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犯罪心理机制.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688910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1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机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机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机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机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机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犯罪心理机制一、概念犯罪心理机制国外学者认为犯罪心理机制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国内学者看法也不一致综合定义: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和规律。它是以内外化机制为主,包括防卫机制在内的多种机制的综合运用二、主要理论(一)本质相异论认为犯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同守法公民相比较,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人,此即本质相异论。(1)龙勃罗梭 犯罪人类学派(2)认为犯罪人智力水平低,有人格障碍有的人还试图找出某种犯罪人格,作为发动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机制。华盛顿的两位精神病院医生宣称他们发现了“犯罪人格”其特征为:其特征为:有犯罪意念,经常寻找违反法律的兴奋,怨恨生活安定、富裕条件下的人,与犯罪团体有密切交

2、往联系,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利,表现出不正常的和自私的工作态度。犯罪人思想模式:犯罪人思想模式: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任与忠诚的世界里;可以不依靠他人而活,却要求别人为他提供一切;认为“温厚”是软弱,对他人冷酷无情,常有愤怒反应。这也就是说,心理上、精神状态和人格上的异质是产生犯罪行为的驱力和机制。(二)犯罪倾向论犯罪倾向论与本质相异论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正常人与犯罪者都存在着侵害他人权益以满足自己欲望的犯罪心理倾向。两种人之间,只有倾向程度的不同,并不不存在生理或心理上本质的区别。在情景诱惑下,“好人”也会犯罪。(三)欲求不满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欲求不满状态时,便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3、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事业成功、欲求得到较多满足、人格结构健全的人不易发生犯罪行为事业失败、欲求不满、人格结构不健全的人容易发生犯罪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社会中之所以有犯罪,究其根源全在于人类的本性。破坏与攻击的倾向和强大的性本能作用(四)刺激反应理论华生斯金纳台湾学者蔡墩铭提出:刺激包括社会刺激与生理刺激、平常刺激与异常刺激、愉快刺激与不愉快刺激、自然刺激与人为刺激所有刺激引发的反应,常常和主体的需求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心智操作有关也就是:通过行为人的意识作用,才会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犯罪行为反应,或由抑制作用而作出不犯罪的克制反应(五)心理冲突理论现实中人的目标不能实现也不可能全

4、部实现,所引起的动机无法实现,有时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目标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就会形成心理冲突的状态。这种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引起紧张和焦虑进而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严重不平衡的压力之下,迫使个体在不同冲突间选择,若选择了犯罪的目标和方式,便会成为犯罪者。心理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紧张犯罪论默顿(Merton,1968)提出认为:美国社会过分强调成就和名利,把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作为实现目标的象征。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实现目标的机会。处于社会下层的阶层和黑人缺乏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冲突状态,于是成为较易使用不合法手段获取金钱的一群人。Mert

5、on认为人们处于社会紧张状态的反应方式是可以选择的1顺从2放弃目标的保守主义3变革(可能犯罪)4退缩主义5反叛(可能形成政治犯罪)(六)动机作用论行为由动机引起,如果动机不具有反社会性就不会造成犯罪行为需求动机行为动机更接近于行为,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产生的直接源动力,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俄罗斯犯罪学家认为俄罗斯犯罪学家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动机主要有未成年人犯罪动机主要有:威望动机、模仿动机、贪利动机、屈辱和报复动机、不确定动机。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主要有: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主要有:政治性动机、人性和不负责人动机、怯懦和心胸狭隘性动机(七)防卫机制论防卫机制的作用1压抑罪责感和内疚而做出的合理化倾向的解

6、释,由此“心安理得”地产生犯罪动机和做出犯罪行为2因自我防卫而进行过度攻击,造成犯罪3变态的宣泄行为,为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嫉妒心等,加害于人(八)犯罪副文化论犯罪副文化论(亚文化论)的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犯罪亚文化论并不认为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是由心理一场或生理异常引起来,而强调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亚文化因素是促成犯罪的动因和机制。米勒认为犯罪是低阶层文化(贫民窟文化)(low culture)对环境自然反应的结果。他认为,低阶层文化本身就包含有犯罪的因素,犯罪行为也是低阶层文化价值观和态度的具体表现。赛琳(Sellin)的犯罪文化冲突论认为低阶层文化本身存在着一

7、系列适应贫民区生活的焦点关心焦点关心,易于使人犯罪焦点关心:1麻烦2强硬3聪明4兴奋5自主低阶层者如果遵从副文化的“焦点关心”,便会经常触及法律因此,米勒认为,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是顺应底层文化的结果。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欲求的强弱引起不同的行为强烈的常态欲求并非坏事只有在欲求十分强烈,满足欲求冲动又迫不及待,并且走上不顾后果、不择手段的去满足欲求的道路时,才会成为形成犯罪的初始环节。犯罪人的需要特点:1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2 畸形的、膨胀的需要常态的常态的强烈欲强烈欲求求采取合法途径满足采取合法途径满足自我意识控制抑制自

