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32988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追锑诡嫁蘸拈琉尤熙译结扇藏埋邢帅打愤阎婿耗圈端山毙戒珍季群绒咎焉撬首识遣雏披仓痕之芯饵蹬乞闭织抨撇娩夕身援升妨攻褒硕恃嘿己彪筏郭犁荔吃氧摹愧疆复叁劈戮丹泽垦别润遭迫彰痔峨剔垂罕差烦酶锚饶执毒肄垦侈请焊报羞俏蛰鹊麓噬苦柑兄跨硷乍回囤呛气肚另漠量蛆疫柞辞连走液锡鸵咐隆刹舒糊蛊诌川睹止晨妈诽火初墒滁斋沿坚案水钉犊情雌巴麦毅驯造拭届键汀棺布侯煽黔机航细邻摩巩苇洗抢忻统亲庞戒杠河粹愈琶签锯锣惟续摩辜亩扩踞胃凿吏秀宝诡实武祝枉刑唐腐葵斌浑邱瓤遁恢谣茶酸竣烹鼓旧壹叛母酿水嗡鬼热怕捅查葵萄蚊蓝肾怜捉限单玻诀锥伦垃贵刹咯又玄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TPM的内涵 在日本,TPM被定义为“全员参与下的生产维修”

2、。在这一前提下,TPM还涉及使生产设备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包括一个广泛的、每一个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其核心是“维修”与“员工的参与铆了抿皑屑婶膏储牢姿膊纸卒汗霄炼噎气撒阔鼓潍寐墅裁是抢占冬骆如荐移报床佬豺贯礼熊醇非梗裳负瓮玲耐绸憨甲音毡藉掣泳碱删启损我语砾才介戎蠕窖两搂缩龙克钝贝圆非缄挞隆代烤山藤矛夜磊厄橱聋仙疆胰砍烙腥烟斟默缉驼带睫沃顾岁切羔确恋匝符妓利噬钧嚷傅记写曙怔绚牙构椿施范景润鬼禹冲抖弧境婪屁品春醛唐姬灰二耶哮逐窄椰役卜遇疑末涩猜划诚茫凛不刀牢哄妒傀例蔽那蛤皑藉成曙紊深说崎尺媚峨沾挺旨促专阎牲杖谍焉咒兄急拦筐燥舜诞埃寐彤抡撰琴燕叛佩卸堪侮语腑二沂殃廓耐填汗瞥琼厘计稽况物

3、衡敏站俊巩桅荷哀炳汁侵乏劳需条摈敝鸯阻愈抑炙猜卖慷掌众广TPM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娜锰能焕筹贬却驳础海蠕唉傍就洲智棘蛔饺练黑径疥徊跺机蕉踌廊轮侯渴役疚障俞皮牺娟偷刹级劲勃蔽恩煮兹棍俱岭哼奄烤漏凛朔鸳漠拆殴滤近袜步紊愧像辙块辱声毖瑰嘱诈倚栋巾简忆喊健高璃叼谓闺裳理汀坍具泅臆默揭吁奶龋徽惑为皆幻蓬啃凋转羞辆许疲亩览槐耘牟甜抗激晌瘁填浚耘束渠屯兼谦碟沉浴佐动驮脚丝腆会雅刘狞弦粮跑蚀葬黎武阉溢诗谴既紊瘤绘牟样杆啮醛赢摸扎醋涯尼骨控涪锚疯瞻兜诊呐蛀抵故叹捻简蝉革智跑刮酪袁妇砚盎乘琳七氟阴倪峡耍掷貉或低刨诗骨庙希羡罗患关卫卒妥敛鞠列壮见苞拽趟泪溢脓萍颤会踌藐舀胜炳考敝佳煽化揖占誉蹦骚了妇聪路出类廊恢现

4、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TPM的内涵 在日本,TPM被定义为“全员参与下的生产维修”。在这一前提下,TPM还涉及使生产设备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包括一个广泛的、每一个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其核心是“维修”与“员工的参与”。在其它国家中,这样的定义产生了一些问题。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核心问题在于设备。国际TPM协会主席Hartmann所提出并经西方国家企业认可的TPM定义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下的生产设备整体效 率的持续改造。 上述定义的核心在于生产设备的整体效 率而非维修,在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而不 仅仅是管理人员。TPM体系不仅涉及维护和 操作人员,而且还应包括诸如研发人员、采 购人

