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0520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实施的指导思想。二期课改以来十分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幼儿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需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纲要中就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既要重视幼儿的运动兴趣,又要在凸现幼儿活动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运动

2、能力。由于区域性体育活动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空间和充分的自由,能很好地凸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所以很受幼儿园和幼儿的欢迎,并逐步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研究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使之有效开展,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幼儿园广泛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都能以身体练习为主,比较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探索、主动参与,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关注到幼儿年龄与个体差异,注意活动内容与器材的选择,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活动设计安排较缺乏全面规划,较忽视运动量的平衡适宜,对个体差异层次性的设定较随意等,总体科学性不够,有效性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区

3、域性体育活动,解决这些问题,使之科学有效。二、 研究概述(一)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运用幼儿教育理论,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对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实施和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幼儿获得有效的锻炼。(二) 研究的内容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模式和策略;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方案、案例等。2(三) 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经验总结等方法。(四) 研究的过程1. 研究时间: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2.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至

4、2008年12月。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情报资料研究。第二阶段:应用理论研究、活动设计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模式研究。(2)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研究。(3)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方案设计。第三阶段:实践、测试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1)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测试。(2)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方案修改。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1)修改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报告。(2)撰写“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5、研究报告”。三、 课题的界定(一)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基本含义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在幼儿园内设置若干区域,设定多样内容,幼儿自主、自由、自愿参与的体育活动。所有幼儿都能充分自由地选择活动区域、内容、器材和活动方式,由此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和需要,具有环境的开放性、活动的自主性、器材的丰富性、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独立型区域性体育活动、混班型区域性体育活动和混龄型区域性体育活动。独立型区域性体育活动是指每个班级各自独立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混班型区域性体育活动是指同一年龄段

6、的两个或多个班级幼儿组合在一起,共同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混龄型区域性体育活动是指两个不同年龄段或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合在一起,共同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本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主要指独立型区域性体育活动和混班型区域性体育活动。(二)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含义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指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全面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目标,通过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生动有趣、有机整合的实施策略和均衡发展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调动感知觉、增强趣味性、融合相关教育因素等的实施方法,使幼儿获得有价值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

7、体质、机能、运动能力、社会性以及个性品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四、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模式研究与建立(一) 理论依据1.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模式借鉴了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首先,区域性体育活动模式借鉴了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一理论表明,幼儿对知识的同化、顺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实现的。因此,幼儿园的活动,不能追求即时效果,而要给幼儿充裕的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活动,主动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力图改变过去幼儿园体

8、育活动中由教师直接指导、示范,幼儿被动模仿的直接传授式教育方式,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注重创设和利用区域性体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尝试、自主探索。这些观点,为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模式”程序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模式是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发现学习”即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幼儿,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区域性体育活动可以以发挥幼儿主体性、培养幼儿探索性思维为主要目标,提供一定的器材和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鼓励,让幼儿主动去

9、尝试、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内在联系,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的失败和成功,最终掌握动作技能,锻炼身体。(二) 结构和策略根据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特性,我园采用了每天一个时段进行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模式。即:创设情境、自主尝试引导探索、体验动作调整器材、促进互动运用巩固、提高能力,针对这四大部分的结构,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 创设情境、自主尝试(1) 巧设情境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创设能激发幼儿自主尝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情境,使幼儿在情境中,经过初步体验,自主探

10、索练习,解决运动中所碰到的阻碍。如:在“勇闯封锁线”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情境中,幼儿要在不碰响封锁线上警铃的要求下,又快又安全地闯过封锁线,幼儿可能会想出爬、钻等动作,而最符合情境要求的只有爬,于是幼儿开始探索爬的各种动作,寻求最佳方式,爬过封锁线。(2) 巧用器材器材是幼儿运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每一种器材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一些常用器材,绳、球、圈、棍、沙包等,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有不同的玩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运动活动中教师只为幼儿提供单一的运动器材,对幼儿活动的限制比较大,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划一的运动满足不了每个幼儿的需求,只会造成有的幼儿吃不饱,有的幼儿吃不了。我们就利用

