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死因课件.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730450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死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8死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8死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8死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8死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信息所门璐2018年11月1 主要内容: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用途 2、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格式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要求 4、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 5、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6、质量控制 7、信息管理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2、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公安部门据此注销户口,民政部门据此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3、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4、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死亡公证。二、我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格式 我国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原卫生部在1990年8月正

2、式发文通知全国各地遵照执行。1992年三部委联联合发文重申了我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2014年三部委再次联合发文,进一步强调了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规范。我国采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其核心部分完全采用了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其余内容,则尽量保留并吸收了我国以前使用的死亡报告单合理的部分。我国死亡医学证明书分三个部分:1、基础项目:行政区划代码、编号、死者基本情况 2、特殊项目:死亡原因、生前主要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生前主要疾病的最高诊断依据、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根本死亡原因及ICD编码 3、调查记录(一)、填写范围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的死

3、亡新生儿。(二 )、填写基本要求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4、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5、死亡医学证明书如填写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

4、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二)、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1、卡片编号:填写17位代码(可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2、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没起名的婴儿,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且需与户口簿或身份证相符。3、性别:注意应与身份证相符。4、民族:外籍非华人可不填写。5、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应与出生日期一致。身份证号最后一位为“X”的一律用大写输入。证件类别及号码不得空缺。未登记户籍的死亡婴儿按“无证件卡录入”,无名尸的按“无名尸卡管理”。6、年龄:按照周岁填写 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婴儿,填写实足

5、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7、婚姻状况:应参照实际情况选择,丧偶的病例,仅选丧偶即可。新生儿及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死亡婚姻状况应选择未婚。8、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学龄前儿童死亡应选择初中及以下;生前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者,也应选择初中及以下。9、出生、死亡日期:公立(阳历)填写。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出生日期,注意如填写身份证应与身份证相符。10、个人身份: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11、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指死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12、生前工作

6、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单位,应填写死者职业对应的那个单位。13、常住、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填写死者居住半年以上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户籍地址填写户口簿上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14、家属姓名:应尽量填写死者直系亲属的全名,并填写该亲属的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三)、特殊项目填写要求1、死亡原因2、生前主要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为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而不一定是患者死亡的医院。三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三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二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二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一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疗养院等。3、生前主

7、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死后推断”仅限死亡地点为“来院途中”、“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填写。4、医师签名:死者主治医生或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地段医生的姓名全称。且该名医生必须具备临床执业资格。5、单位盖章:目前无特殊要求,加盖本院公章。6、填报日期: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7、根本死亡原因及ICD编码:二级及以上(含相当)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编码人员填写,ICD编码填写4位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四、死亡原因的填写要求明确几个重要概念死亡原因根本死因死因链(一系列合理的死因报告

8、顺序)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根本死亡原因(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统计分析;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所有报告的死因均可以被用于进行多原因统计分析。根本死亡原因与主要死亡原因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死亡原因指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情况,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报告这种死因。根本死因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演变过程找出最早

9、的那个,引起后面一系列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疾病或情况。国际死因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死亡原因的填写要求 第部分按顺序填写死因,(c)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第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以判断死因链合理性及确定根本死因。(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一般不需填写;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损伤中毒需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死亡原因

10、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2小时 (b)肝、胰转移癌 半年 (c)直肠癌 3年(2)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颅内损伤 1小时 (b)颅骨骨折 1小时 (c)行人在道路上行走 1小时 意外被卡车撞倒应尽量避免以下填写内容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 E87.4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医院内不同死亡地点的死亡原因填写(一)、住院死亡:死亡地点为医

11、院病房。住院死亡患者要有明确的死亡疾病诊断。例1、住院死亡患者为手术后并发症,都可以认为是手术的直接后果。I(a)并发症的疾病 (b)手术的疾病例2、住院死亡患者为肺炎或支气管肺炎可以接受为任何疾病的并发症。I(a)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b)任何疾病(二)、急诊留院观察死亡:死亡地点为医院急诊室。急诊室以急性,损伤中毒为主。死亡原因填写时应区别,该死亡疾病的原发病、并发症、继发病、后遗症治疗、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造成损伤中毒的外因。例3、车祸,造成头颅骨骨折,多脏器严重损伤。I(a)头颅骨骨折伴多脏器严重损伤 (b)司机驾机动车,在公路上发生车祸例4、脑出血留院观察2天死亡,有高血压12年,同时

