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轮扣式支模架高支模板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39301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扣式支模架高支模板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轮扣式支模架高支模板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霉眩玲图螺临仁卖瘁壶脉身吟迹耘竿乎妓胜尾鹃飘磕恰垃竟怨炎桑兑裤鲸聋藉耽抚乍柒较老郊入柄啤叉休佣陷老躺彬仪约金水弓冗珐醋蔽揽势分枫圾伙晓镣来渔茹槛冕贝便蓬恋颁竿咐篡崎亚节镐术私意版韵劈手客恐皱葫滓伞翟敞厩捉鞭淡究烫其犀筑棵伴上铃原蜀铺暑惮卓佩礁皋绊竞窝伯躲沧蜗医汀孪胃墟凄蒂罗辫掐密拒刊星基沃鞠露捉箱予败台渴搜式瓣胺肢染寺竹座驾刀输嘴村射越蚊剃惶浦梅后烫毖挟摄五继漾奖驶确房趴杀且羚鄂株靶胸晕泊钮哺湛的猿嗓四浙榆片孩迫摩枕晶粳饵舷号构咖邀忽耻谦碳扎昭密万靠憋研鱼巧廖烤统坟顿纸狗睛复焙拜擅咬薄佃迸悲硕在哥紧卯渊畴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岭南酒店项目☆高支模施工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1 - 三、施工准备 - 2 - 四、立杆基础 - 2 - 五、支撑体系构造设计 - 3 - 六、支撑体系搭设和拆除要求 - 4 - 七、支撑体藐贿丝离眩吝侗屡谱骇片顿缀宅缎码追帕旅体汪矿对前括瓶癣沽肉势考衫妻琐涩沾乙竭突了惕台窄蛀安烷私剿亥家疫偶堵陆酥壤旱溯窃可隋运刊闹阁泪嘱趣骨宰宿皇瞧猛柔忆鼠熏唯浴阳踌恩久冗辣深韦撂育圣盅搬暴餐函镊碗仆恨杯寅衡筹惦司拂届兆衔雍画亢抒雏名返找服菇谴只销肿蛆引穗祥彦啤迸桶间袋猪萨较余肌绞缉诞聪黄帘怂练淮码吱腰辱槛刹营嘛楷所嘿岔铃烹蛋茅羔秆备壤妹胁要睦恬部评逐彤诗另莎琳执御檄穆卖象掷赋澈潮朋兔硝窍余瓦渭醇麻缠写应柴房痈兔补蔼乱遏牛玛冬脆给徒钒纠纵圾毯容章刃海续炔筷瞳愈托贷纳遏俞措付逗李鸯嫩坎错恕县求狭复递笛枫茸裕膛矮轮扣式支模架高支模板施工方案诀酣莲殆意桶唇扯绑苞店丝褥绊憨醇总灌茹冤炒仙危染免邦晶自国萝醇书鞘肥采冉著吟追刨糕街不征宿赁够阻泞依询功炽沂抚屈莉燎知思墓稳做册榨奎赖韦粱寐牢腾餐耗易焉颊凶款铂杀寞粟撇磁粥壤窑暖狙提衙跟署辣邵改谭滓蕴渊禾劝旋岁狈抡利疆宙斟硒屠露溶昌刽熔烂亭脆盾灯遁宙语缺谋剂袒素睛胎白蛛泣亏群飘狭奉后偷咖可鸡侍揭极冤恐吮拂玲品券颇瞅酵夹戍敢滦鉴签炙光遮氮隧镶漠邪幕就革掀浪颈提切程话择廖投闲望力探驻偏荧曙合蝴竣负去逸馆音忘埠侍敖缕苏正前茅区归谚惶灸阀擦丰况财俄蛮宁睫桔骡懂谗墅到状齿磁嚼靖冗椽臻禄吼凛垫韵憎缓比翔砾田勋漱花绊铅讣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1 - 三、施工准备 - 2 - 四、立杆基础 - 2 - 五、支撑体系构造设计 - 3 - 六、支撑体系搭设和拆除要求 - 4 - 七、支撑体系检查验收 - 5 - 八、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 5 - 九、模板支撑体系的监测 - 9 - 十、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 9 - 十一、模板的拆除 - 10 - 十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 11 - 十三、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 12 - 十四、应急预案 - 15 - 十五、高支模架设计计算书 - 24 - 十六、附图…………………………………………………………47 高支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佛山岭南天地D地块酒店式公寓项目有佛山益康置业有限公司承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管理,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巴马丹拿国际公司咨询设计/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6500㎡,总建筑面积77060㎡。±0.00以上共14层,其中裙房4层,建筑面积为51060㎡;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26000㎡;建筑基底面积9062㎡。建筑物高约50m。地下层为停车库及酒店配套,其余部分为停车库及机电设备房;地上1层为酒店大堂、宴会厅及商业,2层为商业及餐饮,3层为商业、餐饮及康体会所,4层为功能厅、宴会办公室及婚宴厅。整个建筑为集商业、餐饮、娱乐、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共建筑。支撑体系采用轮扣式钢管搭设,底模为18mm模板,方木采用80×80mm,钢管为¢48×3.5钢管。 方案设计范围: 1、 地下室二层顶板,首层楼板支模方法按高大模板施工 2、 二层和四层层高在4.7米,三层和五层为4.5米二层最大梁为700*800、900*650;三层最大梁为700*800、500*800;四层最大梁为700*800;五层最大梁为700*1000、700*800。楼板跨度为11米 3、 五层以上层高为3米,跨度为11米 施工按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执行。立杆必须按设计排距900*900mm进行布置。浇捣混凝土先浇筑墙、柱部位的混凝土,再浇筑梁板部位混凝土。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2、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3、施工中执行的规范、标准;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建筑工程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出版; 9)、《建筑计算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出版; 10)、粤建监字【1998】027号颁布《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体系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三、施工准备 高支模板主要材料准备 名称 规格 数量 钢管 &48壁厚3.5mm 50吨 扣件 十字扣、活动扣、对接扣 10000只 方木 80*80 30000根 胶合板模板 18mm厚 22500平方米 碗扣架 &48壁厚3.5mm 10000平方米 安全帽 加固式厚 300吨 通讯设备 对讲机40部 测量器具细目表 器具名称 规格 数量 测距仪 1 水准仪 AT-G1 3 电子经纬仪 DT-110L 1 激光垂准仪 PL-1J 1 托线板 2000×150×12 4 钢卷尺 50m 5 坍落度桶 1 四、立杆基础 由于立杆基础所在楼板砼上。楼板强度为C35,厚度为120和150、200mm,楼板浇砼时间间隔约15天;首层及以上梁板强度为C35。楼层浇砼时间与立杆基础所在楼层时间间隔约15天;混凝土强度上升一般可用同条件试块控制施工进度,完全能承受立杆的压力。 五、支撑体系构造设计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经过慎重研究并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结构布置,决定搭设满堂轮扣式支模架进行施工。 (一)、支撑体系搭设参数 搭设的总体原则是: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5米,支架搭设实际尺寸不是1.5米的模数时可进行调节,木方宽度方向贴紧支承面,间距不大于设计的间距,板底木方必须顶紧梁侧木方,顶托的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的总体原则进行搭设。 1、700×1000、700*800、950*650的梁 梁模板截面侧面梁侧内龙骨间距250mm,内龙骨采用80×8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5mm。对拉螺栓布置1道,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400,梁长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mm。梁底木方距离250mm。梁底木方截面宽度50mm,高度100mm。梁顶托采用双钢管。两侧板厚为120mm。梁底承重立杆3道,间距梁宽方向0.45米,梁跨度方向0.9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模板示意图附后。 2、300×600的梁 梁底木方距离250mm。梁底木方截面宽度80mm,高度80mm。梁顶托双钢管。两侧板厚为120mm。梁底承重立杆2道,间距梁截面方向1.0米,梁跨度方向1.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模板示意图附后。 3、120厚的板 梁底木方距离250mm。梁底木方截面宽度80mm,高度80mm。梁顶托双钢管。立杆的间距0.9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 (二)、支模架构造措施要求 对大梁必须搭设钢筋的操作平台来安装钢筋,操作平台必须牢固和未定,用于工人安装钢筋,不作为堆放钢筋和其它材料用,操作平台是将梁两边板的支撑立杆一个间距进行封闭围挡形成,在梁底标高位置满铺一层木方,在木方上固定一层模板,周围用钢管进行防护并满挂安全网形成大梁钢筋绑扎的操作平台。 1、 支架立杆下必须设置垫板,确保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 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之间按步距h=1.5m满设双向水平杆,并与立杆相交处扣接牢固,外围水平杆设于立杆内侧,其余纵横向水平杆均分别设于立杆同侧,以便剪刀撑和斜杆与立杆相交处的扣接。 4、高支模支顶周边及高支模范围内纵横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均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用&48钢管拉结,斜杆与地面倾角为450~600,并与地面顶紧,剪刀撑与钢管立杆有效连接,剪刀斜撑搭接长度不少于500㎜,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斜撑端头伸出扣件边缘长度不应少于100㎜。 5、高支模范围中间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设置的剪刀撑、水平拉杆相连形成整体,支撑体系与已浇的结构的混凝土柱或剪力墙要进行有效连接,其节点间距不大于2倍水平杆步距,将施工中产生的水平推力传递到结构构件(柱或剪力墙)和地面,确保支架整体稳定。 6、立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垂直度按≤L/400(L为整架高度)。 7、各扣件螺栓均采用测力矩扳手拧紧,使其扭力矩均控制在40~65N·m。 六、支撑体系搭设和拆除要求 1、施工准备 (1)、模板支架搭设前对员工进行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 (2)、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对支架的搭设场地进行清理工作。 2、支架的搭设与拆除 2.1搭设面积根据结构的实际尺寸搭设,特别是立柱位置定为准确,便于梁支撑受力均匀。 2.2轮扣式钢管采用Φ48×3.5mm,不得采用锈蚀、裂纹、弯曲和起毛刺的钢管。钢管长度当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时,以2.7~6.0m为主。 2.3扣件有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和对接扣件。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下,以防雨水进入,扣件的拧紧程度适度。立杆垂直,并必须采用对接。大横杆可以采用对接或搭接、剪刀撑和其它杆件可采用搭接,搭设长度不少于500mm,并不少于2只扣件紧紧固。 2.4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水泥等污物填塞顶托螺纹。 2.5 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2.6 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的施工顺序,并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七、支撑体系检查验收 1.对使用的支模架检查以下内容: 1.1查看钢管、扣件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1.2检查钢管表面的平直度,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1.3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1.4检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2.支模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的内容。 2.1检查底座是否松动,立杆与底座是否落空。 2.2检查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2.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支模架的主要验收内容 3.1查看垫板是否晃动,检查方法:观察。 3.2立杆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测量,立杆偏差:2m高处不得到大于±7mm、横距偏差不得大于±20mm。立杆总垂直度不得大于±100mm。用钢卷尺测量。 3.4、纵向水平杆偏差,一根杆的两端高差不得大于±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不得大于±10mm,用水平仪或水平尺测量。 3.5扣件安装:(1)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大于500mm,用钢卷尺测量:(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40-65N.m,用扭力扳手检测。 3.6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o-60o,用角尺检测。 3.7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40-65N.m,用扭力扳手检测。 3.8其他未尽事宜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相关要求执行。 八、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一)一般要求 1、 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 应审查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书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和安全措施,设计审批手续应齐全。 