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jss****123 文档编号:16941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DF 页数:104 大小:4.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JGJ∕T 317-2014(备案号J 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mcJJ JGJ/T 317-2014 备案号J1740-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rack on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4 -02 -28发布2014 -10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rack on building enginee

2、ring JGJ/T 317 -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4年1 0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2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31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2月28日3 前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

3、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同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基变形裂缝控制;5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6砌体结构裂缝控制;7轻质隔墙裂缝控制;8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9装修工程裂缝控制;10裂缝的判断与处理。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4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

4、公司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邸小坛贾洪马骥马晓儒冯金秋关淑君刘加平刘刚何星华李德荣李彦昌陈新杰张大照张晋勋张淑莉郑秀娟赵彦兵徐有邻徐彦高连玉顾祥林阎培渝滕晓敏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钱稼茹周炳章白生翔金睿汪道金张振栓高小旺高永强唐岱新魏立国蔡永太滕延京5 目次1iquqk】J4AA哇A哇4AEDEUAhubnb。同町iQUQUQU1iq臼4牟A吐4huQdtli-tILI-si- 止巾制HM问泡“控HH制施控H资制情u缝HH控品h措缝象控构h裂“料缝定川制川的裂定气形结u构定

5、u材裂定守HHE规u与“后巴规与变与“土口规u土句规“刷柑伺加批耐叫叫航班加刀卅时时脏酬胆丑卅时脱胆制卅山时时阳则语AT本基凝总术JJ基JJJJJ地JJJJJ混JJJJ砌JJJJ9年9Mqdqu?dquqdA古A吐A哇A吐A品卢KDFka卢KDnhu qL】叮JAATFhdnhu7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23 7. 1 二般规定. 23 7.2 轻质条板隔墙.237. 3 骨架覆面板隔墙.24 8 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27 9 装修工程裂缝控制.29 9. 1 一般规定. 29 9. 2 材料.29 9.3 墙面装修工程.30 9. 4 室内地面装修工程.31 9. 5 吊顶装修t程.33 1

6、0 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4 10. 1 般规定.34 10. 2 装修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4 10. 3 外墙外保温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6 10. 4 轻质隔墙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6 10. 5 砌体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7 10. 6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8 10. 7 地基变形裂缝的判断与处理.40附录A混凝土热物理性能测试与估算.42 附录B混凝士收缩特性的测试与估算.45 附录C混凝土徐变的测试与估算.46 附录D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相容性试验.47 附录E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平板试验.49 附录F砌筑墙体抗裂构造措施.52 附录G抹灰砂浆抗裂性能圆环试验.53 附录H混凝土裂缝处

7、理方法.本规程用词说明.57 引用标准名录.58 附:条文说明.61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 1 Te口口5 2 2. 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3. 1 General Requirements4 3. 2 Design 4 3. 3 Materials and Products 4 3. 4 Construction 5 3. 5 Measures after Completed Construction 5 4 Deformation Crac

8、ks Control of Foundation . 6 4. 1 General Reqmrements6 4. 2 Survey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6 4. 3 Ground Deformation Control . 6 4. 4 Building and Structural岛1easures74. 5 Construction. 7 5 Concrete Structural Cracks Control 9 5. 1 General Reqmrements9 5. 2 Design 9 5. 3 Concrete此1aterials115. 4 Con

9、struction 12 6 Cracks Control on如fasonryStructures . 14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14 6. 2 Materials.,.14 6. 3 Design . 16 8 6. 4 Construction岛1easures197 Cracks Control on Light Partitions . . . 23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23 7. 2 Light Broad Partitions23 7. 3 Light Partitions Form Steel Skeletons an

10、d Sheets 24 8 Cracks Control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 27 9 Cracks Control on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29 9.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9 9. 2 Matenals29 9. 3 Wall Decoration Engineering30 9. 4 Ground Decorat10n Engineering 31 9. 5 Ceiling Decoration Engmeermg . 33 10 Diagnosis a

11、nd Treatments of Cracks 34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s34 10. 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Decoration Problems 34 10. 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36 10. 4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Light Partitions Cracks 36 10. 5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Masonry Structures