12、伴有糖尿病。I(a)脑出血 (b)高血压 糖尿病例5、高热留院观察死亡,2年前跌倒,股骨骨折,长期卧床多处褥疮。I(a)高热 (b)褥疮感染 (c)股骨骨折 (d)2年前跌倒(三)、急诊未留观短时间内死亡:死亡地点为医院急诊。短时间内患者已死亡,还没有建立确定的诊断,应当尽量获得具有特异性的信息。不能用“可能的”“怀疑的”或“可疑的”。例6、神志不清昏迷来院2小时死亡,半年前患脑出血。I (a)再次脑中风 (b)半年前脑出血【注】脑血管疾病没有做特异诊断,只能报告脑血管疾病 例7、胸闷来院20分钟后死亡曾患有冠心病。I(a)心肌梗死 (b)冠心病四、来院已死亡:死亡地点为赴医院途中。填写来院已

13、死亡的必须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将死者的症状、体征或家属反映曾患有什么疾病填写在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栏内,并做出死因推断。调查记录必须由家属签名。例8、来院已死亡。家属提供:2005年区中心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近3个月胃痛、食欲不佳,2010年10月去中心医院治疗,手术切片诊断为胃癌;2周来胃痛加剧,无法进食,今天出现昏迷现象,送到医院。推断死因:胃恶性肿瘤。例9、来院已死亡。家属提供:10年前在市一医院被诊断患有高血压,2年前在家中洗澡时突然跌倒,出现昏迷,后送区中心医院诊治,经CT检查诊断为脑溢血。经抢救,脱离危险、卧床不起,近4周大片褥疮感染、高热,家属送医院。推断死因:脑溢血后遗症。死亡医

14、学证明书中死亡原因报告的具体说明(一)、死因报告的逻辑性 1、与性别、年龄有关的死因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疾病;婴儿(新生儿)疾病: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5岁以下儿童疾病:腹泻、营养不良、肺炎孕产妇疾病: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中老年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中青年死因:损伤中毒、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 2、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继发性疾病:继发性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医疗操作并发症 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 3、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危害

15、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2.肿瘤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4.精神疾患 5.循环系统疾病6.呼吸系统疾病7.消化系统疾病 8.孕产妇情况 9.先天异常 10.新生儿病11.诊断不明 12.损伤中毒(二)、有关疾病的报告规则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说明应尽量报告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结核性脑膜炎,急性阿米巴痢疾,志贺菌性痢疾等 1、肠道传染病:应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 2、腹泻、胃肠炎: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 3、结核病:应明确报告是否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死者的职业史(如与结核病有关的尘肺、矽肺)以及母婴传播引起的先天性结核病。4、破伤风:

16、应尽量报告引起损伤的原因 5、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原因 6、病毒性肝炎:具体填写肝炎的性质和分型 7、艾滋病:由艾滋病造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特指的疾病,应明确报告。肿 瘤(1)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恶性(原发)、恶性(继发)、原位、良性、动态未定或性质未特指。如果有肿瘤的组织形态学诊断,必须同时报告。对于肿瘤的诊断,应尽量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应明确填写肿瘤的解剖部位,对于恶性肿瘤应报告其原发部位以及继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并且原发灶不明确的,则必须明确说明。肿 瘤(2)1、肠道恶性肿瘤:应详细报告具体部位 2、胆管恶性肿瘤:要区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恶性肿瘤 3、

17、子宫恶性肿瘤:要区别宫颈、子宫体4、骨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是原发性还是继发5、脑瘤:明确报告“良性、恶性”或组织形态学的情况 6、白血病:注意填写急性、慢性等情况以及形态学情况7、独立的多个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当有一个以上原发部位时,将最严重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8、尽量不使用“可疑”等描述,对填写“怀疑”或“可疑”恶性肿瘤的诊断要慎重 对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说明糖尿病:要区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以及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等。如果有糖尿病的并发症,要尽量填写,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等。对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说明

