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12493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教育一、苏美尔的教育一、苏美尔的教育1.“1.“泥板书泥板书”: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将粘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的“泥板书”。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 3000 年,所在文献往往有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3.“3.“泥板书舍泥板书舍”:是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创办的学校,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称为泥板书舍。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

2、,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1.1.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国王法老在宫廷里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收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2.2.僧侣学校僧侣学校:古埃及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教学内容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寺里收藏了大量图书,为要求深造的青年提供方面。3.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一种学校,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业

3、工作的官员,修业期 12 年。4.文士学校文士学校:古代埃及用来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的学校。这类学校的教学程度较低,教学内容以书写、计算为基础,还包括公文写作、合同拟定、财会等实用知识。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较宽,修业年限有长有短。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第四节第四节 古代印度(天竺国)的教育古代印度(天竺国)的教育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1.1.古儒学校:古儒学校:公元前 8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

4、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 12 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二、佛教教育二、佛教教育 2“比丘比丘”: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院里的僧徒学习 12 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 10 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务。3.“比丘尼比丘尼”:古印度的女僧在尼庵学习完毕后成为“比丘尼”。第二章 古代希腊的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一、一、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儿童属于国家的财富,不过 7 岁以前由母亲养

5、育,称为“母之子母之子”。男孩满 7 岁即离开母亲入国立的公共教育场,接受军事体育训练。称为“国之子国之子”。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勇猛善战的人 1.“1.“五项竞技五项竞技”(“五项运动竞技”):是古代斯巴达人军事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摔跤)。2.2.特点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只有奴隶主子弟才能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平民和奴隶的子弟则不能;2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内容和方法均受政治目的制约;3偏重军事体育教育,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4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监督管理,实行免费教育;5重视女子教育。(目的:可以生育健壮的婴儿

6、;在男子出征时,可以保家卫国。)6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雅典的教育雅典的教育雅典教育的特点特点:-2-1.教育具有阶级性;2.重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3.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4.忽视女子教育;5.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多方面的兴趣,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通过体、智、德、美诸育,培养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

7、养,发达的智力,多方面的兴趣,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考研题解考研题解1 1、教仆、教仆:古希腊雅典侍侯和陪伴奴隶主儿童学习的奴隶。希腊文原意为“儿童的指导者”。大多为仪态端庄、有文化的年老奴隶。其职责为:儿童上学往返途中为其拿写字板、七弦琴、竖琴等学习用品,并监督儿童的行为,儿童在校学习时,守候在身旁伴读;儿童回家后,帮助复习功课,指导言语举止,应对礼仪。伴随儿童从 7 岁人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直至 16 岁人国立体育馆为止。2 2、修辞学校、修辞学校:古代雅典的最早的高等学府,由智者伊索格拉底于公元前 390 年创办的,主要讲授修辞学、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学等。他对发展希腊的文化科学

8、起了很大作用,对以后的欧洲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5 5、士官团、士官团(是古代雅典的一种国立高等军事学校,培养军事领导人。年满 18 岁的青年从国立体育馆毕业后可升入士官团深造,在这里学生宣誓效忠国家,服从政府极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作战。)6 6、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华东师大华东师大 20002000 研研)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其区别主要是:(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

9、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而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则竭力培养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由国家为 7 岁至 18 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 18 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4)教育内容不同。斯

10、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第二节第二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古典时代的教育一、一、“智者智者”的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1“智者智者”:古希腊的职业教师。“智者”原指古希腊的哲学人,后泛指有智慧、有能力、技艺超

11、群的人。公元前 5 世纪的后半叶,“智者”一词才获得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有名称。这些职业教师适应社会民主政治活动的需要,向青年人传授辩论的艺术,即雄辩术。2、教育主要内容和思想特征:教育主要内容:三艺三艺:即文法、修辞学(雄辩术)和辩证法(哲学)。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3、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高尔基亚、普罗迪克斯等等。第四节第四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于公元前 469 年生于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雅典,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其门徒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哲”。*一、教育目的论一、教育目的论苏格拉

