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70810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感觉传导通路-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感觉传导通路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分为两类: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分为两类: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上行传导通路(上行传导通路 ascending pathway)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下行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 descending pathway)2 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定义:定义: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这种由特定的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这种由特定的神经元通过突触构成的神经元链,在中枢神经元通过突触构成的神经元链

2、,在中枢传导不同感觉的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传导不同感觉的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3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内;胞体: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轴突上行投射至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轴突上行投射至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

3、间脑。胞体:一般位于间脑。4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Pathways for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动觉。5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为二条: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为二条:1.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距离的辨别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距离的辨别觉、物体的纹理觉、质地觉等。觉、物体的纹理觉、质地觉等。2

4、.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路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通路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6(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7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

5、)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进入脊髓后索。其中来第进入脊髓后索。其中来第5 5胸节以下的升支:胸节以下的升支: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 4胸节以上胸节以上的升支:在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的升支:在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8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9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由二核发出的弓状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由二

6、核发出的弓状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的腹侧,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纤维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方折向上交叉后纤维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方折向上行,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前缘,行,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前缘,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10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

7、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侧;伤对侧;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侧。伤同侧。11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二级神经元组成。由二级神经元组成。12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处的本体

8、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13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脊髓胞体:脊髓C8 8L3 3的背核、的背核、L2 2S3 3的脊髓的脊髓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由背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由背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纤维大部分经白质由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纤维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延髓楔束副

9、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由延髓楔束副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14功能:功能: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15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Pathways for Pain Temperature and TouchPathways for Pain Temperature and Touch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元组成。16(一)躯干和四肢

10、的浅感觉传导(一)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 通路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7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痛温触感受器。的痛温触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入脊髓。入脊髓。在后外索上升在后外索上升1 12 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胞。胞。18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胞体: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主要位于脊

11、髓灰质后角(、和和层)。层)。发出纤维: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1 12 2个脊髓节段,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19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

12、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发出的纤维: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中央后回中、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脊髓丘脑束或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脊髓丘脑束或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的对侧。伤的对侧。20(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21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节胞体: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肤及口、鼻腔粘

13、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中传导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22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发出纤

14、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2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侧。侧。三叉丘系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三叉丘系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侧。侧。24 三、视觉传导通路三、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25 (一)视觉传导通路(一)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26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杆细胞)。中枢突

15、:至节细胞。中枢突:至节细胞。2728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两侧视神经交互形成视交视神经管入颅腔后,两侧视神经交互形成视交叉并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叉并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不交叉)。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不交叉)。主要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主要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29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胞体:位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LG)。)。发出的纤维:形成视辐射,经

16、内囊后肢发出的纤维:形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觉区)。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觉区)。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完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完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一部分。通路的一部分。30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缺损。缺损。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患侧视野全盲。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患侧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瘤视

17、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瘤压迫)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偏盲。压迫)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动脉瘤压迫)可致患侧视野鼻侧半偏。动脉瘤压迫)可致患侧视野鼻侧半偏。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可致双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31(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一侧瞳孔引起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两眼瞳孔缩小。受照侧的

18、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受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32反射通路:反射通路: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冲动: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冲动:经视神经经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视束视束上丘臂上丘臂顶顶盖前区(对光反射中枢)盖前区(对光反射中枢)两侧动眼神经副两侧动眼神经副核核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分布至瞳孔扩分布至瞳孔扩约肌。约肌。333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侧视神经损伤:一侧视神经损伤:由于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侧瞳孔,两眼由于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侧瞳孔,两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但光照健侧瞳孔,两眼瞳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但光照健侧瞳孔,两

19、眼瞳孔对光反射均存在。孔对光反射均存在。临床表现患侧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临床表现患侧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的现象。对光反射存在的现象。一侧动眼神经损伤:一侧动眼神经损伤: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但健侧对光反射均存在。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但健侧对光反射均存在。35 四、听觉传导通路四、听觉传导通路 Auditory Pathway 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由四级神经元组成。36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蜗螺旋神经节。胞体:蜗螺旋神经节。周围突:分部于内耳的螺旋器(周围突:分部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

20、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道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脑,止于蜗内耳道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脑,止于蜗神经前核和后核。神经前核和后核。37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蜗神经前核和后核。胞体:蜗神经前核和后核。发出纤维:大部分纤维横穿内侧丘系形发出纤维:大部分纤维横穿内侧丘系形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少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形成外侧丘系,少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侧丘系。外侧丘系在脑桥被盖部的外侧上行,大部外侧丘系在脑桥被盖部的外侧上行,大部分止于下丘,

21、少部分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分止于下丘,少部分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38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胞体:位于下丘。发出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MG)。)。第四级神经元:第四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颞横回(听觉区)。射到颞横回(听觉区)。39 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临床表现:临

22、床表现: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生听觉明显障碍。生听觉明显障碍。40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Vestibular Pathway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41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前庭神经节。胞体:前庭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周围突:分布于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门进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

23、脑,止于前耳门进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脑,止于前庭神经核。庭神经核。42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前庭神经核。胞体: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止于双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止于双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发出纤维: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的头面发出纤维: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的头面部代表区。部代表区。4344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还有: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还有: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下降的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和展神经核,下降的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颈髓前角