12、 Cracks 37 10. 6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racks 38 10. 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Deformation in Foundation 40 Appendix A Concrete Thermophysical Test and Estimation . 42 Appendix B Concrete Shrinkage Test and Estimation 45 Appendix C Concrete Creep Test and Estimation 46

13、Appendix D Compatibility Test of Cementing Materials and Additives . 47 Appendix E Plate Test for Concrete Crack Resistance Performance . 19 9 Appendix F Measures for Crack Resistance of Masonry Walls . 52 Appendix G Ring Test for Crack Resistance of Plastering 此1ortar53Appendix H Treatments for Con

14、crete Cracks 5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 5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58 人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61 nv l 1总则1. 0. 1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制定本规程。1. 0. 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E程裂缝的预防和裂缝的治理。本规程不适用于偶然作用引起裂缝的防治。1. o. 3 建筑工程裂缝的防治,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

15、1 裂缝cracks 建筑构配件或构配件之间产生可见窄长间隙的缺陷。2.1. 2 受力裂缝loaded crack 作用在建筑上的力或荷载在构件中产生内力或应力引起的裂缝,也可称为“荷载裂缝”或“直接裂缝”。2. 1. 3 变形裂缝deformation crack 由于温度变化、体积胀缩、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导致构件中产生强迫位移或约束变形而引起的裂缝,也可称“非受力裂缝”或“间接裂缝”。2.1. 4 结构缝structural joint 为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设置缝隙用以将建筑结构分割为若干独立单元的间隔。包括伸缩缝、沉降缝、体型缝和抗震缝等。2.1. 5 裂缝控制crack con

16、trol 通过设计、材料使用、施工、维护、管理等措施,防止建筑工程中产生裂缝或将裂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的技术活动。2.1. 6 裂缝处理crack treatment 对建筑中已产生的裂缝采取遮掩、修补、封闭、加固等措施,以消除其不利影响的技术活动。2. 1. 7 不均匀沉降non-uniform settlement 基础底面各点下沉量不相等的沉降,或相邻基础的沉降差。2.1. 8 体积稳定性volume stability 材料或制品的体积变化情况。2.1. 9 空鼓hollowing 2 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结构层结合面出现的分离或局部鼓起的缺陷。2. 1. 10 表面裂缝surface c

17、rack 装修面层的裂缝。2. 2符2. 2. 1 作用效应、变形及承载力Rd 构件承载力的设计值;sd一一荷载作用效应的设计值;。一一在to时刻施加的应力。2. 2. 2 材料性能C二tt热;丑,28龄期为28d时1昆凝土的弹性模量;fcu,28 龄期为28d时混凝士立方体抗压强度;人e实测材料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Q一水化热;c 线膨胀系数;卢一一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伊一一徐变系数;A一一导热系数;号F一一密度。2. 2. 3计算参数卢一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Ym一一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Y阳一构件抗力模型不确定性分项系数。3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 1. 1 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应采取

18、预防为主的原则。3. 1. 2 建筑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建筑的特点确定并实施。3.1. 3 建筑工程裂缝的治理,应先判明开裂原因,对造成影响开裂的因素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裂缝处理。3.2设计3. 2.1 设计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 降低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2 释放作用效应;3 提出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体积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的要求;4 提高建筑构配件及其连接或材料抗裂性能。3.2.2 结构设计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执行外,尚应对特定情况和特殊因素影响下地基和结构的变形实施控制。3.2.3 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时,不宜增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准限定的伸缩

19、缝设置的间距。当建筑情况复杂时,应根据体型特征、地基情况、建造过程的先后次序等设置结构缝,并宜做到一缝多用。3.2.4 在选用新材料或制品时,应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其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体和、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等进行确认。3.3 材料与制晶3.3.1 建筑材料或制品除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合格要求4 外,尚应满足建筑设计或施工企业提出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的要求。3.3.2进场材料应有性能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书及绿色环保检测报告。3.3.3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使用应符合有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正确堆放、运输和保护。3.4施工3. 4.1 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对裂缝问题应采取预

