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05263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名题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答案A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8【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

2、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正确选项为B。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3【答案】B【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3(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

3、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图6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答案】C7【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代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并存,而图中只有“中书”,故A错。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图中无,故B错。明代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成祖朱棣设内阁,在图中并无体现,故D错。元代一省制,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与图中情况符合。故选C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

4、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5(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题干从两个时期御史官员对宰相监督力度大小,说明相权受到限制,这从本质上加强了君主专制。6(2012年上海

5、历史,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答案】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A项为元朝中书省。 【答案】C7(2012年上海历史,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答案】C【解析】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

6、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 【答案】C8(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贵族制,等级制,D项是元代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只有C项以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9(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答案】D【考点】汉至元的政治制

7、度的演变 【解析】题干中的“输与官家事夷狄”体现了项“汝生不及贞观中”体现了项而无从体现排除ABC项D项正确。 【答案】22(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D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1(2011年上海历史,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

8、法令【考点】西汉初期地方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答案】A2(2011年四川卷,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

9、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者的观点应该是中国的选官制度由“世袭制”向“官僚政治”转变,西汉初年出现了“布衣将相”的政治局面。B和D项属于思想方面;A项属于经济方面;只有C项属于要打破世袭制。故选择C项。【答案】C3(2011年江苏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考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机构改革(行

10、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答案】B4(2011年海南卷,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考点】行省制度(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解析】本题把史地知识结合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识图能力。契丹族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辽阳行省辖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据此可以判断契丹省应为辽阳行省,故选B项

11、。岭北行省为蒙古和回纥族聚居地,甘肃原是西夏族聚居地。排除A、C;云南行省原是南诏的居住地。【答案】B5(2011年上海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考点】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示意图反映的是,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故选C项。【答案】C6(2011年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考点】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题干反映的是

12、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选择D项。【答案】D7(2011年江苏历史,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科举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解读能力。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打破了士族子弟的垄断,扩大了选才范围,所以A、B、C表述错误。【答案】D8.(2011年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

13、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科举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强调这项制度可以调动各阶层参与政治并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科举制下普通下层的老百姓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相吻合,故选C项。【答案】C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

14、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2B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

15、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3A 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4(2010上海单科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D 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

16、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D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6C 抓住时间信息“唐

17、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7(2010全国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

18、南朝文化7B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

19、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5(2009北京文综高考)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24(2009高考海南单科)“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

20、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C 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25(2009高考海南单科)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解析】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4(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

21、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解析:A 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5(2008上海历史,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解析: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6(2008上海历史,A组7) 中

22、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解析:C 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10(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C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

23、正确。【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13.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解析】B 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选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16.(2009高考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24、。19(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 ,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为行省,应是元朝,图为道,应是唐朝,图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为郡县制,应为秦朝 ,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20.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解析】B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

25、方割据。故选B。8(20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9.(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词句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

26、词句,应的排序是( )A. B. C. D.解析:C。本题属于容易题,侧重于对文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记忆。10(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解析: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君权。11(2008宁夏,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

27、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后,使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的关键。12(2008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D 解析:根据“擢通判”中的“通判”来进行判断。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在地方上设通判,来监督知州。15(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

28、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解析: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引言,帖子关于科举开始和八股考试开始的时间是错误的,一概否定科举制也是不当的,A项明显错误,C项正确。16(2008年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解析:C. 这显然是明末清初的早期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29、提倡人民主权.17(08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解析:D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置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中央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符合题意。权的不断加强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

30、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考点定位】必修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设问限定语“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和“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材料逻辑是集权弱分裂力征兼并更加集权,说明每每伴随一次分裂,君主专制更加强化,故可以确认C正确。其他三项说“主要条件”、“前提”、“基础”或过于绝对,或不准确,或错误,容易排除。【参考答案】C【思考感悟】史家论述亦是命题者比较青睐的选材范围,适当关注史学家名作,对师对生备考

31、不无益处。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考点定位】必修1清代专制政体下的内阁运作形态【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内阁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处理公务“依样画葫芦”,是清代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于陈规的体现,故B正确。“依样画葫芦”并不说明官员“无所事事”,也非官员因“事务繁

32、忙官员穷于应付”,不是“惟命是从”,而是依“样本”是从,故其他三项均未体现不合题意。【参考答案】B【思考感悟】本题选材新颖,典型再现清代官员办事作风,“依样画葫芦”形象具体,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内容来。题干中“亲臣重臣”体现了A选项的含义

33、(保密),题干中“设在皇宫内”体现了B选项的含义(便于宣召),题干中“行走”二字体现了D选项的含义(临时差遣),唯独C选项中的“按才德”并没有在题干中有所体现,所以选C。3(2012年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涉及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皇帝事

34、务繁忙,因此设立内阁,但它并不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故排除A项。同时,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排除B项。另外,材料强调内阁“俱列六部之上”,说明内阁的地位在六部之上,但并不是其下属机构,两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它只对皇帝负责,故本题排除C项。综上所述,只有D项符合。1(2011年海南卷,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考点】中央集权制度(明朝专

35、制主义的强化)【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解答时不仅要理解材料,还要抓住题眼“实质”。“讲论圣道”说明朱元璋主张恢复儒家文化,朱元璋所说的“先王”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排除A项;“令郡县皆立学”表明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排除D项; 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而不是实质问题排除C项;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选B项。【答案】B2(2011年海南卷,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地方机构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历

36、史知识的再现。根据题干信息“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可知该官职是布政使。A项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 B项是北宋掌握中央兵权的官职;C项北宋掌握中央财政权的官职。故本题选D项。【答案】D2(2010上海单科12)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2C A是干支纪年;B是人名;D是谥号,只有C是宋钦宗的年号。3(2010浙江文综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

37、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3D 本题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4(2010海南单科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4D 考查基本的史实,秦朝是诸侯秦国发展而来,隋朝是北周贵族杨坚所建立,宋朝是后周大将军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只有明朝是在元末农

38、民起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2009高考广东单科)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D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8(2009高

39、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 清B明C 汉 D秦【解析】A 题眼:“不曾设置丞相”。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17. (2009高考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解析】B。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7(2008上海历史,A组9)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解析: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书省”和大量行省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