11、现有器材,进行组合搭建,挖掘各种器材组合搭建后的功能性。如:创建“平衡区”时,我们就充分利用梯子、长板、平衡台等器材,这些器材在组合运用时,注重器材的高度、宽度、长度、坡度及与其他辅助器材的组合功能来创建区域体育活动场景,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在相互模仿、学习、探究中掌握动作技能。2. 引导探索、体验动作(1)引导发现引导发现是教师把活动器材与活动要求设置成区域体育活动情境,组织幼儿进行共同探索或体验动作、互动交流来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发现运动场地中出现了“三个山洞”(有用纸箱、轮胎、皮筋等搭成的大小、高低不一的山洞),怎样穿过它呢?

12、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不同的钻、爬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这对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十分有益的。(2)鼓励探索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体现在鼓励幼儿自主体验、大胆尝试探索上,即使当幼儿的探索失败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可在幼儿探索中进行适时地鼓励与支持。首先,可采用语言暗示:如“你们的办法真棒!”“老师相信你们,再试试一定能成功的。” 其次,也可利用动作暗示:教师可通过摸头、鼓掌、亲吻、微笑、翘起大拇指等动作,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再次,可结合记号暗示:教师可用图表、星号等标记来鼓励幼儿探索,体验动作

13、。3. 调整器材、促进互动在体育活动中,每个幼儿在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应有意识地了解不同幼儿的特点,发现他们的兴趣,察觉他们的需要,尊重与接纳个体差异,然后投放不同的活动器材,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因而,区域体育活动场景创设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幼儿活动的状况,适当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促进不同能力幼儿的动作发展。如:投掷区设置的响罐可高低、大小不同,沙包也可轻重、大小不同,投掷的距离也可根据当天活动观察的情况,做适时的调整,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从而也提高了幼儿与器材的互动性。又如:奔跑区的活动器

14、材我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适时适量地为幼儿提供各种玩具及辅助器材,其内容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进行更换和调整。如一开始,我们给幼儿提供的器材是彩带、风车,幼儿玩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活动区的幼儿在逐渐减少,就马上调整器材,增加了小飞龙;蝴蝶、蜻蜓风筝等活动器材,幼儿参与奔跑区活动的兴趣又浓厚了。4. 巩固运用、提高能力这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结束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在幼儿自主尝试、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巩固动作技能、递进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动能力。这个环节,教师要避免简单枯燥的机械训练,而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适时引导充分发挥幼儿运动的主体性,如采用竞赛法、游戏法

15、、音乐感染法等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巩固幼儿的动作技能。如:在平衡区,当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探索后,教师可引导在该区域活动的幼儿进行竞赛,比比谁走得又快又稳;也可以创设“运粮食”、“抗洪抢险”、“穿越火线”等游戏情境,结合音乐(枪声、水声等)的感染,激励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通过辅助物增加动作的难度,从而促使幼儿在与运动环境、器材不同功能的互动中达到巩固动作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五、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如何设计好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使幼儿通过有效的锻炼既能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能获得心理的充分满足,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可归结为以下九方面的原则:(一) 目的性原

16、则由于区域性体育活动由多个活动区域组成,因此,一个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目标是由多个区域的活动目标共同组成的。目的性原则是指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必须使每一个活动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使幼儿在每一个活动区域中都获得有效锻炼。它是区域性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原则。我们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幼儿的各种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不例外,如果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每个或某个区域的内容缺乏锻炼身体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体育活动的意义,更谈不上有效性了。在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时,首先应确立活动的主要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某些区域可以发展幼儿某一基本动作为主要目的;某些区域可以提高幼