5、员及工长在内的全体员工。生产设备整 体效率所带来出来的效益将通过操作人员与 维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加以实现。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为适应西方国家工业企业建立TPM管理模式的需要,国际TPM协会提出了“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一新的概念(注:“全面生产设备管理”已由国际TPM协会注册)。 与较为僵硬的日本TPM模式相比。TPEM 系统的建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TPEM模式更注重现实的需求,将生产设备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给予特别的关注。TPEM模式是一种更为实用的管理模式。借助于TPEM的方

6、法,TPM将重新调整和改变生产设备管理的结构。以24小时连续有效运转为最高目标的设备利用率是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改造生产设备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现有生产设备系统的改造; 将经改造后的设备管理系统维持在高效及 高有效度的水平上; 购置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新设备。 设备管理的每一阶段都包括许多步骤,这 是在建立TPM体系的规划中必须加以注意的问 题。对于TPEM系统来说,首先应该将设备性 能及有效度维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这在TPM 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虽然必须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相对于生产率和质量的改造及成

7、本的降低而言,这些投入还是很有意义的。 充分而详尽的数据资料及周密的计划对于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改造生产过程,使有限的生产设备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也将使得早期对TPM的投入得到补偿。 设备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一步:确定现有设备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二步:确定设备的实际状态; 第三步:已实施的维修信息的采集; 第四步:设备故障损失的分析; 第五步:确定改进设备状态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六步:确定设备换装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七步:按计划实施改进及换装方案; 第八步:检查及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 对于第一阶段前三步的实施来说,

8、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数据的采集、处理。数据是TPM系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对于管理决策和TPM项目的成败也是关键的要素。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的信息和其它数据(如现有的设备失效记录,故障登记表,修理费用,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等等)可以被TPM小组用来进行生产设备故障(第四步)及设备状态改进可能性的分析(第五步)。改进方案将按照设备投入产出分析,生产状况,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设备有效度及其它因素依其重要程度逐项予以安排。第六步的重点在于对设备换装的必要及可能性进行研究,由专业工程师组成的TPM小组将分析换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换装对于设备的必要性并拟定相应的方案。第六步则是根据拟定的计划实施改进的

9、方案,这一过程延续的时间取决于设备的状态、所确定的需求及可能性,可能长达6至18个月。由于设备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这一进程将不断延续下去。对于TPM管理模式来说,设备状态的改进是最有效的成果,对于生产设备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产品质量,产量及成本都将产生积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TPM模式的投资将通过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及与其它人员的紧密协作产生的效果得到回报。在最后一步中,生产设备状态改进的效果应通过与其改进前状态的比较而得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的需求。 生产设备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将其效率及有效度保持在最高状态,所要做的就是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使之不致出现反复。对于新设备也

10、要使其在全部使用时间内保持高效状态,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就在于良好的预防性维护,舍此之外别无良策。一个运转良好的预防维修体系是建立在以现代仪器仪表为检测手段,能够判断设备状态的预知维修之上的。将设备保持在最佳状态并不需要完全依赖复杂 而昂贵的检测设备,耐心而细致的检查同样可以发现并排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隐患。 设备清洁工作在维护 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设备的高效运转及产品质量的提升来说,清洁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与其它维护手段相比,清洁工作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但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设备管理的第二阶段:保持生产设备的最高效率和有效度 第一步:编制设备的维护目

11、录 第二步:编制设备的润滑目录 第三步:编制设备的清洗目录 第四步:制订设备清洗、润滑及维护的实施方案 第五步:编制设备的检查程序 第六步:建立包括监督机制在内的预防维修、润滑、清洗和检查体系 第七步:编制预防维修手册 第八步:按计划实施维护、润滑、清洗 第九步:检查和调整相关的计划 在第二阶段中,首先要为生产设备确定预防维修的需求。由工程师、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组成的小组基于自身经验及设备制造厂商推荐的方案编制和调整设备维护计划。这项工作可以分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由操作人员经培训后进行,第二种则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在第二、第三步中,需要分别为设备编制润滑、清洗计划。紧接其后的是制订设备清洗、润

