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工作流程
一、项目初步设计阶段
局工程技术处负责牵头参与前期工作,并负责接收项目前期资料。
(一)工程技术处牵头参与项目方案设计审查、勘察设计招标、初步设计审查等工作;
(二)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批复后,工程技术处接收项目前期资料,并于1日内将初步设计图纸及批复交综合计划处,综合计划处进行监理招标和征地拆迁、行政许可办理工作。
二、征地、拆迁行政许可办理阶段
行政许可办理和征地、拆迁阶段由综合计划处负责
(一)配合规划局根据设计红线划定规划拆迁、规划用地红线图;
(二)申报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申报用地规划许可证,领取规划用地联系函、测量联系单、规划拆迁通知书;
(三)办理拆迁许可,将规划拆迁红线图交辖区政府,督促辖区完成拆迁;
(四)根据建筑测量定线工作联系单、规划用地红线图,委托测绘,配合辖区政府、国土部门、测绘部门现场确定地界和地类,办理征用《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和墨线图;
(五)配合国土部门办理规划用地联系函回执和《征用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和墨线图。领取《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完成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与辖区签订征用集体土地协议及附属物补偿协议;签订国有土地收回协议及土地证变更;
(七)到社保部门办理被征地农民统筹生活基本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说明表;
(八)配合国土局办理土地报批及国有土地权证;
(九)配合辖区政府现场移交用地边线丈量青苗,移交施工场地。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由工程技术处负责。
(一)工程技术处在接收初步设计及批复后3日内,按照初步设计及批复安排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技术处牵头,项目管理处参加配合项目管线综合设计;
(三)施工图设计完成后3日内,工程技术处牵头组织局综合计划处、项目管理处及相关单位和专家对施工图进行初步审查。原则上,初步审查一般项目在3日内完成,大型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在5日内完成;
(四)工程技术处在施工图初步审查后2日内将审查意见反馈到建委、发改委、设计等单位,督促进行施工图完善设计;
(五)工程技术处委托审图机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
(六)施工图审查完成后,工程技术处1日内将施工图及审查意见和审查合格书交综合计划处、项目管理处。
四、工程招标阶段
监理、施工招标由局综合计划处牵头负责。
(一)监理招标
1、根据初步设计及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监理招标;
2、招标完成且公示期满后,综合计划处接收招标投标中心提供的完整的招标资料,招标投标中心与重点局共同发中标通知书;
3、综合计划处2日内将完整的招标资料、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等送项目管理处。
(二)施工招标
1、施工图经综合计划处核验齐全后1日内,综合计划处填报招标项目的《项目申请登记表》,并向市招管办提供该项目施工图、地质报告等有关资料;
2、招标投标中心3日内根据施工图内容编制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经局综合计划处、项目管理处审查后1日内发布;
3、局综合计划处、工程技术处、项目管理处、设计单位参加招标投标中心组织召开的标前会议,确定招标需求,进行施工图清单编制交底,3日内确定招标文件;
4、招标完成且公示期满后1日内,综合计划处接收招标投标中心完整的招标资料,招标投标中心与重点局共同发中标通知书;
5、综合计划处2日内将完整的招标资料、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交项目管理处。
五、工程建设管理阶段
工程建设管理阶段由项目管理处负责
(一)开工前准备工作
1、监理合同签订:在监理中标通知书发出后10日内完成并收管项目总监证书;
2、施工合同签订:在施工中标通知书发出后15日内完成并收管项目经理(副经理)证书;并报材料需求总量,及月度需求计划;
3、施工图纸提供后15日内完成开工预案;
4、施工合同签订后7日内完成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注册;7日内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
5、工程开工前20日内完成开工准备,工地办公室等临时设施搭建,路灯、绿化等迁移交通组织方案及管杆线交底。
(二)工程施工阶段
1、开工后7日内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2、开工后15日内组织召开设计技术交底会、监理监督交底会;
3、组织召开工程施工调度会;
4、分月统计材料用量及下月材料需求计划;
5、根据施工计划及时协调相关杆管线单位进场施工;
6、质量阶段性验收;
7、电力排管等土建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供电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移交,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并协调供电部门进行电气部分的施工;
8、召开专项技术方案论证会;
9、协调审计部门跟踪审计;
10、主体工程完成后,与交警、市容管理部门联系移交管理;
11、工程完工后15日内完成竣工初验。
(三)竣工验收及备案移交
1、 竣工初验15日内提交监理评估报告,联系质监站进行综合质量检查。检查后10日内整改完毕;整改后10日内提交竣工验收备案表;
2、 3日内办理完成竣工备案并报请建委组织工程移交。
六、工程决算阶段
(一)施工单位在竣工初验完成后10日内上报分项工程结算;
(二)监理单位在20天内完成分项结算初审工作;
(三)项目处在7日内完成结算初审工作,在3日内汇总送综合计划处;
(四)综合计划处3日内汇总工程决算报审计局。
七、工程审计阶段
(一) 局综计处牵头局相关处室配合市审计局原则上30日~60日内完成决算审计;
(二)局财务处牵头局相关处室配合市审计局原则上30日内完成财务决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