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模拟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聪明孝顺的小明陪着奶奶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小明把声音调大一点,以便让年迈的奶奶能听清楚。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A频率B音色C响度D音调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B控制速度C阻断噪声的传播D美化环境3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B 盛夏,露珠凝结C 深秋,绿叶凝霜D 严冬,大雪纷飞4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半径约为1mB水平桌面上放一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P
2、a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5图中的三支温度计只有一支刻度不准确,在实验室中,(a)在空气中,(b)置于装有酒精的密封容器中,(c)置于装有酒精的烧杯中下面对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三支温度计读数相同,则(a)温度计刻度不准确B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tatbtc , 则(b)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C若三支温度计示数相同则(b)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D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ta=tctb , 则(a)温度计刻度不准确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
3、反射7冰遇火会熔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让太阳光射过去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以下关于冰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透镜取火时利用了光的折射B制作冰透镜时,要把冰磨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形状C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D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8物理课上,小亮拿着老师分发的凸透镜观察书本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B此时通过该透镜看到的像是实像C该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D用该透镜制成的眼镜可矫正近视眼9
4、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铁轨C车厢的窗台D路边的树木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二、填空题11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_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
5、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部分空气柱振动的_,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_。12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形成的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侧部分(填左或右)相当于_而形成的虚像.13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使影院里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4在生活中的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吹气”和“哈气”往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夏天对着热水“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_,使水温度下降。冬天对
6、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5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一些人形成近视是因为他们的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选填“强”或“弱”),因而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加以矫正,这是因为凹透镜可以_光线(选填“会聚”或“发散”)。16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6cm, 25.98cm, 25.39cm, 26.05cm, 25.9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_cm。1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明月松间照”说
7、的就是光的_现象。18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 ,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中海波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19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如图所示,二维码_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摄像镜头应位于_(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20小辉同学从家中出发去学校,其中一段路程步行,一段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他骑车的过程是图中的_段;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m/s。三、作图题21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1)图甲中,小明站在路灯(可看作点光源)下,请画出小明在
8、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2)图乙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图丙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四、实验题22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测量振动
9、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01.02F铜1000.76G铜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可以选用编号为A和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选用编号为A和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三,可以选用编号为D和_的琴弦进行实验;(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2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
10、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 (选填“AB”或“CD”)段温度变化快。24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1、将焦距为10cm的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1)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 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2)接着,小亮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他 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4)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_。光屏下移一段距离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
12、离2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cm;(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运动到位置B止,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为_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m/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又叫音量。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C。2C解析C【详解】A封闭的玻璃屏只安装在紧邻居民区的地方,所以不是为了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故A不符合题意;B封闭的玻璃屏起不到控制速度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在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安装封闭的玻璃屏,能阻断噪声的传播,起到在传播过程中减
13、弱噪声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D封闭的玻璃屏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A解析A【详解】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符合题意;B盛夏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绿叶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寒冬,大雪纷飞,雪是空气中水蒸气迅速降温,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析B【详解】A教室中日光灯管的长度在1.1m左右,自行车轮子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1.1m左右,半径
14、约为0.55m,故A不符合实际,A不符合题意;B物理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约为3N,受力面积约为510-2m2,书对桌面的压强故B符合实际,B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故C不符合实际,C不符合题意;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解析D【详解】(a)温度计直接在空气中,测量的温度是空气的温度,(b)温度计插入密封的酒精中,测量的温度是酒精的温度,而酒精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相同,所以(a) 、(b)温度计的示数应相同,(c)温度计插入装酒精的开口烧杯中,酒精会蒸发,而蒸发具有致冷作用,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A. 若三支温
15、度计读数相同,则(C)温度计刻度不准确,故错误B. 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tatbtc ,则(a)或(b)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故错误C. 若三支温度计示数相同则(C)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 故错误D. 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ta=tctb , 则(a)温度计刻度不准确,故正确故选D6C解析C【详解】A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A错误;B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改变传播方向,故B错误;C透明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故C正确;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并不像镜面那样光滑,会发生漫反射,故D错误。故选C。7B解析B
16、【详解】A冰透镜取火,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点,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透镜取火,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点,所以要把冰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故B错误,符合题意;C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而且需要吸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解析B【详解】A.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B正确;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该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小,故C错误;D.近视眼需要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
17、透镜进行矫正,故D错误。故选B。9C解析C【详解】ABD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站台、铁轨、路边的树木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车厢的窗台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C【分析】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求出;【详解】A、在2s5s内,通过的路程为0,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5s-8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故C是正确的;D、由图象可知,小车早0s2
18、s内通过的路程为2m,故速度为;小车在5s8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故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振动 频率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3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12折射 虚 右 凸透镜(放大镜) 【详解】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我们看到的另一条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左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13漫反射 反射各种 【详解】1放电影的银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是为了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
19、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观众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2由于银幕是白色的,而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能使观众看到多彩的画面。14水蒸发吸热 液化放热 【详解】1夏天对着热水“吹气”,加快了热水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使蒸发加快,因蒸发吸热,故水的温度下降。2冬天对着手“哈气”,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因液化放热,故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5强 发散 【详解】1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2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使所解析强 发散 【详解】1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
20、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2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凹透镜。16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解析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7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详解】1“潭清疑水浅”,在空气中看潭水时,看到水潭底比实际的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2“池水照明月”,池中的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解析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详解】1“潭清疑水浅”,在空气中
21、看潭水时,看到水潭底比实际的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2“池水照明月”,池中的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3“明月松间照”,月光照射到松树之间,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8需要 【详解】1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48,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中海波需要吸收热量。解析需要 【详解】1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48,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中海波需要吸收热量。19不是 大于 【详解】1当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它反射的光线进入手机照相机形成图像,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照相机是凸透镜,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22、的规解析不是 大于 【详解】1当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它反射的光线进入手机照相机形成图像,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照相机是凸透镜,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所以扫描二维码时,摄像头应位于大于2倍焦距处。20OA 【详解】12根据图象可得,OA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因为所以OA段是骑车的过程,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解析OA 【详解】12根据图象可得,OA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因为所以OA段是骑车的过程,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三、作图题21(1)(2)(3)【详解】(1)当光线照射到小明身上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小明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小明的
23、影子,OA即为小明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2)作出端点A、B在解析(1)(2)(3)【详解】(1)当光线照射到小明身上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小明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小明的影子,OA即为小明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2)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3)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所以反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BC DF G 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详
24、解】(1)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解析BC DF G 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详解】(1)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所以要选择A和BC琴弦。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而琴弦的长短不同,所以要选择A和DF。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长短不变。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所以要选择H和G琴弦。(2)
25、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23使物质受热均匀 2 AB 【详解】(1)1将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2)2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解析使物质受热均匀 2 AB 【详解】(1)1将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2)2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上方,示数为2。(3)3AB、CD段
26、升高相同的温度,AB段需要吸热2min,CD段需要吸热4min,该物质在AB段温度变化快。24大小 没有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变 【详解】(1)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解析大小 没有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变 【详解】(1)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2)2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3)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
27、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4)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25照相机 能 右 【详解】(1)1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2用不解析照相机 能 右 【详解】(1)1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2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
28、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3)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焦距变大,光线会聚的点会向右移动,所以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4)4如图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故选。26v= 35.0 5 0.07 【详解】(1)1实验原理是,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即可通过公式计算平均速度。(2)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从位置A到位置B,通过解析v= 35.0 5 0.07 【详解】(1)1实验原理是,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即可通过公式计算平均速度。(2)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从位置A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3)3所用时间是(4)4 平均速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