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督导检查表检查科室: 检查日期: 考核月份: 检查部门:项 目标准与要求一、病情评估1、对每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时限、资质、重点范围:是否。2、病情变化时评估:是否。3、出院时评估:是否。4、病历中有病情评估记录:有无。5、根据评估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是否。6、科室有开展患者病情评估培训的记录:有无。二、合理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1、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有无。2、遵循临床各种检查适应症:是否。3、临床治疗规范:是否。4、有创检查前履行书面告知:是否。5、对重要检查结果有分析记录:是否。6、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培训,有记录:有无。三、抗菌药物应用1、抗菌药物相关制度:有无。2、抗菌药物权限授权:有无。3、符合使用指征:是否。2、执行分级管理:是否。3、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是否。4、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规范:是否。5、联合用药指征明确:是否。6、标本送检:是否。四、激素类药物使用规范1、有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无。2、适应症及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是否。3、有用药评价记录:是否。4、有无激素类药物滥用:是否。五、临床输血及血液制剂使用规范1、有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无。2、登记本有登记:有无。3、输血适应症明确:是否。4、输血单填写完整规范:是否。5、输血病程记录规范:是否。6、输血效果评价:有无
3、。7、大量输血严格按审批制度执行:是否。8、交接、查对工作规范:是否。六、住院诊疗质量管理1、成立诊疗小组:是否。2、诊疗计划或方案有上级医师评价与审核签字:有无。3、诊疗计划或方案与患者沟通:是否。4、各级医师熟悉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是否。5、科室质控小组对诊疗质量监管: 每月有检查记录:有无 定期分析总结(每季度):有无 改进措施:有无七、会诊制度1、院内会诊相关制度与流程得到落实:是否。2、会诊时限符合:是否。3、会诊单填写符合规范:是否。4、会诊登记本有无登记:有无5、病程记录有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的记录:是否。6、医师外出会诊严格外出会诊规定执行:是否。八、出院指导与随访1、有出院患者
4、指导和随访制度:是否。2、对需要随访的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登记:是否。3、随访时间按规定执行、汇总表上交及时:是否。4、首次随访由经治患者的医师及其上级医师负责:是否。5、对出院患者指导包括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事项:是否。6、为患者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是否。九、医患沟通1、人员熟悉医患沟通制度:是否。2、履行告知义务,包括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是告知:是否。3、书面沟通内容、医患双方签字完整规范:是否4、有患者授权委托书:是否。十、出院小结1、出院小结记录主要内容完整:是否。2、出院小结有责任医师签名3、出院记录内容告知:是否。4、出院小结记录内容与住院病历内
5、容一致:是否。5、出院小结95%符合规范:是否。十一、平均住院日1、科室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有无。2、有相关的措施培训:有无。3、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是否。4、应用“临床路径”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是否。5、平均住院日达到设定控制目标:是否。十一、住院时间超30天1、熟悉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的相关管理规定:是否。;2、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作为大查房重点,有评价分析记录:是否。3、及时填报上报表:是否。4、科内登记本登记齐全:是否。十二、病历书写1、医师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知晓率为100%:是否。2、有科室病历质控人员:有无。3、有定期开展科室病历质控的工作记录:有
6、无。4、甲级病历率90%:是否。5、无丙级病历。是否。6、科室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有无。十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健全,科主任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否。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是否。3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与教育记录:有无4、各质控组定期进行质控自查并有记录:是否。十四、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与分析1.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并有登记,包括:(1)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有无(2)死亡例数:有无(3)两周再住院:有无(4)一个月内再住院:有无(5)非预期手术例数:有无(6)患者安全类指标:有无(7)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有无(8)
7、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无2、各科室对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有:指标:有无分析:有无改进措施:有无十五、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健全,科主任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否。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是否。3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与教育记录:有无4、各质控组定期进行质控自查并有记录:是否。主要存在问题:医务科 年 月 日科室整改措施:科主任: 年 月 日效果评价:医务科 年 月 日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
8、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
9、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
10、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