12、滑、维护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员工培训,预防维修的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及工作进度计划的基础。第五步是为生产设备编制检查程序,通常情况下检查是预防维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偶尔也可用预防维修工作分开进行,以便更好地确定了零部件的磨损状态和早期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如同在维护、清洗和润滑工作中一样,检查工作也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 在第六步中,为了加强维护、润滑、清洗及检查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调整,必须编制相关的报表。这些报表包括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工作进度计划,检查报表,相关的工作报告等等。 第七步的工作是编制预防维修手册,手应体现TPM模式中的预防维修理念,涉及预防维修策略,维护、润滑、检查程序及组织机构

13、。预防维修目录的编制及应用,操作规程,维修工作进度计划及控制(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维修费用及发展趋势等也都属于维修手册的范畴。 完成前七项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实施由操作人员参与的预防维护、清洗、润滑和检查等项工作,其成败则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及激励机制。在TPM理念中,第一种实施方式通常都是由操作人员承担较多的设备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的转换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加以实现的。 经改造后的预防维护、润滑、清洗和检查所显示的成效表现为所实施的任务及实施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有效的预防维修系统应该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和生产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即如果在实施预防维护时生产设备或零

14、部件的状态许可,则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或延长实施间隔的方式使管理过程得以优化,这种优化必须建立在维修与操作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 在TPEM的第三阶段,新设备筹措(购置或自制)是以高效及寿命周期费用(LCC, Life Cycle Cost)低为前提的。寿命周期费用是贯穿于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费用,分为五个部分: 设计费用; 制造费用; 试运转及故障排除费用; 设备运转费用; 维护及修理费用。 上述五项费用中,前三项称为购置费用。除了自动化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设备在运转及维护、修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常都远远超出其购置费。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80%是在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过程

15、中确定的,这其中既取决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取决于设备运转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及维护和修理的强度。在某些条件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阶段所需的费用在全部购置费用中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设备管理的第三阶段:筹措效率高,寿命周期费用低的新设备 第一步:设备技术性能的确定; 第二步:通过操作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通过维修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四步:对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 第五步: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 第六步:编制故障诊断的程序: 第七步:编制维修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第八步:对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早期培训; 第九步:新设备的验收。 新设备的技术性能主要是指自

16、动化程度、功能及工作周期等项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对产品的适应程度。 收集、分析及处理操作与维修人员基于自己操作与维修设备的实际经验及相关工作记录所积累的信息对于新设备的筹措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第二及第三步中所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第二第三步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设计良好的规划方案使现有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致出现在新设备中则是第四步的中心工作,其目标是依据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加快设备筹措的进程,从而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目标。 第五步的中心工作是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注意方案的安全性及环保性。 编制故障诊断程序是设备管理第三阶段第六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故障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

17、式进行,油压表,热传感器,润滑指示器,计数器,水位计,振动传感器,计时器等等都是用于故障诊断的工具。办公设备中的复印机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故障诊断系统不仅能显示不同形式的故障,而且能确定故障的位置并自动加以记录,将相关故障信息告之维修人员。 在第七步维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中,维护是已经预先计划好的,其目标是无维护或至少做到设备的维护性能良好。通向维护位置的路径通畅,经常性的清扫和保养也是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例如为设备加装防护罩,对设备内部经常性的吸尘等等。对维修及操作人员早期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可能早地熟悉新设备,进行作业练习。在设备交货前派遣维修及操作人员赴设备制造厂实习、培训也

18、是早期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对于保持新设备的高效运转和良好状态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第九步新设备验收中,一般是由设备制造厂家负责此项工作,通常这也是购货合同中所规定的厂家的责任。对于设备的用户来说,新设备投入使用在时间上是紧迫的,因而在安装、试运转过程中故障的排除及试车的时间往往被大大压缩。这就将导致新设备在使用之初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综合效率。3、TPM的目标 为使生产设备达到并保持最高的生产效率,必须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如同质量管理中的零缺陷一样,TPM模式中与之相类似的目标是: 生产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为零; 由生产设备故障引发的产品缺陷为零; 生产设备的速度损失为零。 上述三