20、防措施。3. 4. 2 建筑工程的施工应有施工工期和施工工序安排。3.4.3 验收前,对建筑施工时出现的裂缝应进行有效的处理。3.5 竣工后的措施3. 5.1 建筑工程竣工后,应清除建筑周边的堆积物。3.5.2 对大跨度的屋面工程,应采取下列防裂或损伤的措施:1 降雪后,应及时清除屋面的积冰或积雪;2对带女儿墙的屋面,在雨季到来前,应疏通屋面的排水口。3.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宜向己竣工的工程供暖,对于地面采暖的房屋,应采取下列预防楼板或墙体出现裂缝的措施:1 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升温;2关闭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降温。5 4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4.1一般规定4.1.1 建筑设计

21、应在分析和利用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措施,控制地基不均匀变形。4. 1. 2 建筑施工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季节因素,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安排,制定冬雨期施工措施等。4.2 勘察与气象资料4. 2.1 地基变形计算时应对下列条件进行认定:1 场地成因及地基土应力历史;2 岩土层及其均匀d性;3土的压缩性指标的应力条件与建筑物地基土实际受力条件;4 经验性变形计算参数与地区经验的符合性。4.2.2 建筑物的基础及管线的埋置深度宜大于该地区的场地冻结深度,并应采用基侧填砂、斜面基础、基础保温等防冻害措施;室外散水下的土层应进行防冻

22、胀处理。4.3 地基变形控制4.3.1 地基变形计算值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允许值。4.3.2 地基处理应在了解当地经验与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地基土质特性以及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选择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法,减少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6 4.3.3 复杂条件下的建筑物抗浮设计,应进行专项论证确定抗浮设防水位。4. 3. 4在同一结构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可采取下列减少地基不均匀变形的措施:1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按沉降控制的要求调整基础底面积或基桩的位置、数量、桩径和桩长等。4.4 建筑与结构措施4.4.1 砌体结构建筑宜采用下列结构

23、措施:1 二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结构单元的长高比L/H宜小于或等于2.5; 2 当结构单元的长高比为2.5L/H3.0时,纵墙宜连续贯通,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3在0.OOOm标高处,应在纵横向内外墙处设置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地圈梁;4应采用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4. 4. 2 当结构单元之间存在沉降差时,沉降量较大的结构单元各结构层的标高,宜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4.4.3建筑物与管沟之间,应留有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4.5施工4.5.1 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结果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4.5.2 地基基础施工应采取下列防止地基土扰动

24、的措施:1 基槽开挖时,可在基底保留200mm厚度的原土,待基础施工开始时,采用人工清除;2 雨期施工时,应防止雨水浸泡扰功地基土;3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基底的防冻措施;回填土方时不应7 将冻士、冻块填入基底;4 当地基土已被扰动时,应将扰动土挖除,换填后再压实。4. 5. 3 当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有差异时,埋置较深的部分应先施工;建筑物高度较大的部分应先施工。4.5.4 对于荷载存在差异的结构单元,宜设置施工后浇带。4. 5. 5 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防止基坑灌水以及地下水位突然升高造成基础底板上浮产生裂缝的措施。4.5.6 深基坑毗邻既有建筑物时,应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全面鉴定,并应采取支护

25、措施,确保毗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不受到损伤。8 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5.1一般规定5. 1. 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2. 1条的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等关于裂缝控制的规定,并在构件容易开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5. 1. 2结构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保证其体积稳定性。5. 1. 3 混凝士结构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压面、养护和拆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2 对容易出现裂缝的结构或构件宜采取避免开裂的措施。5.2设计I 控制间接作用效

