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题含答案
1.与63×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63×100+1 B.63×100-1 C.63×100+63 D.63×100×1
2.有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得到下面的图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原图不可能是( )。
A. B.
C. D.
3.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不可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2m,2m,3m B.2m,3m,4m C.2m,5m,7m
4.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的是( )。
A. B. C.
5.一盒糖果的标价是3.50元,表示( )。
A.3元50角 B.3元5角 C.3元5分
6.由6个100,4个0.01,1个0.001组成的数是( )。
A.6.41 B.600.041 C.600.41
7.小红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错把减数30.4看成3.04,得到的差是35.6,正确的差应该是( )。
A.19.48 B.20.45 C.8.24
8.四年级学生参加“欢度六一”绘画评比,一共选出了52幅优秀作品,贴在6块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可以贴10幅作品,每块小展板可以贴6幅作品。大展板有( )块。
A.2 B.3 C.4 D.6
9.如图,∠A=60°,沿虚线剪去这个角后,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 )。
A.360° B.180° C.150° D.120°
10.3.8平方米=( )平方分米;19.08千米=( )千米( )米。
11.零点四六五写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0.001.
12.算式□÷25=20……□,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13.把0.09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所得到的数是( ),也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14.商店开展促销活动。2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买6双袜子需要( )元,80元能买( )双袜子。
15.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根小棒分别长8厘米和5厘米。
(1)第三根小棒可能是( )厘米。(填整厘米数,只需填出一种可能)
(2)第三根小棒可能是14厘米吗?( ),理由是:( )。
16.小马虎在计算215×37时,把第二个乘数错写成31,所得的积与正确得数相差( )。
17.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情况。
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根据信息填空。
(1)四年级共有( )人。
(2)比较各班人数,人数超过了45人的班级是( )。
(3)( )班和( )班的女生人数相同,( )班和( )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都是相差9人。
18.如图是两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9.口算。
20.列竖式计算。
0.36+11.57= 1-0.28=
2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2.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海拔约1.49千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岳泰山(海拔约1.55千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约2.15千米,位于陕西省湖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约1.30千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约2.02千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根据文中的数据,请问海拔最高的是哪一座山?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多少千米?
23.在一块面积是1.2公顷的土地上建了8幢楼房,每幢楼房占地900平方米,其余的地用于绿化和道路。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多少公顷?
24.如图,用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制成的抽拉铝梯,每部分长多少米?
25.星期一至星期五甲、乙积累绿色能量值统计图
某网上平台设计了一项公益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步行、绿色办公等行为,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获取虚拟的绿色能,用来在手机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虚拟的树长成后,公益组织会在现实中某地域种下一棵树。上面是甲、乙两人上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积累的绿色能量统计图。
(1)甲、乙两人相比,星期( )积累的绿色能量差别最大,星期( )积累的绿色能量一样多。
(2)甲平均每天积累( )克绿色能量,乙平均每天积累( )克绿色能量,( )的生活更加绿色低碳。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一条。
26.把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铁丝框架拆了,围成一个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63×101=63×(100+1)=63×100+63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此题依此判断即可。
【详解】
A. 沿对称轴对折后可得到;
B. 沿对称轴对折后可得到;
C. 沿对称轴对折后可得到;
D. 沿对称轴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D
【点睛】
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A.2+2=4,4>3,可以围成三角形;
B.2+3=5,5>4,可以围成三角形;
C.2+5=7,7=7,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分析中的三角形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逐个观察立体图形从右侧面看的图形,再判断解答。
【详解】
A.从右侧面看到的图形是;
B.从右侧看到的图形是;
C.从右侧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3.50元=3.5元,再根据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其意义可知:0.5元=5角。
【详解】
0.5元=5角,因此3.5元=3元5角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及意义、小数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一个数由6个100,4个0.01,1个0.001组成,即这个数百位上是6,百分位上4,千分位上1,其它位上是0,根据对数位的认识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A.6.41这个数个位上是6,十分位上是4,百分位上是1,因此不满足;