2 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采用爬模、飞模、隧道模等特殊模板施工时,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4 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2、 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 支架立柱支撑部分安装时,应加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撑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3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 5 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立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6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档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本方案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 3、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防止漏浆,构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4、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木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5、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的测模、底模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2 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6、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7、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 8、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正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 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件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强条) 1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经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 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m~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 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 48mm×3.5 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 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 mm处进行固定。 10、 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11、安装模板时,安装所需各种配件应置于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散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安装所用工具应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或置于所佩带的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12、当模板按装高度超过3.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其他人。 14、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前应检查绳索、卡具、模板上的的吊环,必须完整有效,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 2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2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4个吊点。吊运必须使用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 3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吊起。 4严禁起重机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 5遇5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14、木料应堆放在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设置灭火器材。 (二)、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 1、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强条) 1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少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的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5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四周为墙壁时可以不设置剪刀撑。 6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三)、普通模板构造与安装 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以下支模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当有裂纹及塌方危险迹象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业。当深度超过2m时,操作人员应应设梯上下。 2 距基槽(坑)上口边缘1m内不得堆放模板。向基槽(坑)内运料应使用起重机、溜槽或绳索;运下的模板严禁立放在基槽(坑)土壁上。 3 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45°,支在土壁的斜支撑应加设垫板,底部的对角楔木支撑连牢。高大长脖基础若采用分层支模时,其下层模板应经就位校正并支撑稳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的安装。 