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1.算式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等号前面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等号后面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后两个数相乘,根据运算律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A.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C.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在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半圆、角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个。
A.4 B.5 C.6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找到一条直线将图形对折,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圆、半圆、角为轴对称图形,一共是5个。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关键是找到图形的对称轴。
3.下面的三组线段,其中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
A.6,7,8 B.2,7,9 C.4,5,7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进行判断。
【详解】
A.6+7=13>8,能围成三角形;
B.2+7=9,不能围成三角形;
C.4+5=9>7,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选择较小的两边相加和第三边进行判断。
4.下面几个物体从前面看是的有( )。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前面看,图①能看到2个面;图②能看到3个面,且3个面在一行;图③能看到3个面,且3个面在一行;图④能看到2个面;图⑤能看到2个面;图⑥能看到3个面,且3个面在一行。
【详解】
根据分析,图②③⑥从前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的掌握情况。
5.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数是( )。
A.5.08 B.20.43 C.9.80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
【详解】
A.5.08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B.20.43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C.9.80中的“0”在小数的末尾,即9.80=9.8;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 )。
A.十分位 B.十分之一 C.百分之一 D.千分之一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小数部分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故答案选:B
【点睛】
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7.笑笑家用环保油漆装修,一桶油漆连桶共重4.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2.55千克。桶里原来有油漆( )千克。
A.7.2 B.4.2 C.2.1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一桶油漆连桶的共重减去用去一半后连桶的重量,等于半桶油漆的重量,再把两个半桶油漆重量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4.65-2.55=2.1(千克)
2.1+2.1=4.2(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
首先求出一半油漆的重量,再作进一步解答。
8.鸡兔同笼,脚40只,头16个,鸡有( )只。
A.2 B.12 C.4 D.5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兔,共有脚4×16=64只,比实际脚的只数多了64-40=24(只),数量出现矛盾,因为我们把2只脚的鸡看做了4只脚的兔子,每只多算了:4-2=2只脚;因此根据这个矛盾可以求出鸡的只数,列式为:24÷2=12(只);问题得解。
【详解】
假设全是兔子,
则鸡有:
(16×4-40)÷(4-2)
=(64-40)÷2
=24÷2
=12(只)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9.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根据这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队员的身高可能是160cm B.有的队员的身高可能不到160cm
C.有的队员的身高可能超过160cm D.每个队员的身高一定都是160cm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篮球队员的身高可能是比160厘米高,也可能比160厘米矮,不一定都是160厘米,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篮球队员的身高可能是比160厘米高,也可能比160厘米矮,不一定都是160厘米,所以D项每个队员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点睛】
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不代表其中的哪个数据。
10.547000=( )万;18.43吨=( )吨( )千克;85毫米=( )米。
解析:7 18 430 0.085
【解析】
【分析】
将一个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
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详解】
547000=(54.7)万;
18.43吨=18吨+0.43吨,0.43×1000=430,18.43吨=(18)吨(430)千克;
85÷1000=0.085,85毫米=(0.085)米。
【点睛】
①分清是由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由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②明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③根据以上两点,判断小数点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
11.0.7里面有( )0.1,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解析:1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进行填空即可得解。
【详解】
0.7的计数单位是0.1,0.7里面有7个0.1,0.015的计数单位是0.001,0.015里面有15个千分之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是206,余数是19,除数最小应当取( )。当除数取最小时,被除数应是( )。
解析:4139
【解析】
【分析】
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可知,余数要小于除数,则除数应大于19,最小是20。再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求得被除数,据此解答。
【详解】
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是206,余数是19,除数最小应当取(20)。当除数取最小时,被除数为:
206×20+19
=4120+19
=4139
【点睛】