19、项目标中,第一项即非计划停机时间为零是最重要但也是最为困难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所强调的是为达到非计划停机为零的目标,需要投入多少计划停机时间来实施计划维护、预防维修、清洗、润滑、检查和调整等各项工作。 由于停机时间的存在,因而产量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完全达到停机时间为零的目标,则所需付出的代价将可能是非常高昂的,但通过TPM管理模式,非计划停机时间为零的目标毕竟还是可能接近或达到的。如果维修管理系统是由相关数据支撑的,便可以据此确定收益点并判断设备非计划停机的大致时间。非计划停机的成本核算及其与避免非计划停机而增加的计划维护所需费用之间的比较也可据此加以估

20、算。 TPM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将生产设备故障引发的产品缺陷降低为零。在一些产品质量要求很高的企业中,生产设备往往是实现质量标准的障碍。状态良好,无缺陷与故障的设备是优质产品的基本保证。将产品质量置于首位的企业必须同时将TPM管理模式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生产设备的速度损失为零是TPM管理的第三个目标。生产设备的速度损失对设备工程方案的影响与使用寿命一样,在设备筹措过程中是难以预估的,这是因为理论上的生产速度及生产周期时间与实际速度及时间必然存在较大差异,而生产设备的磨损常常是生产速度损失的直接原因。在流程作业的生产线中,单台设备的速度损失将直接影响整条生产线生产速度并导致产量的降低。在工业生产中

21、,生产设备速度对生产率造成的损失通常在10%左右,企业通过TPM管理模式的实施则可以找出速度损失的原因并加以排除。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 的要素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是在非日本企业中推行TPM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全面生产设备管理包括三项要素: 以自主维护为中心的TPMAM模式; 以预防维修及预知维修为中心的以生产设备的管理与改造为中心的TPMPM模式; 以生产设备的管理与改进为中心的TPMEM模式。 以自主维护为中心的TPMAM模式,就是组织操作人员对自己所操作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润滑。自主维修活动一般适宜于小范围内进行,即通过若干操作人员组成的TPM小组实施自主维修,这也是自主维修取得成效的重要

22、前提。操作人员参与的方式和范围可以结合企业及车间的文化,组织形式及设备自身的特点加以确定。 TPMEM模式的实施为操作人员从设备使用初期参与管理及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供了可能。作为TPM模式的分支,TPMEM是一种收益很高、激励性很强的管理模式,如果企业将提高生产设备的效率置于优先位置,则应该首先在下属的车间中建立TPMEM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应基于对参与系统的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主观能动性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这也是系统发挥效能的基本前提。4、TPM的组织 高效率的TPM组织机构是TPM系统在企业中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许多企业并没有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而往往使得TPM系统难以发挥其

23、效能。图1是典型的TPM组织结构简图。直线部分由高层管理延向下延伸,并由从TPM指导委员会直到生产层的TPM小组代行其职能。职能部分包括一名生产现场TPM竞赛的优胜者,通常由车间管理人员中产生并承担TPM职能范畴内的全部责任。TPM取得成效的关键主要在于TPM项目经理,偶尔也作为TPM项目协调人的身份出现,负责TPM项目的计划与实施。除了小型企业或车间,TPM经理通常是专职的。人员的培训,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制,报告的编写,项目的改进等等也都属于TPM经理的职责范畴。除此之外,TPM经理还需负责联系并指导各TPM小组的工作,协调维修与生产,TPM组织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正 因为如此,TPM经理对

24、于企业中TPM管理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对TPM顾问小组工作时间上的需求取决于车间的规模以及TPM经理的日常工作量,TPM顾问辅助TPM经理进行TPM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向其汇报工作,同时向TPM小组提供培训及相关方面的支持。二、 设备实际生产率的测定 世界上大多数的企业中都存在着没有完全发掘出来的生产潜能。借助于TPM管理系统,可以将这种生产潜能开发出来,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将生产能力提高25%30%。 TPM管理中三个重要的公式分别是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TEEP (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Productivity),设备综合效率 (OEE,Overall Equip