B.600.041,这个数百位上是6,十位、个位、十分位上是0,百分位上是4,千分位上是1,因此满足;
C.600.41这个数百位上是6,十位、个位上是0,十分位上是4,百分位上是1,因此不满足。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正确的被减数=错误的差+错误的减数,所以正确的差=正确的被减数-正确的减数。
【详解】
35.6+3.04=38.64,38.64-30.4=8.24,正确的差应该是8.24。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关键是先求出正确的被减数。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小展板,那么贴了(幅)作品,比实际上贴的少了(幅),原因是把大展板算成了小展板,每块大展板比每块小展板多贴(幅),所以大展板有(块)。
【详解】
假设全是小展板,有
(52-6×6)÷(10-6)
=(52-36)÷4
=16÷4
=4(块)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当三角形沿虚线剪去一角,剩下图形为一个四边形,连接四边形两个对角,可把四边形分为2个三角形,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此作答。
【详解】
180×2=360°
故答案为:A
【点睛】
四边形任意对角连线形成2个三角形,可把四边形转换成三角形求出答案;拓展:其他多边形也可利用相同办法,把多边形变成多个三角形求内角和。
10.19 80
【解析】
【分析】
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详解】
3.8平方米=3.8×100=(380)平方分米;
19.08千米=19千米+0.08千米=(19)千米(80)米。
【点睛】
①分清是由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由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②明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③根据以上两点,判断小数点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
11.465,0.001,465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写法可得:零点四六五写作0.465,它的最低位是千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里面有465个0.001;据此解答即可.
解:零点四六五写作0.465,它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里面有465个0.001;
故答案为0.465,0.001,465.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应明确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关键是要弄清楚一个小数的数位名称和所对应的计数单位.
12.524
【解析】
【分析】
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可知,余数要小于除数,则余数要小于25。再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详解】
算式□÷25=20……□,余数最大是24。
25×20+24
=500+24
=524
则这时被除数是524。
【点睛】
本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算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常用于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13.右 两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进行填空,将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把0.09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9×100=9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12
【解析】
【分析】
可将每3双袜子视为一组,6双袜子有2个3双,因此用20×2即可;
用80除以20,得到的商就是可以买的组数,最后用可以买的组数乘3即可。
【详解】
6÷3=2(组)
2×20=40(元)
80÷20=4(组)
4×3=12(双)
【点睛】
熟练掌握经济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不可能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而(5+8)厘米<14厘米,所以不能。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已知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它的第三边应小于(5+8)厘米,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另一边应该大于(8-5)厘米;由此解答。
【详解】
(1)5+8=13(厘米)
8-5=3(厘米)
3厘米<第三边<13厘米
所以,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可能是5厘米(答案不唯一);
(2)根据分析可得:3厘米<第三边<13厘米
第三根小棒不可能是14厘米。
所以,另一根小棒的长度应该大于4厘米,小于13厘米;所以不可能。
【点睛】
正确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290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215×37和215×31的得数,再相减即可。
【详解】
215×37=7955
215×31=6665
7955-6665=1290
解析:1290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215×37和215×31的得数,再相减即可。
【详解】
215×37=7955
215×31=6665
7955-6665=1290
【点睛】
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整数乘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17.(1)班、(3)班、(5)班 (1) (2) (3) (4)
【解析】
【分析】
(1)四年级一共的人数就是把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都加起来即可;
(2)将每个班级的男女
解析:(1)班、(3)班、(5)班 (1) (2) (3) (4)
【解析】
【分析】
(1)四年级一共的人数就是把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都加起来即可;
(2)将每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加起来,再进行比较即可;
(3)女生对应着白色的条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以及标记的数据,可知(1)班和(2)班的女生人数相同;分别把每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求出各相差多少人,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
(1)(27+20)+(25+20)+(19+28)+(18+27)+(30+16)
=47+45+47+45+46
=92+47+45+46
=139+45+46
=184+46
=230(人)
四年级共有230人。
(2)(1)班:27+20=47(人)
(2)班:25+20=45(人)
(3)班:19+28=47(人)
(4)班:18+27=45(人)
