。(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乳化脂

24、肪的功能。图2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

25、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D解析:淀粉 丙 5 肝脏 乙 6和9 氨基酸 D 小肠 消化 长5-6米;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面积;内有3种消化液;内有肠腺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是口腔、2是唾液腺、3是咽、4是食道、5是肝脏、6是胃、7是胆囊、8是胰腺、9是小肠、10是阑尾、11是大肠、12 是肛门;图二中甲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丙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大肠。解答即可。【详解】(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被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有的食物都是在小肠内被彻

26、底消化、吸收的;所以,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也是图二中曲线丙所表示的物质。(2)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最终排入十二指肠,虽不含有消化酶,但是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是体内最重要的消化腺。所以,医生建议小杨在养病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图一中5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从而影响了图二中曲线乙所表示物质的消化。(3)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最终消化在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所以,牛奶可以被消化的场所有6胃和9小肠,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4)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长56米左右,内表面有

27、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的面积;小肠中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能够消化多种食物;所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D小肠处含量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处是人体进行消化的主要场所。【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B B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作用 线粒体 能量 D 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解析】【分析】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1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是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4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详解】(1)图1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值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

28、外界大气压,是呼吸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下移,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由B到A。图1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图3中A表示隔顶上升,B表示隔顶下降,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所以图1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AB段,此时,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B状态。(2)图2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由图2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

29、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从图2中的环节2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含有氧,随着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氧的含量增加。故丙图中的D正确。(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点睛】考查呼吸的知识。5A解析:肺泡内 气体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 吸收营养 毛细 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

30、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数量多;或血流速度慢等)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详解】(1)由图示中A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B过程的箭头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2)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需要呼吸肌的参与,导致肺内

31、气压的变化,完成肺的通气过程。(3)图示中的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表示二氧化碳,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人体内的组织细胞。(4)经过A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在B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换,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扩散到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血液中某种

32、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氧。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吸收营养需要消耗能量。(5)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厚 快 毛细血管 很薄(只有一层细胞) 肺 增大 【分析】心脏结构如图所示: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

33、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详解】(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大,血液速度最快, 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液速度慢,比较大的与动脉并行,般分布在身体比较浅的部位;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仅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速极慢,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器官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主动脉和肺静

34、脉属于不同类型的血管,与相比,的管壁厚,血流速度快。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毛细血管处,该种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适于进行物质交换。(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正常人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因此,动脉导管位于图中的主动脉、肺动脉之间。胎儿出生后,肺作为呼吸器官迅速膨胀,承担起气体交换的功能,

35、肺循环形成,动脉导管的作用丧失。(3)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发生闭合。动脉导管闭合不及时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因此,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主动脉的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直接流向肺动脉,使肺动脉的血管壁压力增大,继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B解析:B 左心室 体循环 房室瓣 静动脉血变成动脉血(或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 【分析】观图可知: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1主动脉,2肺静脉,3肺动脉,4上下腔静脉。【详解】(1)心脏由心肌构成,如图所示心

36、脏的结构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B左心室的壁最厚。(2)血液循环如图所示:由循环图可知,血液由B左心室出发,流经血管1主动脉,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由血管4上下腔静脉送回C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3)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

37、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血液只能由A左心房流到B左心室、C右心房流到D右心室。(4)肺循环的路线是:D右心室3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2肺静脉A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5)由上图的血液循环途径可知,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的毛细血管网大脑细胞处。可见,肠吸

38、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以及正确认识图中各结构的名称。8湿润 氧气 2 红细胞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 3 2 【分析】观图可知:图2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气,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图2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3毛细血管判断

39、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3)图2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按着血液流动方向1、2、3号血管分别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其中动脉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管中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132。【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管的类型和特点。9A解析:左心室 氧气 动脉血 尿素 肺循环 【分析】图中是右心房,是左心房,是左心室,是右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泡外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D、H是各级动脉,E是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F是下腔静脉,G是上腔静脉。【详解】(1)心脏的四个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

40、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肺泡内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人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上升,即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

41、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流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是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加。(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

42、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故图示中血液由右心室A肺动脉B肺泡外毛细血管C肺静脉左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点睛】熟知血液循环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慢 滤过 肾小管 重吸收 葡萄糖 贫血 蛋白质 肾小球 膀胱 暂存尿液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

43、的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对原尿起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详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包括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对原尿起重吸收作用。因此,据图可知,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管径粗,故可以推测血液在流经肾小球的过程中流速会变慢,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剩余的水、无机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