17、儿某一方面的运动能力为主要目的;某些区域还可以培养幼儿某种技能为主要目的。只有当明确体育活动目的后才能有效地确定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每个区域的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器材,并创设服务于该活动目的的运动环境,以实现锻炼的价值,体现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二) 统筹性原则统筹性原则是指根据幼儿园场地、器材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活动场地,统筹安排运动器材,使场地、器材等运动资源获得充分利用,有效扩大幼儿的运动空间。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因素,这些客观因素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区域性体育活动在一般情况下要满足两个或多个班级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块场地共同活动,所以对于区域性体育活动来说场地与器

18、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重视对这两个因素的统筹规划,就会造成运动资源的浪费,对于运动资源有限的幼儿园来说就更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因此,要使区域性体育活动呈现有效性,就应充分利用这基本要素,合理规划,有效运用,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扩大幼儿运动的空间。场地的形状、规格、面积,器材的数量看似是固定不变的,但通过合理规划可使看似固定不变的场地和器材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以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我们在设计时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 通过运用多样的呈现方式来合理规划场地、器材有以“面”呈现的方式(大块面的组合摆放器材),以“点”呈现的方式(分散摆放器材)和以“线”呈现的方式(呈线条状摆放

19、器材),通过点、线、面不同的器材摆放和呈现方式来适应不同形状、规格、面积的场地需要。即便场地方正宽阔,也需要通过多样的呈现方式以适应每一个区域活动内容的整体要求。2. 通过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环境设施来合理规划场地、器材不只是平整的操场是幼儿的体育活动场地,幼儿园中的围墙、台阶、平台、绿化栏、鹅卵石路、山坡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空间。可利用围墙练习投球;利用台阶练习跳跃、滚爬、攀登;利用弯曲的绿化栏练习平衡走等。这些设施只要稍加改造,排除不安全因素,都是很好的运动场地,可有效拓展幼儿的运动空间。3. 通过周密设计各区域间的通道来合理规划场地、器材在规划场地的过程中要考虑器材的摆放是否堵塞通道,妨碍幼儿在

20、各活动区域间的流动,并且要使幼儿在各区域间通行便捷,使活动环境更安全、有效。(三) 均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是指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和运动量的设定要均衡适宜,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技能协调有效地发展。幼儿正处于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四肢及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影响着幼儿一生的成长。如果长期偏废某一基本动作的锻炼或过度强调某一基本动作的发展,都会导致幼儿四肢及身体机能的畸形发展。此外,让幼儿在身体运动中保证适量的运动量,能使幼儿的肌体承受适量的生理负荷量,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科学有效的锻炼,逐渐提高各器官系统的适应性,促使机体各组织功能的增强。若运动量过小,运动对身体的刺激也相应较弱,这就失去了增

21、强体质的作用,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若运动量过大,运动对身体的刺激过强,超越了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便会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贯彻均衡性原则,可以通过平衡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各区域间的内容和运动量的大小来实现。1.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均衡性在设置内容时要从均衡发展幼儿的四肢和身体机能出发,整体规划各区域的内容,使内容涵盖走、跑、跳、钻爬、翻滚、平衡、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既有发展幼儿上肢动作的区域,也有发展幼儿下肢动作的区域;既有练习基本动作的区域,也有发展综合运动技能的区域,以确保动作发展的均衡性。当然,这里指的均衡性并不是指必须在一次区域性体育活动中达到,每个幼儿园可根据自己

22、的实际情况通过一次活动或一个星期的活动来实现。2.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上要体现丰富性在内容设置上除了要包含诸多基本动作发展外,还要挖掘各基本动作发展的伸展性内容。如“走”包括向前走、倒退走、负重走等;“跳”则包括向上跳、向下跳、行进跳、双脚跳、单脚跳等;翻滚有直身翻滚、团身翻滚等;攀登有纵向攀登、横向攀登等。通过对每一个基本动作内容的细化,使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厚,从而进一步促进均衡性的实现。3.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运动量的设定上要体现适宜性影响运动量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数量、时间、强度、密度等。对于集体体育活动来说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活动次数、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和活动密度来达到适宜的

