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44427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进出口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期盼 过去矿产品价格的飙升带动了勘查开发投入的增加,产能不断释放,供应能力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消费欲望不足,导致全球铜、铝等产品供应过剩,库存高位运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过去几年价格高位运行而带来过度投资、重复建设、新矿山项目投产,并引发产能过剩而对大多数工业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下行压力。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继续出现产能过剩和需求下降是在所难免的,矿产品价格将震荡下滑,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在这种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亟待进出口政策支撑。国内外铜价倒挂,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期盼进出口政策调整1.铜原料瓶颈问题突出中国是一个铜原料缺乏的国家,国内自产铜精

2、矿约为消费量的1/6,算上再生资源也不到消费量的1/3。而目前,中国铜加工、冶炼企业没有掌握资源市场实质性的话语权,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国内冶炼企业必须大量依靠进口原料才能满足生产需要,铜原料的瓶颈问题突出。2013年1-11月,全国进口铜精矿904万吨,同比增长31%。2.进出口政策导致高价进口原料和低价销售产品2006年中国上调精炼铜出口关税,意味着在进口铜原料无明显政策约束的同时,精炼铜的出口受到了政策制约,进出口政策的不平衡,导致中国铜进出口贸易中冶炼企业共同面临“只能进、不能出”的窘境。同时,随着铜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国际铜价被国外基金恶意炒作,价格

3、居高不下。在产品出不去的形势下,企业无法通过产品的自由进出口来平抑国内外两个市场价差,不能正常参与国际定价机制,而是一味地被动接受高价采购原料。作为大多数冶炼国有企业,不但承担着企业自身经营盈利的责任,同时还肩负着社会稳定的责任,为了满足产能的原料需求,唯有采购高价进口的原料。因此,铜冶炼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高价进口原料,低价销售产品”的现象,使得冶炼企业经营压力加大。3.亟待政策调整,帮助铜企渡过难关(1)建议恢复铜精矿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铜精矿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目前供需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的趋势难以改变。现阶段,鉴于铜精矿的进口实现了零关税政策,对进口的激励效果已经失灵,

4、所以恢复进口铜精矿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不但可以挖掘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潜力,减轻其对下游产业发展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2)建议取消电解铜出口关税。通过取消出口关税,增加中国电解铜在国际市场的流通性,加强中国铜价与国际铜价的价格联动,能降低国内外价格比值,有利于缓解中国铜冶炼企业的经营压力。铝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政策重点在于化解产能过剩与抗击资源风险1.铝产业存在结构失街问题,资源对外依赖突出从目前采选、冶炼和压延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铝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受资源约束影响,采选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生产需要;冶炼环节产能

5、扩张,氧化铝和原铝产能闲置比重已达30%左右;铝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附加值加工铝材品种不足;再生铝产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回收体系,缺乏成熟的回收网络,铝废碎料的回收量不能支撑国内再生铝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需求。另一方面,国内铝土矿品位较低,同等条件下不具备优势,利用成本较高。随着产能扩张,我国氧化铝产能将近占到全球的40%,虽然当前我国铝土矿开采量已经达到世界开采总量的14.4%,但是仍然难以应对日益激增的消费需求,导致进口量急剧扩张。2013年1-11月,全国进口铝土矿6605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2.国外政策调整使得铝土矿进口风险增加我国铝土矿进口主要集

6、中在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铝土矿进口额占我国铝土矿进口总额的90%以上。但是,印尼等国家实施限制矿产品出口政策频传,这不仅将增加铝土矿的进口成本,而且影响到货源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内冶炼企业的生产经营。3.政策重点在于化解产能过剩与抗击资源风险(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控制采选和冶炼产能的盲目扩张,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氧化铝、电解铝项目的实施,遏制冶炼项目的新建、改扩建;实施阶梯电价,限制并逐渐淘汰规模以下的落后产能。招商引资要注重实效,从严约束引资产能过剩的项目,回绝产能过剩加剧。(2)建议取消铝土矿进口环节增值税。根据铝资源市场行情