26、应的措施5. 2.1 对体量大或外形和刚度变化的混凝土结构,宜设置伸缩缝或设置适量的后浇带。5. 2. 2对表面尺寸大的墙体、楼板等面状混凝土结构构件,可设置引导开裂的控制缝(图5.2.2)。控制缝应设置在不影响观感、不易渗漏或后续施工能掩盖的部位。5.2.3对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和刚度较大的室外构件,宜设置允许位移的支座。II 防裂构造措施5.2.4在混凝土结构下列受到约束的部位,应配置构造钢筋或9 6 4 (a)墙体中的控制缝(b)楼板中的控制缝图5.2. 2 提凝土结构的控制缝1 引导缝;2一预留缺口;3 掩饰或装修线条;4一预埋止水带;5 预留缺口或插片;6后浇墙体采取相应的防裂构造措施:

27、1 按简支构件设计,但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预制板或梁的端部;2 按饺接端设计而实际为约束连接的?昆凝土墙或柱的端部;3按饺接梁设计但实际与墙或柱浇筑成一体的梁端及墙、柱连接部位;4 预制构件的拼接部位;5 预制板的板侧拼缝;6 1昆凝土结构与其他类型构件的连接部位;7 按受压设计,而实际可能承受拉力的构件;8 大跨度构件的支撑部位;9 大跨度楼板的角部区域;10 结构单元楼板的角部区域。5. 2. 5 在1昆凝土结构下列形状、刚度突变的部位,宜配置防止应力集中裂缝的构造钢筋或采用圆角、折角等防裂构造措施:10 1 构件的凹角部位;2 结构中部有局部凹进的部位;3 楼板、墙体厚度变化的部位;

28、4 门、窗、设备、管道、施工洞口的角部;5 结构体量、外形、质量、刚度突变的部位。5.2.6在混凝土构件容易引起收缩变形积累的下列部位,宜增加抵抗收缩变形的构造配筋或钢筋网片:1 现浇混凝土板面的板芯部位;2 板边、板角部位;3 墙面水平部位;4 梁类构件侧面;5混凝土保护层中。ill 间接作用的控制措施5. 2. 7 大体积混凝土或表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宜选用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当采用高强混凝土时,宜延长其达到规定强度的龄期。5. 2. 8对容易开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应采取下列控制间接作用的防护措施:1 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和隔热层;2 直接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阳台、雨罩、檐口板、女儿

29、墙等构件或配件应减小伸缩缝间距;应设置保温层;易受阳光曝晒的部位应做成浅色;3对采用地板采暖的楼盖,采暖设施与楼板之间宜设置隔热层。5.2. 9对于裂缝控制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可通过分析估算间接作用的效应,确定结构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性能。分析估算所需的泪凝土热物理性能参数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取值;1昆凝土收缩的规律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确定;混凝土徐变的规律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确定。5. 3 混凝土材料5. 3.1 混凝土的生产方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方对混凝土性能提出的要求和原材料性能实际检验结果,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11 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55的规定进行泪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有较高抗裂要

30、求的混凝土,可使粗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达到最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抗裂优化设计。5.3.2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指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检验。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等相容性试验可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5. 3. 3 进行施工混凝土试配时,宜进行下列同条件养护试验: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 混凝土收缩量和收缩速率;3 混凝土抗裂性能;4 混凝土微膨胀性能。5. 3. 4 对板类构件的混凝土宜按本规程附录E进行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5. 3. 5 对大体积1昆凝土应采取下列控制水化热的措施:1 宜采用低热水泥;2 可按设计允许的延迟龄期要求使用粉煤灰和缓凝剂,调节胶凝材料水化速度;3 在1昆凝土拌合物的

31、运输与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温度控制。5. 4施工5. 4.1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针对板类构件的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采取专门的预防裂缝的措施。5.4.2 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后浇带的间距不宜大于30m,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2 后烧带宜在i昆凝土干缩速率明显下降后浇筑;混凝土的干缩速率可通过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测定。5.4.3 后提带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浇筑前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的混凝土;2 当后浇带的主筋切断时,可采用搭接或机械连接形式连接;12 3 后浇带混凝士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构件提高一个等级;4 当采用补偿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时,应对其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性能进行