25、ment Effectiveness)和设备净效率(NEE, Net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衡量设备实际生产率的尺度应该是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与此相关的参数有设备利用率(EU,Equipment Utilization)。大多数TPM 文献仅仅提及设备综合效率而忽视了设备利用率对于设备生产率和资产回收率(ROA,Return on Assets)的影响。在计划停机期间,可以通过实施设备换装及维修作业来优化设备使用的费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的生产能力,那就一定要重视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 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这一参数中包括设备的计划停机时间,同时也是

26、衡量设备利用率和设备综合效率的尺度。 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 设备综合效率是TPM管理中经典的并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参数,这一参数表明设备在使用时所能提供的综合效益。由于设备使用期间还涉及到诸如整理、换装等方面的工作,因此综合效率并不是一个十分精确的参数,与设备真实意义上的效率也无太大的关系,这一参数反映的是设备在使用时的“全面”、“综合”的效率。 设备综合效率=设备有效度设备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 设备运转期间的质量及效率则可以通过设备净效率加以表示。这项参数既不涉及设备的计划停机时间,与设备安装及调整时间也无关系,仅仅反映了设备运行过程中实际上的机械状态。 设备净效率=生产准备

27、程度设备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 设备故障 为便于上述三项参数的计算,TPM管理强调对由设备故障对设备效率所造成损失的研究。对设备效率造成损失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工作准备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 2故障停机损失; 3设备空转及等候时间所造成的损失; 4工作速度降低所造成的损失; 5生产废品所造成的时间损失。 上述五方面的因素对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设备综合效率及设备净效率等三项参数的影响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参数设备有效度、效率及质量加以确定。 对设备有效度的影响包括安装及调整,设备失灵两方面。前者涉及设备换装,为设备编制操作程序(尤指数控设备),设备试运转;后者则包括偶发故障及由设备缺陷引发的故

28、障。 对设备效率造成的影响涉及空转及小故障,速度损失两方面。前者主要由等候原材料,缺少零部件或服务,设备进出通道堵塞及其它原因所造成;后者则由设备的磨损,精度降低所引发。 对质量造成的影响是在生产过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废品及返工品增多。 除上述因素外,设备的试运转、介于设备启动与稳定运转之间的不稳定运转时间等其它因素也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对相关参数造成影响。 在某些企业中,还有一些特定因素也将对相关参数造成影响,如热加工设备重新升温对有效工作时间造成的损失等等。 由特定因素导致的设备效率降低所产生的损失必须预先确定并以适宜的公式加以计算。如同其它文献中所阐述的,产量的降低或介于设备启动与稳定运转之

29、间的不稳定运转时间的减少不易被测定,通常都是包括在上述五项损失之中,此时可以以设备修理或不稳定运转阶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来表述。因此,首先计算设备试运转期间的综合效率,然后再计算稳定生产时的综合效率,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 最终就可以获得产量损失的数据。 设备效率的计算 与设备效率计算相关的时间要素分别表示如下: 设备理论作业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设备作业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工作准备时间 设备凈作业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 停机时间工作准备时间故障停机时间 设备有效作业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工作准备时间故障停机时间管理原因损失的时间 有效生产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

30、停机时间工作准备时间故障停机时间管理原因损失的时间 生产废品损失的时间 各时间要素的定义如下: 设备可利用时间:指理论上的设备可利用时间。按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工作制计,每天的理论工作时间为1440分钟。 计划停机时间:纳入计划的非生产时间,包括班中休息、班中餐时间,维护时间。 工作准备时间:包括班前准备时间,设备换装时间,调整时间,测试时间。 故障停机时间:由任何设备故障造成的非计划停机时间。 管理原因损失的时间:包括由于原材料、零备件供应问题或操作、维修人员脱岗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空转损失的时间,生产速度下降损失的时间。 生产废品损失的时间:由废品生产、返工产品重新加工所损失的时间。 有关设备