本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常用于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13.把0.008先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把( )缩小到原数的是4.82。
解析:08 4820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相当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把0.008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总的来说,就是把0.0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以小数点移动后是0.08;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相当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所以把4.8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得到原来的数是4820。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4.商场开展促销活动,100元买3个玻璃杯,买6个玻璃杯需要( )元,500元能买( )个玻璃杯。
解析:1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100元买3个玻璃杯,但是100除以3不能整除,所以无法算出一个玻璃杯的价钱。又从题意得知需要买6个玻璃杯,6是3的2倍,那么6个玻璃杯的价钱就是3个玻璃杯价钱的2倍。500元是100元的5倍,那么买的玻璃杯的数量就是3个玻璃杯的5倍。
【详解】
6÷3=2
2×100=200(元)
买6个玻璃杯需要200元。
500÷100=5
5×3=15(个)
500元能买15个玻璃杯。
故答案为:200;15。
【点睛】
当无法求出单个价格时,可以根据倍数关系进行解题,找到前后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5.如图,∠1=( )°。按角分,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答案:C
解析:直角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用180°减去∠C的度数后,再减去90°就得到∠1的度数,然后再用∠1的度数加55°,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填空即可。
【详解】
180°-55°-90°
=125°-90°
=35°
35°+55°=90°
即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应熟练掌握。
16.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43看成了34,得到的商是12,余数是28,正确的商是( ),余数是( )。
答案:6
【解析】
【分析】
先用34乘12,所得积再加28,求出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43即可,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详解】
即正确的商是10,余数是6。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根
解析:6
【解析】
【分析】
先用34乘12,所得积再加28,求出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43即可,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详解】
即正确的商是10,余数是6。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错误的除数求出原来的被除数。
17.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题得8分,做错一题倒扣4分。张星考了100分,他做对( )道题,做错( )道题。
答案:5
【解析】
【分析】
假设张星全部做对了,则用20乘8计算出总得分,然后计算出总得分与实际得分的差,做对一题的得分与做错一题的得分差,再用总得分与实际得分的差除以做对一题的得分与做错一题的得分差计
解析:5
【解析】
【分析】
假设张星全部做对了,则用20乘8计算出总得分,然后计算出总得分与实际得分的差,做对一题的得分与做错一题的得分差,再用总得分与实际得分的差除以做对一题的得分与做错一题的得分差计算出做错的题的数量,最后用总题数减去做错的题的数量就是做对的题的数量,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20×8=160(分)
160-100=60(分)
8+4=12(分)
60÷12=5(道)
20-5=15(道)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可采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18.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14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小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形可知,左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右边的小平行四边
解析:14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小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形可知,左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右边的小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8÷2=14(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4平方厘米。
【点睛】
明确阴影部分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直接写出得数。
0.97+0.13= 12.8-9.8= 17.05+4.5= 9800÷25÷4=
1-0.06= 5.8+4.2= 0.75×100= 5.6÷100×10=
答案:1;3;21.55;98
0.94;10;75;0.56
【解析】
略
解析:1;3;21.55;98
0.94;10;75;0.56
【解析】
略
20.竖式计算。
24.53+5.67= 3.5+12.65= 64.6-7.21=
答案:2;16.15;57.39;
【解析】
【分析】
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即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详解】
24.53+5.67=30.2
解析:2;16.15;57.39;
【解析】
【分析】
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即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详解】
24.53+5.67=30.2 3.5+12.65=16.15
64.6-7.21=57.39
21.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
38+56÷7×4 5.6+2.7+4.51
40-(2.7+0.8) 40×[128-(154–31)]
答案: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
解析: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详解】
38+56÷7×4
=38+8×4
=70
5.6+2.7+4.51
=8.3+4.51
=12.81
40-(2.7+0.8)
=40-3.5
=36.5
40×[128-(154-31)]
=40×[128-123]
=40×5
=200
22.工人加工模具,上午用了13.6米铁丝,比下午的多用2.8米,工人下午用了多少米铁丝?—天呢?
