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 (先秦时期)国家属松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排查纠错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于同一个概念。()点拨早期政治制度特
2、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1840年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威。()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4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点拨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5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6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点拨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长河中,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均从属于皇帝的意志,谈不上分离。7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
3、的社会基础。()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每个朝代的相权都受到削弱。()点拨错在“每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秦代、元代就不适合。9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点拨宋朝宰相受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牵制,不可能集决策、审议权于一身。10“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点拨封建制度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合集,君主专制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11元代的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构,职权上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两者不可混淆。()12明代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4、,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1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务,都拥有决策权。()点拨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的职能特色决定了其不可能拥有决策权。14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考点一宗法制与分封制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
5、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考例1从文化、文明传承视角考查宗法制(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知识定位商代甲骨文、宗法制辨析选项由题干中的“宗是一个会意字”“像宫室屋宇之形”等信息可知,“宗”最有可能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有关,故A项正确。“皇帝”一词最早出现于秦
6、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两项错误;青铜兵器与宫室无关,C项错误。答案A考例2从文化习俗传承视角考查宗法制的影响(2013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知识定位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解题关键材料中的“血缘关系”“后世影响”是解题关键点,重视血缘亲疏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比较备选项,B项表述与此特点最接近。答案B在2014年高考中,分封制、宗法制在广东、海南、新课标全国卷等多省考题中均有
7、涉及,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长效热点之一。备考2015年高考可从以下视角关注本考点: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实质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技巧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
8、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2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4)宋“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例3从君权旁落现象看君主专制的影响(2014天
9、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知识定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影响辨析选项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被外戚、宦官、权臣、割据势力等控制,这些人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C项正确。A项结论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体制指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体现的是皇帝权力被他人操纵,两者不一致,B项错误;D项没有看到实质问题,只看到了表面,排除。答案C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D项,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题干
10、要求中的关键词“实质”,只看到现象,没有分析内在的实质问题。因此,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务必要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考例4重要概念辨析宰相VS内阁(2014全国大纲高考)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知识定位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调动知识明代内阁仅仅是皇帝的辅从咨询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官,由此即可排除A、C、D三项。答案B1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演变趋势(1)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
11、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考点三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史实(1)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
12、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4)行省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2认识(1)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与变革,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
13、,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考例5主干知识从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看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加强(2014山东高考)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知识定位中央集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辨析选项A项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是指三省六部制运作、选官用人制度、监察谏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C、D项排除,材料与经济关联不大;正确答案为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行政制度设置上越来越细,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控制加强
14、。答案B考例6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海峡两岸关系(2014上海高考)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知识定位元代行省制度基础识记调动知识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中书省为元代最高行政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C两项;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地区,答案选D。答案D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举措及演变趋势(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
15、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与监察制度1选官制度的演变2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作用(1)发展过程(2)作用考例7(话题新关注古今中外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2014福建高考,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
16、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知识定位科举制的特点与影响把握题眼第(1)题概括材料一信息“历代踵行”“时加修正”“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即可。第(2)题,归纳材料“西国莫不慕之”“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
17、公平(公正)。(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对选官与监察制度的认识1对古代监察与选官制度的综合认识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2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
18、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价值观上,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实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押题1(立意: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古代中国制度建设的正能量)2014年,“中国梦”“大部制”依然是中国媒体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A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B唐代
19、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C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D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中央机构改革”是材料论述的中心,而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方面的内容,与材料信息存在冲突,故选D。押题2(立意:关注中国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公平、公正、公开)2014年媒体热议高考0分作文:“房姐告诉表哥,你娃太嫩啦,姐在北京有24套房、四个户口本、四个身份证号”,广州贪官李云卿也被网民爆料坐拥24套房。这体现了人民对监督机制失衡的失望和对公平公正的渴望。以下史实可以恰当反映材料民心主旨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以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分权C完善监察、推行科举考试选官的举措D强化君权削弱相权的