32、检验;5 后浇带施工后,保温养护不宜少于14d。5.4.4 对于板类构件,除采取规定的养护措施外,应采取下列附加处理措施:1 在混凝土初凝前,应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2 终凝前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斥;3 掺加粉煤灰、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增加养护时间。5.4.5 大体积1昆凝土工程宜采用分片浇筑、分层或分段浇筑的施工措施,其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1 分片、分层或分段浇筑的最小块材尺寸及时间间隔,宜以提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C、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为控制目标;2 当通过分片、分层或分段界面处的钢筋较少时,应增设通过界面表层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钢筋深入界面内的长度和外露

33、长度宜大于150mm;3 对有防水要求的构件应在连接处放置止水带;4跳仓法施工或分段浇筑的构件,宜经7d以上养护后,再将各段连成整体,其跳仓接缝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5. 4. 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宜进行内外温差和环境温度的监测。早期养护不宜用冷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宜采取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快速降低的技术措施。5.4. 7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控制,宜按本规程第5.4. 5条第1、2款的规定执行。13 6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6.1一般规定6. 1.1 砌体结构应按承重墙体和非承重墙体分别采取裂缝控制。6. 1. 2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取措施,预防太阳辐射热、环境温度、局

34、部作用、材料体积稳定性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造成的裂缝。6.2材料6. 2.1 砌体结构块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的规定。6. 2. 2 砌体结构不应采用免蒸压硅酸盐砖或砌块。6. 2. 3 砌体结构块材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自承重墙块材的最小强度等级应符合表6.2. 3的规定。表6.2.3自承重墙块材的最小强度等级块材类型最小强度等级备注轻集料混凝土MU3. 5的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MU3.5 粗骨料应为烧结陶粒,砌块密度空心砌块等级为700kg/m3800kg/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Z.

35、5 外墙不低于A3.5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MU3.5 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石膏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S.。注:防潮层以下宜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6.2.4 承重墙块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多孔砖宜为半盲孔,孔洞率不应大于35%,中肋及边肋厚度不宜小于18mm;2 多孔砖孔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应大于2,孔的圆角半径14 不应小于20mm;砌块肋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5mm,壁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mm;3 块材的折压比不应小于表6.2.4的最小限值要求:表6.2.4块材的折压比最小限值块材高度块材强度等级块材种类MU30 I MU25 I MUZO I MU15 I MUlO (m

36、m) 折床比限值蒸压实心砖53 0. 16 0.30 多孔砖90 0. 21 0.24 o. 27 I o. 32 注:1 折压比为块体材料抗折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2 蒸压实心砖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ff粉煤灰砖;3 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6. 2. 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有未切剖面,切割面不得残留切割渣屑,其劈压比不应小于表6.2. 5规定的劈压比最小限值。表6.2.5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最小限值强度等级劈压比A3. 5 0. 16 AS. 0 0. 12 A7. 5 0. 10 注:劈压比为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劈拉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6.2.6 块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

37、列规定:1 干燥收缩率和吸水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2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3 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4非烧结块材材料的抗冻性能应符合表6.2. 6的规定。表6.2. 6 非烧结块材材料的抗冻性能使用条件非采暖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级一脚mmm抗一质量损失(%)强度损失(%)王三5三25注非采暖地区指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一5的地区;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丁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执行。15 6.2.7 非烧结块材不得用于长期受200。C以上或急、热急冷的建筑部位和有酸性介质的建筑部位。6.2.8 砌筑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1 砌筑在j、浆的制备及

38、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3 o. ooo以下及潮温环境砌体的砂浆应为水泥砂浆或特种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lO;4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宜采用粘结性好的专用砂浆;5 夹心复合墙的外叶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6 哇!、浆的引气量应小于20%。6.2.9 当采用掺有微沫剂的砌筑砂浆时,应具有长期可靠性能检验报告。6. 2.10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块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于元筋砌块砌体时,其胡落度不宜小于180mm;用于配筋砌块砌体时,其拥落度不宜小于250mm,并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有抗