8、我意识控制抑制采取非法手段满足采取非法手段满足守法心理守法心理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当一个人决定用非法手段去满足强烈欲望和选择犯罪命运时,必定和他的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缺乏有关,也就是犯罪者的人格有缺陷。犯罪者的人格缺陷:1 认知水平底下,缺乏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2 需求欲望强烈,内心经常出现矛盾、冲突、焦虑、紧张和挫折感,难以自控调节3 接受不良文化和反社会道德标准4 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持轻蔑态度5 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并采取脱离现实的思维方式6 冷酷无情、粗野肆虐、富于攻击性7 正确意志薄弱,不能抑制消极情绪的滋生蔓延8 缺少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9 价值取向偏向

9、于错误和违法,以错误的价值观作为人生导向10 具有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品德品德的内涵:克己 利他 *(三)萌发犯罪意向意向(intention)是一种未被意识的或处于朦胧状态的行为动机,它是没有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需要。犯罪意向,即实施犯罪的意向、冲动或意图。是尚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到的违法犯罪需要。当行为人的人格存在明显缺陷或者不良习惯形成后,在外界诱因刺激下,就有可能产生模糊的、没有特定指向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内心冲动,从而进入了萌发犯罪意向的阶段。此时只要有犯罪条件和机会出现,就会产生犯罪动机,发生犯罪行为在法律意义上说,此时个体还没有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 *(四)形

10、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它是行为人推动、引发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犯罪人通过犯罪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三阶段的过程犯罪意向行为动机犯罪决意1 刺激和情境的诱发(1)宜于犯罪的条件(2)萌发、强化犯罪意向的情境与气氛(3)欲求指向对象的诱引(4)着手犯罪的机会2 自我调控机制的作用在刺激、情境与犯罪行为之间,自我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实可能性现实可能性达到目的的方法达到目的的方法客观条件客观条件结结 果果需要和利益需要和利益动机和目的动机和目的做出决定做出决定行行 为为客客 观观 条条 件件个个 体体 心心 理理自我控制三要素(1)

11、自我监督系统机制(2)认知判断系统机制(3)欲求及情绪强度机制3 动机的斟酌与选择犯罪是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所以行为人对于犯罪行为及其结果,必定要加以考虑4 犯罪目的的确定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紧密联系(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相一致(2)犯罪动机相同而犯罪目的不同(3)犯罪目的相同,而犯罪动机不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之间的不同机制(1)犯罪动机与需要联系紧密,犯罪目的与犯罪方式和手段直接联系,与需要间接联系(2)犯罪目的受到犯罪动机强度的影响(3)犯罪目的还由犯罪人的主观条件(能力、性格)和当时的客观条件(可能性、机会)所决定并非所有犯罪都有犯罪目的过失犯罪不具有犯罪目的间接故意犯罪所出现的结果,不

12、是犯罪人所预期达到的目的直接故意犯罪才必定有犯罪目的*(五)犯罪决意犯罪决意,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做出最后决定。包含两个环节1行动手段的选择2行动时机的捕捉*1.强烈欲求和满足方式的选择2.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缺乏3.萌发犯罪意向4.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5.犯罪决意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一)常见模式1.渐变型特点:渐进性、渗透性、自觉性、预谋性(1)原发型从少年起就有违法尝试,逐渐发展成犯罪心理的类型。这类人社会化过程不完整或经历了错误的社会化,始犯年龄早,犯罪恶习深,矫治难度大(2)继发型早期无劣迹,但在生活经历的某一阶段,因禁不起诱惑或受到错误思维影响,逐渐走上犯罪道路。2.突变

13、型突变型犯罪,指行为人事先并无劣迹和预谋,由于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情况或受到环境、气氛刺激而卷入犯罪。特点:由产生犯罪意向到发生犯罪行为,时间短,过程迅速,带有突发性;行为人一般无预谋,并对事变的发生缺乏预见性;具有情景性。三种类型(1)由人际冲突引起的突变型(2)由回避危险引起的突变型(3)由特定气氛引起的突变型3.机遇型机遇型犯罪,指行为人在接触有利于实施犯罪的机遇前并无犯罪意图,犯罪机遇的出现,推动并决定了行为人产生犯罪动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机会型犯罪机会对行为人具有强烈的诱惑与刺激性。金钱露白,是抢夺的机会室内无人,盗窃的机会女性单独路过偏僻昏暗处(2)境遇型出现了诱发、促进犯罪行为发生的环境和气氛。这种境遇的出现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巧合性。A刺激型B胁迫型C从众型*二、特殊模式1.习惯型习惯,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犯罪习惯,是犯罪者多次作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熟练,由于反复强化,它便成为犯罪者的自动化需要。2.朦胧型有些犯罪行为是犯罪意向直接引起的行为,其意识状态比较模糊。如:团伙作案中的一些从犯3.变态型偏执型变态人格、冲动型变态人格、异装癖、性心理障碍,易引发违犯罪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