7、及企业全面处于亏损的状态,建议取消铝土矿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中国外资源政策调整所增加的资源进口成本。与此同时,继续对铝土矿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通过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促进国外优质资源进口。(3)建议提高氧化铝的进口关税。氧化铝是生产电解铝的原料。目前,我国氧化铝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国内铝土矿资源品质较差,致使目前铝土矿大规模进口。但是,印尼等国家拟限制铝土矿出口,并把出口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氧化铝上。氧化铝进口的增加,因为其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铝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提高氧化铝的进口关税,鼓励国内资源丰富的品质欠佳的铝土矿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供应能力,而且有利于打压国际氧化铝市场价格

8、及破解周边国家铝土矿资源的封锁,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铅锌冶炼企业面临“两难”,亟待政策松绑1.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对外依赖突出全球及我国铅锌产能分布不平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铅锌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但是长期面临着铅锌冶炼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导致精矿贸易多年都是净进口。目前,我国铅锌冶炼企业的资源是“三分制”:约1/3的冶炼企业全部依靠外来资源;约1/3的冶炼企业有20%的资源自给;约1/3的冶炼企业有50%的资源自给。伴随着我国冶炼产能的增长,国内精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加之国内铅锌富矿大幅下降、贫矿增多,对进口矿的依存度进一步增强。2.冶炼企业面临“两难”困境受不同税制

9、和税率等因素制约,大部分时间,我国原料进口的采购价格高于国内销售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持抑制性政策,在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精炼产品基本无法出口。因此,当前我国铅锌冶炼企业不仅原料紧张,而且需求不旺;加之我国趋于紧缩的货币政策,部分企业减产和停产愿望较强,使得铅锌冶炼行业面临需求不利和原料紧张的双重挤压,“两难”困境现象非常突出:一是国内精矿产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二是进口矿价倒挂,严重削弱其盈利能力。3.铅锌行业发展亟待政策松绑(1)建议取消铅锌原料的进口环节增值税。针对当前铅锌行业“两难”的困境,为了拓展利用境外资源的规模,并帮助铅锌行业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冲

10、击,建议取消铅锌原料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后视情况再调整。(2)建议取消铅锭的出口关税,并增加铅锌和小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当前,铅锌冶炼行业面临需求不足和原料供应紧张的双重压力,企业进入“微利”或亏损时代,建议取消铅锭10%的出口关税,并增加铅锌和伴生小金属产品(如锗、铋等)的出口退税,如此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而且有利于重建国际铅锌市场平衡,提高我国铅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3)化解产能过剩,提高产业发展素质。近年来,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应引导铅锌冶炼等高能耗产业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比例,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先进技术水平,逐渐向高科技、安全、绿色的生产方

11、向发展。此外,鼓励对再生铅的利用,扩大资源供应空间。钼产品贸易处子尴尬境地,亟待政策组合支持1.钼产品处在进出两难的尴尬境地出口方面,由于出口关税较高,加上关税后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同时,国际市场钼产品大多数为伴生钼,生产成本较低,导致我国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产品无法出口。例如氧化钼(57%品位),因出口关税,导致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约高出30%。进口方面,由于进口回来后,加上进口环节增值税,导致进口价格又高于国内产品价格,无法进行正常进口。例如氧化钼,国际价格为9.25美元/磅钼,进口环节增值税为17%;氧化钼进口主要是用于加工生产钼铁,加工钼铁后折合钼铁价格9.80万元/吨,而国内现货

12、价约9.6万元/吨,使得无法进口。2.政策刚性约束使得我国钼业经营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出口方面,我国钼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加配额加关税管理的政策体系。2007年1月对钼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2007年6月对钼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同时,钼产品自2006年起大部分产品退税被取消;从2006年11月起,开始逐步对钼产品实行征收出口关税。进口方面,实行进口关税加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体系。因为政策的影响,导致钼产品进出口贸易基本处于“死亡”状态。例如河南某公司,2008年以前一直是出口大户,而2007年6月氧化钼出口关税调整为15%,2008年1月钼铁出口关税调整为20%,导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脱节,致