12、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他高度评价教育在造就人中的作用。在他看来,禀赋差的人固然需要教育,即使禀赋好的人也应接受教育,否则会使人变得难以驾驭。-3-*二、德育论二、德育论1实践的哲学道德2寻求道德的一般3.教人学会做人4智慧即德行,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身教重于言教*三、智育论三、智育论要求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苏格拉底除传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的各种实际只是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在于实用,而

13、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四、四、“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一生主要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1)“苏格拉底法”的主要内容“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2)“苏格拉底法”的意义“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

14、识。这种方法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它有其局限性,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第五节第五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一、事迹、著作事迹、著作阿卡德米学园阿卡德米学园:公元前 387 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创建

15、,讲授哲学和科学。教学方式采取讲演和对话两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著作著作:理想国和晚期作品法律篇 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世界观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理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柏拉图认为,宇宙的本原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性的理念。在他看来,理念是独立存在、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真正的“实体”,它是变幻无常、生灭不定的现象世界产生的根源。超越现实,先天存在的理念世界是本体,是第一性的,而现象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阴影或摹本,是第二性的。2 2、认识论、认识论“学习即

16、回忆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断定,知识是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因为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实的、完美无缺的,所以只有认识理念世界,才能获得可靠的、真实的知识。比如,只认识到现实世界中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没有认识到理念世界中的美,这只能说有了美的意见,而不是有了美的知识;而只有认识到美的理念,才算有了美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必须学习认识理念世界。柏拉图说,学习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作为人的组成因素之一的灵魂,是先于肉体而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的,对理念世界的一切早已有了认识。但灵魂投生到人体之后,由于肉体的玷污、情感的干扰,灵魂将知识全都忘记了。为了重新获得那些原有的知识,就需要学习。而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

17、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3 3、人性论、人性论-4-柏拉图依据其理念世界的金字塔,设计了一个由执政者、卫国者和生产者组成的等级森严的“理想国”。由神用金子创造的极少数执政者,即哲学家,灵魂中理性部分最强,具有最高的美德智慧,最适于担任国家的最高的统治者,是社会的最高等级。人数稍多的卫国者,是神用银子造的,意志在灵魂中占主要地位,富于勇敢的美德,他们的天职是防御敌人,保卫国家,是社会的第二等级。为数众多的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是神用铜铁造出来的,他们的灵魂中最主要的是情感,具有节制的美德,最适于生产物质财富,供应前两个等级。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上述三等人中的任何一等。柏拉图认为,在一个国家中上

18、述三个等级如果各守本分,各尽其职,国家就会和谐一致,实现“正义”或“公道”的原则。三三、理想国理想国中的教育观中的教育观1 1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培养哲学家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培养哲学家是教育的最高目的(1)柏拉图高度估价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改造人性,陶冶德性,实现理想国的唯一手段。他认为,人们灵魂在理念世界中所获得的理性和美德,由于降生时和肉体结合受到剧烈刺激,出生后又为情欲所蒙蔽,因而失去了效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先天的理性和德性发展起来。(2)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柏拉图把发展理性,培养执政的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武士的培养次之,而农、工、商的训练则放在最

19、轻微的地位。在教育目的上明显地反映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贵族性质。(3)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2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统一学制国家控制教育,实行统一学制 (1)教育既然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因而,柏拉图吸取了斯巴达的经验,强调教育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严格控制。他提出,应当由德高望重,理性发达的人担任教育首长,领导一切教育事宜。(2)国家领导教育,学校必有定制。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3 3柏拉图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重视早期教育,(1)柏拉图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甚至提出了胎教问题。依据他的规划,国家应厉行优生优育政

20、策。(2)白羊毛理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正如白色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就不会退掉。4 4提倡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反对强迫学习,反对强迫学习3 岁以前在育儿所,36 岁的幼儿则集中到附设于神庙的公共游戏场中接受教育。游戏场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儿童天性所需要的。但游戏的内容、方法必须慎重选择,不应轻易变化,以免形成儿童“厌旧喜新”的心理。游戏场还进行音乐、唱歌、听故事等活动。柏拉图重视歌曲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的曲调应是欢快、奋发、高昂的,以便培养儿童坚毅、快乐、勇敢的性格。对儿童讲述的故事应慎重选择。5 5提倡节制,以理性灵魂来控制非理性灵魂提倡节制,以理性灵

