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一、文章主题 二、行文思路1.一层: 二层:写 三层: 2.本文是以“ ”二字扣题,以“ ”二字统领全篇3.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內容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4.“苔痕上阶録,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1)实: 虚: (2)实: 虚: 6.“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7.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2、哪几句?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9. “诸葛庐”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住的草庐,“子云亭”是汉代扬雄(字子云)的亭宅,两处居所早已闻名遐迩,作者在文中提到他们的用意是什么?(3分) 10.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1.文中的散句是哪几个? 12.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13. 你赞同作者的交友方式吗?为什么?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案一、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儆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二、行文思路1.一层:点明全文主冒,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
3、德高尚。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2. “陋室”,“德馨”3.托物言志。三、內容理解1.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居室环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4.对偶、拟人,“上”“入”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5. (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2)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8.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晴之笔,总结全文。9.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和子云亭相类比,表明陋室不陋,突出“德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点明陋室不陋。(意思对即可)10.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12.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13.不赞同,因为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14.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