24、细胞。颈髓前角细胞。功能:完成眼球注视与头颈姿势的反射性功能:完成眼球注视与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调节。前庭脊髓束:下行止于各节段的脊髓前前庭脊髓束:下行止于各节段的脊髓前角细胞。角细胞。功能: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的反射性调功能: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的反射性调节,以维持身体的直立。节,以维持身体的直立。45 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入古小脑以维持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入古小脑以维持身体平衡。身体平衡。功能:前庭脊髓束和前庭小脑束共同完成眼功能:前庭脊髓束和前庭小脑束共同完成眼注视与躯干、四肢姿势反射和平衡。注视与躯干、四肢姿势反射和平衡。至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等。至脑干网状结构,迷走

25、神经背核和疑核等。46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和呕吐等前庭受刺激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和呕吐等反应。眼球震颤反应。眼球震颤 nystagmus nystagmus 为眼球不自主和有为眼球不自主和有规律的来回摆动,为平衡觉传导通路受到损规律的来回摆动,为平衡觉传导通路受到损害的特征性症状。害的特征性症状。47 六、嗅觉传导通路六、嗅觉传导通路 olfactory pathway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由两级神经元组成。48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胞体:鼻腔上部嗅粘膜的嗅细胞,兼有胞体:鼻腔上部嗅粘膜的嗅细胞,兼有感受嗅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双重作用。感受嗅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双重作用。

26、周围突:分布于嗅粘膜。周围突:分布于嗅粘膜。中枢突:组成嗅丝(即嗅神经,约中枢突:组成嗅丝(即嗅神经,约2020余余条)穿过筛板,止于嗅球与嗅球内细胞构成突条)穿过筛板,止于嗅球与嗅球内细胞构成突触联系。触联系。49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为嗅球内细胞。为嗅球内细胞。发出二级纤维:形成嗅束,经外侧嗅发出二级纤维:形成嗅束,经外侧嗅纹投射至海马旁回钩及其邻近皮质。纹投射至海马旁回钩及其邻近皮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两侧之间有较多纤维联系,中枢病变两侧之间有较多纤维联系,中枢病变极少出现嗅觉丧失,但可出现幻嗅。极少出现嗅觉丧失,但可出现幻嗅。5051 七、味觉传导通路七、味觉传导通路 gust

27、atory pathway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52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膝神经节(位于膝神经节(CN)和上神经节)和上神经节(CN)内的节细胞。)内的节细胞。周围突:分布于舌和会厌的味蕾。周围突:分布于舌和会厌的味蕾。中枢突:组成孤束止于孤束核。中枢突:组成孤束止于孤束核。53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脑干的孤束核。位于脑干的孤束核。发出纤维:通过中央被盖束投射到同侧发出纤维:通过中央被盖束投射到同侧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为丘脑腹后内侧核(为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发出纤维:投射到顶叶岛盖和岛周皮质。发出纤维:投

28、射到顶叶岛盖和岛周皮质。5455小结小结:重点用线图表示下列传导束重点用线图表示下列传导束 1.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2.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3.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4.4.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56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周围感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中枢觉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突连于脑或脊髓。第二级神经元:

29、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脊髓或脑干,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脊髓或脑干,其发出的轴突上行投射至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其发出的轴突上行投射至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叉。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间脑。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间脑。57不同部位损伤后的感觉障碍特点:不同部位损伤后的感觉障碍特点: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索病变(脊髓痨):损伤截面以下深感后索病变(脊髓痨):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碍。觉障碍。白质前连合病变(脊髓空洞):损伤节段白质前连合病变(脊髓空洞):损伤节段对称性浅感觉障碍。对称性浅感觉障碍。脊髓横断:双侧损伤截面以下浅、深感觉脊髓横断:双侧

30、损伤截面以下浅、深感觉障碍。(浅感觉障碍低障碍。(浅感觉障碍低1 12 2节段)节段)脊髓半横断:同侧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脊髓半横断:同侧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对侧损伤截面碍;对侧损伤截面1 12 2节以下痛、温觉障碍;节以下痛、温觉障碍;(此临床表现特点为:交叉性感觉障碍)。(此临床表现特点为:交叉性感觉障碍)。58延髓损伤:延髓损伤:延髓腹侧部的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延髓腹侧部的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延髓背外侧部的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延髓背外侧部的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障碍;同侧头面部的痛温觉障碍(延痛温觉障碍;同侧头面部的痛温觉障碍(延髓部损伤的特点为:感觉分离

31、现象)。髓部损伤的特点为:感觉分离现象)。59脑桥损伤及脑桥以上损伤脑桥损伤及脑桥以上损伤(丘脑以下丘脑以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浅、深感觉)。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浅、深感觉)。丘脑以上损伤(内囊损伤):对侧偏身丘脑以上损伤(内囊损伤):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但痛觉障碍不明显,(为什么?)感觉障碍。但痛觉障碍不明显,(为什么?)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大脑皮质损伤:大脑皮质损伤:对侧单肢浅、深感觉障碍。对侧单肢浅、深感觉障碍。60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缺损:视野缺损: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瘤压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瘤压迫):双眼视野颞侧偏盲。迫):双眼视野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动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动脉瘤压迫):脉瘤压迫):患侧视野鼻侧半偏。患侧视野鼻侧半偏。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野颞侧半偏盲。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