21、魂来控制非理性灵魂人有三种灵魂,即位于头部的理性灵魂,位于胸腔的无畏灵魂和位于腹部的情绪灵魂。前者不朽,后两者随躯体死亡而消亡。第六节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事迹一、生平事迹*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Aristoteles,公元前 384前 322 年)生于希腊北方的殖民地色雷斯。公元前 367 年,年青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入柏拉图学园学习,师事柏拉图二十多年。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师,但是我更爱真理我爱我师,但是我更爱真理。吕克昂吕克昂:公元前 335 年亚里士多德在

22、雅典创办的一所哲学学校。二、灵魂论与教育二、灵魂论与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表现在营养和繁殖上的植物灵魂;超越各种植物的特性而表现在感觉和愿望上的动物灵魂;超越各种动植物的特性而必须在思维或认识上的理性灵魂。亚里士多德指出当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时,人就成为人。为了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必须实施三种教育,即为了身体和生理的体育,为了控制非理性灵魂的德育,以及为了发展人的理性的智育。三、伦理思想1.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高目标。(高官厚禄高学历不一定幸福,享受生活施放自我)2.美德即“中道”,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中道在两个过错之间,一是过渡,一是不及。3.中

23、庸,无过之无不及。-5-第三章 古代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第一节 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一、共和早期的教育一、共和早期的教育1 1、教育宗旨、教育宗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公民,主要是农夫和军人农夫和军人。2 2、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学校、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学校,教育是在家庭家庭中进行的。7 岁前的教育由母亲负责。7 岁以后,父母分工负责,父亲教导儿子,母亲教导女儿。父母虽分工不同,教育的内容不同,但采用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采用都采用“做中学做中学”的方法的方法,即观察和实际行动。知识的学习并不占主要地位,罗马人极其重视道德的培养。3 3、教育内容和教材、教育内容和教材:早

24、期的罗马人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孝道、勇敢、果断、节俭等,这些成为对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公布后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成为儿童必读的教材。通过它,儿童得以学习法律知识。二、共和后期的教育二、共和后期的教育共和后期存在着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共和后期存在着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外来的以希腊语、希腊文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产生较晚的罗马人自己的拉丁语学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希腊化的教育内容占据主导地位。1 1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共和后期的初等教育机构小学虽然存在,但却不受社会的重视。儿童 7 岁入学。小学教育内容极其简单,以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为主,涉及基本的读写算知识。教学条件极其简陋

25、,学生没有课桌,写字时,将一块腊板放在膝盖上,用一枝象牙状的尖笔在腊板上书写。小学教师的报酬很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因而很少有希腊人愿意办这种学校小学教师的报酬很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因而很少有希腊人愿意办这种学校。它的生源主要是平民的孩子,奴隶主和贵族的子弟不进入小学学习,而是由家庭教师在家中为其传授必要的知识。2 2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机构有两类:中等教育机构有两类: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在 12 岁左右。教育内容以文法和语言为主,希腊文法学校传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拉丁文法学校传授拉丁语和拉丁文学,主要是西塞罗等人的作品。3 3高等教育高等教

26、育共和后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修辞学校。它直接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和演说家。学生 16 岁入学,学校教学内容很丰富,有修辞学、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学、伦理学和音乐等。和中等教育一样,存在两类学校两类学校希腊修辞学希腊修辞学校和罗马修辞学校。校和罗马修辞学校。修辞学校比文法学校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它的教师都是当时有名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是西塞罗和昆体良。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教育家,昆体良是帝国初期的教育家。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生平与著作:西塞罗(Marcus Tullius

27、Cicero,公元前 106 年前 43 年)是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和才干超群的政治家,也是雄辩教育雄辩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其著作雄辩学雄辩学是古代有关雄辩教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雄辩家教育的内容:雄辩家教育的内容:1.要有广博的知识 2、要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4、关于雄辩家的培养方法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一一)生平生平昆体良(公元 35 年公元 95 年)出身于西班牙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公元 1 世纪 70 年代初,帝国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修辞学讲座,昆体良是首任受聘者,被称为“雄辩术教授”。50 岁时,专心于著书,写出了长达 12 卷本的

