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692726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认识论的原因一、世界“是什么”问题与是否能认识世界的问题是内在相关的,即本体论与认识论是内在相关的。二、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的认识能保证人的活动成功进行,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要研究认识本身。研究认识的哲学理论叫认识论。认识论以认识为研究对象,是对认识的认识,思想的思想。认识论要研究认识的来源、对象、性质、本质、认识过程、认识活动的规律,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问题。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一)什么是反映

2、论和先验论认 识认识形式(认识框架、认识图式、认识结构)(唯心主义重视认识形式)认识内容(唯物主义注重认识内容)1、什么是先验论?所谓先验论,是指把人的认识形式、认识能力看作是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是人先天就有的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的认识理论。柏拉图笛卡尔康 德 先验论的错误在于把认识形式不分个体和人类整体全部先验化了。它的功绩在于发现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的方面,即人的认识形式对感性材料具有加工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的作用。2、什么是反映论?所谓反映论,是指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理论。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反映论(举例)消极的反映论(强调摹写性)能动的反映论(强

3、调反映的创造性)(二)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产生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的原因在于本体论的根本对立。在本体论上,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认识是一种意识,因而认识先于外部认识对象,认识形式先于认识内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先于意识,认识是一种意识,因此,物质先于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被反映者先于反映者)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反映者先于被反映者)(贝克莱)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因为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就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因为本体论是认识的结论。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人的

4、表象和概念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的问题)(一)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所谓可知论,就是主张世界,特别是整个世界及其本质是可以认识的,肯定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表象和概念能正确地反映世界的认识理论。所谓不可知论,就是主张世界,特别是整个世界及其本质是不能认识的认识理论。笛卡尔康 德(二)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工具驳斥不可知论的工具辩证法实践主张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同时把整个世界和认识看作是过程,认为人能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认识世界及其本质。实践能成为驳斥不可知论的工具的依据:1、认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2、实践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

5、识能力。3、实践可以创造出各种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加深人的认识程度。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时间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认识的基础。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考察认识,把认识主体看成是脱离实践和社会的人,把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作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客体既是认

6、识的对象又是改造的对象。人抱着改造对象的态度在改造对象的过程中认识对象时必然出现以下情况:1、认识具有了选择性。因为改造对象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因而人只注意认识和能满足人的需要相关的对象,因此出现了选择。2、认识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因为实践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逐渐把事物本质暴露出来。3、认识具有创造性。因为实践要求知道事物的未来和理想状态,这就需要主体创造。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在辩证法看来,认识的运动过程就是不断地解决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等等矛盾的过程。由于矛盾观念引入认识过程,所

7、以感性认识才能飞跃到理想认识,这样人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由于过程思想的引入,认识成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只能展示于这个无限的过程中,这样就回应不可知论提出的问题。第二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回应先验论讲实践是认识形式的基础。从回应不可知论讲实践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回应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来讲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一、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一)实践范畴:实践范畴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 所谓实践,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

8、3、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其他实践形式的基础,没有物质生产实践,其他实践活动都无法进行。生产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2、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这是人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科学实验是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准备性、尝试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活动是人们为社会创造精神产品,并以一定的对象化的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活动,主要包括科学、艺术、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它与纯粹的精神过程相区别。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他们共同构成认识的基础。二、实践在认识

9、中的决定作用(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依据是: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行前进。”2、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真切地接触认识对象从而能产生感性认识,同时在改造对象中对象的本质才能展现和暴露出来。这样一来人就能成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3、一切真知都来自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为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问题,人需要解决这些课题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得到了发展。(举例)2、实践创造出推动认识发展的手段。实践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

10、识能力。(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给我们的启示:1、为了促进知识、科学的发展必须关注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课题,积极地解决这些新问题、新课题。2、知识、科学要发展就必须关注人的需要,围绕人的需要满足来研究问题。3、知识、科学要发展必须把实验和逻辑结合起来。4、不能因强调实践的作用而忽视“好奇心”“求知欲”“理论兴趣”。第三讲 认识的辩证运动 实践认识实践 两个阶段 检验认识真理性 感性认识阶段 理性认识阶段一、由实践到认识(一)感性认识含义:它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特征:直接性、形象性。内容

11、: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形式:感觉、知觉、表象。(二)理性认识含义: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到的。特征:间接性、抽象性。内容: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从认识发展的阶段上看;从理性认识的形成上看;从理性认识的内容看。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自身来看;从认识的任务来看。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在认识的实践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中渗透

12、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飞跃的条件和方法:(1)必须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飞跃的基本前提。“丰富”是量的要求,“真实”是质的要求。(2)必须运用理性思维及其正确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4、经验论和唯理论及其片面性 片面夸大一种认识形式的作用而忽视另一种认识形式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克服两种片面性。二、由认识到实践(一)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从认识方面看,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本身的要求。2、从实践方面看,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是实践本身的要求。(二)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1、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2、要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4、应当建立实践理念。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是指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循环进行多次才能完成。(二)认识运动的无限性 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的意义1、这一原理说明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这一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真理谬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