答案:8米;24.4米
【解析】
【分析】
用上午用铁丝的长度减去2.8米就是下午用的长度,然后用上午用的长度加下午用的长度就是一天用铁丝的长度。
【详解】
13.6-2.8=10.8(米)
10.8+1
解析:8米;24.4米
【解析】
【分析】
用上午用铁丝的长度减去2.8米就是下午用的长度,然后用上午用的长度加下午用的长度就是一天用铁丝的长度。
【详解】
13.6-2.8=10.8(米)
10.8+13.6=24.4(米)
答:工人下午用了10.8米铁丝,—天用了24.4米铁丝。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96公顷,比下午少耕地0.98公顷.这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
答案:9公顷
【解析】
【分析】
先用加法计算出下午耕地的面积,即3.96+0.98公顷,然后将上午和下午耕地的面积加在一起,主要依据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
3.96+(3.96+0.98)
解析:9公顷
【解析】
【分析】
先用加法计算出下午耕地的面积,即3.96+0.98公顷,然后将上午和下午耕地的面积加在一起,主要依据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
3.96+(3.96+0.98)
=3.96+4.94
=8.9(公顷)
答:这天一共耕地8.9公顷。
24.如图,用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制成的抽拉铝梯,每部分长多少米?
答案: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看图填空。
四(2)班同学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人数统计图
(1)每格代表( )个人。
(2)女生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请在统计图上画出合格等级女生的人数。
(3)四(2)班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 )人。
(4)在( )等级上,女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优势。
答案:(1)2
(2)见详解
(3)38
(4)良好
【解析】
【分析】
(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纵轴的格数可知,5个间隔为10,平均一个间隔为2。
(2)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三个等级一共有3×6=1
解析:(1)2
(2)见详解
(3)38
(4)良好
【解析】
【分析】
(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纵轴的格数可知,5个间隔为10,平均一个间隔为2。
(2)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三个等级一共有3×6=18(人),优秀和良好的女生人数分别为4人和10人,18-4-10=4(人),画到4的高度上即可。
(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各等级的男生、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4)观察统计图,只有良好这个等级上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详解】
(1)每格代表2个人。
(2)3×6=18(人)
18-4-10
=14-10
=4(人)
(3)8+4+6+10+6+4
=8+(4+6)+10+(6+4)
=8+10+10+10
=18+10+10
=28+10
=38(人)
四(2)班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38人。
(4)在良好等级上,女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优势。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6.下面是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并解答问题。
(1)( )年购买的图书最多,有( )本。
(2)科普类图书购买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多少本?
(3)从2014年到2017年,教育类图书共购买了多少本?
(4)从2014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购买科普类图书多少本?
答案:(1)2014;1500
(2)350本
(3)2280本
(4)600本
【解析】
【分析】
(1)分别求出四个年份购买图书本数,再比较大小解答。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2014年购买科普类图
解析:(1)2014;1500
(2)350本
(3)2280本
(4)600本
【解析】
【分析】
(1)分别求出四个年份购买图书本数,再比较大小解答。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2014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最多,2017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最少。用2014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本数减去2017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本数解答。
(3)将这四年购买教育类图书本数相加求和即可。
(4)先求出这四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总本数,再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每年购买科普类图书本数。
【详解】
(1)450+350=800(本),600+800=1400(本)
550+550=1100(本),800+700=1500(本)
1500>1400>1100>800,则2014年购买的图书最多,有1500本。
(2)800-450=350(本)
答:科普类图书购买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350本。
(3)700+550+680+350=2280(本)
答:从2014年到2017年,教育类图书共购买了2280本。
(4)(450+600+550+800)÷4
=2400÷4
=600(本)
答:从2014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购买科普类图书600本。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27.笑笑一家三口准备去旅行,费用如图。如果旅行8天,需要多少钱?
伙食费每人每天30元住宿费每人每天100元
交通费40元/天
往返火车票560元/人
答案:5120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用30乘3再乘8求出伙食费,100乘3再乘8求出住宿费,40乘8求出交通费,560乘3求出往返火车票费用,然后将四者的费用相加,即可解答。
【
解析:5120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用30乘3再乘8求出伙食费,100乘3再乘8求出住宿费,40乘8求出交通费,560乘3求出往返火车票费用,然后将四者的费用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30×3×8
=90×8
=720(元)
100×3×8
=300×8
=2400(元)
40×8=320(元)
560×3=1680(元)
720+2400+320+1680
=3120+320+1680
=3440+1680
=5120(元)
答:需要5120元钱。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