28、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二)论教育与天赋(二)论教育与天赋昆体育对教育的作用抱有极大的信心,怀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他说:他说:“天生畸形因而愚鲁不可教的人是很少很少的。天生畸形因而愚鲁不可教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一一般的人都可接受教育,但人的心性各异,如何进行教育,就要了解和研究儿童的心性。般的人都可接受教育,但人的心性各异,如何进行教育,就要了解和研究儿童的心性。昆体育认为,人的禀赋不同,教育的方法人的禀赋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应不同也应不同。(1 1)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并据此进行教育和教学)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并据此进行教育和教学。

29、(2 2)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三)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三)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他很重视道德在雄辩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它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昆体良认为,雄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雄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6-人人。雄辩家的德行如此重要,应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的培养。昆体良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教育起着更大的作用。主张学校向学生开设道德原理。(四)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四)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孰优孰劣的问题上,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在道德方面,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但相比

30、而言,在家中则易出现溺爱、娇惯的现象;而且家中不良的风气也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能把家庭教育理想化;而学校教育则可以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教育还有诸多优点。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儿童的头脑;儿童在学校学习可获得同学的友谊;学校可以给儿童各种人们称之为常识的东西;学校可以养成孩子适应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一个雄辩家是一个生活在公共事务中的政治活动家,这种生活特点不是从小在家中离群索居的儿童所能适应的。(五五)论学前教育论学前教育(1 1)昆体良很重视早期教育,主张在儿童刚能说话时就应开始智育和德育。昆体良认为虽然 7 岁前的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但学习总比闲

31、着好。而且,儿童虽然学的不多,但记得牢,所学的东西终身有用。由此,他得出结论:凡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都要早点学。(2 2)昆体良否定超常儿童的存在,不期望儿童成为早熟的儿童,认为“早熟的才能鲜有结好果者”,早熟的儿童只是把刚学到手的东西受虚荣心的驱使而拿出来向别人炫耀,他们所拼凑的文章是言之无物的东西。(3 3)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主张先学希腊语后学拉丁语,而后两者同时并进。(4)教学方法:保护好奇心快乐教育。(六六)教学理论教学理论1 1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在教学组织上,他提倡集体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他提倡集体教学。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窥到班级授课制的萌芽。他曾提到

32、“班级”这个组织形式;他说,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按照他们每个人的不同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虽然如此,但这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班级教学形式。因为在当时,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条件还不具备。2 2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他认为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必须有宽阔深厚的基础知识,拟定培养雄辩家的学科计划,其中包括文法、修辞学、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等。3 3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4 4学习和休息交替学习和休息交替提出应该让学生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但休息应有个限度,因为过度放纵的休息,

33、容易形成贪玩、懒惰的坏习惯。5 5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1)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教书育人)(2)宽严相济。他应当严肃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因为冷酷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纵容则招致学生的轻视。(3)有耐心、多勉励少斥责,奖惩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4)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深入浅出。(5)注意儿童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三、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三、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354-430 年),教父哲学的代表,作品作品有:忏悔录 上帝之城 导师论 关于基督教教义。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1.上帝创世论上帝创世论:上帝

34、创造人和万物,上帝即真理,真理即上帝。2.2.教权之上论教权之上论:神的意志的代表,权力滋生腐败-虚无、贪财、无知3.3.禁欲主义禁欲主义:远酒色。理性与人性如何协调?S 曲线运动,中庸,金盛祥教授看靓妹与众不同。4.4.善与仁善与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则)5.5.原罪说原罪说:七原罪:骄傲、贪婪、贪食、贪色、嫉妒、懒惰、暴躁.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 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欧洲历史上,标志着以希腊罗马为顶点的奴隶制社会的终结,此后,修进入封建时代。其中。5 世纪末-14 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历史,称

35、为中世纪。-7-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一一)修道院学校(僧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僧院学校)性质性质:西欧中世纪教会主要的教育机构。生源生源:学生都是贵族和僧侣子弟。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充当僧侣的儿童,称为“自愿献身者”,一律住校,故又称“内学”或“内舍生”;另一类是不准备当僧侣的,称为“外来者”,他们都是走读,所以又称“外学”或“外舍生”。入学年龄与学习期限入学年龄与学习期限:为 10 岁左右,学习期限约 8 年至 10 年。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的品质。“服从”是虔敬上帝,尊崇院长;“贞洁”指终生不婚;“安贫”指安于贫穷的生活。教师教师:全由教士担任教学组