18、精神疾患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作出,一般医务人员不宜轻易下诊断。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痴呆和少年儿童的多动症等,都需要有专业诊断 1、精神病人的自杀和其他意外死亡:不管其是否处于活动期,均按照自杀或其他意外死亡报告。2、大量饮酒后突然死亡:需排除酒瘾综合征和自杀,则可填写为“意外急性酒精中毒”。3、痴呆:是一种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综合征,具有慢性或进行性加重的性质,可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等原发或继发性情况中,应明确说明,如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循环系统疾病应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例如:1、心脏病:详细报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及其原因。2、脑血管病:不要笼统地报告为中风、

19、脑血管意外等不明确的情况,应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 应填写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原体及其他致病的原因 1、肺炎:特别注意对新生儿和老年人肺炎的准确诊断和报告。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常常引起肺心病而死亡,应同时报告。3、外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同时报告致病因子如尘肺、有机物、化学物质等。消化系统疾病 应同时报告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并发症等 1、溃疡:要明确报告部位,不要笼统写为“上消化道”,应区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还要报告是急性还是慢性;是否伴有出血、穿孔等情况。2、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应尽量报告更早的原因。孕产妇情况 孕产妇死亡: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20、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何种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1、直接产科死亡: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原因(产科并发症、医疗操作问题等)而引起的一系列情况导致的死亡。2、间接产科死亡:以前存在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妇产科以外的疾病,由于妊娠影响而加重并导致的死亡。先天异常先天异常必须是自出生时即存在,对于年龄较大的者报告死于先天异常,则必须写明“先天性”。1、严重的先天异常可以导致死亡,如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等。2、一般先天异常致死,实际上是放弃治疗或放弃喂养的后果。如腭裂、

21、唇裂、内脏膨出、严重的肢体畸形等,应根据情况给予明确的报告。3、先天性心脏病:应尽量写出具体的心脏病类型,如:法乐四联症、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等。4、当无法判断是否为先天异常时,应写明死者的实际年龄(按周岁、月、日计算),尤其对婴儿、新生儿更是如此 。新生儿病 主要指“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报告时应注意:1、包括起源于围生期但在以后发病及死亡的情况。2、首先尽量报告围生儿本身的疾病,其次报告母体情况对围生儿的影响。3、早产、窒息一般不做根本死因。4、不包括: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新生儿病-有关概念(1)l1、围生期:是指“妊娠22周(154天)至出生后七

22、足天”。l2、新生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整天结束。l3、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的受孕产物,他在母体分离后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一律看作活产。新生儿病-有关概念(2)4、新生儿死亡:是指活产儿在出生后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早期新生儿死亡:即出生后未满7整天内的死亡。晚期新生儿死亡:即出生后活满7整天但在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对于出生后超过28天的婴儿死亡,如果医生认为其致死疾病的起源是在围生期内,仍应报告这一顺序关系。一般来说,超过一周岁的婴儿不再考虑围生期的情

23、况。诊 断 不 明一般不应出现,医生或统计人员应尽量搞清楚死者的致死原因。实在无法获得,可以在调查记录中报告其家属的叙述。诊断不明不应作为根本死因。对于生前没有任何明确的疾病诊断,死亡发生于症状起始后24小时以内,另无解释,又未作尸体解剖,按照原因不明确的死亡报告。损伤中毒不仅要报告损伤和中毒的临床表现,而且要报告引起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临床表现:主要指损伤中毒的性质(如骨折、脏器损伤、烧伤、中毒、毒性效应等)、损伤的具体部位(颅内、胸、腹部、四肢等)、中毒的程度(轻、中、重)等情况。外部原因:是指引起损伤和中毒的原因。明确是意外事故,故意自害、加害或者意图不明确的事件,应正确报告。损伤中毒

24、的外部原因1、运输事故:需报告涉及事故的具体运输工具、地点、死者的身份、造成事故的方式等。2、意外中毒:应区分意外的过量用药、给错药或服错药和疏忽大意地服药而引起的中毒。3、意外跌倒:一般是指没有疾病理由(特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而发生的意外跌倒、滑倒以及从高处坠落等情况。4、意外窒息:多指婴幼儿意外被床上用品或大人身体闷死。5、自杀:尽量报告自杀的方式及原因,如:自杀方式(服毒、自缢、跳楼等);自杀原因(家庭、社会、经济等)。死因调查记录的重要性调查记录是死因统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死因调查记录是作出正确死因判断的基础。死因调查范围对于未经救治或死因不明确的死亡病例在开具

