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期末强化物理检测试卷附解析(一)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2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D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
2、遇冷凝华造成的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4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6s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温度计不断搅拌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小,最后消失不见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D水沸腾时若撤掉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6下列光现象中,是光的折射的是()A激光射出的光束B一些
3、密室中的激光机关C凸透镜成像D树荫下的光斑7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B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D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8如图所示,a、b、c、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
4、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俊情况相似9如图所示,加油机和战斗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当我们说该加油机“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左边战斗机B加油机本身C地面D天空的白云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3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5m/s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t=5s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甲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二、填空题11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
5、能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用力越大,则发出声音的_越大。12如图,化学老师在做“稀释浓硫酸”的演示实验时,发现用于搅拌的玻璃棒“折断”了,这是因为光从_斜射入_中时发生了_现象13晚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看到的 “绿树”是树叶 _ (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 ,“倒影”是正立、等大的 _ 像。14在生活中的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吹气”和“哈气”往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夏天对着热水“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_,使水温度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
6、5如图所示是一种 视力矫正的模型,该模型表示的是矫正_(选填“近”或“远”)视眼。若移去透镜A,像成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或“后”)方。16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_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_s。17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_m。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_像(选填实或虚),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现象。18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物质是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是_。(选填“甲”或“乙”)。19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
7、的镜头是凸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_(填成像性质)实像,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_ ,像距将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6秒时,甲车的速度为_米/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_米。三、作图题21(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折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_;(2)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图_;(3)如图丙所示,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同样可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画出一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图示的大致
8、位置,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_。四、实验题2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儿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
9、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填字母序号)23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
10、变化的情况。(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_;(2)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物质处于_态;(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24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相连接的两纸板E、F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中纸板E和F相连接的位置ON垂直于纸板底边CD。(1)把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
11、示,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把纸板F以ON为轴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将在纸板F上_看到反射光(选填“仍能”或“不能”);(2)把纸板E、F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仍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看到_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3)结合上述实验请你进一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应调节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将蜡烛放在甲图所示的位置,
12、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cm;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虚像的是_(选填“A”或“B”)。26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1)本实验的原理是_;(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陡”或“缓”)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会偏_;(4)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选填“A”或“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
13、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选A。2C解析C【详解】A友好的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不合理,故A选项错误;B将家中的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长时间的高分贝声音会损伤鼓膜,故B选项错误;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的传播,故C选项正确;D抓紧安装合适的噪声监测装置,不能解决比较吵这一现状,故D选项错误。故选C。3A解析A【详解】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故A正确;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变成冰,使舌头和冰棒粘在一起,是凝固过程,故B错误;C用久的灯泡
14、壁会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壁上,所以灯泡壁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故C错误;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A。4C解析C【详解】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不符合题意;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24cm,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165cm,故C符合题意;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时间约为16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解析D【详解】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温度计是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搅拌,故A错误;B沸腾时气泡
15、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故B错误;C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不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故C错误;D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C【详解】A激光射出的光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一些密室中的激光机关利用的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C【详解】A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与物距无关,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6、,与成实像还是虚像无关,故B错误;C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光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故C正确;D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8A解析A【详解】Ac点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故A正确;Bd点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B错误;Ca点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C错误;D人眼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与a点成像规律相同,故D错误。故选A。9A解析A【详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战斗机沿同一方向以
17、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加油机、战斗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即相对静止,故所选的参照物是左边战斗机,故A符合题意;B物体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 不符合题意;CD加油机与地面、天空的白云都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解析A【详解】AB由s-t图可知,03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35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3s,乙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B错误;C由图可知,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1振动 响度 【详解】12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
18、“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用力越大,则发出声音比较大,响度比较大。12硫酸溶液 空气 折射 【详解】123发现用于搅拌的玻璃棒“折断”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即硫酸溶液里面筷子发出的光从硫酸溶液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13反射 虚 【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14水蒸发吸热 液化放热 【详解】1夏天对着热水“吹
19、气”,加快了热水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使蒸发加快,因蒸发吸热,故水的温度下降。2冬天对着手“哈气”,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因液化放热,故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5近 前 【详解】12由图可知,其中透镜A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像成于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解析近 前 【详解】12由图可知,其中透镜A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像成于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推迟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故该模型表示的是矫正近视眼。1640 341.2 【详解】1
20、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解析40 341.2 【详解】1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每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每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此时秒针在41.2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21、41.2s,即该秒表的读数为17虚 色散 【详解】1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像距等于物距,故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为2m。2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解析虚 色散 【详解】1小杨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2m处,像距等于物距,故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为2m。2周末他漫步在湖边,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故是虚像。3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18甲 乙 【详解】1由图知道,甲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2、而乙物质在80时熔化出现固液共存状态,所以,乙为晶体,甲是非晶体。2图中所示的乙物质,在温度解析甲 乙 【详解】1由图知道,甲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乙物质在80时熔化出现固液共存状态,所以,乙为晶体,甲是非晶体。2图中所示的乙物质,在温度达到80时,且持续加热而温度不变。19倒立、缩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解析倒立、缩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透镜
23、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也变大。20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解析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三、作图题21【详解】(1)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射解析 【详解】(1)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
24、,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以此规律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经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焦点,据此画出凸透镜;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两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再根据法线和平面镜垂直画出平面镜,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C DACB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解答。(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解析声
25、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C DACB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解答。(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作答。(3)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详解】(1)1讲话时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
26、动产生的。(2)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4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
27、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猜想是正确的。(4)5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D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了两种猜想A提出猜想假设;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C实验研究;发现手机铃声、可以推理B分析与论证。23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 晶体 25 固 小于 【详解】(1)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2)2由乙图知,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不解析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 晶体 25 固 小于 【详解】(1)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2)2由乙图知,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50不变,
28、所以该固体是晶体,它的熔点为50。(3)34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上,故示数为25,温度低于该物质的熔点,所以它处于固态。(4)5烧杯中的水可以由酒精灯不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而沸腾,温度不再变化,如果试管中的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根据热传递需要有温度差的条件,试管内液体能从烧杯继续吸热,也就可以沸腾,就说明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24能 不能 不能 垂直 【详解】(1)1把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ON垂直于平面镜,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个角度射解析能 不能 不能 垂直 【详解】(1)1把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ON垂
29、直于平面镜,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2把纸板F以ON为轴向后折,呈现反射光线的纸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将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2)3把纸板E、F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也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25烛焰 10.0 B 【详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为了使蜡烛成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
30、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解析烛焰 10.0 B 【详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为了使蜡烛成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u=40.0cm-20.0cm=20.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并需要在蜡烛这一侧透过透镜观察,通过观察图乙可知,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虚像的是B。26缓 时间 40.0 小 B 【详解】(1)1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的大
31、小,再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大小,所以本实验的原理是。(2)解析 缓 时间 40.0 小 B 【详解】(1)1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的大小,再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大小,所以本实验的原理是。(2)23实验时为了方便记录时间,小车运动的速度应该小一点,那么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些。(3)4从图甲可以看到,A点对应的刻度是80.0cm,B点对应的刻度是40.0cm,那么AB段的距离是AB段的距离是40.0cm。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量的时间会偏大,再根据可知,测量的速度偏小。(4)6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大小是变化的,不断变大,而图乙中的A,它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不变,那么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图乙中的A不符合要求,而图乙的B速度在不断变大,这个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所以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