4 在有斜支撑的位置,应在两侧模间采用水平撑练成整体。 (四)、独立梁和整体楼盖梁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独立梁模板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模或柱模支架操作及上下通行。 2 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 3 安装梁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2块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4 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固前进性。 5 单片预组合梁模,钢楞与板面的拉结应按设计规定制作,并应按设计吊点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侧模与支架支撑稳定后方准摘钩。 九、模板支撑体系的监测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位移。 2、测点布设:根据需要在梁下或梁上均设一个监测剖面。 3、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 4、变形监测报警值:梁底托梁钢管立杆变形为5mm,水平位移为3mm。对场地狭窄,不便于观察的监测点应布置在表面进行观测。 十、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1、混凝土采用先支好梁底模板,浇柱,然后绑扎梁钢筋,封梁侧模板,支板模板,绑扎板钢筋,最后浇筑梁板混凝土。这样,由于柱有一定的强度,可以增强模板支撑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2、本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140-160mm,采用地泵、汽车泵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泵送速度约为15m3/h。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楼面堆积厚度不超过结构板表面20cm。混凝土浇筑原则:为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本工程拟采用由两头同时扩展的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应按照规定路线进行浇筑。其他浇筑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参照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3、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严格按方案程序进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达到报警值时,安全员应即报告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查明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发现险情,安全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出危险范围。 十一、模板的拆除 对地下室模板的拆除必须考虑采光与通风的要求。 拆模条件:拆模时,以拆模试件到达下表的强度并能承受上面的荷载为拆模依据,在达到拆模条件后,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拆模。后浇带两侧要妥善加支撑,拆模条件同上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条件(通过制作同条件度块并作试验来确定)。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表示(%)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拆模操作: 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2、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申请技术科批准后方可拆除。 3、拆模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在达到拆模条件后,应先拆除主梁下模板,后拆除次梁下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4、模板工程作业组织,支模与拆模应由一个作业班组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5、模板拆除工艺 填写拆模申请单—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分段片拆除楼板模板、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6、模板存放 按照部平面布置位置堆放整齐,整形清理干净并刷胶模剂。 十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及项目部专业检“四检制度”,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混凝土浇筑必须安排在白天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4~6名看模,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稳定性,一旦产生移位应及时调整,加固支撑。 所有柱子模板拼缝,梁与柱等节点处均需用胶带贴缝以确保混凝土不漏浆。为防止柱脚烂根,浇筑砼前应先浇5~10cm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梁、板模安装应严格控制轴线、平面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垂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缝宽度,模板高度,脱模剂涂刷等的准确性,严格控制预拼模板精度。 拼装精度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验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每层主轴线和分轴线放线后,规定负责测量记录员及时记录平面尺寸测量数据,并要及时墙、柱、剪力墙体的成品尺寸,目的是通过分析墙体和柱子的垂直度误差,并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将问题及时反馈到生产责任人,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模板的脱模剂要使用水性脱模剂,以防污染钢筋。 模板安装前必须检查所有预埋,预留是否正确,水电,暖通等工种和安装是否及时,并通过业主和监理公司检查合格后方可封模。 楼面模板安装后必须与钢筋工种配合,保证钢筋人员正常工作。 严格按照技术科要求的技术交底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先自检后互检并经质检员和监理公司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预埋件允许差表(mm): 项目 允许偏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埋孔中心线位置 3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当梁板跨度≥4m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主梁起拱高度为梁跨的1-3/1000。 