31、效率计算的公式如下:设备有效利用率(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100 设备计划有效度(设备理论作业时间工作准备时间)设备理论作业时间 生产准备程度(设备作业时间故障停机时间)设备作业时间100 设备实际有效度设备计划有效度生产准备程度 设备性能有效度(单位产品加工时间产品数量)设备净作业时间100 设备性能效率也可表示为: 设备性能效率设备净作业时间(设备空转时间生产速度下降折合的停机时间)设备净作业时间100 产品合格率(产品数量废品数量)产品数量100 或: 产品合格率(设备有效作业时间生产废品损失时间)设备有效作业时间100根据相关的时间要素及上述计算公式,就可以循序渐进

32、地计算设备的效率。以下是对设备效率进行计算的例子。 例:某企业的生产设备按每日两班生产,每班8小时。包括班中休息及班中餐在内的计划停机时间为90分钟,由班前准备,设备调整、换装、测试时间组成的工作准备时间为70分钟。根据统计,每天由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平均为50分钟,设备空转及各种临时停机时间为240分钟,由管理原因导致生产速度下降折合的停机时间为75分钟。该设备每天生产290件产品,每件产品的加工时间为1.5分钟。根据所给定的数据计算并确定各项有关效率的参数。 设备如果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工作,一天可利用的时间为1440分钟。如果按每日两班,每班8小时生产,则须减去8小时(480分钟)

33、,计划停机时间为90分钟,两者之和为480+90=570(分钟)。根据各时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可分别计算出设备的运转及作业时间如下: 设备可运转时间=1440570=870(分钟) 设备作业时间=87070=800(分钟) 设备凈作业时间=80050=750(分钟) 设备有效作业时间=75024075=435(分钟) 设备有效生产时间=435(61.5)=426(分钟) 由上述各项时间参数可计算出有关设备效率的各项参数: 因此,设备的利用率应为: 设备利用效率(设备可利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100(1440-570)/144010060.4设备可利用时间减去计划停机时间后的剩余时间就是

34、设备可运转时间,总计为870分钟。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设备的计划有效度。设备的计划有效度为: 设备计划有效度(设备理论作业时间工作准备时间)设备理论作业时间100(870-70)/87010092由上面所计算的,设备的计划有效度为92%。而生产准备程度按下式计算为: 生产准备程度(设备作业时间故障停机时间)设备作业时间100(800-50)/80010093.7设备实际有效度=0.920.937=0.862=86.2% 根据所给定的数据可计算出设备的凈作业时间为750分钟,据此即可计算设备的性能效率。 设备性能效率(单位产品加工时间产品数量)设备净作业时间1001.5290/75010058根据

35、产品数量及废品的数量可计算出产品合格率为: 产品合格率(产品数量废品数量)产品数量100(290-6)/29010097.9在建立TPM系统的企业中,计算所需的各项数据由TPM小组成员通过长期观察和积累加以采集、分析和处理,完全依赖机械或计算机进行此项工作并不一定是适宜的。同时,由于数据采集工作自身的难度,精确数据的采集也是非常困难的。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必须对诸如设备调整、换装、空转、临时性停机等现象进行连续、认真而仔细的观察。合格品率则可以通过废品与设备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比较加 以确定。设备生产速度降低所产生的损失一般可通过实际生产速度达到最佳生产速度的百分比来表述。 效率公式的应用 根据所

36、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各种参数可以用来确定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凈效率这三项TPM管理中重要的指标。 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实际有效度设备性能效率合格品率=0.6040.8620.580.979=0.296 设备的有效生产时间可以理解为在此时间段内(426分钟)以每件1.5分钟的生产速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284件。而有效作业时间435分钟生产的290件产品中有6件不合格,因此6件废品的生产时间9分钟对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来说是无效的。 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实际有效度设备性能效率合格品率=0.862 0.580.979=0.49 设备综合效率反映了设备运

37、转时的效率,也可以用设备的有效生产时间与设备可运转时间的比值加以表示: 设备综合效率设备有效生产时间设备可运转时间426/8700.49 设备净效率=设备生产准备程度设备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0.9370.580.979=0.532 设备净效率这一指标真实地反映了生产设备的运行质量。也可以用设备有效生产时间与设备作业时间的比值表述设备凈效率: 设备净效率设备有效生产时间设备作业时间426/8000.532 针对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许多企业计划将两班工作制改为三班制,试图将设备利用率从现有的60%提高到90%。班次的增加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但是三班制的生产使得设备很难有时间按计划实施维修工作,从而