23、运动量。而区域性体育活动属于低结构活动,结构较为松散,幼儿以自由结伴和个别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更高的自发性,个性化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要对影响运动量大小的四因素加以严格控制显然很难做到。但我们仍可从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层面来尽量考虑运动量的平衡问题,通过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来平衡运动量,既有运动量较大的区域,也有运动量较小的区域,以使运动量适宜均衡,在设计时应注意:(1)在体育活动中安排运动量时应以相对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为宜。因此,运动强度大的区域应相对少些,运动强度较小的区域可相应多些,以此来进行运动强度与运动密度的合理搭配。(2)控制活动时间的长短。根据幼儿

24、的年龄特点,小班一次区域性体育活动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中、大班为40分钟左右。(3)控制连续较强运动的次数和时间。强度较高的身体运动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在运动强度较高的区域,设置的路径、障碍不宜过长,或通过拉长障碍物的间隔距离来进行缓解;以“点”呈现的方式(分散摆放器材)为主,并设置休息区域,以方便教师和幼儿进行调控。(四) 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是指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安排顺序要坚持由弱到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活动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人体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起初,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较低,然后

25、随身体的运动而逐渐上升,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待疲劳出现,机体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形成一个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因此,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应遵循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在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时,不能因为其低结构的活动性质而忽视运动量的循序渐进。首先,在结构安排上要遵循运动量从小大小的安排,以适应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因此,必须重视锻炼前的热身运动以及锻炼后的放松运动。热身运动的设计要注意考虑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愿望,使幼儿的心理产生适应性反应,逐步提高幼儿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使幼儿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进入工作状态。放松运动的设计要注

26、意缓解幼儿身心高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帮助幼儿放松肌肉、清除疲劳,这一缓冲阶段非常重要,它能使幼儿的身体和情绪有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平稳状态,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其次,在结构设计上要遵循基本动作、技能的练习由易到难的安排,通过调整某一区域内或多个区域内运动器材的摆放方式使区域内的运动环境具有可变性,呈现由易到难、逐渐加强的动态变化,使幼儿的动作发展、身体机能在运动中不断得到提高。(五) 挑战性原则挑战性原则是指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对幼儿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要具有一定的挑战,使幼儿通过锻炼身心获得积极的发展。缺乏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无法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往往使幼儿

27、丧失积极性、主动性,游离于活动之外,导致锻炼价值的缺失。但挑战又是有限度的,不可超越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如高强度的练习使幼儿心血管系统、韧带、皮肤等机能无法适应;过高过难的运动超出了幼儿身体的体力负荷,使神经系统等器官高度紧张而发生不良的反应,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要把握好挑战的强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前提是对幼儿现有动作发展水平的把握,然后确立活动内容的挑战强度。可让运动能力差异不同的个别幼儿来进行尝试,并合理调整,以使挑战符合幼儿的身心需要。在设计活动时要多方面多维度地考虑具有挑战性的因素,如对体能的挑战,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增强体质;对幼儿动作难度的挑战,以

28、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获得有效发展;对身体协调性的挑战,以加速幼儿运动技能的提高;对心理承受力的挑战,以促进幼儿勇敢、坚韧等意志品质的养成。通过多维度的思考设计,使幼儿积极应对全方位的挑战,从而获得有效的锻炼。(六)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能力、个性的差异,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每个区域设计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使其适合于每位幼儿。幼儿期,每一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水平明显不同,无论是体能方面还是智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体育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年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确立不同目的,设计不同内容的区域性体育活动,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得到科学有效的锻炼

29、。由于每个幼儿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遗传因子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既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体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性。区域性体育活动是以个别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低结构活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区域性体育活动也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对幼儿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因此,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更应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体质、能力、个性发展幼儿的需要。贯彻层次性原则,就是要在一个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多个区域中设计适合于不同体质、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幼儿的具有不同难易程度和不同运动负荷的内容,使活动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既要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又是他