13、使国际业务出现出口出不去、进口进不来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后,出口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结果导致公司2008年以前出口配额不够用变成现在大量用不完的局面。究其原因,虽然有国际市场需求变小及国外钼矿作为副产品使得价格较低因素的影响,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进出口政策的约束,使得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而转战国内,处于封闭经营状态。3.钼业发展亟待政策组合支撑(1)建议取消钼产品的出口关税。按照以往规律,如果取消关税后,国内国际价格应该是持平的。考虑到目前及今后,欧美及日本经济复苏较好,并且欧美经济向好是必然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将会出现增长,而国内市场目前仍然是供应过剩,取消关税后,企业可

14、以适当进行出口,可以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2)限制新矿山开发,控制总产量,并择机收储钼资源。钼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国内钼产能已经过剩,而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钼资源又较多的现象,建议对新发现的资源严格限制开采。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建议政府将钼资源作为国家储备资源进行一定量的收购,在缓解钼企业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储备一定的资源。(3)提高钼行业的准入门槛。钼市场较乱主要是由于部分小型冶炼企业机动生产所致。价格上涨时,小型冶炼企业有利润即可生产,大量的小企业生产对于钼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增加了钼行业产能过剩的负担。同时,小

15、型冶炼企业环保等措施不到位,对于环境影响也较大,建议提高钼行业的准入门槛。(4)提高钼的产业集中度。建议以国有控股大企业为整合平台,在政府主导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国内的钼资源,提高钼企业的集中度,从而降低钼行业剧烈波动的风险,调节钼市场行情,增强国内钼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价权及话语权,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同时,当今国际钼市场竞争主要是大集团之间的竞争,整合成几家大企业后,就有条件与世界钼业巨头相抗衡,降低钼行业剧烈波动的风险。调整进出口政策有利于挽救锡业品牌与促进锡业转型升级1.锡原料来源紧张,市场采购受限全球锡原料供应量约在34-36万吨/年。由于锡是一种稀缺金属、战略金属,近年来进

16、口原料一直比较紧缺。全球锡矿主要产地在印尼、玻利维亚、澳大利亚、非洲,但是印尼政府出于保护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早在2002年就不允许出口锡精矿。与此同时,主要锡原料供应国近年来一直没发现新的大型锡矿山,市场供应无新的增量;新出现的巴西和缅甸锡矿市场,受价格、品质和供应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口。若国家层面不作相应的应对政策调整,未来锡资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事实上,由于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倒挂原因,加之进口锡精矿有17%的进口环节增值税,部分锡业公司已停止进口所有国外的锡精矿,否则将形成亏损,因而主要依靠国内采购,并期盼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2.进出口政策不仅削弱了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而且制约

17、产业升级换代由于税制壁垒,导致当前国内外两个市场运作不协调;加之国家出口政策调整,锡领域海外业务在缩减,使得云锡世界知名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淡化。也因为在税制体制上无政策支撑,导致锡业转型升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在流失,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近年来,云锡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出口产品已较大比例地扭转到深加工类型,但目前无机锡化工和锡材深加工产品无出口退税,导致锡深加工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受到影响,对出口贸易影响巨大。随着国家出口政策调整,锡深加工产品出口业务被迫转型为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3.调整进出口政策,促进锡产业升级换代(1)建议取消锡锭的进口

18、关税。2008年,中国已经成为锡的净进口国,国内锡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了合理利用海外锡资源,建议取消3%的锡锭进口关税。(2)建议将具有新技术锡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提高到13%-17%。由于国家对出口锡产品系列退税政策的调整,把含有高新技术的锡深加工产品(锡材产品、锡化工产品)列入了调整范围。无机锡化工和锡材深加工产品无出口退税,导致锡深加工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受到影响。建议将具有新技术锡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提高到13%-17%,扶持锡业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企业按照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3)建议将锡精矿列入加工贸易范畴。建议参照相关铜精矿加工贸易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到国家准入条件的锡生产企业,将锡精矿特许列入加工贸易范畴,允许进口锡精矿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锡锭及锡的深加工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在国际锡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中国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