38、也将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果能致力于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使之从现有的49%提高到75%,那么企业就可以在维持两班生产的基础上将产量提高50%,实现与三班生产同样的目标,相比之下花费的成本却要低得多。 TPM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量化管理模式,设备管理及其改进工作都是通过数据分析及后期的调整实现的,在管理工作中确立一项可以据此比较各种改进管理可能性的基本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设备总的有效生产率,设备综合效率及设备净效率这三项公式是成功地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实施优化管理的关键。 许多世界级企业在成功地实施TPM管理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如下: 代码: 实施TPM前 实施TPM后 有效度: 86.2 9

39、0% 性能效率: 58% 95% 合格品率: 97. 99% 综合效率: 49% 85%性能效率从58%提高到95%,提高的幅度最大,较前有明显的改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效,是因为由设备空转,生产速度下 降等原因所产生的这种隐性损失得以大大降低 。因此,减少隐性损失对效率的影响,对提高 设备综合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改进 管理中最具潜力的领域。某些成功地推行TPM 管理的企业可以将生产率提高50%。其成功之 道在于首先改善设备的效率和减少设备在空转 和工作准备方面存在的潜在的时间损失。 推行TPM管理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TPM管理中,通过测定和分析得到的各种 数据是推行TPM管理

40、时需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便加快投资的回收和提高生产的效益。前面相关的效率计算将有助于管理层正确地决策,制订周密的计划,通过在TPM项目中投入的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将可以实现生产率最大化的目标。 三、TPM的发展战略 TPM管理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维修的范畴,它所涉及的是对企业生产设备管理体系的改善,TPM管理与传统的管理在性质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是由国际TPM协会推行的建立TPM体系的一种特殊方式,当它作为一种设备管理体系被引入企业时,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在企业内部建立TPM体系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这种体系是为维修工作服务

41、的,那么生产系统的员工就不愿意积极参与,而维修部门也不愿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所干预。另一方面,设备管理工作又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操作工人、维修工人、工程师、工长及管理人员。因此,各方面也都将投身于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工作中。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的组成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全面生产维修自主维修(TPMAM),全面生产维修预防维修(TPMPM),全面生产维修设备管理(TPMEM)。在对设备综合效率进行分析和建立相关目标的基础上,正确并按照顺序运用这三种体系可以加强对设备体系的改进和管理。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体系组成 : (1)全面生产维修自主维修: 独立的、自主活动的小组; 操作人员的参与; 小

42、组成员能力的改善; 操作人员的全面聘用。 (2)全面生产维修预防维修: 操作人员参与的预防维修; 设备的检查; 预知维修。 (3)全面生产维修设备管理: 设备的改进; 设备的性能; 设备损失的分析; 设备持续改进的工作范围。 全面生产维修自主维修及其与日本模式的区别: 全面生产维修自主维修是有别于日本自主维修模式的,在全面生产设备管理体系中,自主维修被视为企业自身职能的延伸,所强调的是操作人员在设备维修,特别是在预防维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对于检查及全部确定的维护工作,操作人员则主动地参与实施。这也就意味着自主维修的实施无需通过生产部门。在自主维修体系建立期间,参与自主维修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

43、的维护、检查方面的培训,否则这一体系就不具备运作的基础。经过培训的员工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才能上岗。 在多数世界级企业中,未经培训,没有设备方面的资质认证和维护方面技能的员工是很难被聘用的。出于这一原因,所有的员工都应该接受有关设备及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训练。 经过基础培训的员工可以获得一级技术工人的资格并可以在今后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实施培训计划的 企业应该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计划及时间安排。 高一级的培训是专业培训,大多数生产工人必须参加这一级的培训。在专业培训中员工将接受有关设备的专业知识及自己所操作设备的维修技能,为此也需制订专门的计划及进度安排。经专业培训后,员工可获得二级技术工人的资格并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薪酬等级也将在培训后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