30、们力所能及的。如果规定划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将会损伤体弱幼儿的身心健康,或是对强壮幼儿缺乏锻炼效果。因此,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区域性体育活动,需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充分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现状,把握幼儿动作发展和运动能力强弱的不同层次;第二步,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确立每一个层次的最近发展区;第三步,依据确立的各层次的最近发展区,在一个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多层次的活动内容。这样的设计能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增强每个幼儿体质的目的,使每个幼儿的体质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反之,忽视这样的有序操作,想当然地设置层次,将会走入为了层次性而体现层次性的误区,层次性原则的运用就会流于形式,使幼儿的锻

31、炼失去有效性。(七) 兴趣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是指设计的区域性体育活动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其通过身心愉悦的活动最终实现有效的锻炼。兴趣是学习、锻炼、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动力。尤其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使他们常表现出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好模仿等特点。只有在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时,大脑皮层才会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使幼儿精力集中,积极有效地去活动,对动作条件反射快,接受力强。若一个体育活动不能使幼儿产生极大兴趣,则会淡然处之,那么就难以达到锻炼的有效性。要使设计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兴趣,首先需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

32、,了解本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需要,掌握他们对哪些动作、情节活动方式感兴趣,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运动的需要和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锻炼、学习、创造等各方面的兴趣。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1. 通过赋予活动以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一是主题式区域性体育活动,所有区域都围绕同一主题设置情境,幼儿以同一角色的身份参与每个区域的活动;二是情境式区域性体育活动,每个区域或部分区域都设置不同的情境,幼儿在每个区域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活动。由于赋予了幼儿一个逼真的形象,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幼儿去理解动作、学习动作和掌握动作,同时也使幼儿能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

33、行锻炼,提高了锻炼的有效性。2. 通过直观形象的器材投放来增加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一是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形象感知新颖、多变、色彩鲜艳的器材来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二是根据各区域内活动内容性质的不同,设计能使幼儿进行创造性和想象力活动的体育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三是通过体育器材的多重组合,使之不断发生动态变化,以维持幼儿的运动兴趣。3. 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来增加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在一个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可在不同区域内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如个别活动、合作活动、小组活动有机结合,不断引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4. 通过生动悦耳的音乐来增加区域性体育活

34、动的趣味性音乐可以促进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使运动时心情放松,情感投入,促进幼儿的动作协调。区域性体育活动音乐的选择要注重节奏明快,符合主题、情境的需要,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八) 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是指设计体育活动不仅要考虑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身体,且同时应有机结合学习、生活、游戏课程的内容,有效渗透德育、智育、美育等诸方面的教育因素,使之相互融合。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身心都要参与活动并受其影响,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幼儿的教育应是整个的、综合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它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其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品德、个性、思维、自我管理、交往以及感知觉

35、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域性体育活动多功能的教育作用,使之融汇整合。在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并通过活动内容、规则、组织方式等体现出来。如主题式的区域性体育活动,不要忽视与之相容的学习主题内容;在每个区域性体育活动中都蕴含着显性或隐性的规则,设计时可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示和社会规范巧妙渗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将来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奠定基础,使区域性体育活动也能体现生活化;在幼儿的直接体验中,不要忽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觉; 含竞赛因素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则可培养幼儿的竞赛意识、进取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设有利于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运动环境,

36、则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则要注重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合作能力等因素融合其中。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每个区域中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在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一个区域活动内容的特性,结合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学习、生活、游戏课程的内容以及德育、智育、美育诸方面的教育因素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利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特点,渗透各种内容,实施整合教育。(九)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设计区域性体育活动要全面考虑会对活动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并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有效锻炼。安全是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由于区域性体育活动结构松散

37、,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大,自由度高,活动范围广,接触的运动器材多,因此,隐藏的安全隐患较其它活动要大很多,确保幼儿运动环境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贯彻安全性原则,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消除不安全因素。影响区域性体育活动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幼儿行为、幼儿衣着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排除与这些因素相关的不安全隐患,就能使幼儿进行安全有效的锻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安全规划场地,确保每个区域流动畅通在全面规划场地的过程中,注意各区域间要留有宽敞的通道,并设置通行方向,便于幼儿自由地有序流动。2. 经常维护器材,确保器材无夸口、尖角每一次活动前都要对涉及到的体育器材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易