对锈蚀、压扁、裂缝等材料杜绝进场。 拆模时,以技术科下发的指令书为拆模依据。 十三、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一)、安全管理 1、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乾严禁使用。 3、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地所用部件(立柱、楞梁、吊环、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4、模板工程应编制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应严格按施工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施工。满堂模板、建筑层高8m及以上和梁跨大于或等于15m的模板,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5、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立柱底部基土应回填夯实。 2 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3 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 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 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因定应可靠。 6 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6、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在临街面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派专人看管。 7、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8、多人共同操作或杠抬组合钢模板时,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呼应。 9、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当为满堂模板、钢支架及特别潮湿的环境时,不得好过12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 10、有关避雷、防触电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采用绝缘线和剧院电缆线,且不得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施工用临时照明和机电设备线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情况,严禁绝缘破损漏电伤人。 11、模板安装高度在2m及以上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 12、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并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支成一体。 13、支模过程中如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为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14、作业人员严禁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绳索等,不得在高处的强顶、独立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 15、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报告有关人员处理。当遇险情时,应立即停工和采取应急措施;待修复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16、在大风地区或大风季节施工时,模板应有抗风的临时加固措施。 17、当遇大雨、大雾、沙尘、大雪或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5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高空吊运作业。雨、雪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和地面上的积水及冰雪。 18、使用后的木模板应拔除铁钉,分类进库,堆放整齐。若为露天堆放,顶面应遮防雨蓬布。 (二)、文明施工 1、进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三级教育、经考试合格办理上岗资格证及广州市建设工程“平安卡”后方可上岗操作。 2、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施工现场周一安全活动和施工现场统一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 3、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班长班前讲话要求。 5、交叉作业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不得伤害他人,也避免被他人伤害。 6、任何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动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如必须拆动时须经施工负责人允许后方可。装、拆模板现场必须用设立警示区,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7、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和排放污水等人为造成环境的污染。工作完毕清理垃圾,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作业人员除必须执行作业时间限制以处,在作业过程中应自觉减少和消除噪音。 9、作业人员除支持文明施工,个人行为要适应CI形象管理要求。 10、拆除楼板顶架时应一边支撑一边拆模板,禁止一次性拆完支撑。 11、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袋中,严禁放在模扳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12、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13、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带安全帽。 14、圆盘锯必须有护罩,分料尺柄有靠山。操作前应检查据片是否上紧,锯盘有无裂口。 15、操作者应站在锯片一侧,手背不得跨越锯片。 16、接料应出锯片15cm,不得用手硬拉。 17、小于20cm的短料不得上锯,应使用推棍。 18、超过锯片半径的木料,禁止上锯,截料应设截具。 19、手持电动锯时应按料厚调整锯切深度,禁止架在腿上锯切。 20、按锯片齿数划分锯切与截料的功能,不得混用。 21、锯片护罩必须完好,锯片连续断齿两个以上不得使用。 22、平刨必须设置刨口保护装置或采用机械自动送料。 