36、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个别教学学校纪学校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宗教和“七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二)大主教学校(二)大主教学校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由主教直接管理。大主教学校的学生是贵族和高级僧侣子弟,其组织与僧院学校相似,目的是培养较高级僧侣,学校条件较好,学科内容也较完备。(三)教区(三)教区(堂区堂区)学校学校出现较晚,设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者牧师牧师的家中,设备简陋,以一般居民的子弟为对象,收取一定的学费。用拉丁语教授读书、识字和初步宗教知识,以及唱赞美诗等,不重视算术,只有少数教区学校

37、才教计算。第二节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一、宫廷学校一、宫廷学校性质性质:宫廷学校是西欧中世纪(时间)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地点)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目的)的世俗封建教育机构。宫廷学校教授“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问答法,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叫学生背诵。二、骑士教育二、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士七技”:即骑马、投枪、击剑、打猎、游泳、弈棋、吟诗。总结:骑士教育总结:骑士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教育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性质),它是封建制庄园经济和封建等级政治的产物。其目的就是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建主,

38、懂得宫廷礼节,善于讨好女主人的职业军人。它的形式是家庭教育。它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时期:(1)家庭教育时期。(2)侍童教育时期。(3)骑士侍从时期。主要学习上流社会待人处世的各种礼仪和“骑士七技”。年满 21 岁,举行授与骑士的隆重仪式,仪式完毕即成为正式骑士。第三节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华中师大 2005 研;南京大学 2005 研;北师大 2003 研)答:西欧封建制度在 1112 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以后逐渐走向衰落。这时,无论是教会学校还是宫廷学

39、校等传统教育机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间文化的交流。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要求。(2)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 11 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形成的萨莱诺大学萨莱诺大学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务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纪大学的领导体制分为两种:“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校务。后

40、者由教师主管校务。大学课程主要有文科、法学、神学和医学等,其中文科属于大学预科性质,学生在接受文科学习后,分别进入法学、神学或医科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和教会间有复杂的关系。(3)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中世纪的大学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中世纪的大学让“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理想-8-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中世纪大学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当时欧洲的文化普及,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

41、第四节第四节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由代表新兴市民利益的城市行政机关办理的世俗性学校。城市当局决定学费的金额,选聘教师并支付教师的薪金,确定儿童的入学资格。城市学校有几种类型:一种是行会学校由手工业行会开办,一中由商城市学校有几种类型:一种是行会学校由手工业行会开办,一中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成为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成为基尔特学校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上的进步现象,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事业的垄断,削弱了宗教思想对人类精神的束缚。第五章第五章 拜占廷和古代阿拉伯的文化教育拜占廷和古代阿拉伯的文化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拜

42、占廷的教育拜占廷的教育简述拜占廷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影响。简述拜占廷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华中师大华中师大 20032003 研研)1.1.拜占庭的文化教育繁荣,并延续了以前多年的原因:拜占庭的文化教育繁荣,并延续了以前多年的原因:1)东罗马在经济上具有多样性。较早地实行了实物、劳役、货币地租、奴隶有一定的人生自由。所以它的奴隶制危机和阶级矛盾不像堕落吗帝国那样尖锐,激烈,后来有主见过渡到封建社会的经济。2)东罗马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济始终保持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地处地中海与黑海的要冲,欧亚大陆的交汇处,所以贸易发达。3 3)工商业发达和国家对贸易的垄断,使帝国每年有巨额的财政收入,使中央

43、政府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维持大量雇佣兵来镇压人民起义。所以社会相对稳定,战乱较少,因而教育较为发达。2 2、拜占廷帝国的教育具有如下、拜占廷帝国的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特点:第一,希腊、罗马文化得以保存,教育比较普及。当欧洲古代文化在西罗马遭到毁灭之际,拜占廷的僧侣、贵族仍在读着荷马的诗篇、普鲁塔克的传记,研究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其他古典文学、政治、历史、法律著作。在拜占廷的一些世俗贵族和高级僧侣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学问的人。第二,世俗大学长期存在,帝国高等学校兴旺发达。当罗马帝国的高等学校在公元 5 世纪已不复存在的时候,在整个中世纪上半期,拜占廷帝国的高等教育兴旺发达起来。9 至 10 世纪,