38、刮伤的尖角、夸口要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证器材的使用安全。3. 制定活动规则,确保幼儿有序锻炼每一个区域的活动内容都要设置与安全性相关的限定规则,如人数的限定,活动方向的限定,危险动作的限定等。通过规则的限定,规避安全风险,使幼儿在活动中呈现有序性。4. 检查幼儿衣着,确保幼儿活动便捷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穿着直接影响幼儿的动作质量和动作的安全性。一般穿着短装、裤子、跑鞋比较便于幼儿运动,不易发生安全隐患。5. 加强定位观察,确保幼儿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幼儿分布在各个区域进行活动,容易游离于教师视线之外,采用定位观察能基本解决这一问题。即将各个活动区域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参与指导的教师

39、,并根据安全指数的高低设定独立定点观察区域和共同定点观察区域,使教师的观察有分有合,做到既关注重点又兼顾全面,增强了幼儿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6.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每一次区域性体育活动开展前和结束后,教师可通过谈话、小结的方式,提出安全要求,特别针对活动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不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六、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一)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环境的有效创设在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环境创设对整个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区域设置规划和器材投放。通过区域的合理规划、器材的适宜投放和有效使用达到区域性体育活

40、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1. 多角度地设置区域(1)注重区域内容的均衡性在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遵循均衡性、结构性原则,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因地制宜,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要求和活动器材的性质,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持久激发幼儿兴趣的运动区域。如有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攀登架、轮胎、竹梯组合而成的训练幼儿翻越和钻爬能力的攀爬区;有发展幼儿上肢运动,练习肩上挥臂投物的打怪兽区;有发展下肢运动,锻炼幼儿腿部控制力量,从下往上跳的跳跃区;有练习基本动作,模仿商场转门而设计的奔跑区;有运动量较大利用草坪设置的男孩喜欢的足球区;有奔跑动作和跳跃动作相结合

41、的跳山羊;还有针对大班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游戏打“井”字、打“野鸭”区等等。这些区域中,有运动量较大的区域也有运动量较小的区域,有运动强度较高的区域也有运动强度较低的区域,有凸显上肢运动的区域也有凸显下肢运动的区域,从而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得到均衡发展,并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在每个区域的设置上,我们还根据季节的变化灵活安排,在短时间内保持区域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和区域设置;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小的活动内容和区域设置,使幼儿的运动量科学适宜。(2)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只有严格遵循统筹性原则

42、,整体设计和科学布局各运动区域,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是有效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往各区域的运动器材通常是一条条线性小路的摆放方式,这样较单调,一方面,给予幼儿的感观刺激远远不够;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场地的合理利用。实践证明多样化地呈现每个区域的运动器材和活动内容,更能吸引幼儿参与运动,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的有效空间。因而,我们尝试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探索不同的呈现方式,如:以“面”呈现将若干饮水桶组合成大面积圆形,幼儿在上面练习平衡;将若干海洋球网成巨大的蹦蹦床,幼儿在上面攀爬、滚动、平衡走等;以“点”呈现将羊角球和轮胎上下叠放组合成“山羊”,一个个分散摆放,幼儿练习助跑跨跳

43、“山羊”等;以“线”呈现一条条直线或曲线路径等;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环境设施来呈现利用围墙练习投球;利用台阶练习跳跃、滚爬、攀登等。(3)注重“留白”区域的多变性整合性原则指出,要根据每一个区域活动内容的特性,结合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心理活动的特点,将诸方面的教育因素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置运动区域内容和创设运动环境时我们会特意留出一片空白区域,投放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可变性的低结构体育器材,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构建、自主探索,以此来锻炼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哪一种运动器材的功能是一成不变的,如:哑铃原本是用来举重,训练手臂力量的,可幼儿会用来