39、冻性要求的墙体,灌孔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低于块材的抗冻等级。6. 2.11 其他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墙面抹灰砂浆宜为防裂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弹性模量应与墙体块材相近;2 嵌缝腻子、硅自同密封及防水材料应有耐候性指标要求;3 用于墙体增强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具有耐碱性能;4 尼龙胀钉应符合锚固强度及耐久性指标要求,不得应用再生材料制品。6.3设计6. 3.1 砌体结构外墙的现浇圈梁和构造柱等混凝土构件不应外露,当其外侧没有砌体覆盖时,应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外露的屋面挑檐、梁板式外廊和女儿墙压顶等现浇混凝士构件应设置分16 隔缝,分隔缝的间距宜为12m20mo6.3.2混凝土屋面的保温层

40、和隔热层,应能有效消除太阳辐射热对屋面构件体积膨胀的影响。6.3.3 屋面的构造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1 混凝土屋面板上应设置隔汽层;2 当采用预制混凝土屋面板时,应在板缝处粘贴玻璃纤维加强带;3 在屋面上宜设置能排除保温层内水分的排汽孔。6.3.4 屋面的设计应采取下列防裂措施:1 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等应进行分格,分格的间距不宜大于6m;2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等与女儿墙、突出屋顶的水箱间和楼梯间等墙体之间应设置分隔缝;3 分格和分隔缝的宽度宜为25mm30mm,并应填塞弹性防水嵌缝膏料;4 屋面保温层应延长至挑檐板的尽端。6.3.5 顶层墙体的结构设计应采取下

41、列措施:1 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2 沿顶层内外纵横墙宜设置拉通的现浇泪凝土圈梁;3 顶层山墙和端部两开间范围的内外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抗裂构造柱;温差较大的地区,顶层端部两开间的外墙门窗洞口两侧应设置抗裂构造柱;4顶层山墙和端部两开间范围内的内外墙体宜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设计成水平配筋墙体;5 顶层墙体门窗洞口宜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设计成抗裂洞口。6.3.6女儿墙应设置与钢筋泪凝士压顶相连的构造柱或芯柱,构造柱的问距不宜大于4m,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分格缝内应嵌填耐久性好的柔性防水材料。当采用外墙外保温时,保温层应延伸至女儿墙。17 6.3. 7 在窗台下安放散热器的窗肚墙处,宜在

42、砌体水平灰缝中每隔500mm设置直径4mm焊接钢筋网片或2根直径6mm拉结钢筋。非外保温墙体,尚应在窗肚墙与散热器间隙部位放置挤塑聚苯铝锢复合或岩棉铝筒复合的保温辐射板等。6. 3. 8 楼面或屋面梁放置在承重墙体上时应采取下列构造措施:I 对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梁下设置梁垫,且梁垫应与圈梁浇成整体;2 对厚度不大于240mm的墙,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应增设壁柱;3 对跨度不大于4.8m的梁,应放置在混凝土圈梁上;4对跨度大于4.8m的梁,应远离门窗洞口,当距门窗洞口的距离不足1.Sm时,应在其下的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柱,门窗洞口宜为抗裂洞口;5 当跨度小于4.8m的梁与门窗洞口的距离

43、小于600mm时,门窗洞口应为抗裂洞口。6.3.9 当非烧结砖(块)墙长度大于Sm时,宜在墙体半高处设置2道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根直径6mm的通长水平钢筋。6. 3.10 填充墙和隔墙宜放置在楼面梁或基础之上,并应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6. 3.11 无地下室时,首层内墙门窗洞口宜为抗裂洞口,外墙窗洞口应符合下列规定:I 受碰撞部位应有防冲击措施;2 对普通砖砌体结构房屋,底层窗台下墙体2道3道灰缝内应设置钢筋网片或3根直径6mm的钢筋,并应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3 承重墙底层外墙窗台板下应通长设置水平钢筋或钢筋混凝土现浇带;4 当采用预制窗台板时,块材高度大于53mm的墙体,预制窗

44、台板不得嵌入墙内。6.3.12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单层工业厂房,当承重构件为钢筋18 混凝土柱,围护结构为砖或砌块时,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础。6.4施工6.4.1 砌体结构的施工方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现场自然条件和墙体材料特点,编制墙体防裂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工法。施工方案应重点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阵、局部应力集中等问题。6.4.2 块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块材在储藏、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不应遭水浸冻;2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砌筑时,自出釜之日起的龄期不应小于28d;3 对体积稳定性存在疑问的块材,应实测