20、古代政治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强化权力监督、倡导社会公平公正”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主旨,比较备选项,C项内容与题干主旨最接近。押题3(立意:关注新史观文明差异对人类价值观的影响)2014年,时空发烧友灌水贴引发网虫热议:假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可以穿越时空,与清代皇帝康熙坐而论政会谈什么?谈“三权分立、把权力关进笼子”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保护人权”双方会打起来!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双方的这种观念差异应源于()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中央集权与联邦体制的不同C封建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差异D君主制度与政党政治的不同答案A解析四个备选项说法均有道理,但在文明概念内涵方面,B、C、D三个选项均从属于农业文
21、明与工业文明的影响,故选A。押题4(立意: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古代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建设)2014年6月9日正义网: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地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答案D解析三省六部制与选官制度无关,可排除C项;世袭制、科举制、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分别是血缘亲疏、才学、孝廉品德,故察举制与“官德”要求一致,答案为D。押题5(立意:2015周年大事关注)千秋兴亡秦统一2235年祭(前2212015):“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
22、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235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答案B解析由“秦统一2235年”“国家制度”等信息,即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影响,而“秦国”一般指秦始皇统一秦国前的历史阶段,故选B。押题6(立意:关注能力培养信息提取、解读)2014年6月8日国学网:“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
23、,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从而通过列土封建建立了一个以授权与尽忠关系为核心的家天下体系。”对以上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涉及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B体现了嫡长子继承的突出特点C具有以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益的理念D当时“家天下”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答案D解析由“分封制”“宗法制”“列土封建”等信息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而皇帝制度始创于秦朝,故D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押题7(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主干知识)中国梦学术动态网: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一文认为,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
24、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片断,分析回答问题。片断一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片断二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片断三谈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
25、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请回答:(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3)结合片断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
26、用。答案(1)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制度变化: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一、选择题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这说明商朝
27、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可知,体现了较为浓厚的神权特点。答案为B项。2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基础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体现了西周家国一体的时代政治特征,其形成存在的基础是重视血缘亲疏关系的宗法制,故答案为B。3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
28、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A宗法门第观念B仅男子可参与科举C近代新式教育推广D秦代强制分户的立法答案A解析宗法门第观念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早已深入人心,上至大宗皇帝下至小宗百姓都深受其影响。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
29、治转变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得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而郡县制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免的,体现的是官僚政治,因此变革促使了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唐代最能体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
30、三省分权制衡,一方面保障了君权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选A。6(2014新课标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错误。C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
31、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7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一、起草谕旨;二、备充顾问;三、议决政务;四、审议文件和案件;五、荐举官员。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起草谕旨、备充顾问”等信息可判定考查的主题是清代军机处的职能,故D项符合题意,而其他三个备选项内容分别是汉代、唐代、明代的历史现象。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
32、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秦以前之封建政治”特指西周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符合郡县制,“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不符合分封制,“权力高度集中”不符合分封制,故答案选C。9(2014北京高考)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不休,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杯酒释兵权、派文官到各地任知州、设通判、收财权归中央。三司使、枢密院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施行将兵法是王安
33、石变法的内容。故应选A。10(2014四川高考)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县作为一级政区,从秦汉一直延续到清朝,故A项结论正确。魏晋南北朝时,州作为高层政区,到宋金元时期,降为统县政区,到清朝时,州又降为县级政区,故B项结论正确。从秦汉至清
34、,除秦汉和隋唐为二级制外,其他时期均为三级制,故D项结论正确。从表格中的信息无法得出C项,另外从秦汉到清,地方的自主性因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断削弱,C项结论本身也不正确。11据吕氏春秋通诠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控制,除D项外,其他三个备选项均与材料信息有一定联系,但“监督考核地方官员”表述最全面,故答案为B。12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
35、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中国的()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谏议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人民的竞争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不主张任人唯亲”等信息可知,体现的是公平、公开、民主的理念,备选项列举的历史现象只有科举制初步具备以上特点,故选B。二、非选择题13(2014江苏高考)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36、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
37、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解答本题
38、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联系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相关知识回答。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举贤良文学之士”“延贤人与谋议”“辩论”作答。第(2)问应结合唐代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掌献替可否”“起草进画”等;第二小问应结合明代内阁的性质和地位说明。第(4)问应联系材料一、二、三相关信息分析作答。14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
39、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英国的反腐败机制(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
40、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答案(1)史实: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汉朝在地方设立刺史,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发展:唐朝由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到重视对机构的监察。(2)特点:方式多样,注重道德教育;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注重立法建设。(答出3点即可) (3)共性:注重设立有效机制加强监察,防止腐败;注重对公职人员和政治机构的监督。进步之处:中国唐代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规范监察机制。 577100180309
41、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
42、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