25、死亡医学证明书时一律要填写调查记录。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生活史和治疗史,完成调查记录后必须要求家属签字。五、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死因不明的判断标准1、临死前的临床表现,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中毒、感染、休克、昏迷、出血等直接死因;2、某一综合的症状群,如败血症、尿毒症、酸中毒、早产、窒息等;3、肿瘤但未明确良性或恶性及原发部位者,心脏病无分类者,精神疾病、肾脏病、胃病、先天异常、孕产妇病等;4、仅填“来院已死”、“死因不明”、“暴死”、“猝死”“老衰”(或老死)等;5、意外损伤或中毒事故死亡,未进一步报告引起这一事故死亡的外部原因者;6、仅填写拟诊、待诊、待查、待排而未明确诊断;7、无死亡原因

26、记载。调查原则医疗机构死亡者:以调查医院病案记录为主。在家死亡者:以调查了解死者病情的家属为主。非正常死亡:根据公安司法部门提供的信息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调查详情。特定疾病:传染病、肿瘤、精神病、孕产妇、婴儿等死亡与专业机构核实。调查记录包括内容:1、至少应包括死者生前的疾病史、临床表现、就诊医院、诊断日期、所作过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情况等,并与上述有关项目的内容一致。2、五要素:致死疾病全称 最高诊断单位 发病诊断时间 诊 断 依 据 现患慢性疾病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简明扼要地填写被调查者所提供的死者生前与导致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外部原因)的发生发展情况,以便正确填写死亡原因并提

27、供给编码人员核实及最终确定根本死亡原因。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也可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2)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等;(3)如没有明确疾病诊断,应报告存在的主要症状体征或临床表现。(4)了解并报告死者既往疾病史及相关情况: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3、与死者的关系:如直

28、系旁系亲属或邻里同事等关系;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诊断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死亡医学证明书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填写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家属可凭此证明书办理一切善后事宜。六、质量控制日常质控:死亡证上报前进行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对于原因不明或有疑问的信息进行复核。督导检查:定期开展对急诊、住院部等临床科室死亡报告的质量检查,内容应包括: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内容,

29、并将报告质量纳入对科室和医师的绩效考核。定期与院内相关部门核定数据和信息,如:与统计部门核对死亡数,与病案室复核死因诊断。有汇总和反馈,并有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有通报。主管领导要参与自查,并对结果有批示。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漏报率(%):从医院上报的每月死亡数与网报系统登记的死亡数对比得出。及时性:在签发死亡证15日内通过网络报告死亡证的第一联信息。完整性:数据项目完整,没有空项、漏项(以死亡证明书及上报数据为准),计算完整率。准确性:以数据库和死亡证为准,基本信息和死因链无逻辑错误,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准确。一致性:死亡证信息与病历信息一致;网上报告信息应与纸质死亡证信息一致。七、信息管理

30、死亡证发放 1、所有单位(疾控、医院、科室),在领取死亡证后应 统一将死亡证明书保存在单位固定科室,并由专人保管。2、各单位建立死亡证发放、回收记录,认真记录死亡证明书的编号、发放时间、回收时间,若有作废的,说明原因,并回收作废的死亡证。3、所有填写的死亡证明书,必须在交给死者家属前加盖单位公章。不得在空白死亡证明书上事先加盖公章。死亡证回收1.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及时回收开具的死亡证,审核合格后 15日内进行网报。2.各医疗机构定期汇总使用情况,及时掌握死亡证流向。对于当年未使用完的死亡证,在下一年度可以继续使用,必须报告区县疾控。3.各区县疾控应认真核对,确保领取数量和回收数量(含作废)、报告、补开数量相对应,并销毁已作废的死亡证。4.区县疾控对辖区所有医疗机构领取、回收、报告、补开数量进行汇总并上报市疾控。死亡证补发1.可由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和相关证明,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2.死亡证补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原开具死亡证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3.补发办法: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栏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4.各医疗机构按以上原则制定本单位死亡证补发流程及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