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word.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47529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word 1.下面等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35×12=35×2×6 B.37×99+37=37×(99+1) C.25×125×4×8=(25×4)×(125×8)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得:a×(b+c)=a×b+a×c可得,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A. 35×12=35×2×6未运用乘法分配律; B. 37×99+37=37×99+37×1=37×(99+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C. 25×125×4×8=(25×4)×(125×8)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关键是明确:a×(b+c)=a×b+a×c即可。 2.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2 B.3 C.4 D.1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长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则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2个。 故答案为:A。 【点睛】 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把一根长14厘米的吸管剪成三段,每段都取整厘米数,串成一个三角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最长边应小于(14÷2)厘米。将成立的列出来即可。 【详解】 最长边应小于:14÷2=7(厘米),14=6+6+2,14=6+5+3,14=6+4+4,14=5+5+4,共4种。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边的特性进行分析。 4.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从上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两层,下层3个小正方形,上层1个小正方形靠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学生对物体三视图知识的掌握。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0除以任何数,还得0。 B.把0.30化简后,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C.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D.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选项A,0除以不为0的任何数都得0,故此选项错误; 选项B,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30化简后是0.3,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选项C,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 选项D,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详解】 A.0除以任何数,还得0;错误。 B.把0.30化简后,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正确。 C.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 D.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等知识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在0.368这个数中,“8”所在的数位是( )。 A.个位 B.十分位 C.百分位 D.千分位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下图可知,0.368这个数中,“8”所在的数位是千分位。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0.368这个数中,“8”所在的数位是千分位。 故答案为:D。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面说法对的的是( )。 A.计算时,两个小数末尾的“7”要对齐 B.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C.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D.亮亮有8元5角,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5.75元,他还剩2.75元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小数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应对齐,即相同数位上的数应对齐。13.07中7在百分位,8.7中7在十分位,这两个7是不对齐的。 (2)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3)中,只把把10.5和5.7交换位置,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4)求还剩多少钱,可以用总钱数减去花了的钱数,即8元5角元元元元。 【详解】 A.计算时,两个小数末尾的“7”不对齐,原说法错误; B.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一般要把末尾的0去掉,原说法错误; C.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原说法错误; D.亮亮有8元5角,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5.75元,他还剩2.75元,原说法对的; 故答案为:D。 【点睛】 小数减法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即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根据整数减法计算方法解答。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也同样适用小数加法计算。 8.聪聪一家5人去游乐园玩,买门票共用了64元,儿童有( )人。 票价成人票:16元/张 儿童半价 A.1 B.2 C.3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成人票每张16元,儿童票每张16÷2=8元。假设全是成人,则购买门票花费5×16=80元。实际花费64元,少花了80-64=16元。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少16-8=8元。则儿童有16÷8=2人。 【详解】 (5×16-64)÷(16-16÷2) =(80-64)÷(16-8) =16÷8 =2(人) 所以儿童有2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9.如图,四条不同长度的木条。虚线处是四条木条的平均长度,第②条木条的长度是( )cm。 A.18 B.19 C.20 D.21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已知虚线处是四条木条的平均长度,第一根木头的长为25cm刚好就平均长度,根据平均数×份数=总数量,在用总长度减去已知三根木条的长度就等于第②条木条的长度。 