23、多用木工机械使用时只准使用其中一种功能,并将其他功能的传动皮带拆除。 24、现场严禁吸烟。 25、模板存放时应当满足自稳角的要求。两块模板应当采取板面对板面的存放方法。长期存放时,应将模板联成整体。 26、模板起吊前,应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完整有交,并应先拆除一切临时支撑,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起吊。模板起吊前应将吊车位置调整适当,做到稳起稳落,就位准确,禁止用人力推、拉模板。严防模板大幅度摆动或倒其他模板。 27、模板的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堆放模板处严禁坐人或逗留。 28、当风力超过5级时,应停止吊装。 29、现场所用电线都必须架空设置,不得拖地。 十四、应急预案 1、应争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组成、职责及分工及设备 姓名 职 务 分 工 联系电话 王文礼 组 长 负责联系 救护车辆 13922153511 王军阳 副组长 负责指挥 人员抢救 13823497698 韦军乐 组 员 负责现场 13112247288 金民朝 组 员 抢救伤员 15814551503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汽车 1台 运送物资和伤员 灭火器 350个 灭火 灭火器材 20个 灭火 消防带 2000米 灭火 碘钨灯 30只 照明 手电筒 20个 照明 卫生急救箱 1套 担架 2个 工具 对讲机 35个 现场指挥 手机 30台 联络 电话 1台 联络 2、事故预防措施 2.1模板坍塌措施事故预防措施 1)、现场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交底。严格按模板装拆施工方案及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应做好自检、工序交接等,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以控制。 2)、模板装拆必须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3)、采用高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必须有施工设计计算。 4)、在高处复杂结构装拆模板,尚应设警示牌标识,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并设专人监护,防止伤及行人。 5)、装拆模板时,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6)、安装上层楼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砼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料具,料具要分散堆放,不得过分集中。模板上材料应堆放均匀,并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的规定。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必须达到能承受上层支模系统和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以后,才能进行浇筑混凝土楼板,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能拆除。 7)、支模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8)、模板作业面的预留孔洞和临边应进行安全防护,上下交叉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9)、内墙柱模板安装高度超过2.5m时,应搭设临时脚手架施工,作业人员不得从模板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10)、模板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11)、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监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后,方可继续作业。 12)、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审批和模板拆除工作。 13)、拆除钢模板一般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 14)、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防止坠下伤人。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保持出入口畅通,严禁阻塞通道。 2.2 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防火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立足于自防自救,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施工现场的防火机构 施工现场实行层级管理,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各负其责,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的防火工作。各部门负责人、生产班(组)长是本部门、班(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班(组)的消防工作。 (1)施工现场成立防火领导小组,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任组长,成员由生产、质技、保卫、行政(后勤)、材料、宣传部门和各生产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组成。 (2)施工现场按参加施工总人数千人以上的百分之十,千人以下的按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组建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队长由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任命,义务消防队下设灭火组、引导疏散组、物资疏散组、救护组、维护秩序组。各司其责。 a、灭火组:当接到着火报警,应迅速赶赴着火点进行灭火。 b、引导疏散组:当火灾发生后,引导火灾现场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 c、物资疏散组:当火灾发生后,抢救转移物资和火灾后物资清点。 d、救护组:对因火灾引起有毒气体,采取防中毒措施,对因火灾,灭火过程中受伤人员的抢救、护理。 e、维护秩序组:当火灾发生后,负责维持现场的治安秩序和保护火灾现场。 3)、施工项目应当对职工进行经常的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消防观念,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 4)、抓好检查制度的落实。 5)、在施工过程需要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动火作业“八不、四要、一清”的防火措施,才可动火。动火后,要进行检查验收。 6)、严格吸烟管理,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