44、欧洲各国的一些青年都到拜占廷高等学校学习。第三,开办了僧院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拜占廷教会还为培训僧职人员,开办了僧院学校,并组织了抄书工作。后来,在僧院中逐渐建立起规模宏大的图书馆。3 3、拜占廷帝国的教育对欧洲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拜占廷帝国的教育对欧洲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1)十字军东征时期,西欧曾了解到拜占廷文化。十字军前往中东共 8 次,历时 200 年之久,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很多灾难,同时也掠夺走大批拜占廷帝国保存的文化典籍,使失踪千年之久的希腊、罗马古代世俗文化在欧洲又得以重见天日。(2)15 世纪,土耳其人占领拜占廷。拜占廷的许多学者逃往西欧,主要是西班牙。这又一

45、次把拜占廷文化传入了欧洲。(3)另外,拜占廷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尤其大,斯拉夫民族文化、学校、经济的发展,对东正教的信仰,无一不受到拜占廷文化的影响,斯拉夫民族后来之所以超越奴隶制社会而进入封建社会,拜占廷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君土坦丁堡大学君土坦丁堡大学:425 年由拜占廷帝国创办,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教师是著名学者,领取国家俸禄并免税,开设“七艺”等课程。隐修院学校:隐修院学校:是 4 世纪初由安东尼创办,在隐修院中,注重祈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学习主张苦思、默想。坐堂学校:坐堂学校: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也有世俗学科。第二节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阿拉伯的教育阿拉伯的学

46、校大半设在清真寺内,主要类型在初等学校有学馆、昆它布,高等学校为宫廷学校,称作阿达卜阿达卜。1 1、阿拉伯教育形成了多样的形式:、阿拉伯教育形成了多样的形式:昆它布昆它布:起初为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举办的一种学校,后为古代阿拉伯教育的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的学生,教简单的读写。伊斯兰政权建立后,随着清真寺的发展,昆它布多设在清真寺内外,成为普遍的教育场所。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也有骑马、游泳等,教学重背诵,学费由教师定。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这是一种对王子们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一般多由家庭教师进行指导,主要学习诗歌、宗教、文法

47、、文学等内容。一些宫廷学校还经常举办沙龙,邀请当时的著名学者参加。-9-学馆。学馆。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场所。其讲授的内容相当于中等程度的教育。清真寺清真寺。是教徒做礼拜的圣地,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清真寺除附设昆它布对儿童进行教育外,还传授高深知识。讲授的课程主要有神学、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数学、天文学等。讲授的主要形式是“教学环教学环”。(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和大学。阿拉伯各国的图书馆非常发达,有的图书馆不仅藏书,还进行知识教育,相当于大学。其中,著名的图书馆有赫克迈图书馆、伊勒姆图书馆、科尔多瓦图书馆等。在 10 世纪,还建立了科尔多瓦大学。2 2、阿拉伯的文教政策、教育特

48、点及其贡献:、阿拉伯的文教政策、教育特点及其贡献:(1)推行一种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2)特点:尊师重教、教育机会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等。(3)贡献:(1)在教学方面,在印度数字基础上,改进创造了阿拉伯数字。为认数、运算方便,阿拉伯人在 8 世纪中叶就开始使用“0”的符号。(2)在天文学方面,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各地遍设天文台,著名天文学家白塔尼积 40 年之研究,著有恒星表,对托勒密表加以修正。(3)在化学方面,酒精、甘芳醇、糖浆、樟脑、苏打,均为阿拉伯人所发明。(4)在文学方面,

49、有著名的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克利莱和底木奈。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界定一、有关的几个概念界定1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欧洲从 14 世纪下半叶到 17 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来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冲破神学的思想牢笼,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的新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是一次新文化运动。2 2人文主义世界观(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人性

50、)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人性)第一,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第二,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第三,肯定现实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第四,提倡学术,尊崇理性。3.3.人道主义的贡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道主义的贡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2)扩大教育对象,兴办各种形式的学校3)扩充教育和教养内容,重视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4)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4、试举一二例说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试举一二例说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武汉大学 2002 研)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