【详解】 总长度=25×4=100(cm) 100-25-37-18=20(cm) 故答案为:C 【点睛】 明确平均数的意义,熟悉平均数、份数、总数量三者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0.45( )0.362 9.1( )9.10 2.5平方分米( )205平方米 6.59吨( )659千克 解析: > = < >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数比大小的方法比较即可。(2)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即可。 (3)(4)化成通一单位再比大小。 【详解】 0.45(>)0.362 9.1(=)9.10 2.5平方分米(<)205平方米 6.59吨(>)659千克 【点睛】 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无关,比较时从高位起逐位比较。 11.7.8里面有   个0.1,0.9里面有   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解析:78,90,0.001,8601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7.8里面有78个0.1,0.9里面有90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860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解:7.8里面有78个0.1,0.9里面有90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860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故答案为78,90,0.001,86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 12.两数的商是63,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7,那么商是( )。 解析:441 【解析】 【分析】 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变化的规律: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详解】 63×7=441 两数的商是63,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7,那么商是44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商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注意: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正好相反。 13.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把56缩小到它的( )是0.056。 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相当于把80.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56缩小到它的既是56÷1000=0.056。 【详解】 据分析可得: 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56缩小到它的是0.05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4.某文具店进行促销活动,一种中性笔买5支赠1支。这种中性笔每支1.28元,王老师买了12支这种中性笔,花了( )元。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买5支赠1支,可以得出王老师买12支这种中性笔只需要花10支的钱,进而算出10只笔的价格即可。 【详解】 根据买5支赠1支,可以得出王老师买12支这种中性笔只需要花10支的钱, (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与整十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是7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解析:钝角 【解析】 【分析】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用180°减去70°计算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计算结果填空即可。 【详解】 180°-70°=110° 因此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16.小马虎把一个数乘以错看成除以,结果得,正确的结果是   . 答案:【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根据后来错误的运算求出这个数,然后再用这个数乘即可. 解:=, =. 所以正确结果是. 故答案为.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先由运算的结果和已知的运算求出未知的数,然后再 解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根据后来错误的运算求出这个数,然后再用这个数乘即可. 解:=, =. 所以正确结果是. 故答案为.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先由运算的结果和已知的运算求出未知的数,然后再由正确的计算进行求解. 17.精心整理细答问题。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图 (1)请根据条形统计图把下面统计表补充完整。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戴近视镜人数(人) ( ) ( ) ( ) ( ) ( ) ( ) (2)①三、五年级共有( )人戴近视镜。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 )年级的人数少。 ③二、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戴近视镜。 答案: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 解析: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 (2)①三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加上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即可; ②根据统计图直条的长短可以直观地看出五年级戴近视镜的比四年级和六年级人数少; ③二年级戴近视镜的加上三年级戴近视镜的,除以2就是平均数,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依次为5、20、40、63、60、75。 (2)①40+60=100(人)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四或六年级的人数少(60<63,60<75); ③(20+40)÷2 =60÷2 =3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 解析: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见图,2×4=8(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要利用“割补法”进行等积变形,这样计算起来会更简单;考查的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19.直接写得数。 2.5+0.9= 0÷7.8= 125×7×8= 8.76-4.26= 8-4.65= 0.58+1.91= 25÷1000= 1000×0.013= 10-2.3-6.7= 50-25×0= 答案:4;0;7000;4.5;3.35; 2.49;0.025;13;1;50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4;0;7000;4.5;3.35; 2.49;0.025;13;1;50 【解析】 【详解】 略 20.列竖式计算。 