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适老型住宅在中国发展的紧迫性和普适性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则视该地区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8亿,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显然,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事关我们父母,也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度过晚年的生活。
关爱老人、关注老人的需求、给他们提供便捷、安全、宜居的居所,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父母,更是为了将来的我们自己。
3年前,博洛尼精装研究院深刻认识到老年住宅将成为中国住宅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即开始大量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老年住宅的相关技术和需求。我们广泛研究欧美日等世界各国的老年住宅,最后将研究重点锁定在日本的适老住宅上,并多次赴日考察。
借鉴日本适老住宅发展的经验,博洛尼精装研究院提出,适老型住宅对中国住宅的发展同样具有普适性意义,发展适老型住宅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一个重要的、可行的途径。
一、适老型住宅发展的紧迫性
1.老龄化形势严峻
显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已经敲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警钟,事实上,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德国和法国全国人口的总和,中国是全球惟一老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
更有数据预测了今后4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走向: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11年达到1.7亿,占比13.2%;在2020年达到2.4亿,占比25%;在2050年达到4.37亿,占比31.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建立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之上的,如何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现阶段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421”的家庭结构使人口空巢化问题凸显,子女面临着巨大的赡养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养老模式。
然而,在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之下,老年居住环境及住宅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却远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2.老年住宅建设严重滞后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老龄住宅和老龄护理设施在数量上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10,档次也停留在福利性养老的层次上,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国家提出“9073”的养老体系政策,即提倡90%的老人居家养老,但一方面中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421”倒三角形的家庭结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显然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现实;另一方面目前住宅的设计并未考虑到“适老”的层面,很难满足老年人居住的需求。
伴随着老龄化的迅猛发展,适老型住宅开发的紧迫性愈发显现。
二、日本适老型住宅发展的启示
恰恰是因为我国老龄化社会居住建设研究与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满足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居住空间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借鉴日本等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数年的经验,意义重大。
1.日本老龄化及应对措施发展进程
197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就占总人口比重的7%,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早在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前两年,即1968年,日本建设和厚生省就提出了“银发住宅建设计划”,为日常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租赁式公寓。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和完善收入保障、保健福利、社会生活和居住设计四个方面为老年人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并逐渐形成了以实现老年人的生活目标为核心,全面掌握老年人行为习惯和身体功能,并且兼顾家庭关系和经济状态的设计理念。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老龄化率超过10%的时候,日本开始制定老年住宅设计的指南和手册,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如1995年发布的《应对长寿社会的住宅设计指南》,2001年编写的《老年住宅设计指南》及其后针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的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均是这类设计指南和手册的佼佼者。它们在推动日本老年住宅和住宅无障碍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已经联合日本高龄者住宅财团、日本市浦设计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将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一书引入中国,该书的中文版已于9月28日正式发布。上述几家单位中,日本高龄者住宅财团是为了解决由老龄化带来的住宅新需求,于1993年3月成立的法人机构,同时是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一书的编纂者。而日本市浦设计则主导了过去50年日本住宅建筑技术的演进,在老年住宅设计方面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经验。
2.日本住宅产业化、工业化发展的支持
博洛尼精装研究院了解、研究和领悟到日本老年住宅设计精妙之处的过程并非偶然,这是与博洛尼向日本学习住宅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过程相伴随的。日本的住宅产业工业化发展程度很高,设计非常人性化,品质也非常精细。博洛尼精装研究院频繁赴日考察,参与各种中日技术交流,对日本的小空间收纳、SI工业化建筑技术、精细化设计等加以研究和吸纳。尤其是在将研究成果于中国第一个工业化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工程项目——雅世合金公寓中付诸实践后,我们充分认识到,日本的老年住宅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建筑设计上都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这是基于日本的精细化设计理念及精湛的工业化住宅技术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日本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及规划设计的标准、规范等,也是该国老年住宅得以持续发展完善的保证。
从这重意义上来说,持续地进行住宅产业化、精细化设计的研究以及从日本的设计理念中汲取营养,并结合中国本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设计标准,将成为今后中国规划设计界努力的方向。
三、“老年住宅”和“适老型住宅”概念辨析
基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氛围,养老地产或者称之为老年地产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万科集团、保利地产、华润置地、首创置地等多家知名开发商均宣布了进军养老地产的消息。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养老地产尚处于探索的阶段,成功的案例和相关的设计规范均非常欠缺。此前,国内的养老项目除了公办的带有福利性质的敬老院、养老院以外,就是一些在远郊或是旅游地开发的老年住宅区,以致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养老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是聚集式养老的社区。
实则不然。依然以日本为例,虽然有介护保险作为老人入住老年公寓或养老院的保障,但日本老人依然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比例达到了80%。我国的情况与之相类似,居家养老是最为适合中国老人的养老模式,国家也提出了“9073”的养老体系政策——提倡90%的老人居家养老。
为了廓清养老地产开发中的误区,博洛尼精装研究院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作出界定。
老年住宅:广义地说,老年住宅应该包括老人自住的居所和聚集养老的社区和机构,如老龄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也包括了混合型社区中的托老所。但狭义的老年住宅往往只指聚集养老的社区、机构,以及混合型社区中的托老所。
正因如此,为免混淆,博洛尼精装研究院特别引进了“适老型住宅”的概念。
适老型住宅是满足老年人身体和心理需求的居住处所,与老年住宅最大的不同在于,适老住宅更强调居家养老或称在宅养老的理念,并将视角置于一个更长远的时间阶段中,提出在所有的住宅中引入适老化设计,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需求。它与“百年住宅”和“可持续发展住宅”的理念有一脉相承之处。
在此可以看出,“适老型住宅”的概念比“老年住宅”的概念更具普适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的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一书,虽然书名用了“老年住宅”的概念,但其涉及的范围更大。它针对老人身体机能和心理需求所提出的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住宅,更有助于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引入“适老化设计”的理念,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
四、普及“适老化设计”理念的意义
除了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以外,从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来看,“适老型住宅”及“适老化设计”理念的引入,也是恰逢其时。
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对购房者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归纳为三大类:刚性需求、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这三类需求同时并存,但随着消费阶段的不同,权重会发生偏移和变化。
刚性需求指的是购房者最基本的居住需求,简单来说,以满足刚性需求为主的购房者想要的仅仅是一个住处,他对价格很敏感,相比之下,品质反而被摆在次要的位置。
感性需求指的是购房者非常看重产品的设计风格和视觉感受,对视觉美的追求本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感性需求的满足往往容易忽略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就是通常说的产品好看但不一定实用。
理性需求指的是购房者看重产品的功能和品质,房子提供给居住者的是真正舒适的居住空间与环境,这就需要产品提供者对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经历前几年的迅猛发展以后,中国楼市已逐渐“去金融化”,回归居住本质。在当下的阶段,理性需求逐渐上升为购房者的第一诉求点,房子是否能给予居住者舒适、便利的居住体验至为关键。
“适老化设计”的内核精神是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从居住者的需求着手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产业化、工业化的实现手段也非常重要。
从这重意义上来说,“适老化设计”理念的引入将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在整个行业对适老型住宅予以关注的过程中,适老化设计理念将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常规因素,并有可能引发建筑界和设计界重新审视传统的重视觉轻功能的设计理念,进而推动中国住宅乃至建筑产业的发展。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