44、滚,或用来做滑轮站在上面练平衡;又如:平衡台、泡沫板,有的幼儿把泡沫板放在地上作为立定跳远、助跑跨跳的障碍物;有的幼儿两三个一起,每人拿一块泡沫板练习鱼贯式的跳跃;还有的幼儿拿两个平衡台练习从一个平衡台跳到另一个平衡台,随着两个平衡台渐渐拉开距离,跳跃的难度和挑战性也渐渐显现出来。看似寻常的运动器材,引发了幼儿多种有锻炼价值的玩法,使他们在跳跃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这种环境的创设在使幼儿获得有效锻炼的同时又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了幼儿勇敢、自信、合作、进取的精神。2. 多途径地投放器材(1)注重器材投放的层次性每个幼儿在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

45、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应遵循层次性原则,有意识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发现他们的兴趣,洞察他们的需要,尊重与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投放不同的活动器材,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不断建立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对每一个区域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和规则,如:摸高区设置的葫芦娃高低不同;投掷区选择的投掷物轻重、大小、软硬不同等。又如:跳跃区中跨跳的高度、宽度不同,设定了动作技能发展不同的多个层次,同时选择软硬不同的跨跳对象,又设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同层次,这样通过多维度的设定层次,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内容,获得有差异且有效

46、的锻炼。(2)注重器材投放的多功能性环境与器材是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调动幼儿的运动愿望的重要因素。我们根据器材的性质与放置的不同方法,创造性地挖掘其多种功能,通过对器材功能的不断开发来有效实施兴趣性原则,以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如:将嬉水池填满沙,进行“沙地探宝”的游戏。在大型滑梯上,我们用绳子和布一起编藤,让幼儿拉着“藤蔓”往上爬,玩“孙悟空进水晶宫”的游戏,幼儿非常喜欢拉住绳子倒着向上爬,一次次地轮回,其乐无穷。在这里,通过绳子的功能变化,使幼儿的运动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这种兴趣的激发有效地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与平衡能力。我们还努力挖掘低结构的器材,充分发挥低结构器材的多功能性,使幼儿在简单

47、、好玩的运动环境中同样获得有价值的锻炼。(3)注重器材投放的挑战性富有挑战的运动器材能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运动机会,为他们创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我们在运用挑战性原则时,非常注重前期对幼儿动作发展状况的观察和评估,以把握幼儿的现有动作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立活动内容的挑战强度。如:我们在攀爬区里将竹梯摆放成难度各不相同的三条小路。有难度略低的平放竹梯;有挑战性较高的悬荡竹梯。然后让运动能力差异不同的个别幼儿先来尝试一下,看看挑战强度是否适宜。结果发现,悬荡竹梯的难度较高,对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于是,我们在悬荡竹梯的一侧提高了扶手高度,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又

48、增设了一条较有难度的侧放竹梯,以满足中等能力幼儿的需要。幼儿进入活动区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路展开运动,适宜的挑战使幼儿获得了有效的锻炼。又如:在打怪兽的活动区域中,我们投放了贴有怪兽图案的大小不一、轻重不同的纸箱、饮料瓶,还投放了丝袜球、纸球、沙包、软球、小皮球等辅助器材。幼儿进入活动区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球用肩上挥臂投物的方法将怪兽击倒,也可以用夹包跳的方法将怪兽击倒,然后再一起合作将场地整理好,把纸箱垒高,再次游戏。充满挑战的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经验在不断的交互活动中得到应用与积累,更激发了幼儿对运动的热爱。(4)注重器材投放的情境性通过赋予活动以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是我们在运用兴趣性原则时普遍使用的策略。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以及本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目的地、充满情感地进行活动。如小班的幼儿喜欢有趣的、假扮性强的体育活动,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器材的支持,给幼儿投放的器材注意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就能使幼儿更容易投入到运动游戏情境中,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帮鸡妈妈找蛋、喂动物宝宝吃水果、钻山洞救小动物等游戏,夸张可爱的小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