(5)班:30+16=46(人)
比较各班人数,人数超过了45人的班级是(1)班、(3)班、(5)班。
(3)(1)班:27-20=7(人)
(2)班:25-20=5(人)
(3)班:28-19=9(人)
(4)班:27-18=9(人)
(5)班:30-16=14(人)
(1)班和(2)班的女生人数相同,(3)班和(4)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都是相差9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答。
18.16
【解析】
【分析】
通过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因此直接将4分米代入公式计算出面积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
解析:16
【解析】
【分析】
通过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因此直接将4分米代入公式计算出面积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平移求面积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44;4.85;69.9;443;
0.88;2.94;12.47;98;
57.95;3.56;110;6600;
0.44;0;12.28;9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44;4.85;69.9;443;
0.88;2.94;12.47;98;
57.95;3.56;110;6600;
0.44;0;12.28;9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93;0.72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0.36+11.57=11.9
解析:93;0.72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0.36+11.57=11.93 1-0.28=0.72
21.15600;40;21;
65000;77.12;588
【解析】
【分析】
78×134+66×78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600÷45÷2此题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6+5
解析:15600;40;21;
65000;77.12;588
【解析】
【分析】
78×134+66×78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600÷45÷2此题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6+5.31+6.4+5.69此题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和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125×65×8此题运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78.12-0.76-0.24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600-(504-216)÷24此题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减法;
【详解】
78×134+66×78
=(134+66)×78
=15600
3600÷45÷2
=3600÷(45×2)
=3600÷90
=40
3.6+5.31+6.4+5.69
=(3.6+6.4)+(5.31+5.69)
=10+11
=21
125×65×8
=125×8×65
=1000×65
=65000
78.12-0.76-0.24
=78.12-(0.76+0.24)
=78.12-1
=77.12
600-(504-216)÷24
=600-288÷24
=600-12
=588
22.西岳华山;0.47千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
解析:西岳华山;0.47千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据此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2)求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多少千米,用恒山的海拔高度减去泰山的海拔高度即可解答。
【详解】
2.15千米>2.02千米>1.55千米>1.49千米>1.30千米
2.02-1.55=0.47(千米)
答:海拔最高的是西岳华山;泰山比恒山海拔约低0.47千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小数减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
23.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
解析: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72(公顷)
1.2-0.72=0.48(公顷)
答: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0.48公顷。
【点睛】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二;三;
(2)116;120;乙
(3)星期一,甲积累的绿色能量比乙多。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可知:甲、乙两人相比,星期二积累的绿色能量差别最大,星期三积累的绿色能量一样多。
解析:(1)二;三;
(2)116;120;乙
(3)星期一,甲积累的绿色能量比乙多。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可知:甲、乙两人相比,星期二积累的绿色能量差别最大,星期三积累的绿色能量一样多。
(2)计算出甲上周积累的绿色能量总数,用甲积累的辆数能量总数除以5就是甲平均每天积累的绿色能量的克数,同理可以求出乙平均每天积累的绿色能量的克数。
(3)观察统计图可,星期一,加积累绿色能量130克,乙积累绿色能量120克,所以,星期一甲积累的绿色能量比乙多。
【详解】
(1)130-120=10(克)
150-80=70(克)
120-120=0(克)
140-110=30(克)
110-100=10(克)
70>30>10>0
甲、乙两人相比,星期二积累的绿色能量差别最大,星期三积累的绿色能量一样多。
(2)(130+80+120+140+110)÷5
=580÷5
=116(克)
(120+150+120+110+100)÷5
=600÷5
=120(克)
120>116
所以,甲平均每天积累116克绿色能量,乙平均每天积累120克绿色能量,乙的生活更加绿色低碳。
(3)130>120
答:星期一,甲积累的绿色能量比乙多。
【点睛】
熟练掌握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24cm
【解析】
【分析】
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18×4=72cm,求围成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应再除以边的数量3,是72÷3=24cm。
【详解】
18×4÷3
=72÷3
=24(cm)
解析:24cm
【解析】
【分析】
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18×4=72cm,求围成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应再除以边的数量3,是72÷3=24cm。
【详解】
18×4÷3
=72÷3
=24(cm)
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4cm。
【点睛】
此题考查了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周长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