45、其体积变化的情况。6.4.3砌块砌筑前应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试排块,排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窗洞口的下边角处不得有竖向灰缝;2 承重单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块型应满足其砌筑时上下皮砌块的孔与孔相对;3 自承重空心砌块宜采用半盲孔块型,并应将半盲孔面作为铺浆面。6.4.4 砂浆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种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2 冬期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含冻结块时,应融化后使用;3砂浆中掺有外加剂时,其外加剂及掺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砂浆中掺用的粉煤灰等级及其掺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28的规定;5 预拌专用砂浆应按

46、相应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搅拌。19 6. 4. 5 砌块砌体结构不宜设置脚手眼,其他砌体结构不应在下列部位设置脚手眼:1 过梁上与过梁成60。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1/2的高度范围内;2 宽度小于lm的窗间墙;3 砖砌体门窗洞口两侧ZOO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4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5 其他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6. 4. 6 砌体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一步脚于架的高度,且不应超过1.5m; 2 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得超过一层楼的高度,也不应大于4m;3 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于架的高度;4 构造柱或芯柱之间的墙体,当墙长小

47、于1.Zm,墙高大于3m时,在未浇?昆凝土之前,宜进行临时支撑;5 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屋面的荷载标准值;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应采取临时加撑措施。6.4.7 砌体结构的施工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块材砌筑前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清理块材表面的油污、残留渣屑及预湿水处理;非烧结块材砌筑时不宜浇水,当天气特别燥热时可少量喷水;2 不同品种材料及不同强度等级的块材不得混砌;3 用于固定门、窗的块材不得现场凿砍制取,应采用预先加工成孔的块材;墙体孔洞不得用异物填塞;4砌体结构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不应分砌施工;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灰砂砖,当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应随砌

48、随勾缝,灰缝宜内凹Zmm3mm;6 应按所用块材及砂浆的性能要求对砌筑面采取相应的养20 护措施。6.4.8 砌体结构的施工应采取下列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其影响的措施:1 砌体结构的基础砌筑后,宜双侧回填;单侧回填土应在砌体达到侧向承载力后进行;2 应根据地基变形监测情况调整施工进度;3 对首层较长的墙体,可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明显的区域留斜搓,待结构封顶后补砌06.4.9 砌体结构的施工在特定部位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不能同时砌筑但又需留置临时断面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2 除转角处外,施工中不能留斜磋时,可留直搓,但直搓应砌成凸搓,并应加设拉结钢筋;抗震

49、设防地区砌筑工程不得留直搓;3 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应将接搓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灰缝应平直;4 填充墙封顶的块材应在墙体砌筑完成15d后斜砌;5 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不大于30mm的空隙,墙体应卡入设在梁、板底的卡口铁件内,待填充墙砌筑完并至少间隔7d后,对?昆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士砌块应间隔14d,再采用弹性材料嵌塞;6 内墙施工洞口顶部应设置混凝土过梁,侧边应砌成凸搓并留有拉结钢筋;施工洞孔口应尽快封堵,在进行墙面抹灰前应对过梁下存在的空隙进行检查,填实后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灰等防裂措施。6. 4.10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芯柱施工应采用专用振捣机具,施工缝

50、宜留在块材的半高处,施工缝的界面应在继续施工前进行清洁处理。6. 4.11 减小太阳辐射热影响的屋面保温和防水工程的施工应采取下列施工措施:21 1 屋面隔汽层应在混凝土构件干燥后施工;2 屋面保温层的施工,不应影响保温材料的性能,不应增大保温层的含水率;3 应待保温层和找平层干燥后施工防水层o6. 4.12 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条件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兹,7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7.1一般规定7.1. 1 轻质隔墙宜按轻质条板隔墙和骨架覆面板隔墙分别采取裂缝控制措施。7.1. 2 轻质隔墙施工时,应对到场材料进行保护,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7.1. 3 轻质隔墙施工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