答案:35;47.09 【解析】 【分析】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6 解析:35;47.09 【解析】 【分析】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6.35 47.09 21.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 38+56÷7×4 5.6+2.7+4.51 40-(2.7+0.8) 40×[128-(154–31)] 答案: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 解析: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详解】 38+56÷7×4 =38+8×4 =70 5.6+2.7+4.51 =8.3+4.51 =12.81 40-(2.7+0.8) =40-3.5 =36.5 40×[128-(154-31)] =40×[128-123] =40×5 =200 22.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到果园参加采摘活动,同学们摘葡萄58.6千克,比杨梅多14.4千克。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多少千克? 答案: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 解析: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2+58.6=102.8(千克) 答: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102.8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一本《儿童文学》售价7.8元,一本《科技博览》比它便宜2.5元,买这两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 答案:1元 【解析】 【分析】 一本《儿童文学》售价减去2.5元等于一本《科技博览》的价钱,再加上一本《儿童文学》售价即可解答。 【详解】 7.8-2.5+7.8 =5.3+7.8 =13.1(元) 答: 解析:1元 【解析】 【分析】 一本《儿童文学》售价减去2.5元等于一本《科技博览》的价钱,再加上一本《儿童文学》售价即可解答。 【详解】 7.8-2.5+7.8 =5.3+7.8 =13.1(元) 答:买这两本书一共要用13.1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4.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560千米的路,修了24天后,还剩下344千米。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答案:9千米 【解析】 【分析】 用全长减去剩下的长度计算出已经修的长度,再除以修的天数即可计算出平均每天修的长度。 【详解】 (560-344)÷24 =216÷24 =9(千米) 答:平均每天修9千米 解析:9千米 【解析】 【分析】 用全长减去剩下的长度计算出已经修的长度,再除以修的天数即可计算出平均每天修的长度。 【详解】 (560-344)÷24 =216÷24 =9(千米) 答:平均每天修9千米。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求出24天修的路程,再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列式解答。 25.下面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解决问题。(单位:千克)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女生 10 10 9 15 男生 15 10 22 25 (1)第( )组回收废纸的数量最多,是( )千克。 (2)男生平均每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列式解答) 答案:统计图见详解 (1)四;40 (2)18千克 【解析】 【分析】 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1)先分别用每个组的男生回收的重量加每个组的女生回收的总量计算出每 解析:统计图见详解 (1)四;40 (2)18千克 【解析】 【分析】 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1)先分别用每个组的男生回收的重量加每个组的女生回收的总量计算出每个组的回收的总重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2)将每个组男生回收的重量加起来,然后再除以4即可。 【详解】 (1)第一组:10+15=25(千克) 第二组:10+10=20(千克) 第三组:9+22=31(千克) 第四组:15+25=40(千克) 40>31>25>20,因此第四组回收的数量最多,是40千克。 (2)15+10+22+25=72(千克) 72÷4=18(千克) 答:男生平均每组回收废纸18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下表是快乐蛋糕店和甜心蛋糕房草莓蛋糕最近五天的销售情况,请根据表中信息先补全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快乐蛋糕店( )日草莓蛋糕卖的最多,甜心蛋糕房( )日草莓蛋糕卖的最少。 (2)快乐蛋糕店平均每天卖出草莓蛋糕多少个? 答案:见详解;(1)19;21;(2)10个 【解析】 【分析】 (1)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条形统计图中即可,注意一格表示2个。 (2)比较这5日快乐蛋糕店卖出蛋糕个数大小。比较这5日甜心蛋糕店卖出蛋糕个 解析:见详解;(1)19;21;(2)10个 【解析】 【分析】 (1)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条形统计图中即可,注意一格表示2个。 (2)比较这5日快乐蛋糕店卖出蛋糕个数大小。比较这5日甜心蛋糕店卖出蛋糕个数大小。 (3)将快乐蛋糕店这5日卖出蛋糕个数相加求和,再除以5,求出平均每天卖出蛋糕个数。 【详解】 (1)12>11>10>9>8,则快乐蛋糕店19日草莓蛋糕卖的最多。 6<7<8<15,则甜心蛋糕房21日草莓蛋糕卖的最少。 (2)(8+12+11+9+10)÷5 =50÷5 =10(个) 答:快乐蛋糕店平均每天卖出草莓蛋糕10个。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以及平均数的求法。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27.学校的陈老师准备到文具店买一些体育器材。 (1)陈老师带600元,最多能买几副乒乓球拍? (2)陈老师还买了一些棋类器材,但是他把购物收据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围棋的单价吗? 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总价 围棋 副 28 3404元 跳棋 副 46 32 答案:(1)6副 (2)69元 【解析】 【分析】 (1)用带的钱数除以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求得的商就是购买乒乓球拍的数量。 (2)用购买跳棋的数量乘每副跳棋的价钱,求出购买跳棋花费的钱数。用总价减去购买 解析:(1)6副 (2)69元 【解析】 【分析】 (1)用带的钱数除以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求得的商就是购买乒乓球拍的数量。 (2)用购买跳棋的数量乘每副跳棋的价钱,求出购买跳棋花费的钱数。用总价减去购买跳棋花费的钱数,求出购买围棋花费的钱数。用购买围棋花费的钱数除以购买围墙的数量,求出每副围墙的价钱。 【详解】 (1)600÷94=6(副)……36(元) 答:最多能买6副乒乓球拍。 (2)(3404—46×32)÷28 =(3404-1472)÷28 =1932÷28 =69(元) 答:每副围墙的价钱是69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数量关系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